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酥糖
一、概况
武穴酥糖是指产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境内的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武穴酥糖的制作,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广济酥糖。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止咳润肺。武穴酥糖呈麦黄色骨子多层,松脆爽口,甜而不腻,是休闲、旅游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武穴酥糖与潮州酥糖、苏式酥糖、川式酥糖中的“重油”不同。以白芝麻为原料制作的酥糖呈麦黄色,以黑芝麻为原料制作的酥糖呈淡墨色,表面油润,层次和厚薄均匀,轻拿不散、不黏。经权威部门测定分析,武穴酥糖含有维生素B1和丰富的维生素E,这些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武穴酥糖独特品质与其特殊加工工艺关系十分密切,其制作原料是保护产地范围内的当年产的芝麻、小麦、糯米和桂花以及白砂糖。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松脆,不粘牙齿。原料处理好后,将熟芝麻粉、熟面粉、糖粉按传统配方配制后放入专用混合碾中充分糅合、碾压至抓捏成团、揉搓即散为佳。然后,反复迭起至七层,用专用设备碾压至标准厚度,达厚薄均匀,疏松适度,分割包装得成品。
武穴酥糖,作为武穴流传几百年的一个知名品牌,在中华民族食品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并被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民俗志》收录。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武穴镇桂花桥有一董姓孝子与母相依为命。入秋一日,母亲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抓药,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摇落院中新鲜桂花,以蔗糖浸渍,与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母食数日,竟咳止康复,且目朗神清,心舒气畅,犹如枯木逢春,遂传为佳话。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于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武穴酥糖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流行于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一带,经久不衰。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9月11日,“武穴酥糖”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武穴市境内的武穴办事处、刊江办事处、田镇办事处、万丈湖办事处、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大金镇、四望镇、石佛寺镇、大法寺镇、龙坪镇共12个镇(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武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批准。武穴酥糖法定检测机构由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使用许可证的企业有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和武穴市美雅食品有限公司。
三、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1983年9月,武穴酥糖被湖北省商业厅评为全省商业优良名特传统产品奖。近年来,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生产酥糖为主的食品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规模较大的有美雅、广济、振雄、起胜等,广济酥糖厂还开发出玉米酥糖,产品极为俏销。
1.生产、销售情况
武穴酥糖年产量4500吨,产值6500万元,创利税500万元。主要销售网络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到湖南、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50多个大中城市。近年来,武穴市为了保护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一直盛产不衰的“武穴酥糖”的著名食品品牌,将原先的美雅、振雄、广济、启胜、恒美五家食品厂进行技术、人才、工艺整合,联合成立了“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武穴市美雅食品有限公司,原名武穴市食品厂,创建于1952年,本着“敬业、自强、诚实、守法”的企业精神,一直从事食品的加工和研究,全面服务于市场食品加工行业,是黄冈市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美雅公司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主要生产美雅酥糖、云片糕等各种食品数十余种,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美化食品包装,美雅酥糖、云片糕等,集省优、部优、中日食品博览会、中日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中日放心食品品牌等多种殊荣于一身,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美雅酥糖于2002年通过了中日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 级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是长江中上游流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
在此基础上,“武穴酥糖”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地理标志商标,这一系列保护措施,既抵制了商家不正当竞争,又扼制了其他地区仿冒武穴酥糖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截至2010年底,武穴酥糖已在周边250千米范围内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10多个百分点。
2.武穴酥糖产品获得荣誉
1985年,被评为黄冈市优质产品。
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1989年,荣获黄冈市消费者协会银质奖。
1999年,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000年,获中国武汉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金奖。
2001年,武穴市美雅食品有限公司(前身即广济县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美雅牌酥糖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并荣获“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
2002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004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
2007年,武穴市振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由广济县副食品加工厂分离而成)生产的振雄牌武穴酥糖荣获黄冈市名牌产品。
2009年,获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
(二)产业市场前景
《武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以武穴为核心区域,打造酥糖龙头企业,整顿全市酥糖经营秩序,大力发展酥糖生产,培育武穴酥糖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计划到2015年,武穴酥糖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2亿元。
在市场培育方面,积极扩大市场,培养市场。做到“人才第一,勤字当头,量力而行,产品过硬”,抓住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趋势,开发武穴酥糖绿色食品产业,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为武穴酥糖的市场发育创造环境条件。实时针对产品结构作出调整,扩大总量规模,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抓好市场营销,实行大市场营销策略,冲破旧堡垒,协调运用经济、社会、政治等手段;实行价格策略,优质优价,随行就市定价;坚持合理制订营销计划原则,拓宽产品市场。
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武穴酥糖质量。严格质量管理,在确保产品安全、优质、无污染的前提下,强化目标管理,积极发挥区域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产品研发上做好文章,创出具有地理标志特色的品牌。加强原料种植生产的管理,制定相关标准,保证原料的质量。严格依据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企业合理布局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制订“武穴酥糖”省级地方标准;大力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及绿色食品认证。针对武穴酥糖产品酥脆不够、高温季节保质期短、容易变质等问题,与相关食品行业的质量专家从生产环境、质量控制、原辅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良,使武穴酥糖产业走出季节性生产的困境,呈现出“年头月尾不脱销”的良好态势。另外,针对武穴酥糖重糖及现代人对食品口味要求的改变,应开发出一些含糖量低但不影响口感的酥糖产品,也可以尝试用代糖取代蔗糖的生产方式,将武穴酥糖改良生产成低糖保健产品,扩大销路,开发市场。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由于人员、经费、设备等原因,造成产品关键项目、关键指标等不达标,使得生产加工监管体制不顺,力量不足,导致生产加工监督措施落实难到位,产品监管出现障碍。
(2)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市场是生产的源头,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而企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和政府密切配合,在市场上很难占有一席之地,消费者的信任度也无法得到提高,使得产品竞争力较弱,难以拓展市场。
(3)产权保护问题多。产权意识薄弱,人们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度不高,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产权保护。由于产权意识不够强,某些厂家盗用武穴酥糖的名号,加上媒体的错误报道,导致“武穴酥糖”的声誉日益受损。
(四)产业发展对策
(1)扩大品牌效应。大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有关政策,让广大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生产经营。大力宣传武穴酥糖这一品牌,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认知度,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让全社会关心重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质监、农业等部门要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资源的优势,深入贯彻武穴酥糖原材料种植标准、生产加工技术标准,让所有农户及生产加工企业坚持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工,进一步把武穴酥糖这一具有地域特色,利民惠农兴企的产业做大做强。
(3)创新行业管理机制。组建武穴酥糖行业管理协会,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在武穴酥糖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一是抓好龙头企业——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推行和完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市场开发”运营模式,确保武穴酥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二是制订和实施武穴酥糖地方标准及相关配套标准,推行绿色、无公害武穴酥糖生产技术,保证武穴酥糖质量和安全。
(4)拉动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以龙头企业为主,以社会各界力量为辅,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国内市场销售网络;以大中城市超市为依托,构筑武穴酥糖内销的通道,抢占国内市场。要加强对加工、销售环节的行业自律和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冠名销售的行为,维护地理标志产品销售的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
(5)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武穴市政府应组成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主任,由财政、质监、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加强对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以及专用标志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定武穴酥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和落实武穴酥糖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的牵头作用。
蕲春酸米粉
一、概况
蕲春酸米粉产于湖北省蕲春县境内的蕲州等 ?个乡镇,是蕲春历史上名优土特产品。其原料为蕲春早籼稻米,经二次发酵等传统民间工序生产加工而成,蕲春米粉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清代嘉庆( 年)年间,已有 多年的历史,其原料要求较高,制作工艺复杂,风味、口感、营养极佳,曾用作皇宫御食,历经 ?代传人传承至今。
蕲春酸米粉色泽略显乳白色,圆条形、条形均匀,呈块形凝胶状结构,外观透明,有发酵性酸味;筋道感足,韧性好,不易碎;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柔软爽口,弹性好,略带酸味,风味好,易于消化,可作主食,可充菜肴;含糖量低,对胃病和糖尿病有辅助作用。
蕲春酸米粉品质特征的
形成与原料蕲春早籼稻生长的地理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蕲春县地处鄂东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土质为黏壤土,土质肥沃,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灌溉方便,非常适宜蕲春酸米粉原料早籼稻的生长。另外,蕲春酸米粉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蕲春酸米粉极佳的口感和风味。蕲春酸米粉的加工经过洗米、窖米、磨浆、窖浆等15道传统工序,经过窖米、窖浆两次自然发酵精制而成,制作过程不加任何添加剂,产品绿色、无公害,安全环保,原汁原味。
过去,蕲春早籼稻生产产量较低,酸米粉制作作坊少,蕲春酸米粉可谓高级食品,只有逢年过节、喜庆宴客、妇女“坐月子”时才能吃上。在如今的民风民俗中,蕲春酸米粉仍然作为亲家往来的馈赠礼品,男女“结亲”、“过门”时男方给女方送礼必带酸米粉,小孩“满月”、“周岁”娘家人必送“祝米”(即酸米粉)。200多年的蕲春酸米粉不仅承载了厚重的乡土文化,而且还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年,在蕲春展开“高山铺战斗”,部队战士行军疲劳,不服水土,上吐下泻,几天未见好转,当地人送上蕲春酸米粉食用后,病情很快好转。后经查证,蕲春酸米粉是二次发酵产品,易消化,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清理作用。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到蕲春视察,在品尝蕲春酸米粉后,欣然题词“柔绵筋骨,酸脆筋斗”,至今保存在蕲春文化馆中。至此,蕲春酸米粉名声大振,美誉远扬。
二、蕲春酸米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1月30日公告,正式批准蕲春酸米粉为地理标志产品。
蕲春酸米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蕲春县的蕲州镇、八里湖街道办事处、赤东镇、漕河镇、横车镇、彭思镇、管窑镇、株林镇、刘河镇、狮子镇、青石镇、向桥乡、张榜镇、檀林镇、大同镇共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蕲春酸米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蕲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蕲春酸米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目前,通过蕲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使用蕲春酸米粉地理标志许可证的企业为蕲春县夹河手工粉厂,年产量600吨。
三、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品开发现状
近年来,蕲春酸米粉加工企业改进制作工艺,开发了肉骨汤蕲春酸米粉、花生炸黄豆蕲春酸米、粉葱花香菜蕲春酸米粉等系列产品,同时蕲春一些高艺厨师围绕蕲春酸米粉开发了系列经典菜谱,如蕲春酸米粉炒肉丝、蕲春酸米粉炒香菇、蕲春酸米粉炒鸡蛋、蕲春酸米粉凉拌海带丝,吃法多样,品种众多,色、香、味俱全。
(二)产品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