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舟湖边,我时常想象,我是那湖边的一棵小小的芦苇。我虽然没有杨柳舞动飞絮时的柔美与缠绵,没有雪白的云彩飘动时的洒脱与纯情,也没有艳丽的鲜花所散发的醉人香味,但我很快乐。看着太阳羞涩地将脸庞悄悄藏入地平线,听着快乐的黄莺喃喃私语,我仿佛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我会庆幸自己拥有美丽的静湖,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快乐地享受。
漫步山野,我时常想象,我是大树下的那一朵小小的野菊花。我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与多姿,没有玫瑰的娇美与典雅,但我很快乐。看着调皮的小星星围着月儿眨着眼,听着那涓涓细流奏起的动听乐章,享受着大自然无私的给予,我庆幸自己成长在落叶飘零的秋天。
放眼天空,我时常想象,我就是那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我虽然没有雄鹰的大翅,没有大雁的豪情,但我很快乐。我在阳光里嬉戏,在白云间掠过,黄昏来临还有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小窝,我为我能自由地活着而快乐。
手捧清泉时,我时常想象,我就是山间小溪里的一条小鱼。我不羡慕鲸鱼的大气,不羡慕大河的源远,因为我可以与山林为伴,可以与细浪为友;可以在清澈的溪水里看蓝天,可以在光滑的鹅卵石间自由地游跃。
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会像我一样,拥有无边的快乐与幸福。
德国战车,滚滚向前
盐城一考生
6月15日,“德国战车”在多特蒙德艰难地从“东欧轻骑兵”波兰队身上隆隆驶过,若伊维尔在90分钟时一锤定音,两战两胜的结果使东道主德国队基本确保小组出线。
我一直就很喜欢德国队的团队精神,听说前一阵子球队里传出了一些不和谐、不团结的音符,但在看了两场小组赛之后,那些传言全都如晨雾般散去。
看吧,第一场对哥斯达黎加的小组赛,近5万名热情的观众高唱歌曲,德意志民族在和谐与团结中形成了气吞山河般的气势,鼓舞着同样严守战术秩序的“德国战车”滚滚向前,他们以排山倒海的态势,取得了世界杯揭幕战的胜利。
看吧,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德国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钢铁战士。“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老了,身后有鲁梅尼格;鲁梅尼格退了,身后有比埃尔霍夫;比埃尔霍夫去了,身后有巴拉克;巴拉克伤了,还有博罗夫斯基。中场发动机轰鸣作响,德国战车就是这样滚滚向前。曾几何时还在为内部纷争而苦恼的德国队,此番竟是如此的团结、和谐。小猪斯维因斯泰格、拉姆、波多尔斯基,他们携带着德国人制造的向来引以为荣的团结协作的优质引擎,向前,向前!
看吧,德国总理“铁娘子”默克尔更像是一位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母亲”,每场比赛她都要抛开繁忙的国务,亲临球场看着伟岸、坚强的“儿子”们奋勇向前。德国人向来认为自私自利是一种耻辱,如今,他们用自己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交口称赞,他们很有希望继续走下去。
也许有人说,他们缺乏高卢人的浪漫,缺失斗牛士的激情,缺欠桑巴舞的优美,但你不可否认,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风格。黑鹰是她的图腾,汉斯是她的绰号,德意志是她的大名,日耳曼是她的骄傲,黑红黄是她的幸运色。世界杯即将进入高潮,祝东道主一路顺风。
德国战车,滚滚向前。
家和万事兴
盐城一考生
妈妈和姨妈可真是一对“冤家”。住在同一层楼下,这姐妹俩没少为鸡毛蒜皮、芝麻绿豆大的事儿瞎吵吵,而我和姨姐间的磕磕碰碰对关系紧张的两家无疑更是火上浇油。
终于,在一次旧城改造中,这“水深火热”中的两家人总算分开了。
可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上了初中,我和姨姐竟在一个学校读书!我坚守着对妈妈的承诺:打死也不和她来往!
然而,就在前几天,我的承诺却成了一纸空文……恰恰在放晚学时,雨下得很大,我顶着书包向校外跑去。这时候,一个披着红雨衣的身影,骑着一辆自行车向我这边飞快地驶来。随着地上溅起的一串水花,红雨衣头也不回地飘了过去。
我心里憋闷得很,加快脚步去赶公交车。好险,一辆机动三轮车从我身旁疾驰而过!正当我惊魂未定时,耳边传来一声惨叫。三轮车刮到了红雨衣,车上的人倒了。开三轮的年轻人愣了一下,一溜烟跑了!
我也想假装一切没看见,继续往前走。可是,却清楚地看见姨姐倒在地上,清楚地听见她痛苦的呻吟声。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你想丢下她吗?即便不是你的姨姐也应该帮助她啊!
我鼓足了勇气,扶起自行车,把她从地上搀了起来。姨姐的眼中又是痛苦又是惊讶。“我送你回去!”我推起自行车,不顾浑身上下的雨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姨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小路上满是泥泞,我的鞋子都湿透了。我仿佛忘记了劳累,忘记了寒冷,更忘记了积怨。而姨姐也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天晚了,我是怎样把她送到家的,都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在和姨父姨妈道别的一瞬间,隐约听到了姨父的一句话:“我们这些大人啊,心眼儿竟比不上一个孩子……”
我也想,是啊,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为什么你我之间要隔那么深的一条沟呢?不是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吗?
今天一早,姨妈和姨姐给我送来了香喷喷的粽子。看着妈妈和姨妈这老姐妹俩手拉着手,我和姨姐相视而笑。
外面的天晴了,阳光满地。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扬州一考生
“晚风轻拂澎湖湾,海浪逐沙滩……夜深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题记
三年前的考场门口,外婆拍拍我的头,从怀里慢慢掏出一只桃子说:“青青,加油!”那一刻,我没有回头。
三年后的今天,我手上拿着临走时妈妈塞给我的桃子在考场门口张望,却始终无法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为我守候。
依稀记得,外婆会变戏法,总是能从怀里掏出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芝麻糖、蚕豆、果冻,而最多的则是桃子。
我爱吃桃子,却从未对外婆说过谢谢!
妈妈说过:“青青,外婆从来舍不得吃桃子,都留给你吃了,你将来要好好对外婆。”每每于此时,我就跑到外婆跟前说:“外婆,你老了,我养你!”外婆笑了,笑得眼眶里都盈满了泪水。
后来,我上了初中,面对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去外婆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顶多外婆偶尔来我家几趟。但一看到我在做作业,便不忍打扰,放下桃子就走了。
外婆病重时,我正在忙期终考试,当我拿着“结业考试第一名”的奖状赶回家时,那么多人围着外婆。我手上的奖状顿时落在地上。妈妈拾起奖状,拉着我的手说:“外婆一直在等你!”我猛地跪在外婆床前,轻声呼唤她。外婆慢慢地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只红艳艳的桃子!
外婆笑了,我却哭了,哭得泪流满面。外婆握住我的手慢慢松开,任凭我的哭声在屋内回荡,却始终没能再看一眼她所舍不得的青青!
今天,我肩负着妈妈的嘱托、爸爸的期望、老师的祝福,还有外婆的守候坐在考场里答卷。我相信我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要忽略任何爱,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桃子,因为毕竟有多少爱能够从头再来呢?
懂你,《懂你》!
湖州一考生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又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我很喜欢这首歌,也不止一次地被感动过。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地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
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总是在作文中一遍遍地重复《我的妈妈》;总是“粘”着母亲,无论她去哪儿;总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向母亲讲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而母亲却总是静静地、微笑着听着我说……然而时光悄悄地改变了一切,我慢慢地长大了,自认为成熟了,无形中所谓的“代沟”出现了。总觉得母亲和我对待同一事物的眼光越来越不一致了,总觉得母亲越来越“落伍”了,总觉得我该独立自主了。个头越来越高,办事能力每况愈下,我将这归咎于母亲,对她的不满与日俱增。在我的眼中,母亲也变了,变得有些唠叨,甚至不那么和蔼慈爱了。于是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要独立,不要你管我!”妈妈不爱我!我曾经在心里下过这样的结论,噢,真可怕!我怎么会这样想,母亲会伤心吗?我怎么越来越不懂她了?
那次阑尾炎手术过后,我行动一直不方便,妈妈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生怕我有什么闪失。麻醉药性刚刚过去,刀口很疼,但在疼痛中,我仍不忘自己的“独立宣言”,倔强地认为我一个人能管好自己,三番五次地叫妈妈放心回去……带着一丝留恋、一丝担心,妈妈在我坚决的目光下终于走出了病房。我很欣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昏昏沉沉之中,我感到浑身直冒虚汗,嘴唇、嗓子眼干涩难忍。这时要是有人在旁边就好了……可就在刚才,我那么偏执地支走了妈妈……唉,听天由命吧!又过了一阵子,正当我浑身无力而又无助地昏睡着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点湿润,凉凉的,甜甜的,在我的嘴唇上。不是幻觉吧?我慢慢睁开眼睛:妈妈!——她又回来了,正在用棉签浸着水润湿我的嘴唇,给我补充水分。“你刚才有点发烧,幸亏我又回来了,来,用冷毛巾敷一敷吧!”“看看你,流这么多汗,给你擦擦!”“现在还不能喝水,忍一忍,好吗?”……她不停地说着,我看着她,任凭她摆布。在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真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对我深深的关怀,深深的爱。我真的离不开妈妈的关怀!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反省,反省自己做过的错事,反省自己对妈妈不经意的伤害。有一天,朋友来看我,送了束康乃馨,很漂亮,我随手抽了一支给妈妈。出院后,回到家里,我发现在小花瓶里,有一枝枯萎的、干瘪的康乃馨,很不好看,可是妈妈没有丢掉。妈妈告诉别人这是孩子送给她的“炕奶心”,还解释:孩子是因为在炕头吃了她那多的奶水,送这个是表示孩子一片孝心啊——没忘根本。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中有股酸楚的热液在回旋奔突。那是我送给妈妈的第一朵花,我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对妈妈是多么大的慰藉。
我开始试着理解妈妈。我明白,妈妈爱我爱得很平淡,但平淡是真。有人说,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将能在生命中品出茶的味道。我和妈妈就是这样。我懂,妈妈需要我在身边,妈妈也希望我能理解她。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会亲口对妈妈说:“其实我到现在才真的懂你。”
35根蜡烛
武汉一考生
这天,张老师家里挤满了学生。一数是35人,一个都不少。
桌上放着一个大蛋糕,上面插满了蜡烛。一数,恰好是35根,是代表35个学生?哦,今天不是自己的35岁生日吗?张老师这才想起。35个学生给35岁的老师过生日,张老师欣慰地笑了。一晃35岁了,张老师突然想看看自己35岁的模样,镜中的他头顶已“抛荒”了,周围只长了一圈“杂草”。这时,皱纹便在他脸上蠕动起来。
“祝您生日快乐!”……35个学生齐唱起生日歌。
35根蜡烛点燃了,点燃了35颗心,照亮了35个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