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上)
转自虎扑篮球:猫三
文章写于3月,发于某杂志。夏日里皮队离开绿军,他与球队都给对方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在NBA历史上,如此融洽的分手,其实并不多见。
2010年7月8日,夜,克利夫兰城近郊莱克伍德(Lakewood)一家名为哈里·法布罗的酒吧有那么一瞬间悄无声息,尽管里面坐满了骑士球迷。他们握着酒杯,摆出庆祝的姿态,手心却攒出了汗,眼睛都盯着酒吧内的电视,里面正在直播ESPN对勒布朗·詹姆斯的专访。骑士球迷们知道詹姆斯会在这个节目中宣布自己的去向,他们已经做好庆祝詹姆斯留守故乡的准备,很多人身上穿着印有“请留下来,詹姆斯”字样的T恤,还有一些人直接穿着克利夫兰23号球衣,并畅想在未来十数年中他们的城市英雄会继续穿着这件球衣在骑士主场速贷中心球馆出现。
每个人都在这一瞬间满怀希望,他们不知道的是:詹姆斯将在下一个瞬间亲口说出“我要将天赋带到南海岸”,将他们的希望彻底击碎。
仿佛从地底突然蹿出,犹如火车碾过铁轨的哀叹声打破了前一秒的悄无声息,又在后一秒消失,瞠目结舌的表情从这张脸上转移到另一张脸上。二度的沉默也没有持续多久,酒吧里很快便充斥着嚎叫与怒骂,间或还有儿童哭出声来。
当年只有15岁的汤姆·西恩就在酒吧之中,他带着哭腔告诉记者:“真的很震惊,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离开。这种感觉就像在总决赛中被对手命中绝杀丢了冠军一样,太令人伤心了。”
一些成人骑士球迷则冲进了酒吧停车场,将与詹姆斯有关的T恤、球衣、球鞋付之一炬,全世界都通过电视或网络看到了这一幕。
烧球衣这种仪式行为在西方可归属巫术范畴,可谓源远流长。西方巫术中有一种被称为“触染定律”的花活,1890年苏格兰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最先使用了这种说法,大致的模式就是向仇人的头发、指甲或者衣物施以咒术,以期达到重创其人的目的。古人对自然认识不足,使用巫术之类是冲着绝对效应而去,今人再烧球衣,恐怕这种“确实有效”的想法已然没有,只是单纯为了一舒胸中愤懑罢了。换言之,从烧球衣这种行为上,你大概可以看出骑士球迷对詹姆斯的恨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自从詹姆斯骑士23号球衣被焚之后,烧球衣开始在NBA球迷圈流行起来。詹姆斯球衣被烧的时候,“魔兽”霍华德在推特上谴责球迷,一年后,奥兰多球迷也准备好他的12号球衣以及足够的汽油。纳什被交易到湖人后,他的太阳13号球衣被付之一炬,雷·阿伦的凯尔特人20号球衣也未能幸免于难。甚至,2012年总决赛第四场后,杜兰特的球衣也被疑似雷霆球迷给当街烧毁了。
烧球衣不过是球迷泄愤的手段之一,在人际交互更为通畅的当下,球迷纷纷在网络或媒体面前表达自己对于这些球员的不满。骑士老板吉尔伯特发布公-开信诅咒詹姆斯“一定会在骑士后面夺冠”只不过是克利夫兰骂声如潮的一个缩影。骑士球迷对詹姆斯的憎恨已经无法用你能想象到的任何脏话去形容,他们甚至无法容忍詹姆斯的热火球衣出现在自己眼前。2010年8月3日,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克利夫兰印第安人主场对阵纽约扬基时,有位好事者身穿詹姆斯热火6号球衣,结果招来上百人将其围住各种羞辱,甚至在他被保安护送离场的时候,仍有人不依不饶追上去围殴,保安也不过象征性地拦阻一下罢了。
为何球迷会对这些球星有如此激烈的反应,表面上看,这和谈恋爱闹分手的心理过程差不多,第一阶段是否认,第二阶段就该进入委屈和怨恨。但首先也得曾经爱得深沉,才会在日后恨得决绝。
1965年全明星期间,张伯伦被勇士交易到76人,旧金山球迷就没有太多激烈的反应。当年促成这笔交易的勇士老板富兰克林在谈及这笔交易时坦承:“旧金山的球迷从未学会爱他。我猜大多数球迷都喜欢小人物的故事,张伯伦显然不是。他太容易被讨厌,球迷喜欢看他被击败。”这段话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张伯伦所谓“没人喜欢歌利亚”的言论。所以,当两年后张伯伦率领76人总决赛击败自己的老东家勇士时,金州球迷也没有准备把他撕碎,他们当然不会把太多的恨意倾注在他们从未真正爱过的人身上。
但并非所有曾经被深爱过的人离开时都只会收获诅咒和谩骂。
艾弗森第一次离开76人的时候,费城球迷送上的是真挚的祝福,因为艾弗森在费城十年,已成为城市英雄。按费城市长的话说,“费城人可以不知道我的名字,但他们一定知道艾弗森。”艾弗森从未在NBA登顶,但他华丽的球风以及顽强的斗志已经在当地球迷身上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虽然爱无法量化,但真金白银或许更能说明问题,艾弗森离开之后,他的76人3号球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费城销量冠军。关键是,他的老球衣价格不跌反涨,本地一家运动装备店就因为错估市场形势,在艾弗森转会后将其球衣对折出售,结果被球迷抢购一空,导致自己损失惨重。
克利夫兰人民当年对詹姆斯的爱并不比费城人民给艾弗森的来得少。詹姆斯本身就是俄亥俄州人,骑士则用一年时间摆烂,以联盟垫底的战绩换来摘得状元签的最高概率,他们最终得偿所愿得到詹姆斯。你可以想象整个克利夫兰有多么的兴奋和疯狂。为家乡效力,这在商业联盟里简直就像童话故事般存在,时至今日,能够媲美詹姆斯“家乡效应”的超级球星也只有芝加哥土著罗斯一人而已,过了巅峰期的比卢普斯回家乡丹佛加盟掘金,依然能够受到当地球迷的热烈追捧,亦是同理。所以,詹姆斯被这座城市视为救世主,而他本人的表现也没有让老乡们失望。
在克利夫兰七年的日子里,即便连续折戟季后赛(包括一次总决赛被横扫),球迷从未减弱自己的热情。在2010年詹姆斯即将成为自由球员之前,克利夫兰几乎全城发动,恳请詹姆斯留下来的横幅四处可见,球迷甚至制作了一份挽留MV,出演者皆是俄亥俄州各界精英,他们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曲《WeAreTheWorld》改编成《WeAreLebron》,唱词虽然直白如失恋少年,倒也动人,“吾皇,请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做什么改变来留下你?”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也拿出了自己的所长,克利夫兰著名大厨西蒙就宣布自己愿意给詹皇献上一份大餐。更多普通的骑士球迷此时能做的最佳选择就是煽情,还有什么比每个人的衣服上都印着诸如“home”、“family”之类的字样来得更煽情的吗?“决定”之后,就连詹姆斯队友小莫也被震惊到开始写诗:“感觉心被抽空了……一个人的决定承载了这么多的感情。”那么,你可以想象他以及其他骑士球员在“决定”之前又是怎样期待的心情。
2012年4月25日,太阳常规赛最后一战对上马刺,球队很快大比分落后,纳什也被替换下场。但在比赛还剩最后6分钟时,全场响起了“我们要纳什”的口号。赛季结束后,纳什就将成为完全自由球员,菲尼克斯球迷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失去这位在过去八年间给他们带来无数荣耀的伟大控卫,而时任太阳主教练的金特里也顺从民意再度将纳什派遣登场。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阿伦转会之前,自阿伦转投绿军并帮助球队拿下总冠军以来,他就成为了波士顿的宠儿,再加上他本人的良好形象,绿军球迷对他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在他即将恢复自由身之前,当地球迷自发为他制作了忆往昔的视频以及挽留横幅。
爱过之后,却不是每个球员都能像艾弗森一样收到老球迷的祝福。加盟热火的詹姆斯回克利夫兰的第一场比赛,几乎引发全城戒备,当地媒体也号召球迷“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现场球迷还是在他每一次拿球时报以最激烈的嘘声,他们衣服上印着“叛徒”、“怂货”等字样。2011年热火夺冠失败后,克利夫兰简直陷入了集体狂欢,球迷纷纷表示“报应不爽”。小莫及时发布一年前悲情诗歌的续篇:“感谢你啊达拉斯!小牛治愈了我的心!”俄亥俄州长则更是腹黑,在总决赛结束后第二天就发布雄文一篇,文中高度赞扬了小牛的“忠诚、正直以及团队精神”,同时,州长宣布授予小牛全队俄亥俄州荣誉公民的称号,文中还特别指出在2010年夏天选择与小牛续约的诺维茨基,称他“对职业生涯一直效力的城市,球迷以及球队保持了忠诚。”文章还写道:“骄傲的克利夫兰城乃至全俄亥俄州人民与所有的小牛球迷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
文中只字未提詹姆斯,却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同仇敌忾。
再拿球衣销售为例。艾弗森的费城球衣经历过折价再涨的过程,市场无形之中印证了费城人民对其始终不渝的爱。詹姆斯的球衣就没那么好运了,在俄亥俄,他的老骑士球衣除了用来焚烧和拉仇恨外几乎找不到更多用途,所以从原来的99.9美元被折价到17.41美元卖光拉倒也就在情理之中(17.41这个数字也不是随意设定,1741年出生的阿诺德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军将军,叛变后成为英军的陆军准将)。
当然,爱恨之间的转换基本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一般都是由爱生恨,甚少有恨到极致反生爱的情况出现,生活中要是发生后者,基本可归到变态心理学范畴。但运动场上球迷与球员之间的感情却要比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更为单纯。1994年6月1日东区决赛第五场,雷吉·米勒一战成名,他的对手包括尼克斯队以及坐在场边的著名导演斯派克·李。米勒在这场比赛中狂砍39分,第四节独得25分,率步行者在客场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战胜了对手。整场比赛米勒一边投进一个又一个三分球,一边忙着和李激烈地互相问候家人,期间还不忘给李做一个锁喉的动作来提醒对方闭嘴。1995年5月7日,米勒的步行者在东区半决赛再度遇到尼克斯,他在比赛最后8.9秒内砍下8分,率队逆转拿下首战胜利。2000年米勒正是踩在尼克斯的尸体上进了总决赛。从1993年开始,步行者就已经取代了热火成为尼克斯季后赛新仇,纽约是米勒时刻最大的受害者,当地球迷究竟有多恨米勒,无需赘言。但当米勒职业生涯最后一次进入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时,他收获的却是满场球迷高举写有“谢谢你,米勒”的标语牌,以及李导的一个深情拥抱。
如果在19世纪中叶去问问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对于球员和球迷之间微妙关系的看法,他大概会用一句“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来打发你。事实的确如此,离巢的球星和他们的老球迷之间的感情如果仍以恋爱闹分手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被淡化。但首先我们应当厘清美国球迷与球星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没错,在哈里·法布罗酒吧那一夜充斥悲伤和愤怒情绪的时候,仍有一些克利夫兰球迷表态称“我依然支持詹姆斯,祝福他好运”。这样的表态似乎更契合很多中国球迷的感觉:既然你是他的球迷,为何不支持他到底,毕竟他也已经为球队贡献良多,并非一看状况不对甩手便走的低劣小人。但在美国本土,球星的老球迷往往还有另一重决定性的身份,他们是本土球队的死忠,而非仅仅喜欢某个球员。联盟历史上,或许只有乔丹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受到全美各地球迷的一致拥护,而无论他在哪里。
NBA球队往往与本土社区紧密相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光是用比赛来换取金钱那么简单。按照球迷兼老板库班的说法:“看小牛比赛已经成为当地球迷的生活方式。胜负最终会被忘记,但那些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却会永远成为记忆的一部分。”2011年停摆期间,俄克拉荷马城执行长担忧的是球队与球迷之间的关系,“……这座城市因为雷霆优秀成绩而带来的干劲会因为停摆消弭殆尽。我想球队已经和公众之间建立起来一种有爱的关系,谁也不愿意破坏它。”
是的,这种有爱的关系往往建立在一整支球队之上,而非某个个人。狂热的个人崇拜者固然也有,但更多的老球迷是从球队的利益角度出发来看待球星离去。霍华德在离开魔术之前,欲去还留地折腾了球队整整一年,球迷自然不会因为他依然可爱的笑容而轻易原谅他。虽然纳什在过去八年间以一己之力将整个太阳提升到争冠集团之列,但球迷依然会以“去哪儿都可以,为什么是死敌湖人”的理由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饶是如此,这些老球迷最终还是会让时间冲淡这一切。时隔两年,詹姆斯夺冠之后,当地一家酒吧调酒师哈迪克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挺为他高兴的。但想起他我心头还是有一份苦涩,这里每个人都是如此。”另一位詹姆斯老球迷的观点则让恋爱分手这个比方进入了新的境界,“好似前女友结婚,五味陈杂啊。”
大概这就像米勒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最后一战突然收获了无数尼克斯球迷时所说的那样:
“我和他们是爱恨交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