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会面时,首先要强调举止大方。大方是自尊心、自信心的一种正确表现。交际者行为大方,动作洒脱,给对方的形象是开朗、坦率,从而刺激对方的交际欲望。但大方不能过头,还应该稳重,举止稳稳当当就能让对方感到踏实放心,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心灵的大门也就愿意为你打开。在社交中,由于交际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因此第一印象的好坏,不仅与交际者本人的容貌举止、应酬答对有关,还与对方的性格特征、年龄职业有关。这就要求在交际时细心观察,注意发现对方反应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爱好,做到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如对方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么交际者就要在大方稳重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流利和谈吐的幽默。倘若对方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交际者的行动就不能大大咧咧,毛手毛脚,而宜作推心置腹式的谈心。谈话应含蓄文雅,并力求辞能达意。这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交际方法,容易使对方感受到交际者的一片真,从而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好坏,尽管直接关系到交际的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凭第一印象取人却不全可靠。因为第一次见面所能提供的判断材料不仅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较表面的东西,有的甚至还有一定的虚假性。在第一次见面时,双方均十分注意“印象整饬”,即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行为者总是要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姿态和动作,期望能在对方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基础。因此那种一见如故就倾心相交或一语不合则杜门谢客的超速交际,难以剔除那些虚假成分。所以,如果任第一印象左右自己,不作长期、深入了解,很可能酿成大错。
4让对方觉得你重要
要达到让对方觉得你重要有四种具体方法:
(1)做一个好听众。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能够给予别人的重大赞扬,这是一种暗性赞扬,能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
(2)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物。对领导,话题最好拉到他成长的历史;对老人,谈话应主要集中在他年轻时的伟绩;对青年,研讨的要点宜放在如何创业……不同的人,要求我们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和技巧。
(3)对别人表现出最大的热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领导每次见面都与我们热情打招呼,促膝交谈,那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领导瞧得起我!”的确,给予别人热情,就是给予别人支持和鼓励,能大大增强对方的自我肯定。如果你能给予别人最大的热情,别人会觉得你的形象高大,将心比心,别人也绝不会麻木不仁。
(4)对人表现出诚挚的关切。这样做可以起到安抚、慰问的作用,表明对方在你心目中占据的位置,这对广交朋友是大有益处的。
勿闯社交谈话的“地雷阵”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富于变化,也越来越忙碌,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了,频率加快了,而交谈也在人们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所有的谈话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愉快的,另一种则是让人生厌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轻松地进行愉快而成功的交谈。
正如谈话有技巧一样,谈话也是有禁忌的。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知道或掌握了多少技巧,同时我们还要警慎地注意谈话的禁忌,力避误闯雷区。
1忌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些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的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2忌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说话太多,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们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
这些没有重点、没有观点、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3忌插嘴插舌
插嘴插舌者总是在你说话说到高兴处,冷不防半腰杀进来,让你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偃旗息鼓而退。他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插嘴插舌者有时会插到别的话题上,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原来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插嘴插舌者不懂得尊重别人。
也许,对付插嘴插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同处一室,那样场面一定精彩,他们双方也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只是他们会更觉无聊。
4忌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的人似乎平时特别容易开小差,心神经常浮游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了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儿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当然,也许有人说可能是你本人的过错,也许你讲的事情,使他很难感兴趣。可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感情的行为。
5忌武断暴躁
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鼓胀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6忌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而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必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7忌自我吹嘘
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8忌说长道短
笑话、幽默、奇人逸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走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或出言粗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家伙,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
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密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9忌小题大做
爱小题大做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而不合乎需要的事物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一定会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用五倍以至十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要等地讲得好久,已经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散漫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不会听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抓住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个说完。”接着,他又口罗里口罗嗦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假如这位小题大做者,如果能看出听他讲故事的人如此耐烦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决心把要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又如果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观察不出听众的反应。
10忌自说自话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只是自己说自己的。
自说自话的人,脾气一般很好,只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定也是他人感兴趣的。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自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向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自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11忌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人是一群非常固执的人,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转变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往往喜欢争辩,倒并非因为他为真理而争论,只是希望更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无误地失败了,还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
跟执迷不悟的人谈话,很难有随便与轻松的氛围。他谈过了一个特别的话题,于是转而讲无关这个话题的事物了。可是,当他忽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你的谈话,再回到先前讲的题目上去。他所想到的要说的话,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或意见,只是先前所讲的那特别的话题还嫌不充分,还嫌不突出,所以他还要再讲一遍。
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是有所不同的,自说自话者也许有好脾气好学问,说话时顾到前因后果。执迷不悟者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更自私。对付这种人并停止他的讨论的最好方法,便是和他赌东西。
12忌自作聪明
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自己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13忌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14忌语言刻薄
有人似乎特别伶牙例齿,说话咄咄逼人,攻击性特别强,而且往往伴有冷嘲热讽,不留情面,实际上他只是言语刻薄。这类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刀子嘴”。
言语刻薄的人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失去别人的友谊和信任。人与人最好能平等互爱,为什么要用刀子似的刻薄言语去伤人心呢?不过言语刻薄的人似乎很难改掉这一说话方式,这跟他的性格、修养有关。这种人往往冷漠、自私而寡情。
15忌辩论成狂
有的人说话好像就是为了与他人辩论似的,不是为了真理而辩论,而只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说,他总要拿出不同的或相反的观点与别人对垒,似乎这样很有趣。这种人被称为辩论狂。
辩论狂的天性,即在想法使每一次谈话都转成辩论,而在辩论中,从不控制他好斗的天性。“你这儿错了。”“啊!那是你造成错误的所在。”全是辩论狂爱说的话语。在他看来,觉得任何人都喜欢参加辩论似的。
辩论成狂将会吓跑他周围的朋友。
说话要看准对象
同样一句话,你对甲说,甲肯全神贯注的听,你对乙说,乙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对甲说,甲乐于接受,那个时候对甲说,甲觉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甲乙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表示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样。
当年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申说秦二世的行为不对,劝李斯进谏,并约定乘二世有闲时候,代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二世正与姬妾取乐,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正言进谏,二世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二世便开始发牢骚,说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在这个时候来口罗嗦!
李斯的杀身之祸也就是因为如此。可见你要向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诉也是意料中的事。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他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他至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决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他帮助,他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所以你要诉苦,应找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叙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总而言之,你要说话,先要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你是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说话的成功与失败,诚然与你的说话技术有关,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话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多说话,别人未必当你是能干,少说话,也未必当你是呆子。
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