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云青之所以瞬间就感觉到了这旋律的不对,那是因为他很好的记忆力告诉他,这两遍旋律是一模一样的,虽然大法师算计好了,十分钟的旋律足以不让人有所察觉,但是面对那些,聪明记忆力好的对手,这一切还是掩盖不了的,为什么大法师会不多不少的设计十分钟的旋律,来迷惑人们,那是因为,要想不让人产生怀疑,如果太长,自己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经历去设计,必定这是一个落后的时代,所以只能用固定的模式代表,如果太短,一般人就会很容易听出旋律的破绽,所以十分钟,不长不短,正好可以很好的控制人们,既可以瞒天过海,又不会让他们产生怀疑。
按照人的记忆力来说,一般人的记忆力会很清楚的记得五分钟以内发生的事情,可是旋律只能算三分钟,如果是一个朗朗上口的旋律,人们几乎要听三遍才可以记住,可要是稍微带点思想,或者感情深厚一点的,一般人几乎半个小时都难以听懂,那就别说记住旋律了,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根本不谈,所以旋律不比一些常见的事物,会很好记,主要是因为他是由高低不一的声音组成,所以才会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些乐思结构过长,一旦复杂了之后,人们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听懂的,除非长年累月的听,重复的听,这样才有用,尤其是在古代没有节奏的旋律,更是不好瞬间感染人心,所以一般人听了之后,几乎记住不了多少,顶多听一遍可以记住一小段自己觉得好的旋律,至于其他的,他会随后忘记。
所以大法师故意设计这些也是料定人们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不但如此,他也计算到,从走进迷魂阵到山谷,这期间按照步行的话,几乎一个小时就够了,在慢的话顶多一个半小时,所以按照这间隔的时间算来,来此的人几乎,可以听到三至四遍这样的旋律,然而如此长,并且杂乱无章的旋律,试问随又可以在这期间听出什么来。
可是云青就听出来了,他只听了两遍几乎就已经察觉除了这旋律就好像是一个复读机在重演,感到不对劲的他,思维立即进入到了旋律中,一副探索的样子,由于旋律的声音不是很强烈所以他只能打起精神细细的听。
一旁的良平看到云青此刻,,惊醒的表情,连忙打断了云青的思维道;云青,看你的表情视乎醍醐灌顶,是在思考什么事情吗。
这下一句话,几乎彻底打断了云青的思维,以至于前面的旋律他瞬间给忘记了,只听他不快的说道:不要说话,难道你没有发现这旋律,有什么不对劲吗?
良平急忙仔细聆听,可就是不以为然,于是忍不住又道:我听出来了,好像有一些旋律在耳边响起。
云青傻了,没想到,良平这才听出有旋律声,,于是道:我发现这旋律不是人在弹奏。
不会吧,不是人在弹奏,难道这山林还有录音机啊。
你还是仔细先听一听吧。云青无赖,也就陷入到了琴声之中,可是没有音乐细胞的他根本就是在听杨絮。根本就听不出什么。
而此刻的云青却不同,他正听的投入,整个思维几乎都进入到了音乐当中,不一会功夫,他从旋中惊醒了,他深刻的听到这旋律就是一模一样的。
然而由此他可以断定,或许这并不是有人在弹奏,要不然的话旋律是不可能每次一样的,就算是每次一样,但是如果是人为的弹奏,必定在发挥的时候,手法上会有一些落差,必定是这么长的旋律,要是人弹的话,准确度肯定没有那么精准,肯定是一遍一种感情,可是云青深刻的听到这阵旋律很生硬,弹不出什么感情,只是勉强的把旋律弹出来了而已,而且每一遍都是一模一样,时间相隔也非常准确,这一切视乎就是他们想的那样,这段旋律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演绎,目的是在引游人们上钩。
可即便如果,云青此刻更是要去一探究竟,因为不这样的话自己是根本不会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按照古代的科技,云青肯定,这里肯定没有什么好的记录音乐的工具以及设备,可是古人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可以,将这一旋律固定下来,并且重复表演,这是他感兴趣的,虽然他此刻有更多的想不通,但是面对这种旋律,起码他肯定这旋律绝非人在弹奏。
良平听了许久,实在不愿在听下去了,因为太费神了,刚记住了上一段,听下一段的时候,前面又忘记了,所以这样下去,周而复始,听十遍都没用,而云青几乎两遍就已经差不多了,虽然不是滚瓜烂熟,但是他几乎掌握了旋律的原理,所以才会很快听懂,其实这个旋律看似很长,不好记,但是如果你掌握了他的要理,是很容易就可以听懂的。
抬起头的良平见云青一脸释然的样子,视乎想通了什么,于是急忙问道:你是不是想通了,我觉得这样太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