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孤立地点的做法,往往是为了集中力量对敌;
坚守政治中心的做法不只是为了作象征意义的抵抗。
前面我已经说明了放弃政治中心的做法只是为了避免作出更大程度上的牺牲而不得已为之的,因此,这也就回答了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不直接放弃政治中心以争取最后胜利的说法。现在,我继续论述坚守政治中心的做法究竟有何意义。
首先,政治中心具有代表、承担整体战略实施和实际进程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坚守政治中心也就意味着你并没有因此而丧失承担和实施整体战略的决心和能力。其次,政治中心的坚守,能够鼓舞民众的士气。然后,坚守政治中心的做法能够使得你保持作为独立的交战者的地位。最后,政治中心的坚守也能够对敌人造成极大的消耗。
第一种意义,是在所有情形中都存在的,只是其实际所产生的作用程度各有不同。1935至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叛军首领佛朗哥攻陷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之后就基本上掌控了整个西班牙并从此在西班牙确立起他漫长的独裁统治,在这一战例中,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丧失了其政治中心也就同时意味着它丧失了整体的战略承担和实施的能力。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战争开始不久,阿富汗就丧失了其首都,苏军凭借着其强大的战力而控制了阿富汗各交通要道和主要地区,尽管阿富汗人民坚持反抗苏联的占领,但是在十年中,这种反抗行动并没有直接导致苏联在阿富汗遭受失败,苏军在1988撤出阿富汗的原由也要归因于它在国内的力量衰竭和国际形势的压力,而阿富汗人的长期反抗行动也肯定不构成最终导致苏联撤军的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原由。相对应,在2001年美国占领阿富汗之后,许多阿富汗抵抗者甚至它的普通民众也深信,只要抵抗行动继续存在,美国最终就不得不像1988年的苏联那样因此而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并最终不得不撤军,但是此时的美国并没有遭受像20世纪80年代时期的苏联那样恶劣的国际压力和国内力量衰竭的状况,并且只要美国能够避免这两种情形的出现,那么美国就完全有能力在阿富汗拥有军事力量,即便是有一天它决定撤出阿富汗,也肯定不是因为美国丧失了继续占领阿富汗的能力和阿富汗人的坚持抵抗,而只能是美国根据自己的亚欧战略体系的调整而作出的战略安排。
第二种意义,也是经常性地存在于各种情形中的。在公元前218年至201年的第二次布若战争期间,迦太基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长驱直入罗马腹地打败了罗马军团的主力之后由于种种原由没有进攻罗马城,而罗马城则是罗马人精神的象征,因此,只要罗马城继续迄立不倒,罗马人的精神和抵抗意志就不会丧失,最后汉尼拔没有攻陷罗马城的做法给他带来了失败的恶果。在唐朝末期875-884年的黄巢起义中,黄巢军于881年攻陷唐朝政府的都城长安之后就志得意满、停止继续追击逃亡的唐朝政府,最后唐朝政府在各地组织反击而收回长安使得黄巢起义遭受最终的失败,在此一战例中,并不是说黄巢攻占长安没有丝毫意义,而是说他攻占长安因此而取得唐朝政府的象征性意义被他停止继续追击唐朝政府的停滞行动的负面影响所抵消和湮没掉了,而唐朝政府收复长安的举动尽管没有给它带来直接的最终胜利,但是其对于恢复唐朝政府的威望和鼓舞那些对它仍然抱有希望之人士气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第三种意义,大多存在于你期望得到国际援助和拥有盟友的情形,这时,一旦你丧失了政治中心,你在其他国家的你的盟友的眼中也就同时丧失了作为独立战争主体的地位,而你如果不能够及时重建新的政治足以或者从此转入地下作战、不再能够对敌军形成独立的对抗行动,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沦落为被敌军称呼和被其他国家所认可的反政府者。1940年法国首都巴黎沦陷于德军之手后,法国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尽管法国国内仍然存在着抵抗德军的势力,但是法国之前的盟友英国再也不愿意以单独的身份和力量来在欧陆大陆抵抗德军的进攻而是立即决定撤回本土。1947年解放军丢掉延安的行动事实上也极有可能给解放军带来这样的恶果,当时的苏联作为共产党政权的支持力量也因此而对中国的红色政权丧失了信心,但是******并没有放任这种情形继续恶化下去,而是继续留在延安指挥作战并且很快重新夺回了延安。2001年,美国宣布进攻阿富汗,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战力很快就攻占阿富汗首都、控制了阿富汗全国的交通要道和主要地区,尽管原来的塔利班政权坚持抵抗美军,但是,在更多国家看来,此时的塔利班政权事实上更像是反政府组织和基地恐怖组织而绝非是阿富汗国家和政府的代表。
最后一种意义,我们从1937-1939年间中国军队阻止日军侵占上海、及南京国民政府首都的情形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并不是直接放弃南京而是在其外围上海地区作了大规模的抵抗作战,在上海沦陷之后,南京岌岌可危而且蒋介石正筹划着将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的重庆,但是即便如此,国民政府军也仍然没有放弃在南京周围地区抵抗日军的行动更没有主动将南京丢给日军。关于上海抵抗日军行动的意义,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当局都认为这一抵抗行动直接挫败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而国民政府军在南京及后来的湖北省政治中心武汉周围对日军的抵抗行动,也并非是毫无意义的,事实是,这些地区最后看起来失败的抵抗行动也同时消耗了日军的一部分进攻性力量。但是,人们应该明白,因为政治中心的丧失而对敌军造成消耗的作用,只是在不得已丢掉政治中心的情势下所带来的附带性结果而绝非是丢掉政治中心的本意更不是其理所当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