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渴望已久的梦想
在竞争激烈世界中,人间生平轶事,都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只要放下影响发展的包袱,在世间田地中默默耕耘,就会迎来岁月的收获季节。
在公社上班第一天,县里通知我参加县里召开的文学创作会。王书记说:“怪不得文教反映你的会多,这不刚上班,又去开会了,回来按谱就班的开展工作就行了。“
万没想到这次创作会,决定了我一生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命运。一九七六年,全国建立公社文化站。县里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各公社建立文化站。
文化馆邢吉甫老师说:”从你写《春风河畔》以来,文化馆就想把你安排在文化部门。但当时无指标,无经费,一直没有落实。现在终于盼来了机会,正好公社让你脱离教育,新工作刚上任还没有开展,实在是难得机遇,达到你多少年的夙愿,进入文化部门,从事文化系统的工作吧。“
从学生时期,就立志走文学创作之路。在这条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努力不少效益不大,就是经营企业,也是为创造个好环境,为走文学创作铺路。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就是专心从事文化工作了,心理怎不高兴。
但考虑到文化站工资二十三元。在公社工交上班,还兼化工厂技术员,补助一百三十元,同样不误业余创作。我把这个想法,婉言和邢老师说明。
邢老师说:”现在乡镇企业,经营的这些项目,能不能经住考验,还很难确定。挣了钱是公家的,干出成绩是应该的,出了问题经营人可要负总责,谁也代替不了。从长远看还是文化部门,是国家事业单位,有发展前途。”
直到现在,我还很佩服邢老师的诚恳指点,我终于进入部门,在这个岗位上,转为国家正式干部。但在当时,我还是犹犹豫豫。邢老师先斩后奏,与县主持文化工作,刘局长推荐了。
刘局长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国家干部,在我写《春风河畔时》,他就是县通讯组成员,而且是出名的报道员。对我比较了解。邢老师的建议,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和邢老师说:“只有这样人才,才能胜任文化事业。
刘局长办事干净利索。当时就和宿安公社张书记打了招呼。事情也凑巧,当时了解我的许向顺也在场。他说这个人,从小就爱好文学,是全县出名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参加文化工作基本是众人所望,张书记发现这么多人支持我从事文化工作。虽互不认识,但对我从事创作早有耳闻,现在听刘局长一说,基本是水到渠成。说:“本想让他在公交上班,那么就上文化站吧。”我还在县里开着会,文化局和公社已决定我任文化站长了。
散会后,张书记说:“文化局和公社党委研究决定,任命你为宿安公社文化站站长。以后专心干好文化工作,就是你的正式职业了。王书记还有话和你说,你到王书记办公室去吧。”
我到了王书纪的办公室,王书记说:“我已和张书记说了,刚上任,文化站工作不一定多,先在建筑队化工厂,帮助他们把这个项目办起来。至于补助,化工厂是企业,还是补助一百三十元。文化站有事,先搞好文化站的工作,无事就坚持在化工厂。”
书记惟恐我不理解,又说:“在乡镇工作每人都是身兼数职,上边一个局,下边一个人。不论哪个局安排到公社的人,到公社都是统一分配、统一安排、互相兼顾,共同协助。统筹全局,才能做好乡镇全盘工作。因为公社这一级是最基层,都是从事一线具体工作,这样协作利于打突击战,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我从内心里高兴接受这个安排。文化局给我二十三元五角,兼职化工厂再补助一百三十元,而且名正言顺,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