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满洲帝国国兵法》是一部手法多样、风格多元的影片,是现存“满映”启民映画影像中能代表当时启民映画制作最高水平的影片,既写实、又写意,既有描写、又有说明。时而用音乐鼓舞士气,时而用沉默严肃氛围。景物镜头既能用来增强解说的形象性,又能用来缓解解说的枯燥性。人物的表演有“入真实”的表演,也有“入戏”的表演。影片针对的对象是只是公布法令或者只是解说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该怎么做的伪满洲国最底层百姓,把观众对《国兵法》、对当兵、对当兵后的疑问尽可能降低到最低,以便最为有效地宣传《国兵法》,使日本在伪满洲国的征兵进行顺利,使伪满洲国的国民心悦诚服、高高兴兴地去当兵,并以当兵为至高无上的光荣。
三、《煤坑英雄》(1943):“言教”不如“身教”
《煤坑英雄》
编导者:浅野辰夫。
该片通过一个外地来到伪满洲国某煤矿应聘的青年的视角,一方面表现了矿上工人伙食、住宿、洗澡、休闲等方面的舒适——镜头里,新来的人们羡慕地看着矿上的人们,而解说词召唤着新来的人们“煤矿正在等着你们,这里有舒服的住处、吃不尽穿不完,应有尽有……茶馆里悠闲自在,戏园里锣鼓喧天”,一方面表现了日系指导者对矿下作业的谨慎、对矿工的热心指教,好比解说词中说“日系指导者热心指教,百般领导,关心我们的安全健康,无微不至,真像骨肉情同,情同骨肉,爱若洪涛,我们的前进光明无限,我们的世界海阔天高”。
该片时长约29分钟,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口号式歌唱式宣传,如当矿工出矿去的时候,解说从独白“每天每天,希望无边”变为齐声说“走起来,向前,向前”;二是运用丰富的细节来陈述日系指导对矿工的矿下作业的教育与其“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但这也不是影片最想突出的重点。这里最想突出的重点是受到日系指导“身教”的矿工挺身而出给开小差的同伴做榜样而受表彰这出戏。这出戏的宣传效果一旦达到,后果就是不用日系指导一个个费心,仅凭矿工之间的互相监督就能保证采矿任务的顺利完成。
日系指导“身教”矿工细节1:一个矿工开小差,日系指导走过去,没有教训他,而是拿起矿工的铲子自己干起来。矿工一直看着,看着,后来自己接过铲子,做起活。
细节2:又一个矿工开小差,细节1中的矿工凿煤到一定数量,也没有说坐在一旁开小差的同伴,而且自己拿起同伴的铲子干起活来。同伴一直看着,看着,后来自己接过铲子,做起活。日系指导在一旁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细节3:细节2中给同伴做榜样的矿工得到了表彰。
总之,《煤坑英雄》是一种抒情的个人化的抒写方式,讲一个矿工的成长过程,赋予矿工工作的意义和光辉的光环。既可以作为煤矿招工宣传片,也可以作为煤矿工人的教育片。但是应该看到,当时“满映”的启民映画的制作无论面对大题材还是小题材、大制作还是小制作,都是尽量采用生动、婉转、便于让观众潜移默化接受的画面叙述方式来完成国策宣传和说教活动。
(第三节)娱乐映画影像分析
一、《皆大欢喜》(1942):“醉翁之意”原来在它
《皆大欢喜》是一部大东亚博览会的宣传片。影片描写一位乡下老太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子女们都在新京生活。在举办大东亚博览会之际,孩子都想把母亲接到新京参观。老太太到了新京以后,发现儿女的婚姻、恋爱、事业都有不同的问题。从这里开始就有了两条交叉的线索,一是参观大东亚博览会,一是解决儿女们的问题。前者是影片要表现的核心内容,如大东亚博览会的盛况等等,后者则是一个诱人的鱼饵,让观众在扑朔迷离的剧情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大东亚博览会的宣传,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笔者为何如此肯定呢?因为在影片最后,母亲和儿女同坐一席用餐时,孩子们问:“请问妈,您对大东亚博览会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可以向我们大家发表一下吗?”母亲站起来说:“我的感想很简单,以后我希望你们在都会里的人多做一些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我呢,回到乡下多种田地,我们一起来建设大东亚!”
影片不仅宣传了大东亚博览会,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伪满洲国时期的新京新面貌和伪满洲国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比如说,老太太坐火车到了新京,被女儿用汽车接往家中。一路上,老太太都不断往窗外张望,新京新建筑一路展现,老太太啧啧不已,感叹变化之大。她说:“不知不觉地几年的光景,长春县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女儿连忙帮她纠正:“妈,您怎么还叫长春县啊,国都也行,新京也行啊。”又比方说,老太太到了女婿的医院后,女婿说:“岳母,一晃有十几年没见到您了吧,您一个人到这儿来,可真不容易啊。”母亲说:“现在也不像从前那么麻烦了,你就上了车,它一直地就把你拉到新京了。哟,他姐夫你近来很忙吧。”女婿答:“现在比从前可忙得多了。”这一段落折射了伪满洲国建国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通方便了,医院的生意好了,社会更稳定了,人口多了。
总之,影片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抓住一切的可能性进行各种对伪满洲国的正面形象的宣传。镜头里,大东亚博览会会场上空旌旗飘飘,会场外人们排着长队,人声鼎沸;会场外的一侧,“五角中五十元”的彩票经营业务如火如荼;会场的另一侧是游艺场,有空中旋转飞车、类似现在的碰碰车,还有成年人的“米英击灭游技场”;最惊心动魄的就是老太太和二儿子、孙子在恐怖屋中的种种险遇;而大东亚博览会内是伪满洲国十周年成就展;伴随成就展的是一场庆祝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的音乐会。除了景象的热闹之外,还设计了“人的机关”——顺便展示一下伪满警察的形象和伪满洲国民风质朴。影片中,老太太和儿子、孙子走散了。儿孙俩拿着老太太的照片向会场执勤的警察求助。在老太太遇到警察之前,或者说警察找到老太太之前,编剧让老太太接连发生了三件事情:一是被人一撞,掉了钱包,钱包被一年轻女子捡到,老太太认领回来;二是再次误入恐怖屋,受惊吓仓皇逃出;三是逃出恐怖屋外不小心撞到一个胖子,老太太不道歉,和胖子发生争执,老太太对于胖子的出言不逊很恼火,于是举手杖打起胖子来。故事进行到这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连警察都来了,还正好是看见过照片的警察,于是警察帮助老太太和儿孙重逢了。
影片尽管费尽心机,也掩饰不了它的宣传本质,所以从故事内容上讲,还是很平淡、乏味。不过,从演员演出、导演、美术、音乐、剪接等技术条件来讲,还是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影片创作队伍除导演、副导演、副摄影之一、收音是满人职员以外,其他均为日本职员,当然主要演员都是满人。就表演而言,张敏饰演的老太太,表情自然、流畅,而浦克饰演的女婿,由于刻意模仿卓别林,表情太夸张,总是瞪眼咧嘴说话。就音乐而言,是新京音乐团配乐,有日本音乐,有中日结合的风味儿,也有西洋风味儿,使该片被称为多种尝试的试验田。影片导演是王心齐,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王心齐的导演功力——深受日本导演和日本影片的影响,远景、全景、中景居多,讲究画面构图,讲究人物的运动方向,讲究画面衔接的流畅,善于场面调度,讲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讲究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协调,经营画面的“言外之意”等等。如果和后期的《晚香玉》(周晓波)相比,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更像日本片,后者更像上海片;前者景物是中心,后者人物是中心。
能够充分体现这部影片的艺术水准的是影片开头“邮递员进村送信”的一组镜头:
邮递员送老太太一封信1、(近景)两只喜鹊停靠在梅树枝上的画面,伴着喜鹊们叽叽喳喳的叫声。突然,喜鹊飞走了——营造“喜上眉梢”的意境。
2、(近景)望着喜鹊的邮递员,随着喜鹊飞去的方向将视线一转。开始奏起节奏轻快的音乐。
3、(固定镜头,近景)邮递员笑着,继续奔跑起来。
4、(跟镜头,特写)邮递员迈着外八字腿,小跑。
5、(固定镜头,近景)邮递员笑着,继续奔跑起来。
6、(远—全景)邮递员从道路的一头向画面的右下角跑来。
7、(全—远景)邮递员沿路从画面的右下角向画面中心跑去。突然,转向右方,翻过一道土墙。
8、(中远景)邮递员从画框左中的墙后跑出,将一封信递到一位正在打水的村民。然后,邮递员从画框右下三分之一处跑出画。
9、(中远景)邮递员从画框右下三分之一处大树后跑入画,在画中石头圆桌旁稍作停留,然后从画框左下角跑出画。
10、(中远景)邮递员从画框左下角跑出,顺着院墙跑到院门口,招呼一村民。
11、(全景)邮递员和村民对话。村民向院内大喊:“妈!”
12、(全景)村民老婆和女儿在院内干农活,答应着。老婆、女儿转头喊屋里人。
13、(近景)屋门打开,一个老太太的头露出来,手里撑着手杖。老太太知道何事后,关门拿戳。
14、(全景)村民、邮递员入院内,斜列在画面左侧三分之二处,女儿背坐在画面偏中心处,老婆侧立在画面中间。说话间,老太太开门从四人所夹空白空间走来。随即,五人填满画面右边一半而且高低错落有致、互不遮挡,左中下方有一石桌平衡画面。
尽管影片制作精致,但影片的出众与否,却不能只看形式美,还需要顾及内容美。从内容上讲,这毕竟是一部典型的国策宣传片。就笔者目前收集到的文字资料看来,还没有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的。看来,形式和内容相比,内容仍然是第一位的。由此也可以推断,“满映”拍摄的大量影片不能受到满人观众、上海观众、日本观众的喜欢,恐怕主要原因不在于摄制水平,而在于影片讲述了什么。所以,无论“满映”在娱民映画方面多么努力,它们的失败却是注定的。
二、《晚香玉》(1944):“戏中戏”的抗争表达
《晚香玉》是“满映”后期拍摄的一部影片。此时,周晓波、朱文顺、杨叶、张天赐、王心齐等已经独立执导过影片,有了一定的编剧和导演经验,王福春也当上了摄影师,另外,其他几个艺术、技术部门也都有“满洲人”参加并逐渐达到了能够独立工作的水平。于是,甘粕正彦专门成立了一个“满洲人”的摄制组。“导演是周晓波、美工是刘学尧、照明是陈国有,只有录音还找不到能够单独挑头的‘满洲人’,用日本录音师大岛”。芭人:《动荡岁月十七年》,《长春文史资料》1987年第2辑,第25页。这个摄制组完成拍摄的影片就是《晚香玉》。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晚香玉》是“满映”电影中相当特殊的影片。
《晚香玉》的编剧是姜兴(姜学潜)。故事情节是:京剧老生金楚臣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是亲生女儿玉芳,学唱青衣;一个是养女淑芳,学唱老生。玉芳是贾经理捧的角儿,来往密切。金楚臣反对玉芳和贾经理等有钱人接触。在贾经理带朋友某银行经理到金家找玉芳时,年轻的银行经理看上了淑芳,于是请贾经理和玉芳设法撮合。淑芳拒绝银行经理的青睐,玉芳又被父亲关在家不允许出外会客。贾经理就派人在剧院起哄,轰金楚臣下台。金的徒弟、唱丑角的浦四,暗恋玉芳,本就不高兴贾经理对玉芳的纠缠,在贾等起哄的过程中,愤怒之下开枪打伤了贾,而后被捕入狱。金楚臣深受刺激,病倒。淑芳在琴师的热心教授下,唱功提高很快。贾抛弃了玉芳,玉芳觉得无脸再回剧团。一天剧团演出《群英会》,金唱至中途,体力不支,昏倒台上。淑芳替父登场,一唱成名。金在后台听到前台的掌声倍感欣慰,玉芳在门外张望,却始终没有进屋见父亲。影片在《群英会》淑芳的唱段中结束。
乍一看,题目《晚香玉》与故事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笔者认为,编剧如此命名有多重的含义。晚香玉是一种花,别名夜来香,在中国南方多有栽培。故事里,戏子受到恶绅的玩弄欺压,这是“夜”,而金楚臣、淑芳洁身自好、浦四打恶绅,淑芳勤学苦练后一唱成名,这就是“香”;故事外,日本侵略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中国东北就是“深沉的夜”,而在夜里,仍然有人在抗击,有人的潜伏,有流血、有牺牲、有迂回斗争,这就是“香”。姜学潜明写戏子,暗喻自己,明打恶绅,暗指日本。他要告诉观众,受到名利的蛊惑会最终为名利所抛弃,在艰难中保持高洁的品行,勇于和恶势力做斗争是多么难能可贵。
如果单从影片的艺术质量来考虑,这部满人摄制组完成的《晚香玉》可说是一部表现平平,甚至乏味的影片。首先,导演经验不足。比方说,一开头,父女仅隔一屏障,在家中客厅内换穿衣服。又如,金楚臣要求玉芳在电话里回绝贾经理的邀请后,刚说一句“你过来,你坐下”,贾经理的车就已经在金家门外摁喇叭了。其次,演员表情僵硬、做作。金楚臣始终是沉着脸并慢悠悠地吐字,也许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角色的长辈身份和年纪已大。白玫饰演的玉芳除了和贾经理打情骂俏、暗送秋波的段子表演较好以外,演技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寒梅饰演的淑芳表演少女的羞涩、不满时,动作有点过火。另外,编剧并无新意,爱慕虚荣的玉芳、年轻纯洁的淑芳、正直保守的金老板、痴情冲动的浦四、玩弄女子的恶绅们都是中规中矩,没有惊喜。
不过,影片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就导演来说,周晓波掌握了最基本的镜头调度和场面调度。镜头调度方面,全片主要是运用固定镜头摄影,推拉镜头极少,有也是小推和小拉,有摇镜头。内容方面,有从车前座拍车后座的镜头,有从楼梯上拍人物自楼梯摔滚下来的眩晕镜头。就剪接来说,有插入回忆片段,有叠映,有快速交叉剪辑等。影片最冗长的镜头就是前后两段十来分钟的舞台纪录,尽管中间插入其他内容,不过在一部影片中唱戏的分量占到如此重,实属罕见。这不能不让笔者怀疑,《晚香玉》的故事情节设置是虚戏,这舞台上持续的《打渔杀家》、《群英会》才是编剧想展现给观众的真戏码。快速交叉剪辑的方式在影片中用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舞台上的玉芳(中近景)、包厢里的贾经理(中近景)和坐前三排的贾带来捧场的人(全景)之间快速切换,这是表现玉芳的得意、贾经理的得意,为后面埋下伏笔;第二次是玉芳面对人走楼空,恍然明白自己被贾经理玩弄了,脑海中出现了她自己舞台送秋波(特写)、贾经理咧嘴大笑(特写)和很多双拼命鼓掌的手(特写),这样的镜头加重了观众对玉芳的失落和悔恨的体悟。影片中用得最出色的镜头应该是浦四开枪打人后,剧场一片混乱,人们纷纷外逃。摄影机没有截取全景,只是截取有差别的几个人的慌乱的镜头,把它们叠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