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3000000031

第31章 遵义章 做人做事要懂方法讲技巧(9)

【活学活用】

攘外必先安内

孙权在整个《三国演义》之中可谓是一个最低调的霸主,然而他却并非平庸的霸主。他的管理才能丝毫不亚于足智多谋的曹操,甚至要强于没有诸葛亮撑腰的刘备。只是由于他的低调,没有过多地被人们所重视,才会被人们误认为他一生仅靠着:“内问张昭、外问周瑜”而活着。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孙权其实是一位管理学的高手。尤其是在处理甘宁与凌统的内部矛盾问题上的态度及方法。

起初,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之后,为了独占长江沿岸的地理优势,于是便率兵到江夏去抢黄祖的地盘儿。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成功,部将凌操也被黄祖手下的甘宁射死了。

后来,当孙权听说甘宁因与黄祖发生矛盾,欲投奔自己又恐江东记旧日之恨,犹豫不决之时,孙权主动将甘宁招致了帐下,并对他说:“兴霸来此,大获我心,岂有记恨之理?”于是甘宁受到了重用,甘宁也在破黄祖的战役中立了大功。

事隔多年,凌操的儿子凌统也效力在孙权营中,常常想向甘宁报杀父之仇。在一次宴会上,他拔剑直砍甘宁,二人刀枪相对,孙权急忙劝住,并耐心地对凌统讲:“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孙权自知这件事并不简单,于是又做了人事调动:一是安排甘宁领兵去夏口镇守,以避凌统;二是加封凌统为都尉,以慰其心。这才使内部安定了下来。

然而当孙权决定要合兵围攻曹操的皖城时,甘宁与凌统又在阵前发生冲突,孙权闻讯顾不得危险,急忙骑马前去劝解,二人矛盾才得以暂时平定。

而后在一次出战中,凌统因马伤趴落地下,在曹将即将刺杀他的关键时刻,吴军阵中发出一箭射伤曹将,救了凌统性命。凌统回阵拜谢孙权。孙权则抓住关键时刻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闻知此讯,遂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此后的数次联手也是胜多败少,为孙权能够稳守江东立下了无数战功。

试想下,倘若孙权不说这句话,甘宁是永远也不会说的,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说了,凌统也不会领自己情的。而此时孙权站出来化解矛盾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一个矛盾的化解,可以说孙权心头就少了一块儿心病,而凌统与甘宁的威力也能发挥出来了(一个不用总惦记报仇,另一个也不用总惦记被报复了),正好验证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

宋朝赵普提在给宋太宗的奏折上提出了这句话——“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其实这句话,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内部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好它,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

倘若家庭中的成员都能够相敬如宾、互相体谅,这个家庭肯定是和谐的;企业中如果没有过多的“内耗”,这个企业也必定是壮大的。从这方面理解,“攘外必先安内”才是正确的。

零售帝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能够利用有效的沟通很好地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冲突,发挥他们的潜在力量。

在沃尔顿看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沃尔顿总是不遗余力地与员工进行沟通——他会对各个地方的沃尔玛连锁店进行不定期的视察,并与员工们保持沟通。这使他成为深受大家敬爱的领导,同时这也使他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一方面,他通过沟通发现问题,同时也乘此机会挖掘人才。

他常会在视察完某家店面之后,给业务执行副总经理打电话说:“让某某人去管一家商店吧,他能胜任。”业务经理若是对此人的经验等方面表示出一些疑虑,沃尔顿就会说:“给他一家商店吧,让我们瞧瞧他怎么做。”因为在沟通中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人的能力。

沃尔顿也绝不能容忍班子成员不尊重普通员工。如果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得知有这种现象,在经过调查确认之后,沃尔顿就会立即召集领导班子开会解决这种问题。因此,有效沟通对沃尔玛公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效应。

沃尔玛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是沟通,而孙权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却是不失时机地调解。不管他们运用的方法如何,总之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安定“内部”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倘若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内部问题,内部矛盾所产生的内耗就能足以将他们击垮。

【智慧金言】

部下人心涣散,同床异梦,甚至勾心斗角、自相残杀,这样的局面不沦亡才怪。

成就一番伟业,其根基就在于大家同心同德,协力并进,这样才能化零为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如果在对手攻击之前,自己内部先出了问题,内讧四起,互不信任,这无疑是自杀的行为,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对手?

对人才不可用而不任

【原典】

既用不任者疏。

注曰:“用贤不任,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成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解读】

对有真才实学的人,顾虑重重,不用有些可惜,用又有些心理障碍。有些领导就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既用不任”,就是任而不放权,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二程,甚至有些人更过分,不得已用了人,再设置许多的限制。这样的领导最终的结果就是孤家寡人,被所用的人疏离。

春秋时的孔子,是一个比较倒霉的人,他不论去哪里,都受人尊敬,待以上宾之礼,好吃好喝,但就是没有人用他。历史上不少有才能的人,都有过被“雪藏”的经历。为什么呢?因为当领导的对有才干的人,有两种不好的心理:一是妒忌,二是恐惧。

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诸葛亮跑到江东商议孙吴联盟,共抗曹操八十万大军。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却又不得不用诸葛亮之计,所以一边用一边为难,为后人留下一幕幕精彩的好戏。

而三国时的刘表对刘备则是完全的恐惧。刘备投奔刘表,被待以上宾之礼,那个热情就甭说了。但刘表在心理却十分恐惧刘备,给了他一些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离得远远的。当刘备打败曹操的进攻,名声大振,四方豪杰归附时,刘表的恐惧心就更加严重了,再也不听刘备的建议。

【活学活用】

优秀的领导应该学会积极采纳下属的意见

听不到意见,领导者就难以尽职。某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总是步步设防,似乎接受意见就是承认自己无知,暴露自己的不足。还有些更为武断的管理人员则干脆“拒忠告于门外”。在做出任何答复时都摆出一副傲慢的神态,似乎自己无所不知。如果你斗胆对他们提出意见,他们会摇头、皱眉并打断你。

但当组织机构有所变动,或者更高一级的领导上任时,那些抵制忠告的管理人员通常会遭到应得的惩罚。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和下属也会发生意见相左,如果领导能够正确面对下属的反对意见,从谏如流,坦率针对意见与下属进行沟通,那么,不管最后的结果是谁对谁错,领导获得的利益无疑是最大的。

领导与下属间的异议往往是针对一个问题,下属发表了意见,而领导不同意;或者是领导发表的意见,下属不同意。至于谁的意见最终是正确的,自有实践来检验。但是,在沟通过程中,领导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如果你不能接受下属的反对意见,就会得到一个不从谏如流的评价,如果你无条件地接受意见,你也会在下属眼里得到一个没有主见的印象,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威信,而且再也无法得到下属的尊重。因此,如何面对下属的反对意见,你还要三思后行。

正确地面对下属的意见,领导的心态调整最重要,下属绝对不是针对你个人提出意见的,他肯定是抱着对工作、企业负责的精神,尽管也许由于客观原因,他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但是他的勇气非常值得赞许。你只要想到这些,就绝对不会有反对的意见了。

对于下属首先发表意见的,领导比较好处理,因为下属首先暴露了他的观点,主动权已经回到了领导手中,你可以选择提问的方式,选择他意见的弱点或漏洞追问下去,也许没过多久,下属就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时,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下属就非常容易接受了。

对于领导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下属不同意的情况,领导就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时你千万不可引导下属围绕你的观点进行辩论,如果你思考不严密,或者准备不是非常充分,你的回答中一旦出现漏洞,你将会威信扫地,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遇见这种情况,一定要将产生问题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对方的观点上,要对方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对方的弱点盘问下去,争辩的结果一定可以水落石出。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下属的意见非常严谨,你又一时不能驳倒对方,那么不必急于对问题做出一个结论,你可以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回答说:“你的观点很好,我们需要继续讨论”,“你拿出一个文字的意见,咱们可以更方便地加以讨论”。之后再另寻时间进行讨论,也为你保全了面子。

但是,领导应该对下属的意见进行积极考虑,多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虽然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你,但你一定不能因为面子的问题缺乏认错的勇气,最终丧失了企业的利益。当自己的意见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你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下属面前,更不能指责下属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挽回你的面子,而且更加暴露了你的面子心态。因为错误本身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已经使你的威望下降了,这时如果你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对上次提出意见的下属给予表扬或奖励,或许你的威信还可以重新建立起来。

【智慧金言】

名义上是任用贤才,但是把他们招来以后却不予重用,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众叛亲离。

身为掌权者,在用人的问题上应该明白,对于那些良才贤士,要么不用,要用就要尽其所能,充分让他们施展才华。在决策的过程中,即使有些人的意见或建议和自己相冲突,也不能在不加考虑的情况下断然否定。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随时都能参与到决策管理中来,这才是用人的王道。

做人不可轻诺寡信

【原典】

行赏吝色者沮。

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曰:“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

【解读】

为人应该大气,尤其是当领导的,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千万不要小肚鸡肠,一毛不拔,否则会伤了大家的积极性。

气量的大小,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就吝啬。《朝野佥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韦庄这个人读书很多,有些才气,就是吝啬得要命,每天数米做饭,称柴烧火。烤熟的肉如果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觉查出来。当他八岁的儿子死时,妻子准备让儿子穿着平时穿的衣服下葬,韦庄却舍不得,临了还是将衣服剥了下来。又舍不得买棺材,只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裹了出去。到了掩埋的时候,他又舍不得席子,将席子从儿子身下撤出来。完事了,他挟着席子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哭。

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将领跟着他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陵角都没了,就是舍不得给人。后来他手下不少人跑去投了刘邦,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更有的领导,论功行赏时都不舍得给部下一个好脸色,阴沉个脸,因为他们太心痛了。春秋时越国勾践用范蠡、文种之计,灭亡了吴国。但在大宴群臣时,勾践始终阴沉个脸。宴会结束后,范蠡说:“越王这是不想将灭吴的功劳归于臣下,看来越王是有疑心了。”第二天,范蠡辞别了勾践,驾一叶小舟,飘然而去。

空头支票满天飞,可就是不兑现,或者许诺的多,给予的少。这种领导是拿自己的威信开玩笑。

在一家食品商店里,顾客们常常喜欢排成长队在一位售货员那里购买食品,而别的售货员却无事可做。一天,领导问受欢迎的售货员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很简单,别的售货员在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装得满满的,而后往外拿;而我恰恰相反,先装的少一点,过秤时添上一些,并随便说上一句:‘多送你一点儿,欢迎下次再来’,这就是我的诀窍。”

其实,每位售货员卖给顾客的东西在斤两上都是不多不少的。但是,如果装多了再往外拿,顾客会认为在他的袋子里往外拿,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缺斤短两的怀疑;相反,如果先装少点,过秤的时候再往里加,顾客会对售货员产生信任感,并且还会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这就是著名的“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多许少与”正好与此相反,一旦承诺即使还没有兑现,但在人们的心理,它已经是自己得到的东西,没有兑现,或者兑现不对等,人们就会感觉受到了损失。

【活学活用】

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

作出许诺之前,首先得掂量它对人有无意义,价值几何,凡对人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许诺,你决不可发出。其次,你得掂量有无时间、精力和才能实现你的诺言,如果没有足够把握时你决不可作出许诺。你还得多方估计,实现你的许诺是否还需要其他条件的辅助,你是否具备那些条件,凡没有把握实现时,你最好不要作出许诺。

当然,如果你嫌这样太瞻前顾后,太谨小慎微,不妨作出一些大胆的许诺。只是你在作出许诺的同时,必须告诉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和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亦即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以让人家事先有思想准备,一旦未能实现,不至于过分地对你失去信任。

在感到自己做不到时,最好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这样做的好处是:别人只能表示遗憾,并不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因而不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感;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和形势已经变化了,你做不到但并没有许诺,事后你也不会受窘。

在你已经许诺了以后,你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

一个小小的承诺,比如“我今晚9点钟回家”。在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决不要掉以轻心,你已许诺9点钟回家,这时你的同事邀你出去玩,时间可能要拖到10点,你该怎样做呢?应该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相邀,按时回家。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它足以让你诚实的形象光芒闪烁。

你在许诺时如果未留任何余地,那就想方设法地实现它,也不要寻找任何不能兑现的理由。说话未能做到,许诺未能兑现,即使你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极为充分,人们也不会十分相信的,也许口头上暂时理解你、宽恕你,可是内心深处无疑添进了一丝不信任你的念头。若第二次、第三次仍然如此,对方他再也不会谅解你、相信你了,你便失去了信誉。

同类推荐
  • 学生最新超长记忆法

    学生最新超长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要求人们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关系层次弄清,尽可能地以更大的整体模块。结合以前已经知道的内容,组合成有机单元来记忆;把要记的多个事物串联起来,其中每个事物都像锁链上的一个环,环环相连,这样的记忆方法称为“连锁记忆法”;选择记忆法是归纳最实用的材料输入大脑,并编码储存,以使记忆效果更加突出;规律记忆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有助于记忆效果;形象联想记忆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形象化;分类归纳法是先找到事物的共同点,然后归类。条理清晰地记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这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 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的内容增多了,节奏加快了,彼此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了,并且越来越讲究交际的效率。因此,口才在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口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

    我们不渴求取得多么大的成功,也不奢望事事如意,只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平平淡淡,遇事看得开,不跟自己过不去。然而,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敌人和烦恼缠身呢?圣严法师说过一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可见,真正慈悲的人,以利他为善,以助人为乐,这样的人怎么会有敌人呢!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执著于小我,不会争多少、争内外、争对错,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烦恼呢!以现代思维解读佛家经典智慧,使读者对慈悲、智慧、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学会以一颗慈悲心待人待己,用智慧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拥有一个平淡圆满的人生。
  •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本书的目的是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商界人士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进而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士”。本书没有连篇累牍、复杂难记的理论和体系让你无所适从。相反,它言简意赅,为你提供具体的建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通过读本书,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礼仪知识;也可以碰到问题随时查阅,找到你马上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

    本书是一部优美的心灵励志读本,风格清新,文字灵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让每位读者都能学会于纷扰世界中保持一颗悠然的心,安抚浮躁、静享生活,能于大千世界里淡然前行,不因奔波忙碌错过人生沿途的美景。
热门推荐
  •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
  • 乖萌少女闯校园

    乖萌少女闯校园

    装乖巧的萌萌女主遇见不良帅哥时又会怎么样呢?这乖乖女我也做够了,我要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加油!——柳忆语挺不错的嘛,本来只是玩玩,却没想到把心都玩进去了!——鹿晗其实我也喜欢你,你说我幼稚可我是为了你呀!——边伯贤从现在为止,我就是你姐了,出了什么事我罩着你,嘻嘻!——冷然算了,我也喜欢你,傻瓜!——吴世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先元真诀

    先元真诀

    一名被遗弃荒山野岭的孤儿,所幸被猎户收养,取名岩松。一次山中奇遇,岩松大难不死并修得逆天功法,从此踏入修真一途,为除心魔,揭身世之谜,寻亲生父母,勇斗强悍修真势力,最终修为惊天地泣鬼神,无人能敌,无神能敌……
  • 生化末日浩劫

    生化末日浩劫

    宇辰轩,一个在末世中苟延残喘的人类,电影里的丧尸如今一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宇辰轩能否终结这个时代?还是走向丧尸的黎明?
  • 寒吻

    寒吻

    深夜里的酒吧发生的诡异奇案,引出一幕幕沉甸的往事,爱恨焦灼,情感迷离,疑惑之中现出一双双失魂落魄惊恐的眼睛......
  • 苏瓦延传奇

    苏瓦延传奇

    本小说试图通过滿族佟姓(后改柴姓)一家几代人的经历,反映生活在祖国东北的苏瓦延(现为长春市双阳区)人,从晚清时期到现代的生活境况。以佟姓一家人为代表的苏瓦延人,与贪官、恶霸、日寇、蒋匪等反动势力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开发、训养、做大梅花鹿产业几经曲折的奋斗历程。歌颂苏瓦延人刚直正义、勤劳勇敢、抵御外侮、崇学敬业的崇高品质,和向上向善、惜贫怜弱、诚实守信、重教好文的淳朴民风。文中有主人公们在家仇国恨中的挣扎与抗爭,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追求与依恋;有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失败、失落、苦难,奋斗、获得和成功。
  • 我只想做一条米虫

    我只想做一条米虫

    本文脑洞比较大来自末日的咸鱼死宅少女一遭穿越古代,她表示只想一直懒下去。偶尔虐虐白莲,练练绿茶。直到遇到了某位...比较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生诡录

    求生诡录

    主角本是一名高三学生,兼网络悬疑写手,一次码字之前,他无意中进入到一款名为‘求生世界’的游戏中,游戏职业一经选定,除非通关任务完成才能更改职业,游戏中的时间是真实的,但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却是互不打扰,即使主角在游戏中的时间大量消耗,外界现实中的时间,仍旧是不动的。游戏中的场景,根据三维立体虚拟影像显出,非常真实,而且只能不断找寻谜题证据向前走,半途退出就会死亡,任务失败也会死亡,这个死亡,牵扯着现实中也会同样死去。游戏中的谜题,跟现实中的诡异,在主角完成第一个剧情任务后,终于明白,之所以游戏中这么真实,完全就是现实中的人死亡后,夸张一点的情景再现。这也让主角的心中,有了决定,他要不断的闯荡下去,也算是为蒙冤死去的人找出真凶。游戏的幕后策划者,共有九人,都是曾在青海巴彦格拉山脉中的探险者,因得到了杜力巴石蝶的文字解密,制造出了这款求生世界的游戏,让聪明的后人们找出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