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赞普见来者是射断红缨的神箭手,心中微感吃惊,本欲使出师传三十六路锁喉夺命枪,与白马银枪将柴绍再一决高下;柴绍却使了一招“金鸡乱点头”之后卖个破绽趁势将马圈回,“少歇片刻!”赞普也停了枪,喝问马上女将道:“你是何人?”
三娘见吐蕃赞普金甲灿灿,英气逼人且答道:“我乃大唐平阳公主统军元帅李三娘。请问赞普大名!”吐蕃赞普说:“我叫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两军胜负未分,你有何话说?”三娘正颜说:“请问赞普,大唐与吐蕃从无仇怨,我自讨吐谷浑,与吐蕃何干,赞普为何带兵到来?”弃宗弄赞说明:“吐蕃和吐谷浑是邻邦,等于唇和齿,唇亡则齿寒,你要灭吐谷浑,我岂能坐视不管。”
三娘说:“赞普误会了。大唐地方千万里,民殷物阜,怎会觊觎这种不毛之地!我朝建立,一反隋朝弊政,以安边睦邻为事。只因吐谷浑王屡次侵扰我边疆,掳掠我人口,才不得不发兵征讨。铁壁山一仗,吐谷浑王溃不成军。唐兵入境以来,对吐谷浑牧民秋毫无犯。今屯兵河上,也无灭吐谷浑之心,只要吐谷浑王自知己过,以后不再侵扰我边疆,我自会退兵。大唐既无灭吐谷浑之意,吐蕃与大唐相隔万里,更可放心。”
弃宗赞普说:“公主的话可算得数?”三娘说:“和辑四方,是大唐的国策,怎算不得数?赞普如不愿与大唐为敌,我们各退兵十里,派人谈妥条款,歃血为盟,永结和好,如何?”那弃宗弄赞年纪虽轻,却颇有头脑,见唐朝兵力强盛、军容严整;首领高明,战未必能胜;唐朝既无意侵夺他的疆土,也就不愿与唐朝为敌。当即收兵回营,等待唐朝来议和。次日一早,三娘轻骑从简,只带了侠女张一妹、青霜二人来到吐蕃营中。弃宗弄赞依礼接待。双方开诚布公,谈得很融洽,相约吐唐各守边境,互不侵犯,各派使节,和睦往来,定期交易,唐朝供应吐蕃绢帛茶叶和其他工业品;吐蕃以马匹、牛羊、皮毛和藏红花交换。条款谈妥,歃血为盟。弃宗弄赞见三娘一片诚心,十分高兴。盟毕,设宴相待。
席上,三娘对弃宗弄赞说:“我中原自汉朝以来,与四方各国,都有和亲之事。赞普正在英年,内助想必尚虚,何不向我大唐求亲,使两国更加亲密!”弃宗弄赞抚掌赞道:“孤愿世代与天朝交好,公
主此言,正合孤意。容孤回国,仔细筹商,当遣大臣到天朝朝觐。”宴罢,三娘告别。次日,弃宗弄赞就拔营回国。
后来,弃宗弄赞果然派亲信大臣入唐求亲。其时,李世民己即皇帝位,庙号太宗,诏以文成公主入藏下嫁。封弃宗弄赞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文成公主把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吐蕃,又帮助弃宗弄
赞创文字、定法律、立官制、军制,大大推动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至今西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故事还传诵不绝。大昭寺里有藏族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造的千年金彩塑像。这都是三娘的建议产生的后果。
吐谷浑王那日逃过黄河,慌忙之际也顾不得还要河北岸的番兵番民,就把羊皮筏子全部毁掉,使唐兵无法过渡追赶。他在河南岸得到喘息机会,重新整顿人马,约得三万余骑。听说吐蕃援军己到,便带着队伍从另一渡口渡过河来,准备夹击唐军。不料吐蕃竟和唐朝结盟,退兵回国,自己成了孤军,屡败之后,未免心怯,不敢和唐兵对阵。正要退兵过河,却己被唐兵把着河边,封锁了渡口。惶急中,唐兵己在面前排开阵势,他只好硬着头皮出马。
三娘一纵跨下胭脂马出阵来对付吐谷浑王说:“你如今己势穷力竭,再战也必败,不要自寻死路,投降吧!”吐谷浑王说:“我误中你奸计,并非战不过你。你有本事,敢同我单独比试?”三娘说:“这有何难。你要怎样比试?”吐谷浑王自谓臂力过人天下无双,心想:唐人奸滑,和他比别的,定要上当,要和她来个实实在在的,就说:“这里有两方大石头,大小形状一样,你我各自用兵器来打它,谁先打破算谁赢。如何?”三娘说:“那你先打给我看。”
吐谷浑王扎起衣袖,高举混铁棍,犹如巨灵神一般,大吼着向一方石头打去,只见火星乱爆,石屑溅飞;接着打第二棍,石上己震开一道裂痕;第三棍下去,只听一声响亮,巨石裂成两半。吐谷浑王洋洋得意地叫:“该你了,你来!你来!”三娘问道:“你这浑铁棍有多重?”吐谷浑王道:“三百斤。”三娘说:“你三百斤重的铁棍,三棍才把石头打开,这算什么本事?”她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箭来,扬着它说:“这支(雕翎)箭只有几两重,看我一箭就把大石射穿。”说着,她把箭搭在弦上,觑定另一方巨石上被苔藓掩着的石孔,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喝一声:“着!”那箭射进石孔,竟深入大半。
吐谷浑王抢上前去拔箭,因为那箭高于头顶,他不是往后拔,而是往下扳,他的力大,箭杆“喀嚓”一声断了,箭簇却还深嵌在石里。他倒被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