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期:渐趋安静,痉挛停止,出现弛缓性肢体瘫痪,可因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持续约6~8小时。
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
【治疗】
1.西医治疗。
(1)隔离:单室隔离于较暗而安静的病室。
(2)对症治疗:痉挛发作时用苯巴比妥、安定;脑水肿时用甘露醇脱水;呼吸困难时气管切开;心律失常、心衰时参考有关章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中医治疗。
(1)鲜韭菜捣烂取汁,每服1标,隔7日再服。共服7杯。
(2)杏仁50克、雄黄0.6克、甘草12克。于伤口周围切一小口,使毒血排出。上药研为末,盐水调敷。
(3)木槿花根30~60克,水煎,加老酒少许服用。
(4)桃仁6克去皮、土鳖虫6克去头足、生军9克、水煎,蜂蜜冲服。
【预防】
1.捕杀家犬及病犬、病猫。
2.伤口处理。20%肥皂水充分清洗。
3.预防接种。
4.发病后单室严格隔离,防止一切音、风、光的刺激。病人的分泌物、污染物、排泄物严格消毒。
血吸虫病
此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腹痛,腹泻,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多于夏秋季。病人及保虫宿主为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污染的水源、疫水及钉螺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感染率最高。
【症状】
1.急性血吸虫病
(1)潜伏期平均为40日。
(2)主要临床表现。
①发热:一般在38~40°C之间,间歇热型多见,热程2周至1个月。
②过敏反应: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③消化系统表现: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
④其他表现:可有咳嗽,少量咯痰,肺部干、湿罗音,亦可出现肾损害表现。
2.慢性血吸虫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及体征,有症状者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有里急后重,脓血便,肝肿大明显,轻度脾肿大,乏力,消瘦等。
3.晚期血吸虫病分4型。
(1)巨脾型:脾明显肿大,质地坚硬。
(2)腹水型:出现腹水,可有肾损害表现。
(3)结肠增殖型:有腹痛、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肿物。
(4)侏儒型:有晚期血吸虫病症状,并有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或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失,一般智能正常。
4.异位损害:主要有肺型血吸虫病和脑型血吸虫病。
【治疗】
1.西医治疗。
(1)病原治疗:呲喹酮:急性血吸虫病10mg/kg,每日3次,连服4日;慢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60mg/kg,儿童总剂量70mg/kg,2日分4~6次餐间服;晚期血吸虫病,总剂量40mg/kg,每日分2次服完。
(2)对症治疗:巨脾症:手术治疗;腹水:限盐限水,间断使用利尿剂;上消化道出血,参考有关章节。
2.中医治疗。
(1)急性期:发热微恶寒,持续不退,腹痛、腹胀、腹泻,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杀虫。
方药:青皮10克、川朴10克、半夏10克、草果6克、茯芩15克、柴胡10克、菌陈15克、黄芩10克、滑石30克(包煎)、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生山栀10克、槟榔15克、苦参30克、半边莲30克。
(2)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①湿阻气滞血淤:腹胀、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或有脓血,腹部症块。舌紫苔白,脉濡缓。
治法:化湿理气、活血消症。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川朴10克、茵陈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没各6克、郁金12克、冬瓜皮15克、炮山甲15克。
②肝郁脾虚:胁腹胀痛,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便塘腹泻,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30克、白术10克、木香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郁金12克。
③肝肾阴虚:胁腹胀痛,口干,心烦失眠,形休消瘦,小便短少,舌红,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活血。
方药:枸杞子15克、生熟地各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楝子10克、郁金12克、鳖甲15克(先煎)。
④脾肾阳虚:腹胀膨隆,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舌淡,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淤行水。
方药:熟附子10克、肉桂3克、桂枝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泽兰15克、白术10克、猪苓15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30克、莪术10克、木香10克、鳖甲15克(先煎)。
(3)单方验方:鸦胆子仁0.3克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蛔虫病
此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寄生部位一般在小肠。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为特点,严重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病人及肠道蛔虫感染者为传染源,虫卵经口吞入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率最高。
【症状】
1.幼虫所致症状:表现为咳嗽、哮喘,气急,发热,痰中带血或咯血,重者可出现紫绀、呼吸困难。
2.肠蛔虫症状: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亦可有磨牙,顽固性荨麻疹等表现。
【治疗】
1.西医治疗。
(1)驱虫治疗:肠虫清400mg,1次顿服;驱蛔灵,成人每次3~3.5克,儿童100~150mg/kg,睡前顿服或分1~2次服,连服2日;安乐士,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顿服200mg。
(2)并发症治疗。
①胆道蛔虫病:镇前解痉:用阿托品,654—2或杜冷丁;缓解后驱虫治疗。
②蛔虫性肠梗阻:补液支持治疗;胃肠减压;驱虫治疗;内科治疗不缓解,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
(1)虫阻肠道,湿热阻滞:脐周痉痛,时作时止,或吐虫、便虫,胃院嘈杂,睡间磨牙流涎。
治法:驱蛔杀虫。
方药: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干姜6克、柴胡10克、积壳10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苦楝根皮30克、槟榔15克、茵陈15克。
(2)脾胃虚弱:蛔虫病久或驱蛔之后,面黄无华,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运脾胃。
方药:木香6克、砂仁5克(后下)、党参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山药15克、神曲10克。
(3)单方验方。
①苦楝根皮30克,去表面红皮浓煎,早晨空腹1次服下。
②茵陈30克、乌梅30克、枳壳10克、苦楝根皮30克(去表面红皮),煎水,每日1剂,空腹服用。适用于胆道蛔虫病。
③大量口服食醋,用于胆道蛔虫病疼痛。
蛲虫病
此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的寄生虫病。以肛门周围、会阴部位夜间瘙痒难忍为特点,病人为传染源,能过肛门一手一口或污物传播,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儿童多见。
【症状】
1.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位夜间瘙痒难忍。
2.可伴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振等,偶有蛲虫爬入阴道出现尿频、尿急。
【治疗】
1.西医治疗。
(1)安乐士100mg顿服或500mg,每日2次,连服3日;扑蛲灵,成人0.25~0.3克,儿童5~7.5mg/kg,睡前顿服1次。
(2)每晚清洗肛门周围后,外涂3%噻嘧啶软膏或龙胆紫。
2,中医治疗
(1)虫居肠间,下扰魄门:肛门瘙痒,夜间尤甚,夜寐不安,或夜惊。
治法:驱虫止痒。
方药:槟榔(打碎)15克、鹤虱10克、使君子10克、苦楝根皮30克、木香6克、茵陈15克。
【预防】
注意卫生,肛门清洗及勤洗内裤。
绦虫病
此病是由于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牛肉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
【症状】
1.上腹或脐周隐痛,伴腹胀、腹泻,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等症。
2.肛门瘙痒,大便中有虫体节片。
【治疗】
1.西医治疗:驱虫杀虫:呲喹酮10~25mg/kg体重,顿服;安乐士:200mg,顿服。
2.中医治疗。
虫积肠道:腹部隐痛,腹胀或腹泻,大便中有白色节片,肛门作痒。
治法:驱除绦虫。
①槟榔60~120克,切碎煎水,空腹顿服。
②南瓜子仁60~120克,研粉嚼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用法同上),0.5小时后服50%硫酸镁50毫升。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猪、牛肉。
2.驱虫治疗后应留24小时粪便,寻找虫头。
囊虫病
此病是由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侵犯脑部最常见,其他可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及眼部等。绦虫病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感染方式有内源性、外源性自身感染和异体感染,青壮年发病率高。
【症状】
1.脑囊虫病。
(1)癫痫型:最常见,反复发作各种类型癫痫。
(2)脑膜炎型:具有急性、亚急性脑刺激症,发热等症。
(3)颅内压增高型:具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特征。
(4)痴呆型: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及精神异常。
(5)脊髓型: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2.皮下组织及肌肉囊虫病:可于皮下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囊虫结节。
3.眼囊虫病:可出现视力减退。
【治疗】
1.西医治疗。
(1)病原治疗:呲喹酮,脑囊虫病总剂量180mg/kg,分3~4次口服;皮肤肌肉囊虫病总剂量120mg/kg,分3~4次口服。阿苯达唑,每次10mg/kg,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间隔2周再服第二疗程,一般2~3个疗程。
(2)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
(1)排囊汤:桃仁、红花、雄黄、竹茹、花椒、蛇床子、地肤子、半夏各15克,党参、木瓜各30克,乌梅、钩藤各20克,南瓜仁、槟榔各100克,黄连、商陆、附子各12克,红芽大戟0.15克,每日1剂,文火煎取400毫升,早饭前40分钟用200毫升冲服甲粉(雷丸150克、鹤虱140克、红花20克、仙鹤草芽20克,共研细末,每次7克);晚饭后40分钟用200毫升冲服乙粉(红花10克、炙蛇蜕100克、槟榔100克、木瓜30克、钩藤20克、炙红芽大戟0.15克,共研细末,每次12克)。90天为1疗程。
(2)囊虫丸Ⅰ号:鹤虱180克、使君子120克、雷丸120克、槟榔240克、党参120克、黄芪120克,润滑剂适量,共制成为丸,每丸6克。每次1丸,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适用于皮下囊虫病。
(3)囊虫丸Ⅱ号:皂刺9克、蛇床子90克、蜈蚣7条、胆星45克、僵蚕60克、朱砂6克、青礞石90克、制成蜜丸,每丸0.8克,每次1丸,1日3次,适用于脑囊虫病。
钩虫病
此病是由于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以营养不良,贫血,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传染源为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经皮肤接触或生食蔬菜经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多见。
【症状】
1.钩蚴所致症状。
(1)皮疹:呈丘疹、小疱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可见咳嗽、声哑、哮喘及痰中带血。
2.成虫引起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食欲亢进、上腹部引痛、后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有嗜食异物表现。
(2)贫血。
(3)循环系统症状:因贫血程度而异,轻者心功能可正常,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
【治疗】
1.西医治疗
(1)病原治疗:肠虫清200mg,每日2次,或400mg,顿服1次,10日后重复给药1次;噻嘧啶:成人1.2~1.5克,每日1次,连服3日。儿童每日1次,每次30mg/kg。
(2)对症治疗:贫血时给予铁剂,硫酸亚铁0.3~0.6g,每日3次,8~12周为1疗程,或右旋糖酐铁,首剂50mg肌注,以后每日100mg。其他如富血铁,速力非亦可选用;低蛋白血症时,给予高蛋白饮食或蛋白静滴。
2.中医治疗
(1)脾虚湿滞:面色萎黄或黄胖,善食易饥,食后腹胀,嗜食异物,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弱。
治法:健脾澡湿,和中补血。
方药:苍术10克、白术10克、川朴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红枣15克、煅绛矾(研粉冲服)1克。
(2)气血两虚: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足面甚或全身浮肿,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木香6克、砂仁6克(后下)。
(3)中药杀虫治疗:榧子肉30克、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贯众30克。煎水服用,清晨空腹服;或生贯众8~15克,研粉服。
【预防】
1.注意卫生,不生食蔬菜。
2.消灭钩虫。
3.饮食宜富于营养,易消化。
丝虫病
此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治疗】
1.西医治疗。
(1)病原治疗:乙胺嗪每日600mg,分2~3次服,1周为1疗程,间歇用3疗程;呋喃嘧酮:每日20mg/kg体重,分3次服用,疗程7日。
(2)对症治疗:淋巴组织急性炎症期可口服解热镇痛剂或强的松;乳糜尿可用12.5%碘化钠溶液做肾盂加压灌注,或手术治疗;鞘膜积液手术治疗;象皮肿可绑扎或理疗。
2.中医治疗。
(1)热毒炽盛:四肢、阴部肿胀疼痛,红肿压痛,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苦参30克。
(2)湿热下注:下肢肿痛,阴部肿胀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如米泔。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薜15克、菖蒲1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韦10克、木通10克、土茯苓15克、苦参15克、扁蓄10克、蒲公英30克。
(3)虫阻经络:下肢肿胀,皮肤粗糙,苔薄黄腻,脉细滑。
治法:杀虫散结通络。
方药:制马钱子1.5克、穿山甲25克、川牛膝15克、归尾10克、木瓜10克、汉防己10克、泽泻15克、路路通10克、槟榔15克(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