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就是重复学习,是学习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课堂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大多是间接知识,不是自己实践得出的,因此印象往往不深刻。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重复学习,时间过去,学到的知识也很快就会忘却。没有复习,没有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就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有效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最终达不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复习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每个同学的学科基础又不一样,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做到完全理解知识内容,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同样一节课的知识,有的学生理解得深一些,有的学生理解浅一些,都是正常的。因此,针对自己的不同情况,课后抽取时间重复学习,多看书、多思考,能使自己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完善。如果不加复习,原来理解多少是多少,对知识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就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复习还能使知识系统化。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我们在平时学习中,都是把它们拆散开来,一点一点地学习。如果没有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连成线,织成网,我们就很难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系统掌握知识,以致在解决问题中受到限制,增加解题难度。
因此,我们要重视复习工作,做好复习工作。在复习中,查漏补缺,解决疑难,对自己上课遗漏的、不懂的问题,通过认真看书,细细思考加以解决。及时发现自己确实不懂的疑难问题,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解决。同时,整理归纳好一定阶段的学科知识,把具体的丰富的知识转化为便捷的简单的纲要、图表,为以后的总复习做好工作。
复习有很多种,根据复习内容和时间,我们可以把复习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课后复习我们已经在前面部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言。系统复习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或一个学习阶段之后进行的比较整体化的复习工作。系统复习包括周末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等。
周末复习
我们的课程安排是以周为单位的,一周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小阶段。经过一周前五天的学习,在周末两天有相对比较充裕的休息时间,对这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发现,有几个时间有利于巩固记忆。一是学习后的最初几分钟,二是学习后的48小时;三就是我们的一周时间了,因为在一周之后,脑突触发生永久性变化。根据这一生理变化,及时采用复习加深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周末复习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温习一下教材。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对照课堂笔记,将一周所学的主要科目的内容过一遍,看看老师在这一周中重点讲了什么内容。结合课本上的习题,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总结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自己已经很好地理解掌握了哪些,哪些还需要经一步学习掌握。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使记忆的内容更有条理。
其次,检查一下作业。把一周的作业都看一遍,看看哪些是基础训练题;哪些是能力提高题;哪些习题与教材的重难点有关;哪些题目自己做对了,哪些又做错过。做对的可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找出最简便的那一种。对做错的习题要加以重视,看看错的原因何在,试着把它们重新做一遍,和原来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让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心中有数。
再次,记录一下材料。通过上面环节,我们已经明确了重点、难点,尚需巩固的知识和没有弄明白的知识,做错的题目及其原因。这时,很有必要准备一个本子,把这些该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为以后的阶段复习、期中、期末复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最后,要总结一周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其实,在复习知识以后,我们应该再花一点时间对本周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的。认真总结自己一周以来在各个环节和各主要科目上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要继续坚持,不好的学习方法要加以改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期复习
不同于课后复习或者周末复习,学期的复习总结时间相对比较长,复习总结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期总结,我们可以采用三轮复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把对学期内容的复习分成三轮进行。
第一轮,精读教材。在这一轮复习中,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从整体高度把握教材,对教材达到全面系统的理解,对知识点尽量面面俱到,正如打鱼,网撒得越大,打到鱼的机会就越多。同时,重点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对自己掌握不够的知识加以强化巩固。
第二轮,突出重点。这一轮,以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抓住重点,并找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把握知识。在基本训练能力的培养上,要抓住类型综合题目,进行重点练习,发展思维,开拓思路。选择做题时,题目宜精不宜太多,忌搞“题海战术”,力求一题多解,以少胜多。
第三轮,综合复习。这一阶段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要按课本顺序,懂得根据各部分知识内部的外在的关系,把所复习的内容串联起来,做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体系。对于习题,要把做过的题目进行合理的归类,对每一类问题,要从课文或习题中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题,深入分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碰到类似问题能灵活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轮复习并不一定就是对知识的三遍复习。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可以达到这样高效的学习程度。复习,重在重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稍微放心,少放时间;对自己不足的东西,则要重复再重复,直到明明白白彻彻底底地清楚为止。
这种复习方法不仅适合期中、期末的考试复习时期,还适合于准备升学考试的总复习时期。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无论是平时的每日复习、周末复习、还是学期总复习,在开始复习之前,都要先制定一个切实的复习计划。一个好的复习计划的制定,是成功完成复习的一半。但是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应该怎么确定呢?那就要问问你自己了,看看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结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学习场所等因素,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表。在制定的过场中,可以借鉴老师的、同学的,但是不能照抄照搬。照抄照搬的复习计划往往容易让人中途放弃,因为那根本不适合你,或者你以此为借口,使计划中断。只有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复习计划,才能保持充分的主动性,坚决地贯彻计划的执行。
制定计划的时候,像刚刚说的,要先问问自己,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学习情况,像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又在哪里,各个学科本身所占的比例重要性也要明了;对知识把握不够牢固的学科或章节要加强力度,多放一些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才有成效。生理情况,想一想自己一天中的学习低高潮是什么时候,自己的作息时间如何,必要的睡眠时间是多少等等。如果你把这些都想好了,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也就出来了。
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应该详细,但是不易太过精细。计划毕竟只是一个写在纸上的东西,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却是千变万化的。确实,我们是在用这一张纸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生活有时候常常会开玩笑,常常有无奈的时候。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相对地宽松一点,如果连倒水喝茶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未免太过琐碎。做一件事,多一分钟少一分钟是很常见的,如果据此计划表,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压力。这样的计划执行起来,也是太累人了。
复习计划的周期不易太长。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长期总体性的把握大局的复习计划,以它作为自己复习的纲领来完成。但是对于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来说,我们不宜定得太长。因为,我们的学习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在执行了一段时期的复习工作后,发现自己薄弱的学科也有长足的进步,不足的知识点也已经得到巩固,我们就要适当地对计划进行调整。比如,复习英语,如果你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那就要先记单词,于是在计划里就要规定每天复习多少单词量。一段时间以后,你发现自己单词有进展了,又发现语法知识还要多加练习,那么,你就要给自己安排每天看一部分的语法知识,做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同样道理,如果你的英语有了进步,你就可以把英语上的时间抽走一点花在数学或其他相对较弱的学科上。
避免疲劳过度的复习
每天,学生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预习、作业、复习等等很多的功课要做。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很重要、很紧张的。也许会有人问,我事情都做不完了,你还要叫我休息吗?劳逸结合只是说说好听的口号吧。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劳逸结合绝不是,也绝不能喊喊口号就可以的,休息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还有人会说,劳逸结合呀,不用休息,文科看完看理科,理科看完看文科,只要累了换一本书,换换口味就可以了。确实,对我们大脑来说,学习文科和理科时,调用的大脑的部位不一样,因此在长时间的复习过程中,这两类科目交替进行,让大脑的不同部位交替休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是有利于学习。但是,即使这样,大脑也不是开着永远开机的机器,没有疲劳的时候,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复习,也是如此。
因此,复习时也应该有个定时定量的复习计划表。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科学精确的复习计划表,然后“依计行事”。在复习了一定的时间,复习内容也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些自己平时喜欢而又不会太消耗时间、精力的事情。这个时候,有很多选择,爱听音乐的,可以放一张自己心爱的磁带让自己心情愉悦;爱看书的,可以抽一本漫画书或者笑话书让自己笑一笑;关心时事的,可以翻翻当天的报纸、看看电视上的新闻;如果愿意,可以冲个凉、洗个澡,使自己身心舒畅;也可以在家周围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晚上复习,还要特别注意不能“开夜车”。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间,应该充分考虑睡眠时间,一定的睡眠时间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必须的。如果晚上熬夜“开夜车”,自己精力又有限,对白天的学习工作是相当不利的。因为我们的复习工作,是建立在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课堂指导的基础上的,如果上课不能有效听讲,课后复习就会云里雾里,一时摸不着头脑,就要花很大力气自己研究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制定复习计划时,最好还能留有一定的运动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不要让“忙“成为自己的借口,养成习惯,每天坚持15-30分钟的体育锻炼,即使只是散散步也好,确保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
复习后,不妨“放放电影”
当你复习好一节、一章、一本书,或者复习了一天之后,不妨合上课本、笔记本等复习资料,用“放电影”回忆方式,让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内复习过的知识在大脑中迅速地一一再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某校一位尖子生,在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提到了“放电影”这种复习方法。在大家眼里,他似乎是一个天才,不用读什么书,也能考个好成绩,很多人都怀疑他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采用了不寻常的学习方法。在复习的时候,他特别认真,记忆知识点,研究例题,努力一次性掌握知识点。然后,把书合上,慢慢地在脑海里回忆、回味,回忆知识内容,回味琢磨与知识内容相关的例题、习题,反复推敲。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回忆哪一部分的内容,就说明这一部分不够扎实,就及时翻书、翻笔记把它重新记牢。因此,在他复习时间的后阶段,他总是看看停停,别人以为他复习不够认真,老是东张西望,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昂头,让人琢磨不透。其实,这种种迹象,都是他在“放电影”时候,出了神,无意间表现出来的。
确实,用“放电影”回忆有几大好处:及时检查,了解自己复习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难点、薄弱环节,及时处理,弥补知识上可能出现的空白;总结规律,深化理解,锻炼自己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增强记忆效果;及时清理思维,清楚心理障碍和心理垃圾,提高自信心;把内因机制调节到最佳状态作生理准备。
“放电影”操作简单、灵活,时间和空间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要经常使用:课后“放电影”,可以选择在走廊休息,可以选择在课桌上伏案休息;散步“放电影”,可以选择在放学途中,可以选择在饭后空闲,可以选择一个适合漫步的幽静的环境之处;睡前“放电影”,可以选择在睡前整理东西的时候,可以选择在躺在床上未入睡之前;考前“放电影”,在临考前一天或者其他短暂的时间内,把自己平时复习时列的提纲、图标、提要等回忆一下;等等。只要有心,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任意操作。回忆的时候,可以带一本书或者带一本笔记本,或者什么都不需要带。
这样地“放电影”,我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数倍地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同时又能很好地利用时间,把零零碎碎的时间都有效利用起来。时间一长,我们期望的“成就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实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