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不但不去禁酒,就是属下办事稍有小误,也往往替为遮掩。属吏感德,但朝中大臣,往往感到不解,有的便把曹参的作为,报告了惠帝。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很纳闷,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就有些着急,希望他能尽心尽力辅佐自己。曹参的儿子曹窋在朝廷担任中大夫,有一天,惠帝对他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回家后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骂曹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他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窋垂头丧气地回到宫中,把挨打的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惠帝。惠帝听了更加莫名其妙。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下帽子,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于是就大胆地问惠帝:“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曹参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当政三年,整个西汉王朝社会稳定,百业兴旺。
【智慧金言】
一般人在说起这个典故的时候,都只是肤浅地认识到“前任的办法好,就继承下来,不如前任就当好学生”,却没有认识到,那些可以被“曹随”的“萧规”,其本质上都遵循了事物的规律。“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天地运行所遵循的规则并不烦难,只不过顺其自然而已。
把握精妙,无维不胜
【原典】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注曰:“小大不同,其理则一。”
王氏曰:“详明时务得失,当隐则隐;体察事理逆顺,可行则行:理明得失,必知去就之道。数审成败,能识进退之机;从理为政,身无祸患。体学贤明,保终吉矣。”
【解读】
本书所述的这些道理,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根本原理是相同的。这些道理虽然并不深奥,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是至理名言。今天的人们,如果能细心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并且身体力行,那么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创办公司,都可以用得上,而且无往而不胜。
【活学活用】
做事要把握规律顺乎自然
聪明的人做事都知道顺乎自然,把握规律,不盲目、不妄为。如果随意为之,不管不顾,其结果必然“大逆不道”,一败涂地。做人做事尤其要如此,切记多观察,把握事情内在之道,掌握好力度,不可逆风行船,唯如此,方可一顺百顺万事大吉。
有个叫作郭橐驼的人,是专门帮人家种树的。他种树的本领特别高,经由他手栽种的树,全都成活了下来,还长得枝繁叶茂,结的果实也又多又早,他的同行们无论想什么办法总是比不过他。
于是大家就恳求郭橐驼介绍一下他种树的经验,郭橐驼想了想,就回答大伙儿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我只是随树木自己的生长规律让它发展而已。一般说来呢,移植树木的时候,要注意四个方面:树根要舒展开来;培土要尽量均匀;原土不能去掉,要保存下来;筑土则要紧密。照这样做了以后,就不用再老记挂着它、经常去动它,只管离开就可以了。总而言之,栽培树木时要像照顾婴儿一般精心,栽好以后要置之不理。只有这样,树木的生长规律才不会受到破坏,它的本来习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别的种树人,则有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是栽种时不够精心,使树根得不到充分的伸展,原土全被丢弃,换成了生土,培土也不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树自然长不好。还有一种正相反,对树爱护得太过分了。种下树以后,早晨去看看,晚上又去摸一下,刚走开又不放心地回头去料理一番,甚至用指甲把树皮掐破来看树是活的还是死的,还用手去摇动树根看土是松了还是紧了。这样弄得树一天比一天虚弱。原本是怀着爱它的心思,其实却是害了它啊,这和对它照顾不周也没多大区别,树也还是长不好。”
请教郭橐驼的人又问他说:“依您的看法,种树的道理和当官治民有相通的地方吗?”
郭橐驼说:“我只懂得怎么种树,可不会当官治民。不过我住在乡间,看到官员们总是喜欢对老百姓发号施令,似乎是很爱惜人民,动不动就派人督促百姓们耕种啦、收割啦、抽丝啦、织布啦,还有养鸡养猪什么的。今天打鼓叫人家集合,明天敲梆子叫人家聚拢,百姓们穷于应付,疲于招待,连吃饭的时间都快没有了,还怎么有精力去搞好生产呢?这样看起来,当官治民也确实和栽种树木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啊!”
植树经和当官治民的原则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办什么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因此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用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所以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由疱丁娴熟的解牛手法可以得知,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无论修身、理家、治国都可以得心应手。
【智慧金言】
做事如果违背事理,就难以施行,并且做到最后会乱七八糟不可收拾。如果顺着“道”的规律行事就会有条不紊万事亨通。明白了这些,无论是修身、持家还是治国都会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
老子曾说:一个国家的法令愈是苛暴烦杂,强盗奸贼也越多。这就是因为逆天道而教导民众,就要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老子还说:作人主的清静无为,老百姓自然而然会走上文明的轨道。作人主的清心寡欲,老百姓自然而然会驯顺安分。这就是因顺天道而以德化人,国力、民风必将日益改观,天下大治,富强繁荣的局面迟早会出现。
天道、地道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其实是非常简单易知的。圣人推崇的人道也是一样。顺从太阳的晨起暮落,月亮的盈亏圆缺,才有昼夜四时的循环不已的规律;顺应宇宙阴阳反正的法则,万物生死相替,自然界才会有永不止息的无限生机。这都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