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总是从善良的位置出发去待人处事的女人,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是用包容、善良的心态来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的女人,很少会受到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刁难。现代的女人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可以像男人一样工作,可以在各种领域成为“女强人”,可以拥有各种个性和脾气,但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不能丢,因为善良是女人生命中的宝石,它可以增添女人的魅力,增加女人的幸福指数,让女人魅力一生,终身幸福。
相信自己能飞翔,才能拥有翅膀
对于女人来说,能够保证拥有幸福生活的最主要的品质是:自强、自尊、自信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等等。可是,一些女人知道这些品质的必要性,却仍旧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相反,很多女人会常常感到自卑,由于容貌、身高、体型、成绩、工作表现等种种因素,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在交往中缺乏勇气和信心,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问题时就以为是自己不好。由于自卑,女人的自我评价过低,它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自信心:自卑的女人总是看见自己的缺点,忽视自己的明显优点,形成恶性循环,以致慢慢失去了自信心。而这些也正是女人生活不愉快,感觉不到幸福的原因之一。
魏微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她长期以来受到自卑心理的困扰。平时她虽然内向,但表现得还比较得体,工作表现比较突出,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但知心的朋友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她只是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跟人相处。魏微在与人说话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害怕自己说错话,害怕别人不理睬自己,或是故意让她难堪。每次说话没人接茬的时候,她都特别敏感。于是,她不敢主动找人说话,尤其是当她遇见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时,不知道要不要打招呼,所以只得很尴尬地走过去。
类似于魏微这样的女人在社会中有很多。她们最大缺点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而且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认为这样才有存在感。虽然她们有时候会很开朗,也有很多朋友,但是和陌生人不怎么说话。别人感觉不到她们的自卑,是因为她们把自己藏得很深,不敢把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这样的女人心理负担很重,很难拥有幸福的生活,反之,自信的女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女人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它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以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
自信的女人有一种别样的吸引力。我们从她们的信心里可以读到她们的妩媚生动,她们的光彩照人,也可以看到她们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虽然人无完人,但是,自信的女人能看到自身价值,看到自己的魅力,看到生活中美好一面。
有人说新娘之所以是最美丽的,是因为身上的那股自信。如果~个女人做新娘的时候都缺乏自信,缺少对将来的自信,即使她这一天打扮得很漂亮,也总是缺少了一点动人心弦的光彩;而自信的新娘,因为坚信自己是最美丽的新娘,坚信自己拥有了最好的另一半,坚信自己找到了所要的幸福,坚信从此会和那个他营造一个温馨的和谐的家,这样的坚信让她的脸上被亮丽的光泽所笼罩,成为最美丽动人的新娘。在成为母亲的时候,如果一个女人缺乏自信,就会顾虑忧心,怕自己胜任不了母亲这个角色,那些焦虑让她失去了作为母亲的风采;而自信的女人在成为母亲时,认定自己将是个最称职的母亲,自信在她的哺育下宝宝会健康的成长,自信在自己的引导中会让宝宝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么自信的母亲,她脸上焕发出的向往是最拨动人情感的美丽。
自信的女人总是能坦然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赋予她们的一切,甜也好苦也好,悲也好喜也好,痛也好乐也好,她们都有勇气去承受、承担,即使遇到失败或残缺的生活,也不会失去努力向上发展的动力。
一位哲人说过:“使女人年老的不是岁月,而是信心的失去。”女性要想建立自信,摆脱自卑心理,就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一个分数式。分子是与他人相比所具备的优势:分母是自我评价。扩大自己的分子,即自己在人前的优势往往不取决于本人;但缩小分母,即提高自我评价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正是因为缩小了分母,人才逐渐走向完善。”
自信对女人来说很重要,但女人要知道,自信不等于自负,若让自信发展为自负,那么很可能女人得到的将是意想不到的失败。因此,女人把握好自信的尺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抛开依赖心理,独立的女人幸福多
女人天生就有柔弱的一面,这不仅只表现在心灵的敏感、脆弱和弱不禁风的身体,也表现在心理上,女人总想将头靠近温暖的肩膀上,有一双有力的手臂将自己搂紧,让自己在波澜不惊的港湾休息。依赖性强通常是人们对女性的评价,尽管今天男女在地位上已是完全平等,但是从生理上、心理上,女人仍或多或少对男人有着割舍不断的依赖感。然而作为现代女性,如果依赖性太强,则意味着太软弱,不自主,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心理学家曾经作过一项有关婚姻与家庭的调查,结果发现虽然都市女性已逐渐自强自立,撑起了半边天,但还有不少女人难以摆脱传统的对男人和家庭的依赖意识。很多年轻女人更是把认识一个好男人、订一个好终身,作为自己谋求发展、获得高质量生活环境的捷径。一名女大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找男人等于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否则要靠自己苦苦奋斗多年才能改变生活条件太累。心理学家认为,女人把找个好丈夫当做人生头等大事,无疑是女人的人生观和人生定位在个人自我选择过程中的倒退,如此发展下去,会使女人的创造、创新、创业意识更为淡薄。
依赖心理导致了很多女人嫁夫,一是嫁给感情,二是嫁给物质。
“干得好不如嫁的好”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选择,是女人增值的捷径”,这是许多女人信奉的“至理名言”。到底谁会是女人的依靠?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一部励志剧中的女主角说过这样一段话:“男人有时候就像父母,打着完全对你好的旗号,对你想怎样就怎样,女人呢,一不小心一软弱就失去了自我,到那个时候你就得彻底依赖他们,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说我们女人就要从经济上和人格上彻底的独立,才有可能获得自由,才可能实现自我意识,要不然这辈子就得靠说‘好好好,行行行’,就这么活着。男人之所以想到什么就能干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依赖心理,要是咱们能向他们一样‘自私’,一样努力,那咱们也能成功,而且会过得很幸福。”女人不要做缠绕在大树上的藤蔓,要做一棵挺拔葱茏的木棉,与大树并肩耸立,靠自己营造幸福,赢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那么,具体来说,女人的独立到底是什么呢?说到女人的独立,人们也许会想到一个高举红旗,坚决与男人进行抗争的女人形象。这种形象曾在全世界被广泛宣传,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女人独立就是那个样子,甚至有的女人也这样认为。
杨玲是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她不仅开着最新款的奔驰,还有很多社会头衔。令人不解的是,她最近告诉一位朋友,她想自杀。那位朋友并不惊讶,他认识杨玲多年,她一直在拼命追求女人的独立。从表面上看,她的确独立了,但是,正是这种独立剥夺了她作为女人的特性——她已经不像女人。有些慕名求见的男人,在去见她的路上还迷情幻想,但见面之后就像见了女张飞,只说她义气。杨玲的行为令性别模糊,男人将她视为兄弟,女人称她为大姐。有不少像杨玲这样的女拼搏者,都为追求独立而迷失了自己的性别。她们是痛苦的,当忍受不了这种痛苦时,就想自杀。
其实,杨玲的误区就在于失去了女人的本性,所以难于拥有幸福。女人独立的目的不是消灭自己的本性。当今社会已向女人提供了很多经济独立的机会,由于观念误差,不少女人对男人成功不服气,以为女人的独立就是处处要和男人一样。其实,男女生理的差异是上帝最伟大、最科学的设计,尊重这种差异是人性中最美的良知。
独立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需要女人具备高素质的心态和全新的价值观,它主要是女人在精神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不是简单地表现在形式上的自立。女人要把独立作为一种获得人生幸福和成功新境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才不会因独立而迷失自己。摈弃拖延,立刻去做你想做的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事拖延是很多女人的通病。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女人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女人的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女人的主观幸福感。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布鲁斯·土库曼曾在他的课堂上做过一个试验。首先,他给116名学生一个问卷来测量他们的拖延倾向,得分越高拖延倾向越大。然后,他追踪每一个学生在216个课程中的活跃性和任务完成情况,大多数任务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在线完成,并且以电子方式递交。那些在问卷中得分较低的人有一个固定的节奏来完成任务,4分满分的情况下平均成绩是3.6分。而问卷中得分较高的人,平均成绩只有2.9分。后者得分低并非因为他们没有同龄人聪明,而是因为拖延,他们满怀希望地认为截止期会让他们表现更好。
心理学家认为,其实拖延的人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很复杂,比如害怕失败,害怕成功,害怕被控制等等。
拖延一般具有这样3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不同。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很多女人喜欢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女人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就像小孩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女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女人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女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塞万提斯说:“取道于‘等一会’之街,人将走入‘永不’之室!"很多事情,当女人最初决定要做时,总是对之充满热情。但由于拖延的坏习惯,总是不立刻去做,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结果往往是一直拖到对这件事没有热情与兴趣,最后不了了之。即使是拖到无法再拖,硬着头皮完成了,效果也大不相同。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热情的时候去做,与女人在兴趣、热情消失之后去做,其难易、苦乐是不能等同而语的。因为当女人充满兴趣、热情时,做事是一种喜悦;而当兴趣、热情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可以被“管理”的,女人可以通过了解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因素来管理拖延的趋势,让你的目标更明确、更合适,例如,把目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一小块分配一点时间来完成,逐渐改变你的做事方式。具体来说,女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管理”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