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艾是蕲春四宝之一,为了开发利用蕲艾资源,开辟蕲艾更广泛的保健及药用途径,规范蕲艾标准化种植,确立蕲艾为蕲春优质道地药材,200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蕲春县承担了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蕲艾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订发布了蕲艾系列标准,保证蕲艾种植、加工、成品产品质量,先后制定发布《蕲艾种植技术规程》、《蕲艾叶》两项蕲春县地方标准,制定《艾阴洁》、《艾婴康》、《蕲艾沐足包》、《蕲艾条》等10个企业标准。如《蕲艾种植技术规程》从基地规划、整地、繁殖、栽种、土肥管理、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环节进行标准规范,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蕲艾叶》等产品标准从原料选购、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标准规范,确保蕲艾产品质量。在蕲春县赤东镇建立蕲艾种植规范示范基地300亩,通过几年发展,2009年蕲艾种植基地发展到8万亩,通过规范化种植,干艾产量由野生150千克/亩提高到300千克/亩,年产量增加到24000吨,实现蕲艾种植收入1.92亿元。通过建立蕲艾规范化示范基地,成功地将蕲艾野生引家种,掌握了蕲艾生物学特性,首次制定了《蕲艾叶》蕲春道地药材地方标准、《蕲艾种植技术规程》蕲艾规范化种植地方标准,通过实行标准化种植,保证了蕲艾优良品质和无公害化,扩大了面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3.开展蕲艾道地性和药物性研究。
在对蕲艾实行规范化种植的同时,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开展蕲艾道地性、药物性研究,通过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委员洪宗国、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梅全喜等大量研究证明,蕲艾在挥发油、总黄酮、燃烧发热量等含量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所产艾叶,这从蕲艾化学成分方面论证了蕲艾的道地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建强研究员对蕲艾进行了物种鉴定,证明蕲艾外观上具有独特之处。综合性地论述了蕲艾的道地性,是当之无愧的道地药材,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蕲艾药学理论和价值。
4.蕲艾产品开发已呈多样化、产业化格局
从200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医药强县战略,湖北省政府将蕲春作为全省重点扶持的3个医药产业开发区之一,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李时珍医药经济工业园,在园区内有以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为龙头的9家企业形成的企业群,使蕲艾产品开发呈现多样化、产业化格局,优质蕲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蕲艾生产已成为蕲春县经济发展一大支柱产业,以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为龙头的企业群开发的蕲艾产品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
从1993年开始的历届中国湖北李时珍医药节暨药材交易会上,蕲艾销售最为火爆。2003年在狙击“非典”期间,蕲艾被抢购一空,发挥了有效的预防作用。《百科全书》称蕲艾是“蕲春四宝”之一,是最好的艾。中国土特产网、搜搜问问网、民间中医网等称蕲艾是珍稀土特产中药材。维普资讯网、豆丁网称蕲艾是家庭必备中药。1997年,经国家工商总局、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批准,湖北蕲州中药材市场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长江中下游中药材集散地。在万方医学网、世纪图书馆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随时可见发表在《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中医药学》、《中药材》等全国性医药专刊杂志上,关于蕲艾医学及道地性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谢宗万2004年出版的《中药材正名词典》进一步明确蕲艾是道地药材。2004年11月8日,蕲艾作为“蕲春四宝”之一的个性化邮票,经国家邮政局批准,面向全国发行。由此可见开发蕲艾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进入“十二五”,为促进蕲艾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发提升蕲春蕲艾产业化水平时,应充分对蕲艾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
1.缺乏新产品研发及产品深加工设备投资资金
随着人们对保健品需求愿望的增加,应充分研究挖掘优质蕲艾的医药价值,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但现有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发及产品深加工设备投资等资金。
2.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目前蕲艾产品生产企业开发的产品品种少,产业规模偏小,占有市场份额低,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蕲艾“种植、新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产业链缺乏活力,使具医药与保健功能的优质蕲艾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利用。
3.规范化种植规模小,将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2011年,蕲艾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面积2.2万亩,勉强能满足现有企业目前生产需求。如果增加企业或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现有蕲艾产量缺口较大。
(四)产业发展对策
蕲艾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蕲春名、优、特产品。从目前蕲艾产品的经销市场看,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已初步显现出强劲势头,如果在生产规模、深加工产品开发、提升包装档次、广开营销渠道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1.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掌控市场需求脉搏
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蕲艾生产企业要深入市场调研,为产品研发提供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
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及政策扶持力度,企业要进行资金整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及资金投入力度。据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对2003~2010年艾油供需分析表明,大力开发艾油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3.加强蕲艾生产基地建设,扩大蕲艾规模化种植面积2011年,蕲艾规范化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2.4万吨,种植收入1.92亿元。到2016年则净增面积2万亩,种植收入可实现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则非常可观。
4.建设种质资源基地,防止蕲艾种质资源退化
蕲艾由野生到人工规模种植,生长小气候环境改变会导致蕲艾种质退化。为保证蕲艾优质的特征,应加快建立种质资源基地,防止种质资源退化,影响蕲艾产品质量,最终将影响蕲艾产业的发展。
英山桔梗
一、概况
英山桔梗生长在湖北省英山县境内,地跨东经115°31"53""~116°04"02"",北纬30°31"00""~31°08"58""。桔梗其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根如小指大,黄白色,叶似人参叶,不同的是桔梗根有心。夏开紫碧色小花,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籽),八月采根。含多量皂甙,以桔梗皂甙为主,水解后成多种皂甙元,含量多的为桔梗皂甙元和远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此外,尚含α菠菜甾醇、菊糖、桔梗糖等。解百药毒,疗蛊毒甚验。对胸肋痛、腹满肠鸣、咽喉痛,均有较好的疗效。还可止霍乱转筋,破徵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鄂东各地均产桔梗,英山的桔梗更良。英山桔梗品质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为密切,英山县境内多山地,丘陵面积大约1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8%。受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所控制,由于南受长江水体的调节,北有大别山屏障作用,故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为1363.6毫米。夏冬偏长,春秋偏短。其气候条件尤适宜于桔梗生长和种植。其生长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的区域;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和黄棕壤土,pH 值5.1~6.5。此地理特征最适合种植英山桔梗。
英山桔梗曾荣获1938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其特点是:收缩均匀,比重大,横断面花纹呈菊花状,尤以英山草盘区红花乡紫檀山的“英紫桔”为佳。其桔梗水分8.9%,总灰分2.8%,浸出物17.2%,均优于标准规定指标要求。英山桔梗药效良好,除内销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英山历史上享有“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地生利”的优越条件,资源丰富。而英山桔梗是地道药材,俗以根条匀称、颜色白净、菊花纹理、味辛辣而著称,具有化痰止咳、溶血抗炎的功效。英山具有悠久的桔梗种植历史,1920年《英山县志》载:药料类桔梗“山谷所在皆有。茎直上,叶似杏叶。花紫碧色,颇似牵牛。根有菊花心。较别处所产者为佳”。土货类桔梗“虽出产不多,亦时有出境者”。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6月24日(2011年第92号公告),正式批准对英山桔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保护范围为英山县的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雷家店镇、杨柳湾镇、南河镇共6个乡镇。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英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英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批准。其法定检测机构由英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全县建有中药材初级加工中小民营企业10余家,年加工中药材1500多吨,从事中药材销售的大小企业30多个,年销售量2000吨。英山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湖北省中药材种植领域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该合作社由科技特派员卫学初发起,于2011年成立,现有会员838名,入股资金100万元。网络168个种植小组,82个收购网点。英山吉利中药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5600余亩,年生产桔梗等中药材500余吨,年产值3600余万元。像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英山县吉利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这样的桔梗深加工企业已有10多家。
除纯粹的中药材之外,以桔梗为原料开发的产品还有桔梗泡菜、灌装桔梗。
三、产品开发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1973年前,英山桔梗是以野生为主。1974年后,野生的桔梗逐渐改为人工种植。1997年11月成立的英山杏林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大规模收购人工种植桔梗。1997年在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詹亚华教授的主导下,英山县卫生局、英山县药检所、英山县科委等部门参与进行了《英山桔梗野生转家种质量比较研究》。该项目获1999年度黄冈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经过此次研究,证明英山桔梗野生转家种成功,并由此系统总结了一套英山桔梗野生转家种丰产栽培技术。
近十年来,在英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推广这一技术,英山桔梗也从自发、零星、无序及小规模的种植,逐步向规范化、集约化种植迈进。随着英山县的中药材产业被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英山桔梗适应新形势下种植中药材的需要,发展订单农业模式,特别是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英山桔梗质量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英山桔梗种植面积1.06万亩,产值1.27亿元。
(二)产品市场前景
英山素有大别山天然药用种植资源宝库之称,具备适宜于中药材生长的温度、土壤等自然条件。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7.8万多亩,中药材种植品种90多个,主要品种有桔梗、苍术、柴胡、茯苓等10余种。“十二五”期间,桔梗将作为英山县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面积将达2万亩以上,产量4000吨,产值2.6亿元。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种植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桔梗的质量和价格。主要缺少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品质难以保证,特别是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等无法采取统一的防控措施。
2.优质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桔梗主要以原材料或粗加工后输出到外省,终端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效应差,造成优质桔梗资源的浪费。
3.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
英山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桔梗生产加工的企业不到10家,且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大,实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基础研发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
4.农户承受的市场风险较大
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未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仍以一家一户面对市场。由于市场意识较差、信息不灵等因素,导致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脆弱性,承受的市场风险较大。
5.科学研究投入不足
英山县从事桔梗种植、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少,缺乏能够共享的桔梗产业化研发平台,导致现有桔梗种植不规范、地产药材品质等基础研究不够、加工品种多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品种或粗加工品。同时,资金技术支撑、政策扶持明显不足,市场、信息、科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6.发展资金不足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纷纷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医药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英山财力明显不足,投入桔梗产业发展资金有限。
(四)产业发展对策
1.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放大品牌效应上力求突破
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村、县、企业负责人参加药交会、贸易洽谈会,打造英山桔梗驰名中外的品牌和产品,努力建设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品牌大县。以创建国家、省部级精品名牌为目标,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增强英山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重点放大“英山桔梗”品牌效应。
2.大力开展科技带动战略,在提升产业效益上求突破按照现代化理念经营,加强集成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由政府投资兴建桔梗科技示范园,通过引进桔梗抗重茬、坡地开发种植等技术,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桔梗药材产业化开发,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引进和研发桔梗深加工技术,创建桔梗饮片加工基地。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推广良种,加强桔梗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以示范户、示范园、示范片建设为依托,加快桔梗科技成果的转化,到“十二五”末,桔梗科技贡献率达60%。建设自然灾害、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应急体系,提高桔梗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加快桔梗生产机械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民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培植一批现代农场主和新型农民企业家,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现代桔梗生产需要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