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的毁灭性必定存在于建设性过程之中,只不过其所发挥作用的形式与程度有所不同。现在的问题是,军事力量究竟如何才能直接达成建设性目的。答案是,军事力量可以进行转向使用。所谓军事力量的转向使用,是说可以对军事力量的装备进行改变以适应直接的建设性目的。一支军队全体装备上水管,而这支军队就可以直接进行浇灌行动,但是一些人担忧这样失去了杀伤力的军队究竟还能否称之为军队?现在一些国家所成立的专门的救灾部队,除了在名义上享有军队的称呼之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在了事实上的消防队员?另一部分人则反驳声称,前一部分人的担忧是多余的、其思维是保守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军队本身的存在理由即是为了保家卫国,反过来,只要能够达成保家卫国的目的,无论军队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的焦点不在于用军队救灾是否是保守思维,而在于这样做究竟是否会改变军队的性质。我的看法是,军队是可以用于救灾这种非军事性用途的,但是设置专门的救灾部队必定会从根本上改变军队原来的属性。由此,非军事性用途,只能当成是军队的一种兼职或者至少必须与其毁灭性并存的职能,否则,一支只担负救灾职能的军队是根本失掉了暴力性质的军队,因而也是根本没有资格称之为军队的。
尽管人们在主观情感上都会对毁灭性嗤之以鼻,但是军事力量的毁灭性本身,也是有程度、大小、形式差异的,而研究军事战略的人,是不能凭借着主观情感而排斥对于军事力量毁灭性本身的关注和探究的。刀枪棍棒曾经被人们用作武器装备,但是刀枪棍棒的毁灭性能力与现在的核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军事技术及军事工具的进步,无疑会直接带来军事力量毁灭性在形式、程度上的巨大转变,然而,必须认识到军事技术及军事工具的进步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存在于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这一整体的军事系统循环过程之中的。尽管军事系统又在更大的层次上存在于国家这一整体系统之中,但是其他一切因素对于军事力量毁灭性的影响只能是在其牵涉或融入到军事系统之中时才能实际发挥作用。军事力量毁灭性的提高,必定会在同时也导致其建设性的增强,军事力量的毁灭性与建设性之间,才是真正的一体两面。
技术与人员
鲁登道夫是这样看待技术和人在军事力量中的作用的:“自古以来,军队中除能发挥力量的人之外,就属技术。刀、盾、箭、弓、战车、投石器、石筑胸墙,都是‘技术辅助器材’。技术常此以往,而器材——进攻器材和防御器材——却不断完善,出现了前送部队和兵器的必不可少的铁路、运输车、军舰和飞机,以及其他器材。没有这些‘技术’辅助器材,军队及其运用简直无法想象……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掌握技术辅助器材的人。技术和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和技术这两个因素构成了军队的实力。然而人总是处在第一位的。虽然是没有生命的装备将人运往前线,但装备却是由人来操纵的,并由人赋予它以消灭敌人的力量。”
军事硬力量、软力量与巧力量
正如同国力依据其使用模式可以分类为硬力量、软力量与巧力量那样,军事力量也同样可以根据其使用模式归类为硬力量、软力量与巧力量。
当军事力量被直接使用以达成某种目标时,它就是硬力量,但当它被间接使用来达成某种目标时它就是软力量,而所谓军事巧力量则更多地是就军事力量使用过程中的选择性和有效性而言的。由此看来,无论是军事力量以哪一种形式被使用,都始终是以现实中固有的军事力量本身为依托的。
军事潜力
这有别于第三部中所说的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所谓军事潜力是就军事力量本身的质量可以得到改善这一情形而言的。
军事力量的永久性受损与暂时性受损,是针对于军事力量在被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第三种情形是,军事力量并没有被使用,然而却在本身被维持的过程中受损。这种情形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和无意的人为原因,比如武器装备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老化,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军事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由于军事力量即使在不被使用的状态也会受损耗,因此,维持军事力量这一环节其重要性就很明显的了。一个不注重维持其军事力量的国家,任凭它的军事人员素质下降、武器装备陈旧、战斗力下跌而不加以修护,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会渐渐落后甚至变得不堪一击。中国漫长封建大一统王朝其军队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作用总是在天下安全之后就大大地被降低甚至被鄙视,如此不重视军事力量维持所造成的厄果是当内部或外部新的战争来临时其军队往往因不堪一击而屡屡战败、结果导致其国家也被取代或灭亡。所以,枪械要时常用特制的枪油擦拭,这并不是为了使枪械外表光亮,而是为了保持枪械的射击功能不被自然界的锈气所侵蚀;因而,即使没有战争的存在而美国人每年也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修护它的航空母舰,以便维护其航母不丧失行动能力和战斗能力。
军事力量的维持,与房屋的定期修缮是同一种道理,房屋长时间不进行修缮而其内部就会满是灰尘、其房顶就会渐渐炸裂、其墙壁就会逐渐松驰,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危房。
因粮于敌
不可否认,有太多实例表明,在饥饿时虏获敌人的军需物资可以即时将军队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然而,你应该明白在任何时候,因粮于敌都是次生性的和不足以作为可靠手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