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在从九天娘娘庙回来不久便有身孕,十月怀胎后顺利产下一个女婴。此女出生那日乃为子夜时分,异香满室,并有赤红光焰,通天彻地直冲云霄,煞是绚丽夺目把个天地映射方如白昼。
王大诚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之中,欣喜若狂之余倒并不怎么在意这些个异象。只道是上天垂怜眷顾于他王家,令王家不至于绝后,即便是女娃也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更何况此女粉团团的,精灵气十足,越看越招人喜爱。王大诚原本山野之人,生怕自己随意给女儿取个名字,委屈了这幅粉妆玉砌玲珑俊秀的小脸。便请托凤阳郡最有名望的范大先生,帮忙给女儿取个名字。
范大先生满腹锦纶,学识渊博,知天文地理,精通兵法,乃为当朝不可多得之惊世奇才、因而名满天下。因品性清高,不愿随波逐流,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田隐世于凤阳。帮人写写字画,教书育人来谋取生计。范大先生隐世于此是颇有讲究的,栖凤山山岳灵秀,气象不凡,乃卧龙栖凤之胜地也。灵异之所必有应运而生之不世奇人。天地气数推移,山岳精华之所钟毓,特非识微见远之士,不可得而预知之、预言之也。
近日天降异象于栖凤山,范大先生夜观星象发现异常,逐寻隐世挚友连夜切磋星盘研究命盘。方晓乃为凤女临世,此女命格非凡,必将凤舞九天。只是金凤女出在平常家,恐怕前路凶险曲折必有一番磨难啊。不过,得天地之造化应运而生,必然有能人异士相佐方能化险为夷得成正果。
范大先生从王大诚手里接过女婴并细细观察一番,此女果然命格与凤女相符。为此女所取的名字早已暗藏于心,那便为王凤君是也。王凤君虽然表面为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口不能言,但心智却远非如此,毕竟是拥有前世记忆的人。此时的她啼笑皆非,还因为这个貌似仙风道骨之人,会给她取个多么不同凡响的名字呢。结果转世到此处不也还叫做王凤君麽?这范大先生还整得如此郑重其事。
范大先生看王大诚对着他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心里那个着急啊。这个王大诚还真是老实至极,自己多番暗示有意收其女为入室弟子。愿将生平所学皆倾囊相授。岂料王大诚愣是听不懂,依然小心翼翼满面茫然之色。万般无奈之下,范大先生只好顾不得饱学文人之脸面索性直接表明欲收其女为徒的意图。
王大诚显然颇为吃惊,像范大先生这种饱学之士肯收女儿为徒自然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整个凤阳郡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范大先生之名,许多有头有脸、有钱有势之人争相重金礼聘。据说范大先生府上几位学生皆是系出名门,并且自身资质也相当高。这种事情自然是小户人家打死都不敢去想的。看着面露难色的王大诚,范大先生瞬即明白是何原因,随即表明他将分文不取的倾囊相授。王大诚不禁眉开眼笑,觉得一大早喜鹊枝头叫喳喳还真是个好兆头。换作是你,一大早便有人认为你家小孩乃大富大贵之相,并愿意分文不取破格教学。不是天降喜讯又是什么?尤其这话不是由别人口中说出,而是由范大先生所言。怎能不让王大诚喜出望外?
就这么着在王凤君三岁时,便被送至范大先生府上求学。与王凤君同时求学的还有六位同窗。一位为平阳王之子李律,一位是凤阳首富之子金月纶。一位是凤阳县令之子秦子纾,一位为范大先生京城好友林大将军之女林谟谟。一位为范大先生所收义子范舜曜,还有一位是天下第一名状陈云吉之子陈柳歌。此六位便是王凤君的同窗,出身来历皆比王凤君强上多倍。
王凤君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自古英雄不问出身,圣贤皆大多数出自寒门。若想在乱世求生存靠得是真材实料,心计大脑比任何外在条件都更为管用。当然若想在太平年代求发展,就更少不得缜密心计,大脑就更加要利用充分。人际关系古往今来都是最大的课题,关系网必不可少。王凤君认为幼年时期是感情最纯真的年代,而大多数过命的交情都是在这个时期最易建立。更何况这时候的人还比较看重什么同门之情,义结金兰之类的。
有种人天生就有种很独特的个人魅力,让人心生向往忍不住想与之接近。有种人天生便有种非同寻常的气魄,让人心悦诚服不得不追随其左右。无疑王凤君便属于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