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俗称“娶媳妇”、“嫁女子”。旧时,由男方提供待定良辰吉日,女方选定后,即备办结婚。亲友为出嫁女子送礼物、衣服和钱币,称为“添箱”;为娶媳妇男子送贺礼、钱币,称为“贺喜”。结婚之日,男女盛装,备轿车迎娶。女方送亲的妇女称之为“送亲奶奶”,另有一小孩称之为“压轿儿”。陪新郎伴娶者必须是4人或者6人,其中有一妇女称为“娶亲娘娘”。至女家,将所带“盘馍”(16个大馍头)送给,并备有“压礼”。用饭后,礼炮三遍,新娘由姐妹或嫂搀扶上轿。也有“抱轿”的,即出嫁女坐在盛满粮食的斗上,由兄长连人带斗抱上轿车。
后来坐斗的习俗除了,由兄长直接抱上轿车。至男家门口,男家以红毡铺地,迎新娘下车,有司仪唱礼:“新人下轿,大吉大利”。进街门时,男家事先在门槛前放上骡鞍、套簧(驴子拉磨的套具)。新媳妇要跨过骡鞍、套簧,然后进街门。这时唱礼的就唱:“新人跨骡鞍,一世保平安”,“新人跨套簧,进门就顺当”。也有在车前布骡鞍的,跟前面讲的一个意思。然后“拖婚”,即新郎用一条红布将新娘牵着,踩着毡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先。礼唱“领进新人拜宝堂,专借宝壶上面安”。礼毕,入洞房,夫妻互拜。此时,小伙姑娘们俱来闹洞房,多以要喜物(红头绳、荷包、香袋等)、打趣、猜谜、偷房等方式取闹。取闹时不拘礼节,习惯上有“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日无大小”之俗。
夜有“看酒”、“铺床”诸仪。三日,新娘入厨行参灶礼,新妇调羹,并敬祖父公婆等人。当日,亲友祝贺,东家酬以酒馔。婚俗传至民国中叶,如换庚帖,行彩纳币等仪逐渐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俗大改,繁礼缛节大都取消。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持介绍信到乡(镇)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选定日期举行结婚仪式。婚前仍有“添箱”之俗,男方向女方送箱柜、衣物、棉花、钱币等。迎亲时,新郎新娘多乘自行车、手扶拖拉机或汽车(轿车)。结婚仪式较简单,一般为参加婚礼者入席,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向来宾致敬(鞠躬)、新夫妇谈恋爱过程,亲友赠送礼品。主人设席,新郎新娘斟酒敬父母,敬宾客,女家向帮事者每人赠一手帕或一双鞋垫,表示谢意。是晚,仍有“闹洞房”的习惯。
近年来,有的还旅游结婚,一般只邀请亲朋好友,以糖、果、烟、茶招待。会盟,新媳妇迎娶到家后的当日下午,一定要举行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仪式——会盟。会盟在事先约好的盟友家进行,盟友必须是男方家的异姓邻居或异姓亲友,一般选择德高望重的人家。盟友事先要准备香案、誓词、食物供品、活鸡或活羊等结盟仪式用品。新娘新郎在亲人带领下,来拜盟友,上香化表,祭拜天地,朗诵誓词,歃血为盟,给长者敬酒,然后吃会盟饭,以示新郎新娘已成家立业。会盟是新媳妇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的标志,也是一方水土对这对新人认可准入的重要仪式。会盟蕴含着与大家结为同盟,融入“一方水土一方人”。会盟回来后,新郎新娘必须上水井抬水,夫妻双双合抬一桶水,叫新人抬水。以示新郎已正式开始行施主人翁义务权力,抬水是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开始。这一婚俗系民勤有史以来为多民族共同生活区的文化遗存。
2、丧葬
旧时丧葬,很重视棺木,年逾60就开始购备殓衣,请阴阳先生下罗盘看风水,择坟地。棺木以松柏为料,内外用漆。寿衣以绸缎为料,备5至7件,甚至9件,男女皆用长袍。家贫者,临时制备,无力讲究,甚至卷席掩尸。初丧,先请邻居老翁、老妪整容穿衣,蒙面,抬置地上。男停正寐中堂。女停内室。点灯一盏,合家穿白戴孝,焚纸哭泣,称为“烧到头纸”。小殓完毕,按男左女右,门外挂纸撮,大门旁立丧牌(讣文),上书死者生死时辰、孝子姓氏。当日向主要亲戚报丧。与此同时,由护丧带领孝子向家族邻舍逐户叩头报丧,家中诸仪则由“主丧”善理。主丧由村中老成懂事者担任。亲友闻悉,带烧纸前来吊丧。各方到齐,将尸入棺,称作“大殓”。随后,将棺柩放在灵堂、围孝帘,挂魂幡,立铭旌,祭饭菜。孝子守灵,通宵不眠,俗称“爬草窝”。
第三日制孝服。第四日“盖棺”,男,由户族家长下“银钉”(棺盖上面用以连接棺体的扣);女,由娘家舅属下“银钉”,俱为木匠固钉。发前一天,村中人及亲邻朋友开始送礼,献挽幛、挽联、花圈,女儿送大斋、纸幡、金银斗,并一一在灵前烧纸叩头,焚香奠酒,请道士诵经。至夕,进行“棺灯”,所有参加奠祭之人,高擎火把,沿出殡路转一圈。
殡日,焚草于门。葬时,先祀土题主。程式大略为:主祭宾就位、柱香、焚表、奠酒、鞠躬、跪;初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诣神位前跪;行初献礼、献帛、献爵、献肴馔、读祝文;行亚献礼,献帛、献爵、献肴馔;行三献礼,余同前。平身复位,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诣神位前;宾辞神一揖,焚祝帛文礼毕。继点主,程式大略为:宾就位,孝男持杖出帷,歇杖,请宾鞠躬拜(四拜);收杖入帷。宾行,宾就位,孝男持杖出帷,请主鞠躬、拜(四拜);捧主膝行,宾迎主一揖,磨墨,润笔,刺左血,宾受笔、掉尘,去魂,启内惶,平主;占内主通灵,合内函;点外主通神,点耳通窍,点天地,宾送主一揖,安主鞠躬拜(四拜);谢宾鞠躬拜(四拜);收杖入帷,烧纸,哀,礼毕。
发葬多在早晨进行,村人起灵(8人抬),孝子扯纤,孝女扶棺,鼓乐开路,疾趋而行。沿途扔撒纸钱,鸣鞭炮,遇十字路口则甩纸盆,棺柩入穴后,邻人好友填埋拥冢、孝子行礼。焚纸致祭。葬后三日,孝男孝女要到坟地掊土圆墓。从死之日,以七计数称为“头七”、“二七”、“三七”……直至“终七”。每逢“七”要到坟地请灵,特别是“三七”、“百日”、“周年”、“三年”,亲友都来祭奠,属父母之丧,必持服三年,士不应试,官不莅任。以上诸仪式,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丧葬改革。国家干部、职工丧后,一般都进行吊唁仪式,亲友臂戴黑纱,胸佩白花,俯首致哀、绕灵柩一周,与遗体告别。机关单位多送花圈、挽幛,并召开追悼会,致悼词。以土安葬或火化。农村中虽还有旧俗,但仪式已大简,守孝三年已经消失。
3、生育
过去孕妇临产前,先备“沙炕”(即将火炕撤去毡褥。铺以绵沙、烧热待用),再请接生婆、奶娘婆。生后,是男则用芨芨扎成弓箭悬挂于门,以寓习武之义;是女则绾系红布,以寓女红之义。三日为小儿洗身,谓之“洗三”。
届期做长面“汤”,请亲邻老人吃喝。客人与会之际,给孩子压钱(数额不定),表示庆贺。小儿满月,抱出户外,到大路上拣些柴禾,俗称“出月”“满月”。旧时宽裕之家,还要设筵请客,大摆排场。百日时又复宴宾,谓之“百日”。至时,外婆为孩子缝做全套衣服鞋袜,蒸上盘供花卷,游集多家所属亲眷,同样携带衣物食品,前来为孩子作贺。双方亲戚与会,均有贺仪。
4、拜寿
家有高寿老人,生辰之期,约请几位邻舍老辈,共食长面饭,以表贺寿之意。豪门望族及富有之家,老人年过六旬,必设宴请客,举行隆重的拜寿仪式。寿期开筵,贺客盈门,贺仪山积,寿额、寿帐、寿幔、寿联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拜寿时,堂前设一大椅,先让寿老人就座椅上,前面摆置一张方桌,盛设寿盘、寿面、寿桃、寿果、寿酒等物。然后令家中儿孙小辈,依次双双为之叩头拜寿。拜讫,再由客亲晚辈照例叩拜。寿老人则正襟危座,接受拜礼。毕,亲属宾客,论辈入席就筵,尽欢而罢。
6、留须
男性至成年时,如上无老人,在家为长,并儿女将要成婚,不久即可当爷抱孙子时,便要留须。留须为家庭喜庆之事,旧时人们一般都很重视。先择一吉日(多在留须者生辰之日),请几位亲邻好友,做长面饭殷勤款待。又于屋内设起香案,献以盘供。留须者就坐案前,由“待招”(剃头匠)开始剃头刮脸,俟两撇胡须一旦见诸唇上,来客便马上为之道贺,东家则设宴酬客,主客尽欢而罢。如系富豪之家,亲族邻友还要送重礼及对联文章,用以志庆。
留须年岁,也有许多讲究。要么在41岁、46岁,要么在51岁、56岁或61岁、66岁。旧说逢一逢六所留为“生胡子”,是为大好,其他时所留或则一般,或则不太吉利。也有36岁即留须者,人谓之“充老”。民国年间,派丁抓兵,人们为逃避兵役,就用留须充老等办法加以抗拒和逃免。留须一习,现在已基本消失。
四、山会庙会
1、枪杆岭山庙会
枪杆岭山距县城东北90千米,自乾隆年间开垦柳湖以来,此山逐渐发展成为湖区一大游览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及九月九日,便于此举行隆重庙会。届时,数千上万群众涌向枪杆岭山,山上、山下熙熙攘攘。或看戏,或游山,或赶做小买卖,或拜神求佛。最热闹处当数百子宫。当地习俗,凡已婚经年不育者,逢枪杆岭山庙会便上山求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枪杆岭山庙拆除,庙会停止。1998年9月26日,新建的大雄宝殿佛像开光。此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释迦牟尼圣诞法会,观礼近万人。
2、朝山会
明、清之际,县人常于每年四月八日及九月九日登苏武山朝拜,追念前贤。民国之后,于山上开设朝山会,推举主持人,逢圣诞之期,拟定献牲献盘,一则景苏,一则酬神。是日,城乡群众,携儿带女,纷至沓来。有焚香顶礼者,有送花鞋神袍者,也有求子者,还有学校学生、机关职员,参观游行于此。或表演戏剧,或举行体育比赛活动,或登山赏景、参观古祠旧宇。今已不存,建筑物拆除殆尽。2003年,中国道协生态林基地建设项目落实于苏武山后,苏武庙重修,朝山会渐有恢复之象。
3、拔会
拔会盛兴于民国时期,又名“红白会”。白会,由有老人之家联络而成。遇老人过世,由会上派定各户米20斤,面5升,按时齐交丧家,以备丧葬之用。红会与白会的组成、规模、形式相同,其所集米面用于喜庆之事,曰“红会”。红(白)会纯系民间自发组织,既无章程约束,亦无专职执事,唯其所办事宜与众有利,大家齐心相与,极力维护。
(第十节)方言语汇
一、方言
明、清时期,外省和本省外县人入境定居者较多,语言较杂。长期的共同生活与广泛的社会交际,形成了今天的方言体系。从方言区域上划分,民勤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北方言区河西系。但与河西各县方言有所不同,语言、语汇也有差别。在县境之内,受地域环境影响,环河区与坝区、湖区语音又有差异。重兴、蔡旗二乡居民中间,有很重的武威方言,其余各乡均为民勤方言。
民勤方言的特点是:咬字轻平,速度快,声音混浊短促,音调低沉;语汇丰富而口语化明显,缺乏普通话的轻盈、委婉和抑扬顿挫。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民勤话与普通话渐趋于一致。
二、语汇
1、自然、时间、处所类日头——太阳。天爷——天。星宿——星星。贼星——流星。白雨——雷阵雨。冷子——冰雹。海海子——沙漠中的小湖泊。年时个——去年。五黄六月——夏季。十冬腊月——冬季。渐天每日——每天每日。夜来个——昨天。前的日——前天。赶早——早晨。后晌——下午。昏昏黑——黄昏。麻亮子——天刚亮。年成——年景。一时时——一会儿。里顺——里边。外顺——外边。讴(兀)那些——那儿(指稍近的地方)。末尾——后边。2、举止动作类起——去。麻利——动作快,做事干净利落展——跑。磨骨——磨蹭。一老——一贯、经常。也叫丁着。端相——仔细看。和乐——和蔼、和气。干散——形容人精明、精干。可恶——(1)可恶。(2)凶狠。
死染——纠缠不休。攒劲——指人有魄力、有干劲、有本领、有办法。灵性——聪明机灵。老务——稳重。老辣——老练。日鬼——耍阴谋、搞诡计。又叫日鬼捣帮。歪得很——(1)指做事强过常人。(2)凶恶。嘴碎——闲话多。数落——把人说了一顿或骂了一顿。喧谎——闲聊。大势势——形容架子大。也叫大咧咧。失惊道怪——大惊小怪。嚷仗——吵嘴。打捶——打架。打家劫道——一般指孩子在家不安生。拾翻——乱翻腾,折腾。疯疯势势(疯张魔势)——指行动不稳妥。时时念念——经常地,不断地。上心——用心、专心。没兴——没有兴趣。上气——生气。失胆——吓破了胆;丧胆。生法——想办法。日厌——令人讨厌。弄损——哄骗。胡三麻四——做事敷衍,不认真,不细心。拿做——有意为难于人。拉把——把小孩抚养、拉扯成人。刷刮——数落。点拨——指点。安生——安然。受挖抓——受磨难。发毛——遇事着急,心绪烦乱。跌磕——挫折。撺掇——帮助别人说话、做事。拾掇——收拾。央意——招呼人。央告人——求别人。挂摩——联络。点卯——查看的意思。格崩——争执。下话——承认错误,道歉。尺谋——斟酌、惦量、衡量。也作尺丈。设心——存心,谋划。弹挣——挣扎。转把——改变主意。熟化——熟练。对活——应付、凑合。帮撑——帮助。倒灶——(1)干对自己和家庭社会造成损失的事。(2)、(1)所指的那类人。
吃香——受青睐,吃得开。聒噪——声音噪杂、令人难受。上串——走正路,入规矩。离巴——外行。在行——内行。骚情——阿谀逢迎。虎张霸次——专横跋扈。愁肠——发愁。下眼饭——受人欺负。暮囊——心中烦肠。也指人太老实。3、日常生活类汗褂子——单上衣。围脖子——围巾。手方子——手绢。皮褂子——短皮袄。铺盖——被褥的总称,也叫铺窝。裹袄子——婴儿腰部的裹布。毛捣儿——毡靴。温壶——暖水瓶。棉窝窝——棉鞋。酱水——把菜、子放在水里发酵成酸水,以供调汤。烧汤——做好饭招待客人。拦肉——炒肉。扯面、拉面——(1)将醒好的面条拉细下锅。(2)用(1)法制作的面食。
揪面——即将面片揪入锅里的饭食。麦索——把青粮食(青稞)焐熟,用磨磨成绳状的吃食。锅盔——大而厚的烙饼。挽面——将和好的面,用手捏成细如丝状。土坎——(1)用于建筑的土坯。(2)相对完整的自然土块。楚楚——衣服口袋。面抽子——面口袋。轱辘——车轮。收生——接生。小产——妇女流产。过事情——办婚事。礼当——礼物。家当——家产。营生——活生、活儿。4、称谓品评类爷们——丈夫或男人。婆姨——妻子,又叫家里人,屋里人。彼——他。彼们——他们。也有说彼家的。舅嬷——舅母。阿伯子——丈夫之兄。小叔子——丈夫之弟。挑担——连襟。阿叔——叔父。碎人娃仔后人——晚辈。姨娘——(1)称母亲的姐妹。(2)婿称岳母。姨父——(1)称母亲的姐妹夫。(2)婿称岳父。奶肝儿——(1)几个孩子中最小的孩子。(2)受宠的人。爱人——指小孩生得美,讨人喜爱。俊——长相美丽。二的很——愚钝,记性差。鲁——长相丑陋。难亲——(1)成人长相难看。(2)小孩可爱。
福泰——(1)指小孩身体好。(2)老人身体发福而健康。耐世——多指小孩体质好。二杆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三把手——小偷。烂脏——下等货,下等人。鬼头捣——不出头,不大方。凉脸子——待人冷漠。铁勺子——待人行事忽冷忽热。臊厮子——无赖。丧门神——(1)败家子。(2)给别人带来坏运气的人。啬皮——吝啬者。小气——不大方,吝啬。老气——年纪轻而面显苍老。嫩脸——年轻。下三烂——属于下等的,差的、劣品。菜头、显化——不中用的人。累堆鬼(累气鬼)——不精干。飞诈——有心计。讨吃——(1)叫花子。(2)不争气、没作为的人。守忪——懒人。奸诈——不诚信。奸——聪明之意。用于小孩为褒义;用于成人为贬义。半吊子——做事拖拉不利索。别那户——外来户。5、动物植物类骒马——母马。儿马——公马。跑牛——成年种公牛。
乳牛——母牛。
犍牛——被阉割的公牛。
牙猪——公猪。
茬猪——母猪。
唠唠——(1)呼唤猪的声音。(2)猪。
蛇鼠子——蜥蜴。
狠猴——猫头鹰。
麻达啦——伯劳。
猎别蜂——蝙蝠。
勃勃赤——戴胜。
老鸦——乌鸦。又叫老哇。
斑姑姑——斑鸠,又称咕咕等。
跳——蝗虫。
黑驴子——蟋蟀。
扑腾罗儿——蝴蝶。
癞呱呱——青蛙。
黄花儿——蒲公英。
麻苣苣——苦苦菜。
酸胖——白茨果。
红果子——枸杞。
锁眼——锁阳。
6、其它喝声断鬼——大喊大叫。
蔫头不极——说人没精神。
赶紧麻事——赶快行动、快做。
白话鸟道——撒谎。
张狂失道——说话、做事冒失。
鸡毛猴心——(1)小心眼。(2)办事急躁。
凭白无故——无事生非。
眼泪帕擦——伤心的样子。
正儿八经——严肃郑重。
活眉眨眼的——活生生的。
机里突碌的——机灵、敏捷。
疵眉涎势——不严肃、不正经。
急事忙慌——紧紧张张,急急忙忙。
不言不传——(1)不打招呼。(2)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