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税费项目——这是金关工程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开始,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银行总行的部署,中国电子口岸网上支付系统在大连、黄埔、深圳、上海等9个海关逐步试点推广。截至2002年8月15日,中国银行“报关即时通”产品已经在6个省级分行投产,网上支付的税费已达1770万元。
金关工程构建了包括备份、信息安全、安全认证在内的安全体系。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备份工程率先实现了异地双机热备份,实现网络不间断、无单点故障运行。拥有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防病毒、防攻击能力。
3.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总称为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是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1994年3月底,金税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995年4月,根据朱镕基同志金税工程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金税工程包括的内容,即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和税控收款机系统,同时抓好这三个系统的紧密衔接。1998年初,财政部同意拨资金15.75亿元用于金税工程的建设,2000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调整了金税工程建设方案,确定了金税工程的建设目标:在全国国税系统,建立从区县国税局、地市国税局、省国税局到总局的四级广域网络。金税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采用防伪税控系统技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防伪、并进一步监控税源;同时利用防伪税控系统统一进行增值税的数据采集,将采集的增值税发票使用明细等有关信息送到上级稽核中心进行计算机交叉稽核,将稽核结果交由协查系统进行协查,各级税务稽查部门根据协查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重点稽查,以堵塞和防止增值税纳税中的偷、漏、骗税行为,使增值税管理工作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分布实施税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是:根据一体化原则,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系统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高度集中处理信息,覆盖各级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4.金桥工程
“九五”期间,金桥工程包括全国100多个城市的骨干节点。金桥网络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设立了国际出口,金桥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的接人方式,如拨号、专线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基本通信业务和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金盾工程
金盾工程是全国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是实现警务信息化的基础。金盾工主要包括公安基础通信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设等。建立与公安业务紧密结合的网络化综合信息系统和相互关联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综合采集、管理和利用,实现对实战部门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2001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就为公安机关自身和有关部门提供查询服务1000余万人次,协助破案20万起。由公安部建立的中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日臻完善,在公安机关近年开展的“网上追逃”、“网上打拐”和“打击走私、盗抢机动车犯罪”等专项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6.金保工程
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一二三四”来加以概括,即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层结构,四大功能。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社会保障卡作为全国行业性大卡,被列入国家IC卡10个领域重点应用项目中。1999年,劳动保障部制定并发布《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即所有业务都应放到一张卡上。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各自发行一张卡,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具体实施。金保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构建中央—省—市三级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国统一的劳动信息服务网络;以网络为依托,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
7.金宏工程
金宏工程(即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十二金”项目之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国务院直属的7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共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宏”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项目工作。金宏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过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经济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为实现上述目标,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需求导向驱动、分期实施建设;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逻辑集中管理、适度分布部署;部门联合共建、实现优势互补;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
8.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金财工程”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金财工程国库支付系统从2003年3月开始研制,八月份投入使用,运用的是ORACLE的ERP系统。现在扩大到49个部门,近1500个预算单位纳入到集中支付管理。这一系统也成功推广应用到地方的八个省市试点,工资统发基本在全国范围之内,包括财政部自行集中开发,以及地方自行开发的,全面实行财政工资的统一发放,切实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里。金财工程有利于支撑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金财工程不仅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础,而且本身还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财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促进财政分配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人民理财。
9.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由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中农办等部门配合,实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开发四个系统、整合三类资源、建设两支队伍、完善一个服务网络。开发四个系统:选择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通过建设数据采集、分析、会商、发布等四个工作平台,完成数据集成、警情确认和信息发布工作。这四个工作平台指:数据平台、分析平台、会商平台、发布平台。依托部属“五个一”信息发布窗口和社会媒体,建立固定发布窗口和稳定传播渠道,传播、发布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
完善农村市场服务系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开发供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各地农业部门网站联网运行,集成全国供求信息,实现用户发布、查询信息“一站通”。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通过网络进行市场价格采集发布的系统。目标是要改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采集分析平台,扩大联网范围,实现400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
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根据统一的目录体系,分别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存储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群。
推进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在网上公布农业部门主要业务工作规范,建立开放的政务管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办公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项的网络化处理。重点使农药、兽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无公害食品等农产品的审定、验证登记,以及质检机构等有关市场主体的认证、管理等事项达到网络化。
开发与整合三类信息资源:整合部内信息资源,建立稳定的涉农信息收集、沟通渠道。建立起与海关总署、粮食局、供销总社、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资源。
建立两支信息服务队伍:一支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另一支是农村信息员队伍,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
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事项的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使农业部门行政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10.金水工程
金水工程水利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水利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水利公用信息平台为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统一的软、硬件环境,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国家水文数据库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存储经过整编的历年水文观测数据,是各种水利专业应用系统的基础。尽快建成中央节点库,完善流域和省级节点,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实现上网运行,提供信息服务。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在我国建成一个覆盖七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辐射全国重点易旱地区,信息源布局基本合理的高效、可靠、先进、实用的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系统,争取在半小时内把各类防汛水情信息传递到各级防汛部门。建设水利数字化图书馆,水利文献信息资源是水利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系统所需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进行联合编排、统一采购,按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化加工,逐步形成能够在网络上实现远程查询、异地阅览的水利系统文献保障体系,最终建成能进行网上浏览、网上下载的“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11.金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