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往,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人与人之间观点的差异,志趣的不同,个性的抵触,或者是偶尔的误会,都有可能在双方之间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导致双方的关系紧张起来,甚至发生争端,使双方的矛盾更一步加深。
凡事不可斤斤计较
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襟坦荡宽广的人不会因为犹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会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做事会稳重、态度从容不迫。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
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悄悄地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还要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后来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就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于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他们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肯罢休,严重的甚至大打出手。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这样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和,也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人生于世,宜当有情有趣,宜当亲人近之、朋友敬之,宜当宽宏大度些,凡事不计较。其实计较来计较去,烦人又烦己,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好,还不如不计较。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那你呢?是否也和罗吉士一样,每天都能开心地与人交往?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结果被农夫给杀死了。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儿,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
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5个非常瘦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以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这件事,只见他与这家人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能得到的。”
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更珍贵的。
斗量有多有少,秤有头高头低,天平有毫厘之差,绝对的平衡和平均是没有的,所以绝对的公平也是没有的。既然没有公平的绝对,那么人生也就不应该因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苛求绝对。计较往往使事情复杂化和矛盾激化,凡不愉快的事情大都由斤斤计较而生。凡事宜从大的方方面面把握住,小的方面不错大格,这应当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可一味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这样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因此,无论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要求的是一个人是否对我们有所帮助,而不是他人的过失,为什么总把眼光盯在他人的过失上呢?
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的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还是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巨材,天下还是没有完美的良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逞强。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往往容易激怒对方。表现上看,你似乎比别人强,而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把对方推到了与你完全对立的位置上。这样,你做事就会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而善于处世的人,他们常常会更多地体谅别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给人留有余地。假如不与别人计较一时之短长,那么这样就可以团结大多数的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生应当宽宏大度,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好事反为不好。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把事情做绝,要学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会给自己留有后路并且还会拥有坦然。
消除误会,融洽关系
误会,误人亦误己,它会阻碍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致使隔阂产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呢?默然不语,冷眼相向,抑或破口大骂,这些都解决不了误会问题。误会产生之前,人与人的心灵距离就开始渐渐疏远,心灵之音难以传达,如果在有了这种矛盾罅隙后,对此默然相对,心灵的隔阂愈积愈厚,误会就会趁隙而入。此时,如果能怀宽容之心,在彼此之间架一座宽容之桥,积极主动地去洞悉对方的心灵世界,学会换位思考,才不至于彼此的误会逐渐加深,人际关系才能和睦愉悦。
误会常因琐事而生,如果不能冷静、客观地去考虑,加以冲动之火助长,便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纵使是心有灵犀的恋人之间也难免会误会连连。此时所需之良药便是一轮松间明月,或一缕江上清风般的宽容,来抚慰烦躁的心灵,消融心灵的隔膜。胸怀宽容之心,静观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边云卷云舒。
节日里,饭桌上的菜比往常丰富得多,可妻子怎么也打不起精神。
“上上个星期天你跟谁在一起逛街呢?”妻子漫不经心地问了这么一句。
“逛街?没跟谁逛街呀!”丈夫很随意地回答说,头也没从饭碗上抬起。
“没跟谁?那个在东大街和你一块走的女的是谁?”妻子不依不饶地继续问。
“东大街?”丈夫听到妻子的声音有点严肃,就抬起头望向妻子,看着妻子把地点说得如此清楚,便不得不认真起来。“上上个星期天?呵呵,我也记不清了。那天好像是到过东大街,可好像没和哪个女的走一路呀?”
“再想想,是不是半路碰见哪个女的了?”“没有呀!……”丈夫迷惑地看着妻子那张逐渐转阴的面孔,突然,丈夫脸上表情一转,大声说:“哦,田壮子。就是我单位那个身高马大的大老爷们呀!可能是谁老远看到了,男女都没看清,瞎误传呢!来来,好老婆吃菜啊!”
老公嬉笑着给妻子夹菜,谁知妻子一下子把丈夫夹来的菜推到一边,厉声说:“别装蒜。那天中午一点半,你和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
“一点半?穿红衣服?”丈夫大惑不解。“没有,我绝对没有背着你和其他女人约会!如果有,天打五雷轰。”丈夫低头思索了一阵,肯定地说。
“你还想骗我,都有人亲眼看见了,你还想抵赖!”妻子气急了,说话都带哭腔,丈夫再三再四想不出来。
“戴着米色帽子。”妻子再抛出一条证据。
“米色帽子?”丈夫又思索了一会,抬起头,缓缓地对妻子说:“亲爱的,我们先吃饭吧!过了今天这节日,我一定给你说清楚啊!但我敢发誓我绝对没做对不起你的事情。对不起啊,先消消气啊!”妻子看丈夫这么说,再想想平日里丈夫对自己的疼爱,也觉得不应该在这节日里闹腾,也就没说什么,自顾自地吃起饭来,丈夫不时夹菜到她碗里。
吃过饭,丈夫主动去洗碗了,妻子则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心却是一团乱麻,强压着心中的怒气。这时,丈夫轻轻地走过来,坐到她面前,注视着她说:“老婆,你还记得咱们前一段一起去看电影《大兵瑞恩》么?你记得那天你戴的什么帽子吗?”这下换成妻子满脸迷惑了,她一抬头,看见衣钩上挂着的红帽子,猛地想起什么。然后急急跑到大衣柜前,打开柜门,几把乱拨拉,从中抓出一顶米色帽子。
“啊!米色帽子!天啊!我怎么忘记了呢,那天我把红帽子洗了,看《大兵瑞恩》时就找出这顶旧帽子戴上的,我……我换了这帽子,别人认不清,便……”
妻子既着急又惭愧地说:“对不起啊!老公,我……”
“呵呵,没事,傻老婆,以后不要这样随便听信别人的谣言,让自己生气了哦!气坏身体我会心疼的啊!”
“嗯,以后再也不会随便怀疑你了……”妻子温柔地蜷缩子丈夫宽阔的怀抱里,眼里含着幸福的泪珠,她为自己这么容易误会老公感到惭愧,也为自己能找到一个这么宽容、善良的丈夫感到幸福。
由此可见,误会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一剂毒药,而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乃至一生幸福都有着重大影响。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能顾及到其他人的想法和利益,这就难免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误会发生。其实大多数误会都不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一般情况下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可如果误会双方一方是心胸狭窄之人,对误会耿耿于怀,而且在平时交往中有故意和误会另一方作对的过激行为,这时如果另一方对此气不过,也采取争锋相对的应对方式,那么这种误会就会上升为矛盾,这样对正常交往的负面影响更大。不仅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误会的发生总是意味着误会者与你之间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没有引起你的注意,或者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这时,就需要我们能够宽容地去处理这些事情。
相反,如果面对误会的产生,一味地逞强称能,意气用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误会就很可能成为彼此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于己于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佛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古语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是智慧的源泉,宽容是成功的基石。用宽容的清流洗涤误会的泥尘,就能拥有一片洁净、清澈的碧水人生。
用冷静的甘露滋润急躁的心灵,浇灭冲动的火花,冲散误会的浮云;用宽容的阳光驱散猜疑的阴霾,消融误会的冰封。以宽容为心灵之门,加以冷静与理智的思虑,误会便无可趁之机;以旷达的心胸来旁观世间百态,误会便无处可生无处可藏;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灵世界,以冷静、理智之心压制心中冲动之火,误会的种子就无可萌发;以旷达之胸怀包容世间万物,误会之毒便可彻底清除。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他的心灵之泉即可永远清澈明净,他的人生之路也将永无误会之恨。
宽恕敌人,原谅对手
一个能够宽恕敌人的胸怀正是为人的最高境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恕可以让人着眼于一生一世,而不是一时一事。宽恕了别人不但给了他们新的机会,也取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需要有一颗包容、忍耐的心,宽容失败,宽容流言,宽容冷漠……
很久很久以前,茫茫大海里住着一条生性刚直和一条慈悲为怀的神龙。
一天,刚直又爱玩的龙对另一条龙说:海底所有可以观赏的景物都已经看过了,对每天过同样的日子没什么意思,想去陆地上开开眼界。慈悲宽容的龙却不想去陆地,说:如果不小心在陆地上遇到恶人,一定会有麻烦的。况且以龙的真身出现,也会让那些人受到惊吓。而爱玩的龙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变化成小蛇。如果路上没有行人,他们就在道路上游玩;如果有人出现,他们就躲到路边不让他们看到。这样既不会惊吓到人们,也不会被人们伤害。
那条生性慈悲的龙见朋友这么渴望到陆地上去,于是就同意了它的建议。两条龙一起来到陆地上,变化成两条小蛇,准备到处观赏游玩。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遇到了一条毒蛇。毒蛇看到这两条小蛇,就不怀好意的竖起前半身,吐出毒液,想要加害它们。爱玩的龙见毒蛇非常愤怒,想着毒蛇有眼不识泰山,对毒蛇那无缘无故地加害,爱玩的龙就要加以报复。但是那条慈悲的龙立刻制止了它并劝说他俩是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者,对于不知因果、随顺习气的众生所犯的过错,都应当宽容、原谅他们。而且,能忍众生所不能忍,这是圣者的教诫,他俩一定要遵循。只知道依照自己的贪念欲望而行动的人是狂夫,没有仁义之心。嫉妒心、报复心会把我们引向深渊,只有安忍而不动心,才是菩萨行者所为。
爱玩的龙本来已经起了嗔恨心,听到朋友的话之后,自觉惭愧便放弃了报复的念头。为了不让毒蛇再犯错,两条龙见毒蛇总是想要加害它们,就决定回到海里去,这样毒蛇没有了可以加害的对象,也就不会再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