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上课又迟到了,不一会,班长跑了过来对小红说:“你呀,怎么又迟到了?”班长说这句话时,把“你呀”说得又长又响。听完班长的话,小红不但低着头,脸也红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
班长走后,组长也跑了过来并对小红说了和班长一样的话,但他把“怎么又迟到了”说得较响,特别在“又”字上加大了音量。
这让原本认真学习的小红很不高兴,于是大声说道:“我知道自己迟到了,没必要每个人都过来告诉一遍!”
这就是重音产生的不同效果。轻重音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运用不当就很容易出错。在平时,我们也常常因为不小心咬错了轻重音,从而引起同学或朋友间的不愉快。
其实我们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这与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大有关联。比如“我今天很高兴”和“我今天很高兴”是大不一样的。
平时说话都要注意轻重音,朗诵就更得注意了。朗诵中对语句的轻读和重读可是大有讲究的。
怎样恰当地区别轻读重读呢?
弄清你要表达的重点
一般重点的语句要用重音来读,比如“谢谢你”和“谢谢你”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你在说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你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掌握一些语法方面的固定重读
语法重读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轻重音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短句中的谓语都需要重读;
(2)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一般需要重读;
(3)动词后的形容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一般要重读;(4)名词前的定语要重读。
不过当一句话中的成分比较多时,重读也许不只一处,那么你要优先重读定语、补语、状语等连带成分,然后再考虑其他的词语重读。
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朗诵时你肯定要先“吃透”作品,这时你肯定会弄清作者在每句话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感情,那在朗诵时自然就需要用重音了。
朗诵勿像连珠炮
——朗诵停顿的技巧
一般来说,朗诵除了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之外,还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从而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停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
说到停顿,我们都能理解,也都会做。在朗读文章遇到标点符号时,我们必须给予停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语句或词语之间产生声音上的间歇。
在朗诵时,停顿是句子结构的需要,也是朗诵者生理上的需要。当然,停顿也为了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朗诵中的停顿也可给听众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作品含义,加深印象。
朗诵中的停顿包括语法停顿、生理停顿、强调停顿三方面。
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语法关系的,即书面语言里的标点符号。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标点有很大关系,比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要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要长;而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比句子停顿的时间长。
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自己的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但在做生理停顿时要注意一点,一定不要妨碍语意的表达,不要割裂作品的语法结构。
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思想感情所做的停顿,但这种停顿在书面上并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并非是必须要做的停顿,有时还需要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都称之为强调停顿。
比如我们在读《遵义会议》时,就可以做这样的停顿:“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在“遵义会议”这四个字后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我们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应做一个强调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他强调停顿时间还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也要做一下停顿。
总之,在朗诵时,停顿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合理地做停顿,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表达作品的情感,让自己的朗诵更富生机和活力。
向前冲!让朗诵与观众共鸣
——如何让朗诵富有激情
也许你会认为,朗诵就是有感情地将一篇作品朗读出来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即使你在阅读时已经体会到了作品中的感情,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你在朗诵时肯定能把其中的感情表现出来呢?
或许事实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看到别人在游泳池里愉快地游泳时,你也想学。你认为游泳也不过就是在水中多憋一会儿气而已,可是到你真正去实践时会怎样呢?相信你一定尝试过。
朗诵也是如此,一篇精彩的朗诵,并不仅仅是要你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就可以了,而是应该赋予作品以激情,把你对作品的理解完全转化到你的朗诵中,这样你才可能把从作品中品味出来的所有感情都发挥出来。
在朗诵前,请你先问一下自己:我有没有真正成功地朗诵过一篇作品?我在朗诵时怎样停顿、怎样准确地把握语调和轻读重读、怎样让声音完美、怎样把握节奏感,才能让我的朗诵更深入地体会作品中的感情,才能让我的朗诵具备激情?
或许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如果你想在朗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先弄清楚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对自己还不够满意,或者总觉得有些欠缺,那么,你就应该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把作品中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你的朗诵变得富有激情呢?
让作品中的褒贬色彩尽情发挥
你一定已经谈过高尔基的《海燕》,也许在课堂上朗读过它,那么你在朗读时,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作品中的褒贬色彩?不论何种题材的作品,它都会包含一定的褒义或贬义色彩,我们在读文章时一般都能体会到。但是,要想把其中的这种感情色彩通过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海燕》来说,作者将海燕比喻成呼唤暴风雨的使者,而暴风雨是革命高潮的象征,因此,作者在描写暴风雨的场面时,肯定不会带有贬义色彩,而应该是一种褒扬的态度。而海鸥、海鸭、企鹅等鸟类,被作者用来比喻那些害怕革命的人,所以它们应该是具有贬义色彩的对象,因此你在朗诵时就不能对它们表现出褒义的赞美。
抓住作品情感的高潮
任何一篇朗诵材料,都是包含着丰富情感的,同时它还有一个或多个情感高潮在里面,而情感又是常以起伏的形式出现的。一般来说,你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抓住作品的情感高潮,第一步就是先找出作品的大高潮,然后再以这个高潮部分为中心,逐渐找出其中的小高潮。抓住了作品中的情感高潮部分,那么在朗诵时,你就能够理智地、自觉地把握作品的表述形式,富有激情地将其朗诵出来。
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不管朗诵什么作品,在朗诵前,你肯定都要用心地体味和揣摩作品的情感,做到这点后,我们就必须要进入作者创作时的“情境”,你就当自己是这篇作品的作者,这篇作品就是你用心、用情感写出来的,现在你需要把它用“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体会,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另外,你还可以把自己扮演成作品中的角色,让自己在作品中仔细玩味其中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感同身受,更重要的,它能够让你的朗诵变得更有激情。
总之,我们在朗诵作品时,不要只把它当做一篇文章,读读就完了,而是应该给予作品更多的激情。这种激情,不仅表现在你对作品的理解上,更应该表现在听众被你感染的程度上。只有你的朗诵真切地感染了你的听众,你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朗诵者。
让想象力为朗诵插上翅膀
——朗诵离不开想象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强调想象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想象呢?
有人说,想象是漫步林间小径感受沁人心脾的清凉;想象是在飘雪的冬天,置身雪中,感受雪的美丽;想象是曲径通幽处花蕊芬芳的气息,让你情不自禁去寻觅那月下的花容;想象还是汩汩流动的小溪,让你不经意间就随它来到一片世外桃源,让你疲惫的心在刹那间回归到原始的清澈……吟诵高山,你心中是否有山之高昂;朗诵大海,你心中是否有海的涌动……其实,这些都应该是对朗诵者有关想象力及心理指标的基本测试。对于一篇作品,不管它是写景还是写人,大多数作者都喜欢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只能给出你一个局部,而其余的部分,就需要我们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来展示出作品的整体,甚至还有整体的外延,比如那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心情、思想等,这些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来详细刻画的。
我们应该都看过《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先生,他虽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在“形似”或“浓重的湖南口音”上下工夫,但在追求“神似”上,却用足了力气。这除了表现出一个成熟演员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外,还充分展示了他作为表演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也可以看看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其中一句“红酥手”,就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前妻唐琬的美丽,回想起十年前的恩恩爱爱与举案齐眉的情景。然而忽然间“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一对神仙眷侣被迫分离,今日相见,纵然有千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也不能再牵一次“红酥手”。由此可见,“红酥手”在诗人的心灵深处,已经成了一株常青的相思树,甚至是一块刻骨铭心的三生石,让诗人一生牵挂,以至于他逝世前两年,最后一次去沈园,还作有一首《春游》诗怀念故人:“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我们追溯陆游一生的情感历程,他无尽的愁苦和无尽的惆怅,都化作一行行泣泪的诗词感动后人,那么你在朗诵《钗头凤》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把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发挥出来。如果不能理解镌刻在诗人心上的伤痕,不能随作者的思想一同回望当年,“幸福着他的幸福,痛苦着他的痛苦”,你是不可能读出“红酥手”一句的千般情怀、万般感慨的,你的朗诵也自然不可能是成功的。
如果说朗诵是我们心灵的歌唱,是我们生命的舞蹈,想象则是清泉,是它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产生灵犀,从而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听众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情怀。要想提高朗诵水平,真正在台上朗诵出作者的心声,就要不断地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代他而言,从而朗诵出作品的美和意境。
为完美表现铺路搭桥
——朗诵的整体设计
现在,你已经学习了很多怎样提高朗诵水平的知识了,那就和你的朋友一起来做一次朗诵的整体设计吧。
朗诵的整体设计,就是指你要对自己准备的朗诵作品有声表达与无声表达的方式做一个全面的设想,这是进行朗诵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你来说,这也是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
在进行朗诵设计时,你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设计朗诵的形式。朗诵形式一般包括独诵、对诵、合诵三种。独诵,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站在台上朗诵,也是朗诵中最常见的一种,适合篇幅短小、感情丰富、人物形象少的文章。独诵最大的特点就是朗诵起来灵活、自然,容易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对诵是两个人组合朗诵,朗诵者可以是一男一女,也可以是同性的两个人。对诵能很好地抒发作品的感情,有利于展示作品的意境,能够拨动听众的情弦,唤起听众的共鸣。在选择自己的对诵对象时,一定要考虑双方音色、音域,甚至外貌形象等因素,两个人要音色协调,音域一致,外貌更要般配一点,这对朗诵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合诵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参加的大型朗诵,又叫集体朗诵。它比较适合于情感起伏大、情节比较复杂、作品人物众多、篇幅较长的作品,在朗诵时,朗诵者要音量洪大,力量强劲,鼓动性强,要将作品中磅礴感人的力量发挥出来。
第二件事就是要设计朗诵的高潮。朗诵最忌讳的便是平铺直叙,让人听起来就像在喝白开水一样,没有人会喜欢听这样的朗诵。不论什么文体的作品,在朗诵时都应该赋予一定的表达高潮。
在一篇文章中,朗诵的高潮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很多个,这就要看你所选的文章体裁。一般来说,只有一个高潮的文章,高潮多会出现在结尾部分,比如舒婷的诗《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它主要热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这首诗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深深地缅怀祖国的艰难历程,在朗诵这一部分时,要语调低沉,速度缓慢;而在后一部分中,作者主要表达了对祖国新气象的赞美之情,在朗诵这一部分时,语调就要变得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并逐渐上升为朗诵高潮。
在这类只有一个朗诵高潮的作品中,朗诵基调应该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上扬或下沉,以免与前面脱节。
如果作品的朗诵高潮有多个,这类作品多是按平行模式构思的文章,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读读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这篇作品就出现了多个朗诵高潮。
下面我们一起来举例朗诵一篇作品,感受一下自己设计的朗诵效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著名词人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信你也一定读过。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一幅秋郊夕照的描绘,委婉地道出了旅人的漂泊心情(首先你得领会作品的主旨,这很关键)。
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的前三句用了九个并列的实词,将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同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秋日气氛,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哀愁。如果你打算朗诵这首诗,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情感,放慢节奏、语调低沉,并用平直调来朗读,缓缓地表达出作品中蕴藏的丝丝哀愁。
在后两句中,作者通过夕阳西下,烘托出了一种旅人所有的孤独和凄凉。在朗诵这两句时,你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断肠人”后面有所停顿,并让语调上扬,“在”要重读,“天涯”用平直调,并缓缓读出,这样才能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特色。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找来其他作品练习一下,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