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的新政纲,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包括了几层含义在内。第一层含义,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带着激情赞扬舜帝的,一扫大禹带来的阴霾。第二层含义,是对大禹进行了严正警告,我皋陶挺你,那是为了国家作想。如果你利用这个机会来打击舜帝,我皋陶怎么把你捧上去,还能怎么让你摔下来。第三层含义,借此向舜帝表明,他跟大禹结盟,不是出于私心,他对舜帝所做的贡献不但了解,而且是系统的了解,他此后也会坚持舜帝的理念。第四层含义,是借着这个机会向其他大臣表明立场。在治国方针上面,他会严格按照舜帝规定的路线来走。就算将来是其他人当权,他也能继续坚持舜帝的治国方针。
这是本次朝议的一个分野,其鲜明的特征就是皋陶彻底奉献了自己,既奉献了自己的政治图谋,也奉献了自己的良心。这充分说明,皋陶的人格在此时此刻是完美的。同时,皋陶也向大禹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在在都在说明,即使大禹能够上位,皋陶也不会是一个应声虫,他将极大地限制大禹的作为。
而在大禹看来,皋陶向他释放了强烈的信号,给他上了严肃的一课。他也直到此时此刻才明白,皋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容易操纵,此后两个人的路还长。
而此时此刻,大禹还必须巩固跟皋陶的联盟,同时也不希望皋陶揭露他的私心。于是大禹在朝会上说了第三次废话。皋陶啊,你说得太好了,跟我想说的一模一样。第三次废话,在其他大臣那里,似乎跟前两次没有任何区别,但大禹这次的意思就不同了。其潜台词是:皋陶老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小弟做了一点错事,还请担待,今后小弟将牢记老哥的教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治理国家。
而皋陶的回答是,哪里哪里,我其实很笨的,只是看到高尚的道德,就忍不住赞美一下。这个回答也很有意思,这是在告诉大禹,老哥知道你的意思,我们的同盟依旧有效,只是老哥对你小子的品性,从此有了看法了。
而舜帝经过皋陶的力挺,心情大好,也更加有了掌控会议进程的信心。不过舜帝也明白,大禹迅速接班,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他现在要有心理准备了。而有了心理准备之后,他还得继续考察大禹,摸摸大禹的底,以便于决定传位的时机。
有了这个想法,舜帝转而对大禹道,大禹啊,皋陶已经说完了,这次大会是为你庆功的,还是你来说说吧。这同样是表面的话语,而潜台词是:禹,你小子逼宫逼得这么急,老子也没有办法,但你小子先前就只会讲废话,老子总要听听你的真心话。
而大禹的回答是,舜帝啊,我哪有什么话说,说话又不是俺的强项,俺的强项是埋头做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老家伙,你还真是秋后的蚂蚱,还要继续蹦跶。你想知道老子的底牌,老子就是不告诉你,吊着你的胃口。
但关键时刻,一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打掉了大禹的气焰。这个人依旧是皋陶。《史记》说“皋陶难禹曰”,意思就是说皋陶故意刁难禹。而皋陶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听明白两个人的话了,对大禹的无礼感到愤怒。
皋陶刁难的问题是,大禹啊,你说你埋头做事,你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啊?潜台词是:大禹小儿,老子已经帮你做吹鼓手了,你不就是不愿意自吹自擂吗,老子就逼你自己出来吹,让天下人看看你的表演。小样,都要上台了,还那么咄咄逼人。
这时候大禹的表情,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皋陶的刁难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还是低调的好。而现在摆在他眼前的难题,就是他不得不自吹自擂了。众所周知,自吹自擂是一个技术活。吹得不好,人家以为你先前的成绩有水分;吹得太好,人家认为你言过其实。大臣们才不管你先前痛骂“巧言令色”呢,既然你还没有上台,只要你“巧言令色”,人家还是会出来揭破你的。
表情难看的大禹清清嗓子,开始用讲故事的口吻来描述他的功劳。所有试图在仕途上打拼的读者请牢记,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开天辟地第一篇自吹自擂的命题作文。这篇命题作文无论从文法还是结构来说,都堪称上乘,可以当做不世的名篇。
为了淡化自吹自擂的色调,大禹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岔开了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大致翻译一下就是:哎呀,我的妈呀,在尧帝的时候,那场洪水好吓人啊。我妈跟我说,那时候,大水把很多小山都淹掉了,就连那些大山,也淹得像一座座小岛。
朝会的人,恐怕也只有舜、后稷、契、八元、彭祖这些人可能在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大洪水。大禹的故事,绘声绘色,极尽渲染之能事,立刻就吸引了众人。就连那些亲身经历过洪水的老人,也因为七八十年已经过去,早已将那段记忆尘封,这时候再重新听大禹讲起这件事情,也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若有所思起来。
这个绝妙的开篇,一下子让人忘记了大禹讲这个故事的本来目的,可谓是先声夺人。
接着,大禹话锋一转,描述了七八十年以来,百姓所受的洪水的苦难。沉重的气氛之中,大禹终于自吹自擂了。这时候经过气氛的渲染,再也没有任何大臣有一种“巧言令色”的感觉。
大禹的自吹自擂,全部吹的是事实,擂的是实事。从坐车奔走到坐船渡水再到乘橇渡泽最后到乘坐滑竿登山甚至立起木头攀爬悬崖,没有一件不是事实。
吹完自己,再吹别人。伯益教会北方部落种植水稻,后稷教会种植一些不知名的作物,这两件事情,被大禹特别提了出来。
至此,大禹的命题作文成功完成,包括皋陶在内,全部鸦雀无声。
值得注意的是,大禹特别提出伯益和后稷,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政治智慧。光吹自己,显不得自己的高大。必须吹嘘手下人的功劳,如此方能显出大禹领导有方,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而对于皋陶的发难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回击。伯益是你家的人吧,你否定我大禹,也就是否定你家伯益。后稷是帝喾家的吧,你否定后稷就是否定帝喾家族。如果你皋陶继续不识相,看你今后如何在自家人和帝喾家人面前混。
行文至此,很多读者朋友要为大禹打抱不平了。亨利一世,我读历史怎么就没有读到这段,你这是从哪里编造出来的?那么亨利一世偏要告诉你,这还真不是亨利一世有意抹黑大禹。因为这件事,老老实实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所有的对话,都根据司马迁的原文。如果要说抹黑大禹,那也是司马迁的事情。
如果你曾经读过《史记》,你就会发现,同样是大禹的事迹,在司马迁的客观叙述和大禹的自我表白中出现了两次,甚至两次的叙述,很多句子都是一样的。司马迁的这种安排,已经说明,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大禹的确进行自吹自擂了。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释。司马迁曾经被当时的暴君汉武帝割掉生殖器。所以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时候,就特别怀念从不使用肉刑的舜帝。而那个重新恢复肉刑的大禹,同时也是第一个暴君夏启的父亲,就自然被司马迁看不顺眼。可以说,司马迁最终有他的遭遇,跟大禹父子是关系很大的。而在传说中,既然出现了有关大禹自吹自擂的传说,司马迁也就毫不犹豫加以采用,用以羞辱大禹。
那么司马迁的这种记载是否可信呢?我觉得,大禹有作案动机,也有当时的情势逼迫,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大禹的角度,给出一种罗生门的解释。也就是当时大禹严重威胁到舜帝的统治,所以舜帝联合皋陶,希望在朝会上对大禹进行打击。而大禹成功经受住了舜帝的打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从后来大禹提拔皋陶为接班人来看,两个人结盟的可能性还是大过舜帝与皋陶等人打击大禹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从大禹完成他的命题作文开始,一个真正属于大禹的时代实际上已经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