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探讨黄帝列朝的道德史之前,我们不妨给黄帝列朝的君主追加一个庙号。庙号是周代以后对君主的谥称,用以评价君主在世时的德行。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以后我们会谈到。这里我们借用这种庙号来评价黄帝列朝的君主,可以有一种一目了然的功用。我给黄帝列朝的君主庙号如下:黄太祖黄帝、黄太宗少昊、黄渺宗昌意、黄世祖颛顼、黄圣祖帝喾、黄隐宗帝挚、黄仁宗尧帝、黄圣宗舜帝、黄大宗大禹、黄望宗伯益。颛顼之后的君主后面要陆续谈到,我们先来说说前面三个君主。
对于黄帝的黄太祖地位,相信没有人加以反对。正是黄帝建立了一整套礼法制度,新道德被官方文化利用武力进行推广,拉开了黄帝列朝盛世的序幕。而少昊直接继承了黄帝的制度,可以被叫做太宗。昌意在传说中是没有做过君主的,只是我根据推测加上去的,所以叫黄渺宗。
接下来,就轮到黄世祖颛顼隆重登场了。其实,颛顼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庙号,黄哲宗。因为颛顼帝在黄帝朝第一次将道德引入了哲学体系。经过颛顼帝的诠释,黄帝列朝以人为本的道德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所根据的。同时颛顼帝也开创了一个先河,道德是可以通过知识分子的研究得到改革和深化的。尽管颛顼帝本身作为君主的地位,让这种知识分子的作用稍有折扣,但从后来“蒲衣学派”的出现看来,正是颛顼帝的学者风度,激励了官方和民间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在道德研究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而在颛顼朝,道德也同时体现了知识分子道德的局限性,也就是过于理想化,同时更加糟糕的是,在这种理想化之中,居然还要使用物质和精神的两手去强行推动。武力和教化,一武一文,一刚一柔,看上去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推行的又是生命力强大的新道德,本应该有很好的结果才对,但这种理想化的思想行为方式,却激起了民间的反抗,甚至一度危及到颛顼帝的根本统治。幸好祝融氏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维护了颛顼朝的统治,使黄帝列朝的道德能够得到延续。但颛顼帝的知识分子激进政治也因此宣告失败。
不过,颛顼帝这种知识分子精研道德的方式得到了继承。
而下一个出场的黄圣祖帝喾,则重新让黄帝列朝的道德得到了大力的张扬。这是因为帝喾找到了一种有力的推行道德的武器。此前黄帝和少昊没有少用这种武器,却都是自发地使用。而到了帝喾朝,帝喾对这个武器进行了总结,那就是用利益推行道德。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发明,也是上古时代超然哲学观的第一次登场。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重温黄帝朝的新道德是如何产生的。黄帝朝新道德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正是各部落贵族对利益的追逐,造成了黄帝朝之前各部落对于道德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旧道德已经不足以制约利益对道德的侵害。所以黄帝才以一种有限限制利益的新道德异军突起,一举打败炎帝和蚩尤两个传统道德的代表者。所以黄帝列朝的新道德从产生那一刻开始,就跟利益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在颛顼帝的时代达到了极致,并最终危及到新道德的生存地位。
而帝喾却石破天惊地提出,以利益推行道德。这是自有黄帝朝以来惊人的创举。帝喾在这里打破了两个教条:一个是新道德的教条,这种教条认为,如果想要拥有道德就不能向利益低头;另外一个是旧道德的教条,这种教条认为,如果想要维护利益就不能接受新道德。
而帝喾却跳出了两个教条之外,他创造性地发现,利益跟道德并不是天生对立的。实际上,利益是一个双刃剑,没有节制的利益可以摧毁道德,有节制的利益却可以让道德体系更加坚挺。帝喾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此之后,中华数千年文化,基本上都遵守了黄帝列朝的道德,因为无论是谁的利益,归根结底,最终都离不开黄帝列朝天才的道德体系的保护。这跟西方世界道德的混乱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的世界里,今天我上台我就有我的道德,明天你上台又有另外一种道德。中华的政治变迁更像若干年一届的体育比赛,选手或者会换人,游戏规则却基本没有变化。而西方的政治变迁则纯粹是动物打架,谁的拳头硬谁就有说服力。
道德不是利益的敌人,道德是利益的朋友。如果不能想通这点,任何道德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就在于早在4500年前,我们的道德先贤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并一直应用到后世的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之中。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百姓”成为了道德的主要服务对象,“仁”成为了道德的优先选择。
但纵然黄帝、颛顼、帝喾有多么的出色,他们的道德都只是建立在象牙塔中。道德真正深入到百姓的人心,还是在帝挚朝和尧帝朝的时候。
帝挚被我冠以黄隐宗的庙号,首先是因为按照正统的传说,帝挚是因为“不善”,所以被尧帝所代替的。而同时也是因为,在帝挚退位这件事上面有着隐情。而我在前面推测,帝挚之所以退位,正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常仪对后稷的谋害。作为长期受到黄帝列朝新道德影响的帝喾的长子,帝挚即使这时候已经成为君主,也不能接受母亲给自己带来的耻辱,于是他在跟其他七个兄弟商量之后,决定退位,将天下让给后稷。而这时候另外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场了,她就是另外一个受害者,后稷的母亲姜嫄。
作为先帝帝喾的正妃,现任君主又是自己的庶子,姜嫄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国家大事之中,也许只有她有权利决定君主的命运。但她的地位也比较尴尬,如果帝挚退位后稷继位,怎么都有一种后稷抢走君主之位的嫌疑,同时也让她的德行受到其他人的怀疑。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姜嫄不可能接受帝挚的建议。同时,帝挚是先帝帝喾选定的接班人,姜嫄当然也会尊重帝喾的选择,她不能接受帝挚的退位。
所以姜嫄在这时候做出了惊人之举,为了给常仪打掩护,她不惜抹黑自己,把遗弃后稷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其初衷,跟帝喾当初完全一致,不希望帝挚八兄弟在众人面前背上母亲不善的道德包袱。
姜嫄的处理让帝挚八兄弟更加感动。帝挚坚持要退位,但他也让了一步,不再坚持让后稷继任,而选择了尧帝。
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整个帝喾家族都沐浴到了道德的光辉。一件本身起因于私心的事情,却转化为一个当时国家最高家族内部的道德教材。从姜嫄到帝挚八兄弟,无不感到道德的强大。
这样就让道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旁观进入亲历。从前君主只是远观臣民沐浴在道德光辉中,光辉是灿烂的,但光辉的灿烂只能绚烂他们的眼睛。而现在,道德的光辉真实地沐浴到自身,灿烂的光辉绚烂了他们的内心。这就让黄帝列朝的新道德从君主的政治选择发展到君主及其身边的人的自觉选择。道德不再只是打天下的利器,同时也是超越自我的利器。正是在这个最终成为家族秘密的道德事件之中,帝挚八兄弟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帝喾爱护儿子因此不揭发常仪,这是“父义”;姜嫄为了帝挚八兄弟宁愿抹黑自己,这是“母慈”;帝挚坚决退位,这是“兄友”;后稷不愿继位,这是“弟恭”;帝挚八兄弟不愿背弃父亲的道德,这是“子孝”。从此以后,帝挚八兄弟就成为“八元”,他们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五种道德,因为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使命。
而尧帝作为这次事件的另外一个亲历者,当然也受到了感染。只不过,尧帝跟帝挚八兄弟相比,却少了那种真身的亲历,这让他既能够有所亲历,又能够置身事外,从更加高屋建瓴的角度来体察道德。亲历让他拥有热情,旁观又让他陷入思考。最终尧帝成为一个道德狂,到处寻找大知识分子,继续加强国家的道德体系建设。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蒲衣学派”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尧帝也成为继颛顼之后,又一个大知识分子君主。
这个事件影响到的君主,不仅有帝挚和尧帝,同时也有舜帝和禹帝。因为当舜帝和禹帝终于从民间进入朝堂的时候,“八元”正在不遗余力地宣传道德。“八元”的后人,又成为新的“八元”,这八个家族成为黄帝列朝后期著名的道德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