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的诱惑》写的是历史,是传说,在历史传说的框架中却镶嵌着十九世纪的现实,在圣·安东的血管中流着福楼拜的血液。“在《圣·安东的诱惑》里面,我自己就是圣·安东,而且忘记了我是。”说到底,圣·安东的诱惑其实就是作家自己的诱惑,福楼拜已经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完全融会进圣安东的形象中去了。从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七二年,从七月王朝、第二帝国到普法战争,其间有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六月革命,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社会动荡不安。处于中产阶级地位的福楼拜对大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现实深感憎恶和失望,用笔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它,同时又想躲避现实,找一个安宁之处,洁身自好。但是,举世混浊,根本没有世外桃源,即使僻居在克瓦塞的深宅中,他也无时不受到社会矛盾的冲击。他挣扎、他呼喊,也终于无济于事。这特定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形成了他的思想矛盾。可以说,《圣·安东的诱惑》是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七二年二十五年间福楼拜思想矛盾的历史记录。和《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相比,福楼拜的批判精神减弱了,人生充满苦难、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的悲观宿命思想越来越严重了。
《三故事》
一八七五年九月开始,福楼拜先后写了三篇短篇小说:《慈悲·圣·朱莲的传说》、《一颗简单的心》和《希罗底》。
《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卢昂的礼拜堂是福楼拜年轻时常去的地方。礼拜堂的窗玻璃上画着圣·朱莲的故事,引起福楼拜写这个美丽传说的兴趣。十三世纪的《先圣传说》中也记载着圣朱莲的故事。福楼拜根据这些传说,于一八七五年九月开始写《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小说的故事是这样的:
朱莲的父亲是中世纪一个堡长,母亲出身于名门之家。感谢上帝,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一天夜晚,母亲躺在床上,月光下,看见一个隐士打扮的老头走近床头,对她说,“欢悦,噢!夫人!你的儿子将是一位圣人!”随即无影无踪了。一天破晓,父亲在外边看见一个乞丐站在眼前,游民打扮,两眼闪闪发光,仿佛神明附体,向他说着无头无尾的话:“啊!啊!你的儿子!……不少的血!不少的荣耀!……永远快乐!一个皇帝的家庭。”说完,乞丐倏忽不见了。夫妻都为儿子辉煌的命运眩惑着,十分钟爱儿子。母亲教他唱歌,父亲教他骑马,请一位高僧教他圣经、数学、文学。父亲相信他来日将是一位征服者,母亲要看见他做主教。然而小孩子生性残忍,见着小白鼠,他一棍子打死;见成群的小鸟被他打下来,他乐不可支;一石头打死鸽子,还要撕烂皮肉。稍大一些,他学会了打猎,无论什么动物,他见着就杀,半夜归来,一身泥血,发出野兽的气味,他简直变成野兽了。一天,他走进森林,一路射杀了无数动物,忽见在一个山谷里,挤满无数公鹿,互相依偎着取暖,朱莲杀性大起,拔箭射去,鹿群发出悲哀的鸣叫,最后都被射死。天快黑了,从山谷的另一侧,他望见一只公鹿、一只母鹿和它的小鹿。公鹿很高大,一把白胡须,十六节犄角,母鹿金黄,小鹿吸着乳。朱莲一箭射死小鹿,母鹿发出一声深沉的哀鸣,朱莲又一箭射倒了母鹿,大公鹿的面门也中了一箭,它好像没感觉到疼痛,跳过死尸,扑过来,朱莲吓得往后退,公鹿眼里直冒火光,庄严得好似一位教主,向朱莲重复说了三次:“恶人!恶人!恶人!有一天,残忍的心肠,你会害死你的父母!”伴着悠悠的钟声,它弯下膝盖,从从容客闭拢眼睛死了。朱莲吓呆了,从此后,他总觉得有无限的危险、无边的忧郁,公鹿的诅咒威胁他,他睡不着觉。他不再打猎了,然而可怕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从他手上滑出的宝剑险些刺死父亲;又一次,他投镖枪险些打死母亲。朱莲害怕公鹿的预言真会应验,逃走了。后来,他成了一支军队的首领,到处解救危难。他从西班牙人手里救出了被囚的奥克西尼亚皇帝,他被招为驸马,隐居在城堡里。他虽然向往打猎生活,但他克制了自己的欲望。他时常被那可怕的预言折磨,妻子说他不可能干出那种忤逆不孝的事情。八月的一天夜晚,听见一只狐狸叫唤,诱惑太大,他带上弓箭出去了。
朱莲走后,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妇人,弯着腰,穿着粗布衣服,拄着拐杖找到公主,原来这是朱莲的父母。儿子走后,他们思子心切,抱着依稀的希望出来寻子,漂泊多年,受尽折磨,历尽苦难,到处行乞,才找到这里。公主服侍两位老人睡在自己床上,关好窗户。天就要亮了,朱莲打猎回来,摸到床上一男一女,他以为这是妻子和情人睡在一起,举刀杀死床上的两个人,这时他模糊听到大公鹿的鸣声,他吓坏了。天亮了,妻子走进来——朱莲明白了一切,他纵然逃到异乡,也逃不了命运的安排,到底应了公鹿的诅咒。隆重地安葬了父母以后,朱莲抛弃了宫邸、财产、地位以及身上的衣服、足上的软缎鞋,进了山,他要用苦行来忏悔他犯下的万世不赦的罪恶。他到处行乞,讲述他的故事,人们唾弃他。他吃草根、野菜、蚌蛤。他弃绝尘世的一切诱惑。他穿带铁针的苦衣,膝行而上,朝拜山上的小庙。他希冀解脱,出生入死,从大火中救出疯瘫人,从深渊中救出婴孩,他想投河,都没死成。跋涉许多国度,他来到一条大河边,修好一条旧船,要献出生命为人类服务。在岸边一所小茅屋里,他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来往摆渡行人。一个夜晚,他睡了,对岸传来喊声,他冒着暴风、激浪、骤雨、冰雹,把那人摆渡过来。那人长了一身癞疮,朱莲不嫌,悉心侍奉他。那人睡在朱莲床上,嫌冷,让朱莲贴着他的身体取暖,朱莲全身贴着他,嘴对嘴,胸对胸。那人原来是耶稣,念朱莲用苦行洗净了罪孽,超度他上了天堂,朱莲成为圣人。
《慈悲·圣·朱莲的传说》的寓意是明确的。福楼拜以极端憎恶的心情诅咒了人类的残忍,从而反映了他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深深厌恶和批判。同时,作家也宣扬,人们应当摒弃现实的各种龌龊欲望,以慈悲、博爱、牺牲精神为人类服务,改恶从善,净化灵魂,求得理想的归宿。这种说教当然只能是一种幻想。朱莲虽然升天为圣,并不叫人感到宽慰和鼓舞,反而让人感到怅然若失,命运难逃。宿命论思想成了这篇小说的主导思想,宗教式的道德说教也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倾向。
《一颗简单的心》
一八七六年七月,福楼拜写《一颗简单的心》。他的甥女回忆道:“我舅父临到晚年,非常喜欢温习他的儿时,他写《一颗简单的心》是在他母亲去世以后。描写她生长的城镇,她嬉戏的家园,看到这本书,她的同辈亲戚、儿时的伴侣,等于又找到了她。这种温柔的心情,帮助他写出他的最动人的篇幅。”《一颗简单的心》写的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的一生。她的名字叫全福,是主教桥地方欧班太太的女仆。每天天一亮她就起来,做过弥撒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一年到头穿着那身衣服,脸瘦瘦的,声音尖尖的,二十五岁时,人家看她就像四十岁的人,一到五十,她就失去了年纪,永远不作声,身子直挺挺,好像一个木头人在做活,一副机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