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进行必要的改馆改展,要做好克服不适应社会发展和难以满足观众需要的问题的改馆改展工作,挖掘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陈列内容,丰富教育内涵,改进展示方式,开发能让青少年参与互动的程序,举办或引进青少年喜爱的陈列展览,增强教育效果,努力把博物馆营造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在因地制宜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方面,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把过去“静态”的参观,激活为“动态”的表演,在叶坪革命旧址群增加了《十送红军》《红井水》《马刀舞》《血洒长征路》《映山红》《大柏地》等红色歌舞,每天定时演出;沙洲坝大礼堂则循环播放《红孩子》《长征》《党的女儿》《梅岭星火》《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影片。到2006年7月底,共举办《长征从这里出发》《陈云在中央苏区》等临时展览20多个,接待青少年参观近10万人,极大地提高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活动。
1.结合教学及团队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故事会)、座谈会,先后组织5个讲解小分队分别深入全市中小学进行宣讲,设置发放调查问卷,及时收集青少年对陈列内容、讲解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征求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陈展内容和工作方式。
2.编撰通俗读物、问答题集,如《中央苏区故事选》《红都精神代代传——瑞金革命传统教育汇编》等。
3.组织“小讲解员”“小导游”兴趣小组,培养志愿“小讲解员”“小导游”,让青少年身临其境,“以身说法”,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在寒暑假组织“冬令营”“夏令营”,以及相关主题的系列活动。
5.与学校联合开展“护文物,学传统,树新风”活动,以班级和少先队为单位,一同“认护”某处革命遗址或某件文物,制成大幅照片,张贴在教室,以此带动他们的求知欲,普及科学、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知识,把青少年吸引到博物馆来。1998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通过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教育局、广电局共同开展“文物认护”活动,仅瑞金市一中、二中的学生“认护”革命文物达300余件,涌现了一批“纪念馆+学校+社会”的教育及文物保护组织。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是博物馆发挥两个效益的先决条件。当前,首先要推进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以职设岗、以岗定人,重新配置岗位和职责。其次,是加强博物馆队伍业务知识培训。博物馆队伍原有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做好新形势下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工作,要下大力气做好业务技能和青少年心理等知识的培训,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施教方法。第三,优化队伍结构,严把出入关,坚持“凡进必考”,改变过去“收容所”、“养老院”的局面,引进高素质人才。第四,改进工作作风,定责任、定时限、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的文博队伍。
四、健全管理机制,创新教育模式
博物馆要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列为主要议程。制度是保障,机制是活力。在加强博物馆与青少年工作中,要注重建立健全制度并不断创新机制和教育模式,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协作机制。主动与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结合,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博物馆与关工委各司其职,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一同优化育人环境。此外,与教育系统结合,建立基地共建联系制度。博物馆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活动,包括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参与团队日活动等,既要确保博物馆两个效益的发挥,又要确保教学育人任务的完成,使青少年从小在博物馆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方面,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与市教育局多年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开展的“访共和国摇篮、父母伴我行”,让家长陪同子女走进博物馆,形成纪念馆与学校、家长齐抓共管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局面,99%的学生与家长都参加了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监督机制。包括考核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博物馆开展青少年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在展出内容、展示手段、服务质量、教育效果等方面实行公开化,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如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工作定时报告制度。在制约方面,对青少年教育开展情况,实行必要的奖惩措施,促进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入选《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获2006年度江西省文化系统文化艺术科学论文三等奖)
对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思考
馆藏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分析馆藏文物保护现状、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期望能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改变馆藏文物现状,促进和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当前馆藏文物保护的现状及特点
2004年底开始,国家文物局部署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国有博物馆开展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从河南、浙江、湖南、甘肃等几个文物大省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量无价之宝因腐蚀的损失无法估量,其中甘肃省馆藏的41万件文物中有10%遭腐蚀,湖南27万件馆藏文物遭毁损,浙江省1/3的馆藏文物需要修复。面对气候变化、阳光辐射、空气污染、虫害蛀蚀,馆藏文物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调查表明,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堪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库房简陋
尽管收藏保管文物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库房是必备的条件之一,但不少博物馆仍然存在库房面积狭小、文物叠压堆积、存放密度过高的现象。如中国体育博物馆部分字画因重叠摆放,压挤而破损。尤其是有的文物库房还存在漏雨问题,有些博物馆甚至还没有专用库房。文物库房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需要扩建和改善。
二、设施不全
除省级以上博物馆及部分新建的地市级博物馆设施相对较全外,大多数博物馆只能满足基本的防火、防盗要求,没有通风和恒温、恒湿设备。在北京市级37家文物馆藏单位中,目前只有13家文物库房有温湿度控制,7家有污染物控制;在区县44家文物馆藏单位中,仅有5家有温湿度控制,2家有污染物控制。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远远达不到库房条件的要求。
三、方法欠妥
许多馆藏文物单位现代保护技术匮乏,保护不当,不能有效地抑制文物的褪色、干裂、粘连、霉变、老化,有的没有严格按质地、级别分类保管,仍停留在“死看硬守”和仓储式保管模式上。
四、家底不明
文物保护队伍一方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又缺少业务骨干,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保护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馆藏文物账簿填写不规范、账物不清、文物出入库管理混乱、档案不全,容易造成文物的毁损、流失。
馆藏文物保护问题形成的原因
馆藏文物保护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意识淡薄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博物馆热衷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场馆建设,盲目攀比,重建设轻管理,重展示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对馆藏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不够。二是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疏于日常管理;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处于被动无奈的局面。
二、经费短缺
由于文物保护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经费来源单一,文物保护事业“五纳入”多因地方财政困难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兑现不到位,有些经费难以保证抢救性项目的需要。缺乏日常维修资金,事业经费处于“贫血”状态,无力改建和改善文物库房、添置恒温恒湿设备,被发掘或征集的文物大多堆存在简陋库房里,有的急需维护的文物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霉变腐蚀日益严重,惨遭毁损,对流散文物也因经费的局限难以征集,这是博物馆的“老大难”,是影响馆藏文物保护的一个最根本原因。
三、人才匮乏
对文物保护的在职人员培训不够,专业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在北京地区从事文物科技保护的人员,正高级职称的市级单位1人,区县级为零,副高级职称市级和区县级单位分别为9人和3人;中级职称市级、区县级分别为20人和19人。在湖南省需要修复46222件(套)文物,23万余枚铜钱,而能独立从事保护修复或正在进行文物修复人员却仅有17人。可见,文物保护的人才队伍与文物修复的实际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已不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这也是馆藏文物保护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技术滞后
当前,馆藏文物科技保护研究起步较晚,科研队伍薄弱,应用水平不高,从对文物本体的修复技术,到文物库房保存环境,以及信息化库房管理,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据1999年统计,全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技术部门、实验室等科研单位仅有53个,人员约2375人,占全国文物系统人员的3.5%。事实上,尚有大量没有解决的文物保护技术难题。大多数文物保护还是“多年一贯制”,一直在沿袭传统的方法,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的进度缓慢,造成大量出土和征集的文物在库房没有长效的防霉防蛀措施。
解决馆藏文物保护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保护观念
一是用科学的保护理论和原则作指导,最大限度地学习、宣传、贯彻好《文物保护法》,深化文物保护意识,全面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使保护文物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以“馆藏文物腐蚀调查”为契机,在博物馆中大力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学习,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文物保护管理能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素质,进一步做好馆藏文物保护,正确处理馆藏文物保护与其他方面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
在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等“五纳入”基础上,增加纳入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纳入社会防灾体系,把“七纳入”落到实处。同时,各级政府应根据每年财政的收入增长而增加文物保护经费。博物馆门票收入应用于文物保护。同时,走“以文补文”之路,整合文物旅游资源,拓宽文化产业创收渠道,开展与藏品有关的服务项目,抓好馆藏“文物认护”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接受社会资助和捐赠,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文物保护新体制。
三、培养引进人才
一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文物保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教育,使知识更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制度化、经常化;二是教育和帮助文博工作者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科学、规范和有效地保护好文物;三是建立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适宜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和有效机制,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文物保护才能长久发展。
四、提高科技含量
在博物馆建设中,引进现代管理科学及社会科技力量,开展馆际合作、交流,利用现代化智能系统,建设库房和展厅小环境防虫、恒温、恒湿、净化过滤系统,使文物库房数据化。同时,与有保护技术实力的单位共同组建“文物科技保护研究中心”,集体开展文物保护技术课题研究和攻关,建立公益性专业网站,经常性、制度化地到博物馆及文物收藏机构开展“送科技入馆”服务活动,为馆藏文物提供便捷、优质的修复和防腐援助,让文物保管人员掌握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信息化。
五、健全规章制度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和《博物馆藏品保管办法》,做好馆藏文物安全保护和科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健全《藏品入馆、出馆制度》《库房管理和入库登记制度》《藏品提用手续和管理规则》《藏品登记细则》《藏品分类、定名条例》《藏品编目细则》,以制度管人管事,使馆藏文物保护制度健全,账物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检方便。根据文物、博物馆信息化的需要,制定、实施文物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建设。
六、定期开展督查
采取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以检查、考核促进馆藏文物保护成效。文物主管部门主动与政府及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联合开展督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法律法规的执法情况,以文物保护“七纳入”为重点,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现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开展馆藏文物保护单位的评比工作,研究、分析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奖惩分明、责权统一,督促文保人员严格依法保护,防止和杜绝其他单位侵占、挪用博物馆门票等事业性收入,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文保工作者的执法和管理水平,对文物保护进行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原载《中国博物馆通讯》,2006年3月,总第259期)
浅析馆藏文物保护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央苏区革命文物是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瑞金红色旅游业发展永恒的风景。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兴起,瑞金继韶山、遵义等地形成了“红色旅游”中新的亮点。中央苏区革命文物在瑞金红色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瑞金红色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充分发挥了中央苏区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本文试就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与瑞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谈些粗浅的认识。
中央苏区革命文物是瑞金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央苏区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的历史见证。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人口250万,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拥有包括江西的瑞金、于都、宁都、寻乌、石城、安远、会昌、信丰、广昌、兴国、黎川和福建的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建宁、归化、泰宁、宁化、清流等21座县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使瑞金成为中央苏区的中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第一个红色都城。
党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的治国安民的实践,“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党会治国的有力的骨干,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军的有力的骨干。这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浇灌出来的革命鲜花,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而且是世界共产党和世界人民的光荣”。中央苏区的辉煌历史,是瑞金培育红色旅游市场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