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十六年春,正式乍暖换寒时候,百花待放,一行少年正在游春,不知不觉走到一面陡峭的悬崖边,这时一位锦衣玉帛的少年喊道:“这面悬崖奇险雄伟,直插云霄,蜿蜒起伏,神态屹立。不知有哪位朋友有兴趣上去一览风景。”
这座悬崖的确是险峻异常,有猿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常人一般来说是很难上去的。于是众人纷纷的说:“怎么可能,兄弟,就算是猴子也爬不上去吧!”“兄弟,你想太多了。”“省省吧!……”
但是这位少年似乎并没有放弃。说道:“是吗?我想试试看!这世界上就没有人征服不了的山!”
这位少年姓王,名守仁。时年九岁。还是个稚嫩的少年,但是他生来不凡,一对眼睛神采奕奕,似乎涵有五彩光华,一看就知道他一身武功在身。原来,在四年之前。在他被灵虚道长解开两层封印的之后,他的祖父就教给她了一些粗浅的道家心法。这四年来,他的武功也有了小成,虽然不及江湖的一流高手,但对付一些地痞流氓已经是绰绰有余。
于是王守仁纵身一跃,右手攀住一角突出的岩石,然后身子平行于岩石180度大旋转,双脚勾住了一只从岩石缝里伸出来的树枝。展开壁虎游墙功,以及极险姿态不断的攀爬,直到下面一行人都看不见了的地方,他爬到了悬崖的顶峰。
王守仁从上俯视下来,真是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心中的豪迈之情从心中不断地迸发出来,于是乎,王守仁使用玄门内力,仰天长啸!
“呜……………”
这时后面的岩石轰咚一声崩塌了,露出了一小块岩洞,里面似乎藏了点什么,好几个王守仁不禁想一探究竟。
他捡起身旁一只干枯的树干,攒了点树上滴下来的树脂,运起玄门内力,使其燃烧。走进洞中,石壁上嗑着一些字,写道:“余曾有幸得高人传书,其名曰:《伏波兵法》,乃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所著。昔年土木堡之变,京城孤危。余欲从先人步履,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以报圣上之恩,百姓之拥,遂守京城。功成,乃留此书给予后人,以望有贤人拾之。”后面写了俩小字:“明于谦。”
原来是于谦的遗物,于谦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保全了大明的江山,是罕见的名臣!
王守仁看到,石壁上的刻字的下面,有一个小小的锦盒,他取了出来,走动石洞外面,打开了锦盒。
锦盒里有一本小小的古本,用篆书在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了几个字:《伏波兵法》
他打开一看,上面都是些用兵的窍门,有定军心的,有袭击的,有坚守的,有攻心的……各种兵法神出鬼末,在末尾,有个小小的落款“马援”
西汉与东汉交接之中,王莽作乱,建立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王守仁心中又是感叹又是欣喜,喃喃道:“我一定会继承先人遗志,不负先人所托。”随后便往悬崖一跃而下,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