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
军事力量与创造军事力量的基础条件,根本就是两回事。但是,长期以来总是有些人搞不清楚这一区别而将二者混为一谈。这种做法应用在综合国力测评过程中时,体现在将一具国家的实力本身与创造这种实力的各种基础要素混淆,结果像人口、土地、资源这一类要素也被纳入到国力的计算范畴之内。人口、土地、资源这些要素占据优势的国家,其国力未必强大,人口、土地、资源这些要素处于劣势的国家,其国力也未必弱小,如果不把国力和创造国力的基础要素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人们就仍然难以解释清楚究竟为什么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资源薄弱的国家反而强过一个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丰富、资源充足的国家。相同的道理,构成军事力量的各种基础条件,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地转化成军事力量本身,而其根本就不能对军事战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事物表面的现象而极少有谁愿意去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和本质性的东西,军事力量这种东西,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各种统计数据来直观感受,但是假如人们只是满足于统计数据本身,而他们就根本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军事力量全部的动态过程。
创造军事力量的基础条件,广泛地存在于个国家全部的实体和社会体系之中,凡是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被转化成军事力量的要素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之中。
所谓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军事循环体系被转化为既有军事力
量的因素,这与一个人通过他本身的生理循环系统将摄入的各种营养元素转化为体力和能量的情形是相通的。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只是表明具备这些条件的国家会产生什么样模式的军事力量,而并不是说一定会产生某种规模和形态的军事力量,一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军事力量以及究竟要保持何种规模的军事力量,还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整体战略和形势需求。
古代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
人口基数、衣食供应、冶炼技术
人口基数只是显示一个国家所能够用以征召作为军事人员的潜在人口数目,而并不能
因此而得出结论说人口基数越大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会越强。公元1038年在北宋西北地区占据一隅之地而称帝建号的西夏国在1044年战胜辽国之时拥有50万兵力(《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而与之处于同一时期人口规模空前庞大的北宋王朝则宣称只有826000禁军。(《宋史?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禁军上》)
兵员数量与一个国家征召兵员的范围与限制有关,当时的宋朝征兵范围只限于精壮男子,而西夏国由于男女平权而征兵范围也包括女性。
现代军事力量产生的基础条件
人口状况、工业基础、军事技术、军工资源、国民财富、战略意图、战略传统、民族
文化。
人口状况无论军事技术以何种速度突飞猛进,也无论战争进程受到多大程度上的信息化操控,在任何时候,人始终都是构成军事力量的首要的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三国时代中国的总人口数只有700多万,当曹操于216年在汉中败于刘备之手丢掉汉中这一关键战略地带之后,他前后从汉中的一些地区迁走了十三四万户约五十多万人到达北方,这一举措使得占据汉中的刘备除了在军事上占有有利地位之外极难从汉中地区汲取足够维持其军事存在的力量。
能使用军事力量,却不知道如何创造军事力量,这样的军事家即便能够在几次战场中凭借其个人智慧取得胜利,也难以从根本上保障战胜敌人。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中国的军事天才******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的军事战略思想的首要问题即为创建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因为他深知革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要从革命根据地中产生,为此,他在所开创的革命根据地中深入动员广大群众、注重农业生产,这使得革命的军事力量有了可靠的产生来源。正是凭借着这种战略,******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其在对外战争中军事人员的消耗速度超过了法国适龄服兵役青年的成长速度,结果是拿破仑在远征俄国的惨败中损失了大部分法军,而难以在短期内征召足够数量的军事人员。为此,许多尚未到法定服役年限的青年被征召来充当军事人员,以致于拿破仑仍然能够掌控着人数达20多万的部队,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拿破仑必须立即将这些新兵投入战斗之中而根本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可以想见,这支军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其战斗力是如何低下,拿破仑最终失败的命运也是可以想见的。拿破仑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天才,但却绝不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因为一个精明的战略家首先知道如何创造军事力量、最后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军事力量。
日本帝国在二战中兵员不足的问题,如果能够使得其在战场上兵员的消耗速度与其适龄服兵役青年的成长速度相匹配,而这一问题原本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日本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东南亚、太平洋到处征战,过度的扩张使得其战场上兵员的消耗速度超出了其适龄青年的成长速度,结果导致其战线的扩张与其军事力量的消耗速度之间保持着一种惊人的正比例关系。
既然人口的数量并不与其军事力量的规模之间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那就是说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规模还要取决于其能够直接转化为军队人口的那一部分人的数量,也即通常所说的适合服兵役的人口比例。如果一个人口基数庞大并且适宜服兵役的人口比例也很高,但是由于其服役的范围主要是陆军,那么这个国家在海上的军事规模甚至还不如一个人口基数不、适宜服兵役的人口比例很低但却其服役的主要对象是海军的国家。殖民时代的法国无论人口规模还是陆上兵员所占的比例上都要远远高于英国,可是由于英国人的主要服役对象集中到军舰之上,因此英国的海洋力量反而要比法国强大许多。
能用兵而不知如何聚集战力,这样的国家注定要在战争中遭受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