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观众们依然热情的呐喊声中,吴悠几人退场,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百位歌星演唱会在现场七万三千多名观众不舍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但是它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现场的七万三千多人。
第二天,随着京师日报首先刊登标题为“华夏音乐新篇章”一文,开始在华夏各地引起巨大的反响。
文中详细的描述了演唱会当日的盛况,作者应该是一个老写手,文笔出众,将演唱会当天的出色节目一一再现,吴悠乐队的表现自然是当中的重点,让看报的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正是这一篇文章,让华夏各地喜欢音乐的看客都十分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演唱会?可望而不可得心里就跟猫挠一样。
第三天京师电视台宣布,“音乐现场”直播“百位歌星演唱会”京师地区收视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二,而HB地区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三,这是一个让业内所有人震惊的消息。
业内人当然了解京师电视台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尴尬地位,他们的栏目也一直是不温不火,收视率一直都在过得去。不垫底的状态,但是仅仅是直播了一场演唱会,居然生生的破掉了央视在京师地区的收视记录,这简直不可思议。
同一天央视午间新闻插播了一条简讯,使用了京师电视台的直播录像,称这是华夏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短短十五秒的画面,却在华夏各地造成了海啸一般的影响力,而且不仅仅如此,央视的新闻代表着华夏领导层的喉舌,他的每一个新闻哪怕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其意义都是非同小可的,这意味着“百位歌星演唱会”进入了领导层的眼界,并且是支持的。
而画面中闪过吴悠的一张正脸特写也让华夏人都认识了这么一位歌手,吴悠正式从小有名气的但是不知道长什么样的“磁带歌手”,晋升为上过央视新闻的著名歌手。
阳城吴父依照惯例去了报亭,准备买一份京师日报顺便跟老伙计们吹吹牛,刚到报亭却被叫住了。
“老吴啊!我眼睛不好,你看这是你们家吴悠吗?”老伙计,老吕头拿着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招呼到。
正是京师日报,名为“华夏音乐新篇章”的文章,文章用了一张吴悠在舞台上激情演唱的特写,不过由于现如今油印技术还比较粗糙,吴悠的脸显得有些失真,看着不太清晰。
但是吴父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自己的儿子,那个曾经因为喜欢音乐而高考落榜的儿子,现在他的脸就那么静静的印在报纸上,虽然别人看不清,但是他怎么也不会忘记那张脸,是自己儿子的脸啊!
微微失神后,吴父摆正了报纸,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文章中详细的描述了演唱会的精彩过程,但是这些都不是他想看的,当他看到吴悠做为演唱会总导演,并且在演唱会上演唱了两首歌引起了全场七万三千多名观众合唱呐喊时,镜片下老泪众横。
“这到底是不是你们家吴悠啊?老吴你哭什么?可急死人了!”
吴父连眼泪都来不及擦,拿起报纸就往回走。
“哎!老吴,那是我的报纸!今天老吴这是怎么了?”
回到教师宿舍楼,刚上楼就听到隔壁的邻居叫道:“老吴啊,你们家这次可得请客,不然我们可不答应。”
这一嗓子整个楼都惊动了,一看是吴父没上班的都围了过来。
吴父有些失措:“怎么....怎么个意思?”
二楼隔壁家柳老师的老婆一向心直口快:“老吴,你这样就没意思了,不就是一顿饭嘛?你们家吴悠都上央视新闻了难道不该请客?”
“央视新闻?”吴父懵了,央视新闻在他们这代人来说是有着神圣的意义的,在他们眼力只有国家大事或者国家领导层才有资格上央视新闻,现在居然听邻居说他的儿子上了央视新闻,这跟吴悠之前赚稿费、拿钱回家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消息,儿子赚了钱让他涨了面子,他很骄傲,但是上央视新闻这是他重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个消息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砸在了吴父的头上,砸的晕头转向。
老半天吴父讪讪笑道:“不是,不是看错了吧?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看错,吴悠这孩子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再说了我看错,不可能大家都看错吧?”
“对啊,不可能看错的。”
就在此时,李誉的妈妈赶了过来,一脸的惊喜。
“吴老师,李誉刚刚打电话说他们上电视了。”
这句话彻底引燃家属楼,其实李胖子也并不知道央视新闻上面有吴悠正脸的特写,他只是单纯的告诉母亲自己的乐队上了京师电视台的直播,但是这误会也坐实了吴悠上央视新闻了。
“这孩子上央视新闻怎么也不打个电话回来说一声?”吴父已经彻底懵了。
晚上吴悠的母亲周红菊回到家,发现丈夫坐在客厅椅子上呆呆的看着电视,不由得埋怨道:“今天不上班也不知道把饭做了,天天厂里累死回家还得伺候你。”
说着就要去关电视。
“哎,别关,马上午间新闻重播。”吴父急了,一把抢过遥控器。
“午间新闻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新闻联播。”在他们这代人眼里,新闻联播才是最好看的节目。
吴父执拗的调到了央视,“坐下,帮我仔细看看。”
周红菊有些摸不找头脑:“今天怎么了是?没发烧吧?午间新闻还是重播有什么好看的?”
“别吵。”吴父嘘了一声。
周红菊嘟囔着,坐了下来。
当吴悠正脸特写出现在电视里的那一刻,吴悠的父母都惊住了,吴父还好有所准备,但是周红菊可懵了,指着电视说不出话来。
“那是我儿子吗?”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华夏青年报,以“摇滚之父”为名详细的报道了,呐喊乐队及其主唱吴悠,在文中称:“他是华夏摇滚音乐的启蒙者,他从厚海的一家酒吧开始打破了,酒吧驻唱非国外歌曲非国外歌手不可的垄断,他的第一章专辑《执着》销量突破一百二十万,他坚持做原创音乐,创作了《追梦赤子心》《执着》《私奔》《无地自容》等等一系列的经典摇滚歌曲,他在《百位歌星演唱会》上压轴出场,他一声“咦~~~~哟~~~~~哦哦哦”的呐喊,将是华夏摇滚乐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
华夏青年报做为华夏教育界订阅的读物,在全国的学校在青少年当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华夏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每天都会订阅大量的华夏青年报供学生阅读,而华夏青年报的定位也一直是面向青少年的。
可以说在青少年读物里,华夏青年报是当之无愧的翘楚,就算是整个华夏销量最高的京师日报都无法望其项背。
而正是这一篇报道,让吴悠走进了华夏所有的学校,由于他的歌有别于其他摇滚乐的叛逆,歌词中虽然带着忧郁,但是始终充满着希望,很快的就走进了校园,并没有被学校老师视为洪水猛兽,一下子凭借歌曲的高质量在学生中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声望。
特别是在高校,吴悠发行的《执着》这张专辑中以许巍的歌为主打,犹如诗词的歌一般在大学生之中深受好评,于是吴悠这个“摇滚之父”的称号一下子就坐实了。
相信今后也不会改变,因为未来学生注定会成为音乐受众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