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果导向。一个企业生存的目的是达到某些目标,管理的意义在于达成某些结果。因此,有效的管理者都只问结果,而不计较过程。当这样一个理念由上而下成为一个企业的工作原则时,我们可以预见,这样的公司将会是一个极有效率的公司。上海扬子瑞信用五六年的时间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经销商——把这一原则作为自己管理理念的第一条,是很有见地的。事实上,真正能够长盛不衰的公司都有极其强烈的结果导向文化,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努力或投入而给予恩惠。市场惟一相信的是结果,是产出。
世界级的大企业——德意志银行和罗兰·贝格公司——都是结果导向的典型。在这些公司里,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你的资历,你的过去,甚至不是你曾经为这个公司做过多大的贡献。决定一个人升迁的是你现在的业绩和未来可以预期的价值。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你有时会觉得这是一家不知感恩、没有记忆的公司;但正是强烈的面向来来的结果导向使这样的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竞争的优势和人才的活力。
在中国,讲企业文化通常把它和结果导向对立起来。讲企业文化,通常让人联想到的是如何善待下属、如何让员工满意、如何让员工快乐、如何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做到这些的方法是不给员工施加压力。但如果一个企业在这样做的同时忘了结果导向,残酷的竞争可能使企业无法生存下去。
结果导向应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企业可以做很多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事情。没有这个基础,企业只能在好天气的时候给人一个好的感觉,却在天气变坏时无所适从。
重视企业人的培育
重视企业人的培育,就是创立以企业人为主角的企业文化。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人,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在创立企业文化时,重视人的因素已经成为成功的企业文化获益者的共识。
一位美国“钢铁大王”不无自豪地说:“即使我失去工厂,失去金钱,哪怕失去一切,但只要保留我的人,十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
安纳罗格公司有句名言:“你可以用钱买到机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有知识的人,因此,对待人的基本态度是我们文化的灵魂。”
在坦德公司,人人知晓的信念是“坦德公司的成员、创造性的行动和乐趣是其最重要的资源”,“它(指公司哲学)使坦德将人与计算机合二为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之所以区别于过去的模式,是因为它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人的因素。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恰恰是丢掉了企业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
人的因素对企业文化的整体形成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诸如企业精神的特质、企业文化层次的高低以及这种企业文化能否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等。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是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一个重视人的企业里,企业将从职工的身上获得同样的情感回赠。坦德公司的职工这样看待坦德公司:
“我不希望世界上有任何东西将危害到坦德的生存。我感到对我原来所在的公司早已人去茶凉,但我对坦德公司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我总想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这里有真正的忠诚,我们都在这个忠诚气氛中共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共同奋力前进。我不是工作狂,但这儿是我喜欢的地方。”
“我的目标就是对公司目标的执著追随,它是我与公司所共有的。我认为人人都是这样想的。我们都希望看到它万事顺遂。”
只有在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个人的主观因素能得以充分施展的企业,人才会认识到,他选择这项工作,无疑于是在选择一条人生的道路,是在接受一种生活方式。
重视对企业人的精神激励
美国学者在《成功之路》一书中这样指出:“企业仅仅着眼于财务指标、销售额、收入利益的股票收益率等,只能激起企业中最高层的几个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很难唤起基层成千上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人员的热情。”这段话反映出物质分配的不均匀,同时,企业本身能用于物质刺激的份额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假设:一个企业将所有新创造的财富都用于鼓励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所有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奖励。事实的结果并不会满足于我们的幻想,因为人的欲望难以用物质的形态得到完全满足,正所谓“欲壑难填”。企业文化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对企业全体成员精神的激励,使企业成员的精神力量在激励下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提出的企业目标、企业宗旨、企业价值标准、企业道德等,应能被企业人所理解、接受并执行,以达到鼓舞群体的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对物质的欲望上,还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被人尊重、重视的程度,荣誉感等等,精神激励就是为了满足企业人的精神需求,充分激发出企业人潜在的创造力。当然,强调精神激励,并不是对物质刺激这一手段的全盘否定。
优化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对其文化建设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企业在环境变化运动中也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对环境无能为力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和服从环境需要,同时也应当结合文化塑造去改变环境或完善与创造新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具有双向的制约关系,可以相互作用和影响。
目前从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对环境的态度来看,有三种情况:1.习于守旧,认识不到环境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论环境怎么变化,依然我行我素。2.对环境不是主动适应,而是事后消极顺应,被动适应。3.能事前预测环境动向,展望未来,主动采取对策适应环境,优化环境,他们是认识在前,对策紧跟,开拓前进的人。企业要塑造优良的文化,对环境的态度应该是后者,而不应是前两者。这就是说,应该机敏地适应环境和开拓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建设水平,使企业文化的发育过程能与环境的变化保持相对的平衡。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应当充分把握企业环境的特征。
第二,应当立足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
第三,应当定期进行企业经营能力强弱的分析。
此外,关于企业外在环境的优化,诸如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确立,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分开,市场调节机制的健全,以及国家财政、银行、外贸、税收、投资、产业、劳动人事等政策的配套改革等,若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宽松和谐与平等竞争的外在环境,那么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无疑会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成功案例:
1.企业文化托起商业巨人——沃尔·马特公司
沃尔·马特公司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零售业霸主,在1968—1978年10年间,公司纯收入增长了600%以上,而在1987—1997年10年间,其业绩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这一速度在世界大公司实属罕见,它无疑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而在这增长过程中,沃尔·马特的企业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约翰·科特在进行企业文化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沃尔·马特这家服务性公司在企业文化力量方面平均得分值排名第一,而与此同期的企业经营业绩增长指数排名也高居前列,排名第二,这一排名甚至比惠普的还要高,惠普公司在两表中的排名分别为40位和18位。对于这一结果,约翰·科特认为,沃尔·马特注重创新,提倡创业者勤俭及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文化是促使公司成就斐然的重要原因。与其它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一样,沃尔·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内容繁杂,但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原则:日落原则,提供比满意还满意的服务原则,十步服务原则,薄利多销原则,仔细研究这些企业文化原则,对深刻理解沃尔·马特企业文化大有裨益。
1.日落原则
这是沃尔·马特公司的标准准则,它指的是今日的工作必须在今日日落之前完成,对于顾客的服务要求要在当天予以满足,做到日清日结,决不延迟,不管要求是来自小乡镇的普通顾客,还是来自于繁华商业区的阔佬。日落原则起源于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把它拖到明天呢?”今天,日落原则已成为沃尔·马特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沃尔·马特在顾客服务方面倍受赞赏的重要原因。日落原则的核心就是立即服务,这一原则是与尊重个人、注重顾客服务及精益求精的信念一脉相承的。沃尔·马特公司认为,他们的顾客生活在一个日益繁忙的世界里,各人都在为各自的生计忙碌着,日落原则能够体现出沃尔·马特公司时刻为顾客着想的经营宗旨。
2.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
许多年前,山姆·沃尔顿就对其员工提出了一个颇为苛刻的要求,即: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一项服务做到让顾客满意还不够,还应努力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以期提供比满意更好的服务。山姆·沃尔顿认为:“让我们成为顾客最好的朋友,微笑着欢迎有心光顾本店的所有顾客,提供我们所能给予的帮助;不断改进服务,给予他们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甚至超过了顾客原来的期望。沃尔·马特应该是最好的,它应能提供比任何其它商店更多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