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看过一些古典的小说,就可以发现一个经典的情节。剪径的小毛贼在碰上高手被打败之后,往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什么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之类。其实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禹也深谙这个求饶的伎俩。
在被舜帝揭穿之后,大禹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开始回应舜帝的指责。首先就是为了国家被迫抛妻别子的陈述。说他自从娶了涂山氏做老婆,生了儿子启之后,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才能治平水土。作为又一篇命题作文,大禹这个开场白继承了上一篇命题作文的一贯风格,一开始引入故事,让听者将自我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同情主人公的情感。
紧接着,大禹追述了他建立五服的功勋。治水过程中,他不仅平服了水患,还一边治水一边将因为水患而荒废的土地重新开发了。各处重新出现繁盛的人烟。同时,将尧舜所提倡的道德也传播到这些新建的部落中。他还平息了三苗的叛乱。
随着追述的深入,大禹越来越拥有了自信。有了这些丰功伟绩垫底,他逐渐感觉自己也并不是像舜帝所说那样“不务正业”了。而这些功绩也足以让朝廷大臣对他信服。但他依然有些忐忑。前面我们说过,在黄帝列朝,谋朝篡位是一个不得人心的活。他此前的所作所为,早已彰显了他的野心,一旦被舜帝揭露,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劳,声望照样会一落千丈。而且现在他还在朝廷,一旦他被朝廷拿下,或者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直接被杀掉了,那他拥有再多的诸侯同盟军也白搭。
对于这一点,大禹心知肚明。舜帝虽然仁慈,但在对付反叛者方面,一向雷厉风行。没有离开朝廷,他就永远不能得到安全。
但大禹的这番辩白,还是起到了效果。首先朝廷众臣对他都有所认同。这本来就是大禹的庆功大会。大家既然明白了他的功劳,他的安全就增加了一分。其次,他也向舜帝转达了他对舜帝的一丝丝惶恐,希望舜帝念在他的功劳份上,能够放他一马。
另外一方面,他也向皋陶转达了强烈的信息。皋陶老兄,你看着办吧。如果没有你的帮衬,就算我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舜帝照样会认为我“不务正业”,迟早会想个办法把我弄掉。到时候大家一拍两散,我去做我的鬼,你也不要实现你的理想了。
这个时候,皋陶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了。如果他不采取行动,舜帝就会占上风,的确也正如大禹所料,他们这个政治同盟就彻底完蛋了。
而英明的舜帝这时候忽然犯了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听出大禹话里面的玄机,不知道这就是大禹动手的信号,而是老老实实地思考了一番大禹的话,以为大禹的话只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所以舜帝的回答是,大禹啊,在推行我的道德方面,你的确功不可没啊!
这不是舜帝犯的第一个错误,早在他刚刚表现出自己的强大的那一刹那,实际上已经犯了第一个错误了。他说大禹结交奸人,这无形之中,已经把皋陶得罪了。因为此刻在朝堂之上,只有皋陶一人是大禹的吹鼓手。既然大禹结交奸人,那么这个奸人无疑就是皋陶了。也许早在这次朝会召开之前,舜帝已经非常明白,大禹跟皋陶已经结盟了。所以这时候也就随口说了出来。但他忘记了就在刚才,皋陶还跳出来为他打抱不平,这说明这个政治同盟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只要他抓住皋陶,政治同盟就不攻自破。但在关键时刻,舜帝一句随意的话,失去了这个各个击破的机会,反而激怒了皋陶,使皋陶不得不放手一搏。
而此刻,他依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跟大禹面对面对掐起来。大禹说是他自己的功劳,舜帝则强调自己的领导。这进一步给了皋陶一个印象,无论在舜帝手底下怎么干,最后功劳总是他一个人的,自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皋陶出手了。这既出乎舜帝的意料,也出乎大禹的意料。谁也没有想到,皋陶的能量竟然那么强大。在大禹来说,本来以为自己选择了错误的盟友,这个盟友其实跟舜帝走得很近。他其实也没有想到舜帝已经得罪了皋陶。而对于舜帝来说,也没有想到刚刚还竭力维护自己的皋陶竟然会突然发难。在电光石火之间,舜帝也明白不了那么多。
而我们这时候应该认真地看看皋陶做了什么。看看皋陶这个老实人的政治潜力。也要从此吸取一个教训,永远不要小看老实人。
其实皋陶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除了舜帝大禹和帝喾家族之外,自己就是朝廷里的第四号人物。尽管舜帝平时比较扶持伯夷一系,但扶持归扶持,自己的政治能量还是很大的。由于帝喾家族的低调,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为朝廷的第三号人物了。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这个第三号人物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而且自己刚刚在舜帝和大禹两强对话之中,毫不犹豫站在舜帝一边,也激起了众大臣的好感。现在只要皋陶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这次朝会的方向,他就能够彻底左右时局。而当他明白跟着舜帝干实际没有前途,并且有可能被舜帝秋后算账之后,他就选择了继续加强跟大禹的同盟。所以他必须立刻将大禹扶上政治的顶点。
于是皋陶在大禹和舜帝的对答之后,向朝廷大臣重申了会议的议程。这次朝会本来就是为了大禹庆功,并对这十几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的。由于舜帝刚刚说了大禹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话,所以皋陶打蛇随棍上,要求大家积极总结大禹是如何高度学习舜帝精神,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经验。舜帝和大禹的对话就此被一下子带过。舜帝倒想说说话,但是已经由不得他了,再说他也没有任何话说。皋陶主持的朝会根本就没有可以挑剔的。
于是朝会发生了完全的转折。大臣们不得不纷纷发言,对大禹这些年的卓越功勋进行深刻分析,认真总结。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吓一跳,原来大禹果然做了这么多事情,大禹的道德功勋竟然如此不可挑剔。当然,大臣们也会感到惊异,同样得到舜帝的指导,为什么大禹就能做到这样优秀,而自己却不能。这同时也让他们对舜帝更加敬仰。
而皋陶的心思,舜帝的伟大是不用吹捧的,再吹捧他也只能更加伟大而已。作为站在政治最高峰的舜帝来说,任何吹捧都不能给他带来更高的地位。但借着舜帝这座高峰来抬高大禹,让大禹站在舜帝的肩膀上,这个意义就非同小可了。这样就可以逼迫舜帝立刻承认大禹的地位,否则舜帝就是否定自己,将让舜帝的整个努力一刹那崩溃。
这釜底抽薪的一招取得了完美的效果。朝会最终形成了决议,号召普天下的诸侯和百姓都要向大禹同志学习。大禹成为一个活的典型,道德的标兵,行动的巨人,和谐的代名词。最后,皋陶提议,以大禹的立身之道拿来作为道德的准则,老百姓谁违反了这个准则,就惩罚谁。
而皋陶的提议获得了一致的通过。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舜帝提供的道德,由于他本身是君主,当然不能拿来作为模范。而大禹并不是君主,他的确具有模范的意义。而且就算舜帝不是君主,在执行他自己的道德方面,大禹也比他更有模范意义。前面我们说过,大禹这个人有些不正常,因为他在道德上做得太过分。
可以说,这次大会的最终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每个人都好像充分发挥了自己参政议政的权利。但到最后,不知不觉就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如果让这些大臣三思而行,这个决议多半就做不出来。但在皋陶的引导下,包括舜帝在内,所有人都被皋陶牵着鼻子走,没有认真思考的余地。等到回过味来,木已成舟。这个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
当然,就算回过味来,那也是后来的事情。因为朝会还没有结束,皋陶还要继续做导演。而皋陶导演从始至终,都没有做任何逾越规矩的事情。他推出的下一个节目,也是黄帝列朝的朝会中的传统节目:奏乐,唱歌。
前面我们说过,黄帝列朝非常重视音乐,认为好的音乐能够让人拥有高尚的情操,足以陶冶一个人的性情。如果一年没有音乐,生活就大变味;两年没有音乐,就会出现小纷争;三年没有音乐,天下就会大变。所以君主总会派人到各地演奏音乐,让老百姓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之中。而在朝会中,音乐更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都作为重头戏,放到朝会的最后,以表示这次朝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皋陶将朝会的最后一个节目,也作为继续提高大禹声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