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老板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但是没有当过好员工的老板成不了真正的老板。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成就所能取得的高度。每一天,你都以老板的心态和敬业精神——激情、主动并带着思考去工作,那么,早晚会造就成为老板的时刻,人生的质量也将会因为这一工作态度的改变而改变。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当你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便会点燃你心中潜藏的力量。激励你不断地前行;同时,这股力量还会鼓舞和带动你周围的人一同提高工作效率,最终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取得出色的成绩。
激情是工作的发动机
工作中,一些员工表现出懒散的、颓废的工作状态,对工作往往冷漠处之,总是拖拖拉拉,上司催促时就多做一些,不催促就得过且过,从不在意自己的任务是否能够完成,也不在意工作方法及结果是否存在差错,更不在意自己和公司是否有长远的发展,这样的员工当然最终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更是因为缺乏了对工作最基本的敬业精神和态度,而成为最先被淘汰的员工。
唐骏在担任微软(中国)总裁时曾说:“什么时候才能把你的潜能激发出来?很简单,当你充满激情的时候。”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说过:“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人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作总裁。”
这即是说,原本枯燥无味、毫无乐趣的工作,一旦投入了热情,立刻就会呈现出新的意义,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更谈不上敬业。
激情是工作的发动机,它赋予个体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能够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在工作中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作为员工,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当你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便会点燃你心中潜藏的力量,激励你不断地前行;同时,这股力量还会鼓舞和带动你周围的人一同提高工作效率,最终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取得出色的成绩。
“激情”一直被作为微软的企业精神延续着。“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都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微软认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招到的员工都是一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这种人尽管对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们一旦投入工作之中,所有工作中的难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难题了,因为这种激情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钻研的细胞。另外,他周围的同事也会受到他的感染,而产生出对待工作的激情。”
在微软的高速发展进程中,所有能够进入微软工作的员工,无不是在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富有进取心。“激情”是每一位微软人工作的发动机。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盖茨的这句话充分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
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微软的研究员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开复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
此外,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渴望参加一些全球性的公司内部会议,这些会议对新员工尤其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技术近乎痴迷的狂热和对客户发自内心的热情,这样的会议通常是在大家的欢呼,甚至是眼含热泪的情况下结束的。
一位微软人说:“没有这种热情,你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就很难说服他们。这种热情就来自于某种内在的东西。在微软工作,热情与聪明同等重要。”
工作中,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所有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在经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依然满怀激情地努力拼搏,最终建立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微软人凭借不灭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共同打造了雄霸世界的IT帝国,在业界始终处于领跑地位。
成就大事的潜质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不仅反应敏捷、聪明伶俐的人是这样,那些相对木讷、甚至看起来有些愚蠢的人,也有这样的潜质。只要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激情,投入自己的热情,便会点燃自己心巾潜藏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使工作呈现出新的意义,最终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克里曼特·斯通于1902年5月4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贫民区。在斯通童年时,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困难,斯通卖报赚钱维持生计。斯通的母亲是位很有修养的美国妇女,她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投资于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并在后来干脆成了这家小公司的保险推销员。
年少的斯通深受母亲的影响,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夏天,他开始利用假期为保险公司推销保单。当他按照母亲的指点,来到一栋办公楼前时,他不禁犹豫了:进还是不进呢?在大楼前徘徊了一会,斯通感到有一点害怕,他想打退堂鼓了。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当年卖报时的情景。于是,斯通站在那栋楼前,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地对自己说:“当你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
然后,斯通毅然走进了大楼,他想:“如果我被踢出来,我会像当年卖报纸时那样,再一次壮着胆进去,决不退缩。”
就这样,他进行了自己保险生涯的第一次拜访。
第一天的推销,斯通还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当他从一间办公室出来时,马上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由于不给自己犹豫的时间,避免了思维的空间,从而可有效地克服自己的畏惧感,也节省了途中时间的浪费。
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斯通争取到两位客户。对斯通而言,这是人生旅程的一座新里程碑。.
此后,斯通20岁时,创办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公司刚开张时,就他一个工作人员。但开张营业的第一天,居然有50多位客户投保。联合公司的信誉慢慢地受到当地人的认可,有一天,他居然推销出120多份保单,令人难以置信。
斯通36岁时,已成为百万富翁,他创办的公司后来成了美国混合保险公司。截止到1990年,公司的营业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
斯通一生都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成功的方法。他与人合作出版《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一书,发行25万册。1962年,他又出版畅销书《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后来,他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
斯通一度身兼三职,即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及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他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就拥有近4亿美元的资产。
对于自己的成功,斯通是这样认为:“遭遇困境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推销的成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热情。”
同样一份工作,由不同的员工来做,有激情和没有激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那些充满激情的员工,才能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更多辉煌的业绩;而没有激情、懒散的员工,对工作往往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所以,对工作充满激情的员工,企业和管理者都会十分欣赏并加以重用,因为企业的支撑和发展都需要这样的员工。员工具有工作激情,是赢得赏识的首要条件。此外,作为员工对待工作还要有恒定的热爱,保持始终如一的激情工作的精神。有这样一种现象,通常刚进公司的员工,最初接触一项工作的时候,由于陌生而产生新奇,于是千方百计地了解、熟悉工作,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工作,这是主动探索事物秘密的心理在职业生涯中的反映。而一旦熟悉了工作性质和程序,日常习惯代替了新奇感,这些员工就会产生懈怠的心理和情绪,容易故步自封而不求进取。在对待工作上,有激情才能有积极性,没激情只能产生惰性,一有惰性就会使你业绩不佳,业绩不佳难免要被“炒鱿鱼”,这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条规律。由此看来,你能不能在企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关键靠你的心理素质和内心动力,也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工作激情。
雅诗·兰黛是许多年来《财富》与《福布斯》杂志等富商榜上的传奇人物。这位当代“化妆品工业皇后”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对工作及事业的高度热情,成为世界著名的市场推销专才。由她一手创办的雅诗·兰黛化妆品公司,首创了卖化妆品赠礼品的推销方式,使得公司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走在了化妆品销售领域的前列。
雅诗·兰黛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不是靠世袭,而是靠自己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激情得来的。在80岁前,她每天都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工作10多个小时,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惊讶。今天的兰黛名义上已经退休,但实际上,她照例会每天穿着名贵的服装,精神抖擞地周旋于名门贵户之间,替自己的公司做无形的宣传。
激情是人人都具有的,它深埋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只要你善于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自己提升业绩和建设有意义的目标服务。但你要知道,激情全靠自己创造,而不要等他人来燃起你的热情火焰,缺少自身的努力,任何人都无法使你热情满腔;没有自身的努力,任何人都无法使你渴望去达到目标。
培养激情工作的态度,你需要克服自己的厌职情绪,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每一天都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欢的,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对现在的职业已很满足;你还要表现自己的激情,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如果一时没有焕发出激情,那么就强迫自己热情地投入,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变得富有激情。
另外,你要和同事友好地相处。如果你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部分原因大概是你与周围同事相处得并不融洽。身处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让自己的情绪保持最佳,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工作。因此,虽然你不喜欢与他们一起工作,但最低限度也应该和他们积极相处。只要你真诚地去改善关系,你的同事迟早会感觉到这一点。假如你对周围一切都心存厌恶,你就更要用一种积极的方式与人交谈,谈些你喜欢的事,至少你可能会找到与同事的某些共同点。
同时,健康的体魄也是产生激情的基础。如果你在行动上充满活力,那么你的精神和情感也会充满活力。每天早晨适量做一些锻炼,如慢跑、做健身操或骑脚踏车等,都可以达到提升精力和热情的目的。
总之,激情是工作的发动机。对于自己的工作,你要具有无比的动力和热诚,怀有强烈的成功渴望,并有想成为顶尖人物的决心。每一天都坚持在你工作的岗位上,让自己变得积极热情起来,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在工作中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始终都要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从而让激情引领自己的事业走向新的高度。
自动自发
在现代职场里,有两种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一种人是做不好老板交代的事情,另一种人是只做老板交代的事情。这两种人都是老板首先要炒“鱿鱼”的人,或者是在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尽终生的精力而毫无成就的人。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才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如果你主动的行动起来,你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这样的职位积蓄了力量;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的职场生涯便充满了危机。
微软原总裁李开复曾说:“不要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在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工作,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般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主动工作是为了给你自己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并把这些事做好,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就会被调升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世界排名第六的员工励志畅销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也在书中教导员工要自动自发地去工作,不要找任何借口,应努力行动;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作者本人对待工作的主动态度。
阿尔伯特年轻的时候,也曾厌恶过自己的工作。他修理过自行车,卖过词典,做过数学家庭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和夏令营童子军顾问,还打扫过院子、整理过房间,他也曾上船打扫过船舱。这些工作都很简单,不用费什么精力。所以,阿尔伯特·哈伯特认为它们都是下贱而廉价的,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事实上正是这些工作给了他许多珍贵的教诲,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从中学到不少的经验。尤其是一次在超市打工的经历让他得到了一生的感悟。
那一次,阿尔伯特是当出纳,他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当他与别的同事正在闲聊时,老板走了过来,扫了一眼周围,然后示意他跟上来。这位老板干了什么呢?他一语不发地开始整理那批已经订出去的货,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空了。
就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阿尔伯特·哈伯特的观念。它让阿尔伯特·哈伯特变得更优秀,而且让他明白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多做一点,哪怕老板没要求这么做。当阿尔伯特这么认为时,他开始觉得原本无趣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更努力地工作,这又使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后来阿尔伯特离开了那家商店,但从那儿学到的经验对他一生都产生着深深的影响,他由原来的“旁观者”成为了一个主动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梭罗曾说过:“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比尔·盖茨也说:“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自动自发去做事,率先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