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后四凤在雨中狂奔的时候,我觉得一点儿都不感动,因为前面繁潸已经在雨中狂奔好几回了。
北京被称做是一个晴朗少雨的城市。我看儿童画上画到的北京城,大都是慷慨大方的艳阳天,太阳长着眼睛长着嘴,笑眯眯地挂在天上。其实我童年对北京的印象却不是这样的,北京的夏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场接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雷阵雨。
那时候我家住在一幢带有公共大阳台的楼房里,那种阳台很长,阳台上经常晾着一排花花绿绿的衣裳。平时阳台上很少有人,只有孩子才爱站在阳台上看对面的街景。雷阵雨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而至,先是一阵闷热,闷得让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忽听窗外有雷声,大人小孩拔腿就往外跑,跑到阳台上去看雨。
雷阵雨总是来势凶猛,有点像脾气不太好的男子,发起怒来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样子。雷声很急,也很闷,一阵紧似一阵但有时也是虚张声势,所谓“干打雷不下雨”。轰隆隆的雷声总是令小孩感到有点恐慌,以为好日子过到头了,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了。
在小时候背到的古诗里,雨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天街小雨润如酥”,那形容的一定是江南的雨,而不是北京这种轰轰烈烈的雷阵雨。北京的雨来得猛,来得凶,来得有气势,这种雨是不可以入诗的。倒有点像重金属摇滚,咚咚咚咚先是一阵响鼓,后面的节目还没开始,已经把人的胃口调起来了。打雷的时候,大人们通常是手忙脚乱抢着收衣服,小孩子则蹿来蹿去,莫名其妙尖声喊叫。
“下雨喽!”“下雨喽!”
喊声未落,雨便哗啦啦地落下来。雨点很大,一道道像鞭子一样斜抽到阳台上来,站在阳台上看雨的大人小孩便笑呵呵地往后退,以免被雨打湿裤脚。有一回,天上竟下起乒乓球大小的冰雹来,人们看雨的情绪更高了,有人拿了铝盆来放在阳台上接冰雹,最后那只铝盆被砸扁了。
很多文学作品上都经常写到雨,用雨来描写人的心境,电影上也是这样,一个霹雳过后,人就要倒霉了,不是伤痛欲绝,就是在雨中狂奔。很多电影一到打雷下雨,后面的情节就要发生突变。前一段看到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雷雨》,我觉得别的地方还没有报上说得那么糟,惟有雷声用得过多过烂,动不动就打雷下雨,这反而失去了“雷雨”原本可能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到了最后四凤在雨中狂奔的时候,我觉得一点儿都不感动,因为前面繁漪已经在雨中狂奔好几回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人看到下雨会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伤心事来,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下雨的。昨天夜里北京下了今年夏天的头一场雨,一阵雷阵雨过后,空气变得格外凉爽,可惜又是一场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