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积蓄金钱虽好,但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经营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人生感悟:
福特说:“年轻的朋友!先把钱投资于有益的书籍吧!从书上可获得更大的能力;至于储蓄,有了充分的能力致富后,开始蓄存还来得及。”金钱不能买来知识,但知识却是最大的财富。
保持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当齐格在纽约市戴尔·卡耐基学院做教员的时候,遇到一个十分杰出的推销员。他名叫埃德·格林,那时已60多岁了。他的年收入大约为75万美元。
一天晚上下课后,齐格要和格林谈谈,并且很直率地问他,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因为教课的3个老师的薪水加起来也不比格林的多。
格林笑着回答说:“齐格,让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埃德继续笑着说:“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很下了番功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讲完这个故事后,说:“你知道,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得到了上万美元,而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人生感悟:
生命之树,必须不断补充新鲜的养分才能常青。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应当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让我们面对新事物时充满求知的乐趣,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知识需要提高和挑战才能不断增长,否则它将会消亡。
再晚的开始也不晚
学习语言,在37岁的年龄可能是比较晚了,尤其是异邦人士学习艰难的古汉语。但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却证明,这并不算晚。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生物化学领域有重要成就。在他37岁那年,3个中国研究生跟他学习生物化学时告诉他,中国古代有巨大的科学成就,舍此则一切科学史都将是不完整的。李约瑟沉思良久,开始了人生新的长征。学写汉字,学说汉语,一字一字地啃古汉语。终于,他成为一个中国通。他54岁那年,出版了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到他90岁时已出了15卷。如果没有37岁的那个不早的开始,他就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老来失偶的李约瑟于1989年与在共同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鲁桂珍在教堂里结婚,这一年他90岁。他说:“两个80开外的老人站在一起,或许看上去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身患绝症,来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已经晚了。延续生命、与疾病抗争,已经是比较积极的心态了。但是,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却是在得悉身患癌症之后开始的。1900年在他53岁的那年,医生发现他患了喉头癌,只能活1年半。时间不多了,他没有时间担忧,他开始动笔写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一年有半》,完成后又紧接着写另一部著作《续一年有半》。这两部著作也是日本明治维新年代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书成之日,他长吁了一口气,对朋友们说:“一年半,诸君说是短促,余则曰极为悠长。若须说短,十年亦短,五十年亦短,百年亦短。”如果没有一年半前的勇敢的开始,就不会有这种光辉的结束。
人生感悟:
不少人总是对自己说,现在已经太晚了,这辈子只能算了。这种人大多是因为畏难而放弃。许多本来能够实现的理想,都是在“算了算了”的自我叹息中烟消云散。如果你真的开始了,即使再晚,总归是离理想越来越近。
一位伟大的埃及国王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一位伟大的埃及国王阿马西斯。
每天天刚亮,阿马西斯国王便开始辛苦地工作。然而一到中午,他会停止所有正在进行的会议和审判,一下午都不工作,和他的军队一起讲故事、说笑话、做游戏、痛饮大麦酒。这时,礼貌变得不重要了,据希罗多德说,国王的笑话有时也很过分呢!
一天,阿马西斯国王的谋士告诉他,有人对他的行为很不满意,认为国王的行为应当是高贵的,与王室的身份相符合。
阿马西斯谦虚地听完谋士的话,说:“弓箭手会在上战场前将弦拉紧,战争结束后,又会把它放松。因为如果不放松,弓弦就会失去弹性。当弓箭手需要它时,它却毫无用处了。”希罗多德没有过多记述阿马西斯国王的其他事件。但他说,阿马西斯统治时期是埃及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人生感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似乎越来越快,时间也好像越来越紧,我们总是希望做得更多。可是这种过于紧张的结果,往往是我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紧张过后的适当休整,大战过后的彻底放松,都是为了将力量蓄积,等待下次的爆发。
一万日元
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作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一万日圆。”
年轻人听后,感到难以理解。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挖掘这方面的才能和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满含深意的一番话,打开了年轻人观念的抽屉,使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许多年后,年轻人做了报社社长。
人生感悟:
真正的财富并不只是金钱的多少,人生的财富取决于才能的积累,而不断学习进取,是一项比任何投资的回报都高得多的储蓄。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上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绽放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体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重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荏苒。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身体强壮,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根瘦小的枯木砍下,烧锅用了。
人生感悟:
人生的果实,并不在于它来得早晚,而在于它的分量和滋味。急于一时的成绩而忘记了积累力量成长,往往生命之树会过快枯萎。
熟读《圣经》退顽敌
1918年2月14日,英军第60师奉命进攻杰里阔,欲将土耳其人从约旦赶出去。途遇一很高的石头山,山上有一个叫“蜜抹”的村庄,土耳其人盘踞村中,凭借险要的地形顽强抵抗。师部派出一个旅的兵力攻打山头,要不惜代价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有一熟读《圣经》的少校,一听说“蜜抹”这个村名,马上联想到很可能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蜜抹”。他马上拿出《圣经》,果然在“撒母耳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里找到了。《圣经》记载: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小阁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在蜜抹安营……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说,我们不如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里去。要从隘口到非利士防营,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峻峭的山峰,一峰向北与蜜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圣经》中讲到约拿单如何从隘口向上,一直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方……非利士人从梦中醒来,以为被包围,四处逃窜,扫罗指挥部队发起总攻,大获全胜。少校把《圣经》拿给旅长看,说虽然几个世纪过去了,但蜜抹周围的环境没有变,我们何不照《圣经》所言打上一仗呢?旅长于是改变了强攻的计划,派出了一连人马趁夜攀上山头。正如非利士人一样,土耳其士兵从梦中惊醒,以为被英军包围了,四散逃命。英军不发一枪,就把敌人吓跑了。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战场上的一个真实故事。少校的名字叫维文·吉尔吉特。
人生感悟:
学识、胆识、智慧和谋略有时胜过千军万马。千万别忽视我们平日的积累,因为只要遇到适合的土壤,便能开出奇迹的花。
李时珍厚积薄发
明代的李时珍是我国的著名医学家。
李时珍少年时就阅读医学书籍,并跟随父亲看病,帮助抄写药方。23岁时,他放弃科举,专行学医,声誉卓著,后被楚王朱英俭聘用兼管“良医所”,又被单荐到北京任太医判。
李时珍在行医中决心重新编著一部新的本草专著。尤其是在楚王府任职时,他利用那里的丰富的藏书,阅读了大量医书,并搜集、记录、整理了有关医学资料,为日后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李时珍边写书边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万里,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历经27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巨著,成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
人生感悟:
读书往往是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步。人的一生能通向何处,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你读了多少书,作了多少准备。读书就是在铺就成功之路。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庖丁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他杀牛的时候,用手摸索的动作、用肩膀顶的动作、用脚踩的动作、用膝盖抵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各种响声还有刀割的声音,居然符合《桑林之舞》和《经首》的节奏。文惠王说:“啊,好啊!你的技艺是如何到了如此境界的?”
庖丁说:“我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艺。我开始学习杀牛的时候,看到的也不过是一头牛。三年后,就再看不到整头牛了。到现在,我用意识去感觉,而不用眼睛去看了,基本停止了感官的作用,而全靠意会。在卸关节时,我把刀对准关节的缝隙,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拆卸,连韧带和关节都不用刀去碰它。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割的: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砍的。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杀牛数千头,而刀刃仍像刚刚磨好的一样。牛的所有关节都有缝隙,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在缝隙中,有足够的空间游动,每到筋骨聚结的地方,我知道那里不易拆卸,就小心翼翼,目不转睛,行动慎微,只微微动刀。到霍然卸开时,整头牛就像土散落在地上。”
人生感悟:
创新是前进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的取得,却来自于日常的点滴学习和积累,只有技艺精进,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
从打工仔到老板
年轻人叫宇,毕业于辽宁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后来到深圳打工。他先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应聘,由于学历低、经验少未被聘用。然后,他又走访了几家其他行业的公司,但都因为同样原因而遭到拒绝,一连串的碰壁让他心灰意冷,无奈之下去了一家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勤杂工,他鼓励自己说:“有人雇你,你已成功了一回。”
宇在这家公司勉强维持生计,他边打工边学习,等待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那一天。几个月后,在一次公司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他终于迎来了表现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公司总裁十分看好他的能力,便把他提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又担任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的情况下,他却向总裁提出了辞职。总裁答应付给他高薪和洋房,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但最终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他要出来自己开公司。
他的愿望实现了。不到一年时间,由于出色经营,他已为公司打出一片天下,渐渐壮大起来。看着自己的公司效益越来越好,女友又回到了身边。宇又郑重宣布了让周围人大吃一惊的消息:低价转让公司。公司卖掉后,他不顾朋友的反对,又来到一家公司继续应聘勤杂工的职位。在新的环境下,他又大显身手,才华毕露,直到升为公司的二把手,还像第一次成功一样,他又突然辞去,自己又经营了一个性质相同的公司。当该公司日益红火时,他又宣布低价出卖公司,然后又到另一家其他领域的企业做了一名勤杂工。这样十几年间,宇共换了八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体验八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模式,经营过八个不同行业的公司,经历了八次从勤杂工到公司副总的奋斗。当记者采访他:“八次放弃,八次崛起,你的目的是什么?”宇微微一笑:“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了解更多的行业,培养自己挑战失败的能力,这样我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我不怕失败,因为我失败过很多次。我开过八个不同行业的公司,还有什么行业不能呆下去呢?”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