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其意如此。在当今实际看来,在单位,与上司、同事接触;回家后,自然要与邻居、家人相处。
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早单位。
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里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因素,只能靠自己掌握合适的度,去把握好关系。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帮助,体贴照顾,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最大的优点。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环境,而邻家善良可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儿时亲密的小伙伴。有一个好邻居,就能使自己多一位良师益友;有一个好的邻里关系,更能让自己受益无穷。孟母择邻,其意正是如此。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建筑中,人们也不得不去重视这种和“良师益友”的关系。
可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些该做的事,把握邻里关系就会轻而易举了。
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
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必然少不了交往。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人际关系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精力与心思。仔细思虑,才能使眼界豁然开朗。
多为邻居想想
互相帮助,才能使自己从中受益,这点人们并不难理解,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才算可以。许多事说起来非常悦耳动听,要结合实际去做却不容易。
更多的时候,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人看见“他人瓦上霜”,想到怎样去做,立刻付之于行动,才能为融洽邻里关系打下基础。
他人的门前雪,不仅要扫,而且要多扫。感谢自己有一双慧眼,有一颗热情之心,有一双勤快之手。看到邻家之难,尽自己心意去帮助,并不代表就此结束。
做了一次帮助邻居的事,会增加一份感情,会让邻居认为欠你一次人情,也许邻居会用一次宴会或其他方式巧妙地还了人情。关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之中建立起来的。
要想拥有邻居的信任,就要以“多”帮为妙。看到邻家有难,理所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能够多做时应该多做。当邻居认识到,有幸与你为邻,而你又是如何可以信任时,就会有和美的邻居关系。
与邻居交往,虽然利大于弊,但不利之处也是常有之事。低头不见抬头见,见得多,事情也多;事情多,磨擦总就难以避免。遇到性情开朗的,倒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遇到孤僻内向的,也许会一直耿耿于怀。邻里之间,难免会有口角发生,这时,多体谅、放宽心的相处会为良好的邻里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一位局长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天,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就问局长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局长夫人虽知真相:根本没有这码之事,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在家又发现了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局长夫人,而她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局长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极为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体谅一点别人,做到恰到好处,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邻居自然而然地会接受自己。和美的邻里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的,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对方想一想?体谅别人并不难办。在争夺小利小惠时,难免伤了邻居和气,而我们更应该放宽眼光、站到高处,看得远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邻里关系,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邻居想一点,你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在把握邻里关系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人们都希望在自己困难时,朋友们伸出援助的手,在邻里之间,也是如此。但要别人帮助自己,首先应以帮助别人为前提,这样的互帮互助,才能让自己的希望成为现实。
清代康熙年间,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毗邻而居,叶家重建府第,将两家公共的弄墙拆去并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导争端。张家立即发鸡毛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信后即命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三尺巷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邻居相关的忍受之道
处理邻里关系也是一门学问。表面上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得恰如其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每天还要面临大量的日常琐事。如果邻居间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处理不好,两家打来骂往,谁也过不了舒心的日子。有时邻里之间相互搞小动作,到处都有吵架的资料,结果闹得鸡犬不宁,草木皆兵,邻里也就变成了仇敌,生活内容变成了整天盘算如何对付邻居,你想想,到底累不累?
真正的与邻相处之道,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忍”“爱。”
一谈到忍,很多人都不爱听,在当今这个社会大路朝天,各走各边,谁忍谁呢!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现实中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日益深入,方方面面的矛盾摩擦不胜枚举。邻里之间朝夕相处,磕磕碰碰的小事时有发生,如果凡事都要争个高低、论个曲直,那么你就什么正经事也干不成了。
其实,忍让并不是怯懦,忍让是理智地、主动地控制自己情绪的结果,只有有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为小事挑起争吵的往往倒是心里真正怯懦的人,掩饰自己内心的软弱和无能,如果你真的遇上这样的邻里,更要拿出一份宽容和理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邻里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正忍无可忍的事情,即使真有了,也不能在失去理智的情绪状态下去采取行动,因为那样做很容易把事情搞糟,矛盾激化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忍仍然是最初的处理步骤,待弄清事实,再想办法,使邻里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如果只凭一时的情绪,那么把握不了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还包括行为的后果。如果真碰上了道德不好的邻居,必要时可以借助其他力量解决问题,最好不要一意孤行意气用事,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如果说爱,爱邻里总没有爱家人那么自然、真切,因为家人与我们有血缘关系,从大处来讲我们是一个整体,爱他们是我们的需要,爱他们就像爱我们自己。
那么为什么要爱没有家人一样亲情的邻居呢?
我们能与他们分享什么?因为是邻里,这一点就足够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做邻居,让我们如此紧密地相处在一起,都可以说我们有了创造快乐和温馨的机会。我们与邻居分享什么呢?我们共同创造了什么就分享什么。创造出奇迹就分享奇迹,创造出祥和就分享祥和。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爱再去创造出一片爱。人是唯一能够创造快乐的动物,在邻里关系上只有付出爱才是智者的表现。
正因为我们爱邻里,就更容易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就会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找到交往的共同点,就会谅解对方的过失,就会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双手。如果你能爱你的邻里,你不但不会失掉什么,而且得到的将比你的给予更多更丰厚。
邻居要互相帮助
人与人之间都应是互相帮助,有时是靠朋友关系,有时是靠工作关系,而邻里关系则是依靠居住环境经久相处而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
在高楼大厦构筑的现代生活中,邻里间这种互相帮助的机遇要少得多。其实,城市社会服务系统虽然日趋完善,但不可能向每个楼层提供必要的救助和及时的服务,邻里之间的帮助仍然是必要的。比如当家里有急事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当孩子生了重病的时候,当丈夫不在家搬不动沙发的时候,如果邻居伸出手帮你一把,不但能给解决燃眉之急,而且能使自己深深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情与友爱。
有一位独住高层的老太太忽然发病,无法动弹,她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茶杯敲着水管,终于惊动了楼上的一位小伙子,小伙跑下来一看,连忙叫了救护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病愈后与这位小伙子结成忘年之交。两年以后老人又出版了一部著作,小伙子也在老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发表了许多文章。诚然,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种特殊情况并不多,邻里之间互助的多是一些生活小事,甚至小到不足挂齿,可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友爱。若我们在邻里的相助中感受到了那份平和的爱意,生活将会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