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忍"字为上,而不以"攻"字为上
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能抵抗千军万马,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忍住仇恨,并且是一忍再忍,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制服了叛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方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时,就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
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
"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方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竞起效尤,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魏和东吴有机可乘,丢了天下。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能发一下眼前怨气,忍却能得到长远利益的回报。善忍者,可"以逸待劳",轻松达到目的。
做人必须善忍,才能不把矛盾立即撕开,或者说,只要你把握有道,不贸然攻击,就可以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如果不知把握时机,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做人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起反击,定能一战而胜。
要想跳得远,先得向后退
有些人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表面上却显得很"无能",这正是他心高气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讲策略的表现。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城府。
刘备一生有"三低"的行动,它们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一低是桃园结义,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人,一个是酒贩屠户张飞,另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因正在被通缉而流窜江湖的关羽。而刘备曾被皇上认作皇叔,却肯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这样一来,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大海。
二低是三顾茅庐。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诸葛亮,刘备竟前后三次登门求见。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可以称得上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那晚辈精心调制的闭门羹,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他却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这又一低,得到了一张宏伟的建国蓝图,一个千古名相。
三低是礼遇张松。益州别驾张松,本来是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数日不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差点将其处死。而刘备派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自己亲迎于境内,宴饮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原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这再一低,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西川。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胸怀大志,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基业。与之相反,曹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白白丢掉了富饶的天府之国,并且还因此耽误了统一中国的大计。单从这一点上看,刘备是真英雄,虽然他没有所谓的气势架子;而曹操则一副狂徒之态,他因此吃了大亏,其实一点都不冤。
一个人,无论你已取得成功还是没有出师下山,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惹周围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态尽露。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因此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
一位书法大师带着徒弟去参观书法展。他们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突然卡壳了,因为那个字写得太草了,大师一时也认不出来,正左思右想之时,徒弟笑道:"那不就是"头脑"的"头"吗!"大师一听就变了脸色。他怒斥道:"轮得到你说话吗?"这个徒弟显然是有才的,但也显然是不懂心高不可气傲这一道理的。这次惹恼了师父,大师以后能不能喜欢他就很难说了。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却没有骄奢放肆、目中无人。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惟有对自己的成就产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所以说,懂得得胜不骄,有功不傲的人是真正懂做人、会做事的人,他们会因此成为强者,成为前途平坦、笑到最后的人。
适当妥协是人生的大智慧
智慧地让步,是一种谨慎的做人方法。对于小是小非,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人与人相处常常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林肯早年出言尖刻,甚至于搞到参加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在非原则的问题上总是避免和人家争吵。
林肯身材瘦高腿长。有一位自命不凡的同事曾不无讥笑地问林肯:
"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林肯沉稳地回答:"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林肯得体的回避和让步,显示了他的克制、宽容的胸襟,至今仍为人们引为美谈。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做人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舍"就是"得"。
智慧地让步,避免一切无价值的纠缠,不是胆怯,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大度、智慧和勇敢。
你来设想一下,如果你肯定别人弄错了某事,你出于好心直接告诉他,那结果是怎样呢?别人是一个脾气好的人,也许不会发作,只有讪讪地干笑几声算了,对你也没有好印象。要是碰到暴躁的人,肯定马上会指着你的鼻子,暴跳如雷。你能得到的是什么呢?遇到争论时,首先做出让步,这是有礼貌的表示,而不是伤面子的行为。如果执意争吵,只会对双方都造成伤害。因此,快速、真诚地让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你与对方的距离拉近了,在他觉得你真诚的情形下,他也会真诚地待你了。
当你对的时候,你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认错。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会把办不成的事办成。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别人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
两个人在一架独木桥中间相遇了,桥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个人都想着让对方给自己让路。
一个说:"我有急事,你让我先过。"另一个人说:"我们谁也不愿让,那就同时侧身过桥。"那个人一想也对,就侧过身子脸贴脸地过桥。
这时一个人暗暗推了另一个人一把,另一个在挣扎中抓住了他,两个人同时掉进了水里。
构建平和的心境,设身处地给予他人方便,这也是自己得到方便的根源。
让三分还在于,必要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假如总是利益独享,一毛不拔,如此一来,会引起朋友的疏远和看不起。人情世态,用心琢磨一下便会明白,锋芒不可太露,出头的椽子往往先烂。
退让三分,必须在一个"忍"字上下功夫,学会忍耐别人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别人的不公和无礼。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而单独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在你温暖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对你感恩,并向你敞开一扇方便之门。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世界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
在人生绝大部分领域内,说的越少,就显得越神秘,就越能掩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越能控制别人。当一个人能够适时地闭上嘴巴时,他就会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有些时候,适时的沉默常常比雄辩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威慑力。
某名牌大学曾发生师生反目的事,有许多教授遭到成群学生的围攻。一群学生冲进一位教授的研究室,并对他提出各种质问。
但是,无论学生们说什么,这位教授始终不开口,学生们无可奈何地走了。这位教授因此逃过了劫难。
这位教授保持沉默,给学生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震慑了那帮学生。由此可见,沉默有时比争辩更有力。
有许多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因此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
另外,当一个人在发泄他的愤怒和不满情绪时,也要注意保持沉默,千万不要插嘴,等他发泄完了心中的怒火,心中舒坦了,就会对你产生感激之情。
渡边君是一家家电空调公司的客服人员。一天,公司收到客户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对空调公司服务不满意的信,公司便派他到这家客户家中调查调解此事。
那位客户一听是家电空调公司的人,脸色立刻铁青下来。当时,渡边君心想:"我的第一任务是让这个家伙火一样的怒气平熄下去。"所以,他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对方大发牢骚,等客户终于把那些埋怨空调公司的话说完之后,渡边君也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解方案。
听完渡边君的建议之后,那位客户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这话倒还中听,不过,我埋怨的是那混蛋的家电空调公司。"渡边君接着说:"我很感谢您中肯的意见。但是,如果您不说您的问题已得到满意的解决,我是不能回去的。""好的,"这位客户说,"就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以后再也不写信到你们家电空调公司去了。"果然,他很守信,以后再也没有写信到家电空调公司去。
当对方正在气头上时,惟一能使他平静的办法是:静静地听他把话说完。此时的沉默会给对方留下宽厚、大度和尊重别人的印象,这样,你很快就能与他建立起感情,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洛克菲勒曾有一件很有趣的轶事:
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暴躁,他便显得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地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做斗争的准备,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洛克菲勒呢?他就像根本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对自己的无礼攻击,便是给他最严厉的迎头痛击!成功者每战必胜的原因,就是当对手急不可耐时,他们依然故我,显得相当冷静与沉着。
适时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将对我们的事业起到不小的帮助。
放下身段,路越走越宽
你有远大志向,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成为杰出人物,光是志向高远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低级的事情学习起。在你还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广阔,或许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但在毕业后很久,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决心自己创业。又由于一时筹集不到什么资金,所以他决心先从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干起——在街头摆摊擦皮鞋。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却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擦皮鞋,并且已在全国开了十几家分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要放下身段",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那位同学如果不去擦皮鞋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有他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