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对车间整修时,两位主要领导在如何修排水沟上意见发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沟,认为这样节省经费;一位要求修暗沟,认为这样美观。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让,都要求施工队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负责施工的队长是个特别聪明的人,便来了一个折中方案,车间门前道路边的修成暗沟,车间后面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修成明沟。既没有得罪哪个领导,又把任务完成了。
工作毕竟不是儿戏,耽误不得。而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答案,不存在谁对谁错,共识的形成往往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职场很多小事,最后会演变得不可思议。
某局下属一研究院做办公行政工作的成建国就在这个春节前遭遇了一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刺哽咽在喉,吞吐不得。
临近春节,有上级领导来研究院视察,并要在他们会议室做重要讲话。原来的会议室设施已经非常陈旧,单位一把手想趁这个机会,把会议室好好改造一下。
办公室接到任务,很快给成建国布置任务:墙壁要粉刷一新,原来的桌椅要除旧换新。成建国按照指示,保质保量完成得很出色。上级领导来视察的前一天,院里一位副院长来验收会议室改造效果时很满意,直夸成建国办事效率高。
但是,该副院长又发现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那就是会议室里老式的日光灯也该一起换掉。他说,这么重要的节日,接待这么重要的领导,我们对会议室的改造要一步到位才行。他让成建国赶快去一趟灯具市场,买一个气派一点的水晶灯,并给了个底价。
成建国兴冲冲地把水晶灯买回来了。正和安装工人忙着安装时,另一位副院长正巧路过,一看这灯,便立刻就把成建国叫到一边,说:“现在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么铺张浪费会给上级领导造成很不好的印象。”这位副院长建议把水晶灯退了,换个普通的吊顶灯就行。
成建国只得实话告知,是某副院长让买水晶灯的。谁知这位副院长说,没事,我会跟他解释的。成建国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把水晶灯退掉。
事情的结果令成建国很尴尬。这位副院长忘了跟那位副院长解释,那位副院长发现“狸猫换太子”时,对成建国的好感也就大打折扣。
当然,来做重要讲话的领导是不会介意他头顶上的这盏灯的。只是苦了成建国,即使对那个副院长解释了个中原因,还是解不开两人之间这个别扭的小疙瘩。
下属在应对某项新任务时,力争想在领导之前,不仅预想出工作本身应该怎样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而且要预测出哪些环节意见不容易统一,领导各自对此事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在方案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没有照顾和体现的,一旦他们提出来,该如何解释,去说服他们放弃这部分意见,使他们能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去办。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矛盾,利于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弥合领导之间的分歧,使领导都对你产生信任感。困难在于你必须充分了解领导,熟悉工作,有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主编田成芳原是一家还算大型的民营企业的文化部职员,前段时间领导责令文化部门创办一份企业报。田成芳毕业于新闻专业,拜师学过版式设计,还曾在一家报社实习过半年,于是领导——文化部经理就把这个“简单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她,任命她为执行主编。
经理跟田成芳说:“你先做份样报给我看看。”田成芳挑灯夜战了两夜未合眼,终于排成四个版面,干净简约的版式与这个经理平时爱看的一家报刊的风格很相似。田成芳自己看了也很得意。
报纸送到经理那里,惨遭“枪毙”。“我们是家有品质的公司,不要把自己的格调降至为街头小报。”经理不屑田成芳做出的样报,“我们的企业报应该要做得大气一些。”“经理,能否给个大气的样本参考一下?”田成芳小心翼翼地问道。“《青年日报》就不错嘛。”经理沉思了一下说。
《青年日报》的风格田成芳当然知道。尽管又要推倒重来,等于白辛苦一场。但心里再不乐意,顶头领导的意见哪敢违抗。田成芳又熬了两个晚上,赶出了一份《青年日报》风格的样报。这次经理非常满意,说:“田成芳,把报纸送给老总去看一下。”
田成芳乐颠颠地把报纸呈现到老总面前。老总一看就皱了眉头:“田成芳,我们公司这么多年轻人,这个像是给年轻人看的报纸吗?重做。”
田成芳把意见反馈给经理,经理说:”老总懂啥叫报纸?不过谁让他是老总,你就加点花样,把版面弄得花俏一点。”田成芳本来就不是专业排版的,每排一个版都非常吃力,又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这样加工来加工去,把她原有的干劲都消磨掉了。最后当报纸呈到老总面前,老总似乎更不满意了。田成芳不知所措,问老总:“您能否给我一个样本参考一下?”老总从一堆报纸中挑出一叠:“这个报纸就不错。”田成芳余光一瞄,差点吐血:不就是她最早模仿的那个报纸吗?
田成芳想,如果一开始就大胆地把两份样报一起呈现给老总,是不是就可以少走这段冤枉路呢?不过田成芳想了半天,还是没敢告诉老总个中曲折——县官不如现管,她还是得听直接领导的。
工作中,有时不等你想好办法,领导就把意图交代下来了,这个说这么干,那个说那么干,弄得你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情并非十分紧迫,可以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再说。事后当领导问起时,可在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解释一下:一来这件事对推动单位建设作用不大,或者说时机尚不成熟,应该适当推迟一下,二来领导意见不统一,执行起来有困难,并恳切希望领导部署工作要尽量一致起来,以利于工作的展开。
我们应该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只要对单位建设造不成危害,下属就应该有这么点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领导误解的精神,那我们的工作进行起来就会越加的顺利。
能够为领导“打圆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领导都或多或少有一两件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哪个领导愿意让人传扬,因此为领导贴金扑粉也是一大善举。如果在职场中,能主动为领导遮盖羞处,瞒住隐私,领导便会觉得你对他做了一件值得嘉许的“善事”,对你感激不尽,也就会在别的事上弥补你的人情。
身材高大,谈话风趣幽默,倍受到女孩子喜欢的张明成在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大学毕业后就取得一级建筑师的资格,是一位有才干的人。
某日,张明成和两位领导到委托设计的客户那里,对方除负责的一位董事外,还有两位部长出席。当天是第一次见面,目的是刺探客户的意向。双方在会客室站着交换名片。这时,一位领导的名片夹里有样东西掉在桌上。张明成的视线立即扫过去,其他人的视线也跟上去。突然,张明成发出一声“啊”,一副狼狈的样子,其他的人也屏息噤声。掉在桌子上的东西,原来是避孕套。张明成慌慌张张地捡起来,然后战战兢兢地窥伺对方董事的脸色。“哈哈,没看到,没看到。”对方面带微笑地说。事后的商讨就在笑声和亲密感中进行。
尽管张明成说的没人会相信是事实,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起到了遮羞的作用。为了照顾领导的名声和面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领导还会非常的感谢自己。因此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害处。
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触及领导的忌讳,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时不能直接说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来加以替代或化解,通过“指鹿为马”来逢凶化吉,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为人热情,积极进取的小杨是某公司市场开发部主任助理,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他舍得花钱,动不动就请同事到外面吃喝,也经常悄悄地请领导吃饭。同时,他又热心助人,经常帮助同事干这干那,从无怨言,对主任交代的工作,更是一点也不敢马虎,每一次都做得漂漂亮亮。所以,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一有事情,首先想到的准是他。
另外,小杨对领导的意图也深有认知。有一次,主任召集所有市场开发部负责人员开会,分析当时的市场形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公司成立至今,面对全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业绩却直线上升,这是与我们市场开发部的出色工作分不开的,现在,我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领先其他同类公司很多,只有西部还有两个省份我们没有进去,如果我们占有了西部市场……”此时,小杨早已明了主任话中的意思,接着说道:“主任的意思,是想要我们市场开发部进军西部最后两省?”“对!”开发部主任赞许地看了一眼小杨,“小杨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深有考虑。作为我们市场开发部的得力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小杨在这点上,比各位要略胜一筹。根据公司的长远战略规划,经公司研究决定,我们公司将于年内开拓西部两省市场,具体工作有小杨全权负责,希望各位都能够给予最大的倾心支持。”
于是,在开发部主任的大力举荐和公司领导的决定下,小杨担当起了开拓市场的新任务。
的确,为领导“打圆场”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遇到领导出现尴尬时,应尽力转移话题,千万别弄得僵持不下,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在职场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与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些都很叫人尴尬。这时候,领导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一时免不了有些失态。这种场合下,下属主动站起来为领导“打圆场”是非常必要的。
要为领导“打圆场”,就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贸易伙伴这样揭露,是很伤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如果你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体面的说法。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为领导“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领导找台阶下,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领导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领导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