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株、扦插繁殖在8月中下旬,选阴雨天将母株分成4~5株栽植,密度667m2%3500株。栽植后连续灌2次水,间隔3~5d,7~10d后即可缓苗。田间管理与播种繁殖相同。扦插繁殖在3~4月,选择2~3年的母株,把茎切断后插入沙土,搭建小拱棚,保持湿润至新根长出。
§§§第二节主要多年生花卉制种下
七、蓍草制种
蓍草(AchilleaL.)又叫锯齿草、锯草、飞天蜈蚣,是菊科(Compositae)蓍草属(Achillea)草本。原产西伯利亚,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之分。全草入药,茎叶可做香料。作观赏用主要是千叶蓍(Achilleamilleflium)等,用于花境,矮秆品种作花带、花坛或布置岩石园。
1.植物学特征千叶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基部丛生;株高50~80㎝,茎直立,中上部分枝,密生白色长柔毛。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互生;叶矩圆状呈披针形,2~3回羽状深裂;裂片细小,先端尖,似许多细小叶片,故有“千叶”之说。头状花序呈伞房状,花冠粉红色或白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先端三浅裂;心花筒状,两性,先端5裂。瘦果扁形,边缘有翼,千粒重0.2g,花期6~8月。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蓍草适应性强,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喜温又耐寒。非常耐脊薄,耐旱,不耐积水,夏季对水分的需求量少,为城市绿化中的“节水植物”。
蓍草属常见栽培种类还有:1.珠蓍(A.putarmica)多年生,株高50~100cm。花白色,伞状着生。
2.矮蓍草(A.nana)多年生,株高5~10cm,茎不分枝,匍匐。花灰白,具芳香。
3.凤尾蓍(A.fil-ipendulina)多年生,株高1.0m,茎具腺点,有香气,花序鲜黄。
蓍草播种繁殖,或分株、扦插繁殖,制种以播种繁殖为主。
1.育苗蓍草对土壤无特殊要求,苗床整平后落水撒播,覆盖0.3~0.5cm细沙。3~5d再灌水1次。多年生蓍草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育苗时遮荫,8月定植;一年生蓍草(A.species)在温室内2月下旬育苗,5月初定植。春季育苗期间注意通风,控制高度。
2.土地准备蓍草花有香腺,昆虫易传粉,品种间隔离1000m。选择肥力中等的土地制种。低垄覆膜栽培,起垄时施入腐熟有机肥667m2%3000~4000kg,磷酸二铵667m2%15~20kg。垄宽40cm,垄高10cm,垄沟宽50~60cm。
3.定植管理定植前3~5d苗床灌水,落水后切割营养土方。株距30~35cm(矮生品种株距15~20cm),行距45~50cm,密度667m2%4000~4400株。定植后连续灌水2次,缓苗后控制灌水。5月中旬显蕾期,追尿素667m2%5~10kg,封垄前中耕除草。蓍草易受蚜虫危害,注意防治。
6月中旬进入开花期,花期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盛花期后控制水分。多年生蓍草秋季割除地上部分,灌水越冬。翌年4月取土放苗,4月中下旬灌返青水。
4.收获留种蓍草在8月下旬花序陆续成熟,主序花枝剪收2~3次后,侧枝花序有70%~80%成熟,即可一次性收割。晾晒3~5d,在茎秆潮湿时打碾收获、精选。制种产量:凤尾蓍、千叶蓍667m2%30kg,一年生蓍草667m2%50kg。
八、风铃草制种
风铃草(MediumL.),英文名Bell%flower,别名钟花、瓦筒花,为桔梗科风铃草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做一年生栽培。原产南欧及地中海沿岸,作花坛、切花及盆栽观赏。
1.植物学特征风铃草茎粗壮直立,有硬毛,株高50~120cm。根出叶簇生莲座形,卵形或倒卵形,边缘有波状钝锯齿,深绿色,粗糙,叶柄有翅;茎生叶较小,无柄,互生。总状花序,花1朵至2朵聚生于叶腋,花萼有纤毛,花冠钟形,5浅裂,有单瓣、重瓣之分;高秆、矮秆之分。花有白、浅蓝、粉红、紫等色,花期5~7月,经人工处理可在冬春季节开放。蒴果细棒状或倒卵形,种子细小,黄褐色,长卵圆形,千粒重1~1.2g,寿命3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风铃草喜夏凉冬暖,湿润的半荫环境。发芽适温20℃~24℃,生长适温15℃~20℃,冬季要求温度10℃以上,光照充足。适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夏季高温时通风,遮荫,忌烈日暴晒。
1.风铃草园艺品种
(1)爽套种。花萼和花冠同色同形,形成内外两层。
(2)杯碟种。花萼呈瓣状,与花瓣同色,花冠钟状如杯。如蓝钟、紫晶、白铃铛、粉红钟等,其变种有萼花种(var.calycanthema)。
2.同属栽培的还有风铃草有250多个种,常作药用或观赏,主要有:桃叶风铃草(C.per-sicifoliaL.);火箭风铃草(C.pyramidalisL.);丛生风铃草(C.carpaticaJacq.);圆叶风铃草(C.ro-tudifoliaL.);意大利风铃草(C.isophyllaL.);聚花风铃草(C.glomerataL.);紫斑风铃草(C.punc-tataL.)等;匍匐风铃草(C.rapunculoidesL.)主要作药用。
3.称作风铃花的植物有纹瓣悬铃花(AbutilonstriatumDickson)又名风铃扶桑,原产危地马拉,锦葵科苘麻属,为常绿灌木。
风铃草用种子繁殖,秋播次年植株可以开花,如播种较迟,第三年春末才可开花。丛生风铃草和杯状风铃草早春播种可当年开花,但产量极低。桃叶、圆叶风铃草在5月露地育苗,8月定植到低温温室中。
1.育苗在2月初至3月用温室或大棚育苗,苗床准备参照毛地黄,播前种子吸水后0~5℃处理2周。落水播种,薄覆土或不覆土,播种后苗床覆盖地膜保湿保温。播后15~18d出苗,真叶展开后,间苗到苗间不相触,3~4叶时分苗。棚温保持15℃~20℃,日照须充足,中午强光照射时遮荫。追肥2~3次,5~6叶定植,土地准备参照毛地黄。
2.定植及田间管理5月上中旬定植,可与稀疏玉米间作,提供适度荫蔽。行距40cm,株距25cm,双行定植,密度667m2%5000~5500株,桃叶、圆叶风铃草密度667m2%2500~3000株。生长期土壤保持湿润,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适当遮荫。田间管理参照毛地黄。
3.收获留种株高超过1.0m以上时开花,果实成熟时开裂,应及时采收,果实晒干后脱粒,制种产量667m2%5~20kg。冬季割除植株地上部分,苗基部培土,防寒越冬。
九、龙胆制种
龙胆(GentianascabraBunge)英文名Radix%gentianae、Chinese%gentian,别名苦胆草、胆草,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欧洲等地,重要的药用植物。中国龙胆19世纪被大量引入英国,称为最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之一,也是中国种质资源流失最严重的花卉。
1.植物学特征龙胆根茎较短,须根多数,簇生,细长,绳索状,金黄色或黄白色。茎粗壮,单一直立,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株高30~65cm,栽培品种可达80cm以上。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边缘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或漏斗形,有4~5个裂瓣,全缘或细裂成须,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其他种类花色有红、黄、淡粉及镶嵌色等。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下处;雌蕊1,子房上位,窄长圆形,柱头短,2裂。蒴果细长梭形,有柄,含多数种子,成熟时2瓣裂。种长条形,周边具翅,千粒重0.024g,种子寿命1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龙胆主要生于西南山坡林下草地、草甸、灌木丛及沼泽湿地。喜温凉、湿润气候,耐-25℃以下低温,生长适温20℃~25℃,发芽适温18℃~23℃,先高温后低温发芽率高,光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生长季节喜高湿,忌强光,喜富含腐殖质的黏质土壤及砂质酸性土壤。宿根苗每年4月中旬萌发,8月开花,花期8~9月,果期9~10月,全年生长期180~210d。
龙胆科植物约有1500多种,中国有300多种。同属栽培的植物有条叶龙胆(G.manshuriaKitag.)、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及坚龙胆(G.rigescensFranch)等,根、茎、花同作龙胆入药,秦羌[大叶龙胆(G.macrophylla%Pall.)]也是重要的药材。龙胆科植物中有观赏价值的很多,如华丽龙胆(G.sinoornata)、蓝玉簪龙胆(G.veitchiorum)、大花龙胆(G.syechenyii)等。
龙胆用种子、扦插或分株繁殖,制种主要用种子繁殖。选择冷凉潮湿的山区和东北、西南平地,靠近水源地制种。幼苗生长慢,育苗移栽,用3~4年生苗采种。
1.育苗技术
(1)苗床准备。育苗地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性好的平地,土壤pH%6.5~7.8,灌水便利。苗床宽1~1.2%m,高10~15cm,长10~20%m,留30cm的操作行。施腐熟有机肥667m2%2500kg,磷酸二铵667m2%20kg。耕翻整地,用50%多菌灵667m2%1.2kg土壤消毒。营养纸袋育苗,双粒点播,留双苗。
(2)播种。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为主。播种前种子用50~80mg/L(ppm)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遍,水分晾干后播种。野生种子赤霉素处理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秋播在霜冻前,种子与细沙混匀,均匀撒播于苗床,用种量667m2%0.75~1.0kg。播种后覆细土或锯末0.2~0.3cm,压实。床面撒一层松针,厚度以依稀可见床面为度,保湿透气。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前用种子量3~5倍的细沙和赤霉素混拌均匀,用湿纱布包裹装入木箱内,放在室内向阳处,保持温度22℃~25℃,5~7d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育苗管理。秋季播种后苗床不灌水,在第二年春天化冻后灌水,每天洒水保持床面湿润。春天播种后及时灌水。胚芽长出的7~10d内保持土壤含水量30%,空气湿度60%~70%,温度25℃~28℃为宜。春季光照强时,用苇帘遮光。出苗后苗床保持湿润,分次去掉松针,覆盖在作业道。第一次在龙胆苗长出心叶时撤除1/3,让幼苗微露出,接受阳光;第二次在龙胆小苗长出4~5片叶时再撤除1/3,让幼苗露出来,剩下的松针留在床面。在幼苗4~5叶时,喷施500倍液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苗期病害主要有瘁倒病、立枯病、斑枯病等,用72.2%普力克500倍液浇灌苗床,或用70%%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2.土地准备龙胆为异花授粉花卉,虫媒花,品种间隔离1000m。人工栽培时,生长季节温度较高,易发生日灼。宜选择较潮湿的土地,与高秆作物间作和适当荫蔽,选豆科或禾本科茬。以基肥为主,施肥量参照育苗。定植前3~5d做畦,宽1.0~1.2m,高15~20cm,畦间距35~40cm,覆膜。
3.定植春、秋移栽,春季在5月上旬。秋季于8~10月上旬,在越冬芽形成而尚未萌动时进行。6~7叶时定植,定植前种苗分级。分级标准:有2条侧根及直径1.5mm以上的为一级苗,有2条侧根及直径1.5%mm以下的为二级苗,没有侧根、直径小于0.5mm的小苗继续培育。种苗边起边栽,防止苗根系失水。定植行距20cm,株距10cm,双株定植,密度667m2%15%000~20%000株。斜栽,根系覆土不超过根茎。栽完后灌水,作业道用松针或锯末覆盖。
4.田间管理龙胆定植前作业道边种植少量玉米遮光。缓苗后喷施植物动力2003液1次。田间经常保持湿润,天气干旱时及时灌水,必要时植株喷水保湿,开花后期控制灌水。现蕾期追施腐熟的厩肥667m2%1500kg,尿素667m2%10kg,开花期喷0.2%磷酸二氢钾1次。越冬前清除畦面上残留的茎叶,并在畦面上覆盖腐熟的圈粪2cm,防冻保墒。
5.收获留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陆续成熟,二年生龙胆结实少,产量低,以三年生以上的无病害、健壮植株采种。开花期每株苗留花3~5朵,其余花摘掉,一般花后22d果实开始裂口。当果实顶端出现枯萎,果荚50%以上基部发黄,欲裂但未开口,种子由绿转为黄褐色时开始采收。采收时将果实连果柄一起摘下,放于阴凉干燥处阴干,后熟7~8d,待果夹开裂后用木棒敲打果实,晒干、精选后置阴晾干燥处保存。
十、紫菀制种
紫菀(AstertataricusL.)英文名Radix%asteris,别名小辫儿、驴耳朵菜,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北美,中国及各温带国家常见栽培,根部药用。作观赏的其他紫菀属植物有高山紫菀(A.alpinusL.);单枝紫菀(A.ptarmLcoldes);荷兰菊(A.novibelgii)别名纽约紫菀、柳叶菊。园林中常用于花坛、花境及路边,也可作切花和盆栽。
1.植物学特性紫菀根状茎粗短,簇生细长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单生,株高150cm;表面有浅沟,上部有分枝,疏生短毛,下部无毛。基生叶丛生,开花时渐枯落,叶片蓖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渐无柄,叶片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半球形,绿色微带紫;边缘舌状花蓝紫色,雌性;
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花期7~8月,果期9月,种子寿命1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菀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在北方根能在土中越冬。
较耐涝,怕干旱。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15℃~18℃。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和沙土地外均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及沙质壤土为佳。
紫菀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制种用播种法繁殖,在种苗繁殖扩大后用根状茎扦插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中旬露地播种,播后14d出苗。田间管理参照根状茎繁殖管理,自然越冬。花期7~8月。本书主要介绍根状茎繁殖方法。
1.土地准备紫菀属为异花授粉,虫媒花,品种间隔离1000m。喜肥,选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施农家肥667m2%4000kg,过磷酸钙667m2%25~30kg,做1.2m宽的平畦。
2.栽植根状茎紫菀根状茎春、秋两季栽植,春栽4月上旬,秋栽10月下旬。秋天刨收时,选择粗壮、节密,色白较嫩,带紫红色,无虫伤,接近地面的根状茎作种茎。秋栽时随刨收随栽,春栽时湿沙窖藏。栽前将选好的根状茎留2~3个芽眼,剪成6~10cm长,根状茎新鲜、芽眼明显,发芽力强。按25~30cm行距开沟深6~8cm,把1~2段茎按15~20cm%株距,平放,盖土,轻压浇水。保苗667m2%5000株,栽后14d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