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54100000007

第7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2)

爱有很多等级和层次,最低的层次是自私的爱,那是充满了占有与贪婪的爱,例如我爱吃、我爱看、我爱听、我……但这些真的是爱吗?这些爱都是在追随自己的贪欲或本能,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圣经》上说,人的心最诡诈。感情一旦真心付出却无法得到他爱,就会愤慨、不满、失望、猜疑等种种情绪由是而生。在这种情况下,相爱变成了彼此相互要求、索取的手段,终致造成苦恼——所求不得。当失望、猜疑的情绪生起后,我们便会开始觉得自己不被关心、重视,一股强烈的对“自我”的执持不放,使得这种‘感觉’一再加强,也就会自怨自艾、自怜自叹起来。

沉溺在七情六欲中的人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因为有情欲就有贪爱,有爱就有不爱——分别,有分别就无法做到平等,无法以博爱的胸怀去对待每一个众生。因有七情六欲从而有自私,便不顾一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等一个人好累、爱一个人好苦、想一个人好痛、恨一个人好难。世间的空幻和短暂不值得留恋,灵魂才是永恒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笔下的许多女子,如李莫愁、木婉清、程灵素、仪琳等,无论善恶、美丑,觉得她们的命运,总被一种致命的感情决定着。她心中仇恨之火,让一颗原本善良纯真的心,变得残忍且毒辣。女人的生命需要爱情,一生只为爱而活着,而爱到了极致,往往就变成了残忍或暴烈。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此,《圣经》中有很好的诠释:“爱是长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是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李叔同很早就觉悟到了“情执”的痛苦和束缚,他索性在39岁这年出家,之后日妻无法接受。

她痛苦异常,并找到李叔同在上海的老朋友杨白民先生。她向杨白民表示:日本的和尚是允许有妻室的,为什么李叔同要送她回日本呢?最后她提出,说什么也要到杭州去见一见李叔同,并要求杨白民立即带她到杭州去。

杨白民无奈,只好带着李叔同的日妻来到杭州,安顿下来后,他只身先到虎跑寺去通报。

李叔同见日妻已经来了,也就不好回避,于是同意会面。会面的地点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某家旅馆里。

交谈过程中,李叔同送给日妻一块手表,以此作为离别的纪念,并安慰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

会面结束后,李叔同就雇了一叶轻舟,离岸而去,连头也没有再回顾一下。

日妻见丈夫决心坚定,知道再无挽回的可能,便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此后她就回日本去了。

无俗情,才能有真情,才能做真人。既然尘缘已了,何苦还要苦苦留恋?李叔同断绝情与爱,是彻底从凡夫的七情六欲中挣脱出来。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

也许因为我也是个多情之人,我理解感情伤人的痛。很久以前,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感情”、“爱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菩萨的含义是觉悟有情”这类问题。日积月累,我渐渐明白佛菩萨都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情欲是一种强烈的渴求,渴求性爱本身没有错,可是,如果情欲使我们的心思、意念和行为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若我们看人、看性或看爱的态度都受情欲所影响,这就有问题了。让我们把欲望压缩到最小最小,把无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无限的空灵中回归自我。让我们放弃贪欲,寻找清净,享受无欲之妙,明心见性,菩提得渡,离苦得乐。

我常在国内某个著名论坛看网友写的情感经历,比如绿帽、出轨、伤心、欺骗、伤害、处女膜重不重要等等……主题大都围绕“情”字展开,自己爱了,对方怎么怎么了,于是当事人痛苦了,迷茫了,悔恨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点,都被“爱”所牵制。

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情和占有欲而伤人,这是真正的爱情吗?爱情是追到手的吗?不是。实际上,太多的人哪儿有太多放不开的“感情”呢?也许只是心理上的依赖而已。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为这份据说“纯洁”和“真挚”的感情痛心呢?许多的人,把恋爱、婚姻,一次牵手,一次触摸,一次性交当做筹码,当做条件,当做交易……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难道不是悲剧吗?伤痛是很难愈合的,最多也只能用白灰重新粉刷一遍,而那道裂纹,却一直会隐藏在你的心里。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人应该学会释怀。

记得《红楼梦》中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中的那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或许这是多情最真实的一个写照吧。世间有许多的人,风情万种,处处留情,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浓情狂欢过后,心倦了,情淡了,于是不顾他人挽留央求的目光,决然而去,追寻下一段的感情寄寓。这样的多情,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无情,或是滥情。

惠子问庄子:人就应该没有感情才好么?

庄子说:是啊!不过这要看怎么理解了!

惠子说:没有感情还能叫人么?

有时候,情到了极致,便显得无情。庄子说:你所说的“感情”,不是我所说的感情。我所说的“没有感情”指的是不要因个人的好恶而涉及是非得失,弄得自己不得安宁。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说人应该“无情”呢?原来同一个“情”字,庄子和我们有不同的理解。什么是“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无俗情。世俗的七情说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是从世俗的层面看“情”,而庄子是从“道”的层面看“情”。庄子所说的“无情”,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冷酷无情。他指的是一种超脱,超脱好恶、得失,甚至生死。因为“无情”,庄子才会无喜无悲,无哀无怨,这样的“无情”虽然让人超脱,可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

人总是生活在有情的世界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我们多半会赞赏多情、痴情,觉得那是生命的丰溢,而同时鄙薄寡情之人,认定那是冷血心肠,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只是多情、无情是否真的如此绝对呢?

爱情也许是最美好的,可也是虚幻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许多人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像,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幡动、风动、心不动吧!

一般人的爱欲,主要是五欲中的食欲、色欲,表现在对异性的追求、家庭的迷恋,对所爱事物的执取不舍等;这种贪欲是一强大的潜在心力,它是绝大多数生命痛苦的主要根源。正是这种大小不一的贪欲,引导众生往复轮回于此婆娑世界,迫使众生执著于生命的一切形式。人生何必那么多情呢?情太多,就会被情所累。不多情就没有伤害;就不会后悔;就没有所谓的失落,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新鲜事。

三、以佛陀的心为心,以众生的命为命

佛心是什么样子?就是清净、平等和慈悲心。我们能在人事、物质环境里面去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真正学佛。一个觉悟的人对待一切众生,他用的是平等心,他用的是大慈悲心,为什么?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慈悲一定是从清净平等里面生的,这个慈悲是真的,是大慈大悲。

像佛陀一样,不要有“分别心”。“分别心”,即心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维量度所引起。亦即对现前之事物产生是非、善恶、人我、大小、好坏、美丑等种种之差别观感。回到混沌的状态,也就是《道德经》上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有欲也,以观其所微。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并不应该局限于这个世界表面的区分,黑与白、正与邪、美与恶的区分都是表象的,我们更应该从生命的本身去理解,打破这种有形的局限。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颗本来的心,只是你以前没有察觉,这颗心就是慈悲的佛陀的心,只要你摆脱事俗中的执著与贪恋,你就会发现它,你的生活也会坦荡安然。如果我们体悟生命的意义,怀着一颗平静、圆融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你会发现,世界给你带来的并不是痛苦和无常的不安,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那样和蔼可亲。

用我们自身完善的人格去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去感染、感化周围的环境,让你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你而得到改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佛法也就更贴近了我们的人生。

佛陀的弟子周利盘陀伽,生性愚钝。他背诵经文,连一句都记不住,深感自卑苦恼。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问他:“周利盘陀伽,你为什么哭呢?”他啜泣着说:“因为哥哥教我一句经文,我三个月都背不出来。他说有我这种笨弟弟,他觉得很难为情,他打我耳光,要把我赶出僧团。”

佛陀对他说:“周利盘陀伽,你不要再伤心了,你记不牢经文,没有关系,我来教你。”于是,佛陀拿着一把扫帚,为他示范扫地,教他每天扫地的时候,念着“拂尘扫垢”。周利盘陀伽每天勤快的扫地,刚开始记了拂尘就忘记扫垢,念了扫垢就把拂尘忘了,总是念不全那四个字。虽然他是这么地笨拙,佛陀仍旧一遍一遍教他念着“拂尘扫垢”。

半年后,周利盘陀伽终于记得“拂尘扫垢”四个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为专注于扫地,慢慢地引发了定慧之力,从心外的尘垢警醒到心内的污浊。

一年后,周利盘陀伽为自己扫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尘扫垢”的甚深法义,由一个愚笨拙劣的人变成聪明敏捷的人。僧团里的大众也从他身上领会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轻视自己,不妄自菲薄,贯注身心,一定会在修炼中不断提高,正所谓“佛光普照”。

只是我们如果忘记要“拂尘除垢”,任凭心内布满贪欲、愤怒、愚痴、邪念、嫉妒等尘垢,就会使自己心灵的庙堂,蛛网密结,栋梁颓废,久久不见袅袅一缕清香。

世人都很小我,常常会把自己和别人引入歧途,因为那种聪明不是智慧,而是使你更容易被外面的各种东西引诱,反而迷失了真我。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见性的人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佛陀的心清澈无碍,他明了世间的一切道理和事实真相,所以他以慈悲心度化众生,不舍弃一个众生。佛的修行者,就是要学佛、学菩萨,以一颗清澈无碍的心去护念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了这些事实真相,即使是受到再大的灾难,也毫无怨尤。知道一切自作自受,只有在当下转变,以无障碍的心待人接物,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落实在生活上。

佛的心像荷一样静素清纯,人的本性也像泉源一样清澈明净,但后因俗事的污染,蒙蔽了本性,看不清真实的面貌。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修炼,做到进退自如,才能返回本性,保持清净心不被污染。清净、平等、清澈无碍的心,是我们的本源。所以,一旦发现不清净、不平等就需静心修炼,这是智慧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严重污染的时代,我们的心不可能不受到污染。环境诱惑的力量太大了,比过去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人心浮躁、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失信和背叛,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虚伪、欺侮和诈骗。在这样处处险恶的缝隙里生存,自然难得清静,不免生出自私怨恨来,为了名利起争执、去争夺。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轻听轻信。一些心怀叵测的小人就是利用人的这个弱点,不择手段地去搬弄是非、制造各种误会,他们却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人一旦受到这些干扰,就很难再保持内心的平静,而陷入更多的愁苦之中。所以,佛陀教导众生要看破,学着解脱出来,做个局外人。

对于我们普通的众生,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并不用我们像真正的出家人那样跳出红尘、逃避现实,而可以像梁实秋说的那样:“在现实的泥洞偶然昂起头喘几口气。”它是我们对生活有了明确认识后的正确选择。既然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不免内心被烦恼污染。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只有暂时让自己解脱出来、做个局外人、勇敢地面对现实,去克服消除那些烦恼,让自己放松、释然、坦然,“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这样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放得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自然能够克服现实中的那些障碍,让自己的灵魂和人格得到完善和超越。

这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够超越与否,只在于心,即使环境再困苦,世界再黑暗,只要内心坦然,不执著、不争执,将一切看轻看淡,就依然可以见到久违的光明。一个能够自我解脱,把自己放到局外的人,内心会永远清澈无碍,生活也会永远快乐幸福。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的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热门推荐
  • 校草你别高冷了

    校草你别高冷了

    情不知何时起,对你一往情深。君撷:描述喜欢的人,星河灿烂如画,喜欢的人亦如这灿烂的星河,乃人生理想,追求她如同追求理想,她固然美好,思绪亦滚烫。于小暖:想把一切与你分享,清晨的暖阳,浩瀚的夜空,过去的美好,余下的人生。ps:全甜文。
  • 门派养成

    门派养成

    资质不好!来来这有洗髓丹、资质丹。没灵根不怕,这有无属性功法,慢了有丹药灵石各种资源,不想修仙,来看看这本修魔的功法合适不!
  • 重生之女主了不起

    重生之女主了不起

    一朝重生,扮猪吃老虎整治恶人扶持弱爹爹,教导包子娘。顺带还得拐回一个丈夫。女主望天表示好难啊~
  • 湘里人的故事

    湘里人的故事

    在湘江的边上有一座山,一到春天就被满山山的映山红包的严严实实,在花的海洋里度过了春夏,一到秋天又被满山的雪白茶花换上了新装,在这座山的下面有一幢红瓦房子,在这座房子里面发生了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
  • 魔君的萌宠

    魔君的萌宠

    一场奇缘,是对是错?一场孽缘,是你的安排,还是本就如此?世间万物,在经历在那场神魔之战,各界因此元气大伤。身为狐王,本因好好的潜心修炼,可却因巧遇魔君,成为宠物。一场恨爱交集。何为爱?何为恨?不过是轮回一世,受一世之苦摆了。爱与恨,不过是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伴此生,不再分离。
  • 乔小姐的相亲史

    乔小姐的相亲史

    到三十岁未恋爱的乔蓁经历九十八次相亲失败,决定如果第九十九还失败,那就单身万岁吧!缘分到时终有成……(有点小逗,欢乐,一对一甜蜜爱情故事)
  • 探墙红杏

    探墙红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身价千万的富豪老公金屋藏娇,一个30岁的少妇情感深处的自我独白;骨子里天生就充满了不安分的因子,一个49岁浪漫老男人的情感诉求;当身体无法满足,当心灵无法填满,寂寞、空虚、压抑……仿佛身体与灵魂都是缺失的,畸形的,呼之欲出的……
  •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本书从症状分析入手,涉及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的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知识和方法,以增强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让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 重生之心肝宝贝要上天

    重生之心肝宝贝要上天

    前世凌夕被养父母一家害死,她从小一直对养父母言听计从,却不曾想害死了那个死也要护着她的人……
  • 冰火恋心

    冰火恋心

    一个实验,令她来到了他的身边;她的到来令这个世界发生了时空的偏离,致使新的历史诞生;他的危险,他的爱恋,以及他的一切。她是冰,他是火!冰火,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