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和小王同时进入一家电力工程公司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不相上下。小李是董事长李总的儿子,小王则是单枪匹马。由于这一层关系,领导自然比较关照小李。小王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关系而表现消极。在工作中,小王经常与小李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中的难点,相互配合非常默契。小李也愿意同小王在一组,相互促进。在完成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安装过程中,两人晚上看图纸,安排工序,白天拼命工作,把预定工期大大提前,因此受到表彰。曾经有朋友劝小王,小李本来就有关系,现在你帮他的忙等于拆了自己升迁的梯子。小王却说:“哦,我并不认为如此。我佩服小李的能力和人品,小李虽然是董事长的儿子,但他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全局有多少人能够进行11万伏的带电作业,人家就是一个。我现在也是向他学习,我与他配合默契,工作起来也顺手。”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董事长通过小李也认识了小王,认为两个人的能力同样突出,各发了奖金。在小李被提升为安装工程处经理之后,小王理所当然地成为副经理。小李心里也明白,没有小王的帮助,仅靠自己也不会有这么突出的成绩。不久,小王调到另一部门担任正职。这样,小王的路子也宽广起来。而且,两个人在两个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就更加顺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事业不可缺少的根据地。优秀的同事就像撑竿,可以让一个人跃过不可能的高度。在乐于助人方面,林肯就有着突出的表现。他乐于助人,在任何场合都能与别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说:“当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别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台上睡,把布卷一卷当做枕头。似乎谁有困难都会想到向林肯求助。”林肯的这种品质就像一块磁石,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吸引别人的心。
一个人不要老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应该想他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获得好处。当一个人能持续这么做,并且大量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进入成功的时候了。因为那些获得你帮助的人会慢慢累积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并进行回馈。
艾琳是某大学中文系的才女,从一入学就进入了学校的记者团,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还在大三的时候便担任了校刊主要负责人。毕业后一家IT公司的老总很赏识艾琳的才气与文雅的气质,于是艾琳很顺利地来这家公司做网站编辑。由于老总常常夸艾琳有才气,引起了女同事们的不快与妒忌。艾琳的个性是:从不主动帮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向别人求助。有一次同事小南让艾琳帮忙修改一个策划,但艾琳冷冰冰地说自己还有工作。因此,她与周围同事的关系很紧张。才华横溢并不等于在职场上能游刃自如。一次艾琳遇到一个网页的设计问题,就去问搞技术的小南,小南因对艾琳有意见,所以不是很情愿。艾琳看到小南不是很乐意的样子,赌气跑到隔壁办公室去叫技术总监。总监一看是很简单的技术问题,周围有同事不问,却偏偏跑来问他,立即给总监留下这位艾琳小姐人际关系不好的印象。
有一次总监不在,艾琳只好硬着头皮问小南,小南很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艾琳自尊心受到打击,于是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问小南了。后来幸好技术部又来了一名男同事,艾琳于是天天跑到隔壁问新同事,久而久之,艾琳这样舍近求远的做法使她和小南的关系冷若冰霜,也令上司对艾琳有了看法。艾琳为此而陷入了困惑与苦恼。
其实艾琳要和小南搞好关系并不难,只要她愿意放下才女高傲的架子,在小南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忙,就不会出现日后她求人难的局面了。
所以,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就更应该学会帮助别人。可以从替别人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为同事做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工作开始。这不仅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而且还易于融入同事并得到大家的帮助。
帮助别人,就要把对别人的帮助落到实处,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要有行动,并彻底帮助别人解决实际的困难,让付出的帮助能真正起到实效,这才是对同事真正的帮助。
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小王拟了一份项目策划书,内容很有价值,但可能不合经理胃口。小王正在犹豫不决时,旁边还有人冷嘲热讽。下班后同事小张过来帮他看了看策划书,为小王提了一些合理的建议,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并交给了经理。后来这个项目策划被经理采纳了,还给小王加薪奖励。小王将小张的帮助牢记在心里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张想申请配一台笔记本电脑,按经理的常规,这个申请批准的可能性有点小,但笔记本电脑对他经常外出出差又很必要,这时小王给小张出点子,劝小张在申请书上注明:“这台电脑将在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那家公司以最低价格购买。”结果小张的申请被批准了。小张和小王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对方,也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佩服。
有人说:“社会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存在,它能一直都保持公平,给予就会被给予。”也正如那句俗话说的那样,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一个人要能给予,才能考虑索取。
现在人们竞争,目的是充分释放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越是竞争,越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越需要人情味 的力量。
要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喜爱,必须以高尚的人格为根本。若不重视个人修养,掌握再多的交际手段也不过是舍本逐末之举。但愿每一个职场人员都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散发个性的芬芳,营造自我良好的人际氛围。
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关系网的大小
关系就是生产力。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最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世的能力。”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高效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畅通的网络。尽早建立起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网,是争取获得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一步。
有一则格言说:“重要的不在于你懂得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西班牙着名作家塞万提斯也曾说:“重要的不在于你是谁生的,而在于你跟谁交朋友。”这两则格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交友是人生中的大事。人际关系网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朋友构成的。
每个人都如同一个环,不同的人环环相扣、结成关系,才能连成一张网。就是这张网的大小、坚韧程度,决定了我们是不是交际高手,是否能让自己在未来更省力、更高效地取得成功。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最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世的能力。”这说明,拥有完善的人际关系网对个人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条件,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成为阻碍我们进取的绊脚石。据调查,美国70%的辞职员工,都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离开的。而我们看一些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也多是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人际网比较狭小的人。
所以说,虽然成功和自己的关系网不能百分之百划上等号,但还是有极大的关联性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创业初期也是充分利用了人脉来筹集创业资金的。他最初想做珠宝生意,需要一大笔资金,就找堂伯借钱。由于胡雪岩平时人缘很好,他的堂伯竟然把自己2/3的财产——300万两银子,借给了他。通过这单生意,胡雪岩不仅按时归还了借款,还附带了红利,并且自己也净赚了200万两,掘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胡雪岩是无法借到启动资金的,哪怕他再有才华、看生意的眼光再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对个人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
小王是一所着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在校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出色,但却凭着和师兄师姐们的良好关系,通过他们介绍和推荐,最先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当别的同学都在为找工作焦头烂额时,小王已经兴高采烈地去一家大公司实习了。而且,在师兄师姐们的提携下,他很快上手,获得了公司的好评。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上你大忙。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多结识一些人,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这些都是你的贵人。
借助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鱼帮水、水帮鱼的左右逢源之感。而如果人脉没有打通,则可能觉得处处掣肘,做什么都很难。
夸张一点说,只要你的关系网够宽阔、稳定、强大,你就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用心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总有一天,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回报。
珍惜每一次公司成员到外面聚会的机会
立志成就大事的人,必须不断地建立、强化新的关系网,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环境中。既然同事关系是一种关系网,那就有必要积极参加公司成员之间的各种各样的聚会,而不能嫌麻烦,否则对于加强与同事的联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极为不利的。
聚会,是中国人常用的联络、增进感情的活动,身处职场,公司成员之间的聚会非常普遍。
很多公司常在节日里举行聚餐、郊游等活动,但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有些不爱应酬的人总是挂免战牌,这样做对工作绝无益处。许多老板特别重视公司活动,因为凭着比较轻松的场合,他可以跟雇员多接触,了解他们,如果你屡屡缺席,试问老板怎会记得你?而且在悠闲之中,互相沟通较容易,更可以在不知不觉间与老板熟悉起来。何况,老板或行政级人员多会认为缺席者对公司缺乏归属感或是与同事不和。
没有目的的聚会不是交流,而只是停留在低水准上的“闲谈”,这样的聚会是很难持续地办下去的。同时一定要铭记,不要刻意带着“应该扩大人际圈”的目的与他人交流,那样反而会让对方产生戒备心理。所以在参加聚会时,一定要记住,只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才能与对方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参加聚会的人基本上会有这样几个目的:1.与商业有关的;2.从聚会之中找到自我价值的;3.与他人互享信息的;4.没有特别明确的,不管是什么都想尽量试一下。
第3个和第4个目的更能延长聚会的寿命,使聚会长久地办下去。人脉管理的基础是要有欣赏对方的态度,在信任、欣赏的基础上与对方进行信息交流,互帮互助才是明智之举。
几乎每个人都参加过聚会,但如何和聚会上的人打交道,如何沟通并建立联系,则是一门学问。当你掌握了这门学问,有选择性地结识他人,对你的人脉扩展很有帮助。
一、参加聚会,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有着超强记忆力的人,这类人在与人见面一次之后,往往能记住对方的姓名、特征、身份和爱好,再次相见时总是能准确无误地认出对方,并和对方亲切地交谈,这类人的人际圈很广,有着广博的知识和记忆力。但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想拥有同样惊人的记忆力吗?那就多多参加聚会活动吧!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类发展与健康系的伯克曼博士领导着他的研究小组,用6年时间,跟踪了16638名成年人,对社交和记忆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社交频繁的受试者相比,社交少的人记忆力下降的速度要快两倍以上。
伯克曼认为,社交能够改善和年龄有关的记忆力减退,社交频繁,发生记忆力衰退的概率也就越低,而与人交往,能够充分开发大脑潜力,记忆力变得更好。
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善于社交的人,为了能跟他人进一步交往,都习惯于记忆和对方有关的信息,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增强记忆力。此外在社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鲜的看法、观点和事物,这都能够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从而让人思路开阔、增强记忆。
二、学会和他人结识的方法聚会,只是为你提供了结识他人的场所和条件,如何结识对自己有用之人,如何与对方建立联系,这就需要你进一步努力了。如果你参加聚会仅仅为了吃饭喝酒,那么这样的聚会对你显然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