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个场景段落只是该片的一个引子。镜头紧接着转向伪满洲国国旗、举行全联会议的大楼外景、相继来到楼前的人们。影片的正题才正式开始。作为影片的正题,镜头主要是摇摄、俯摄、特写等,以表现嘉宾席的全景、代表全景、旁听者全景、会议整个全景、认真做记录的政府官员、认真聆听的政府官员、激动发言的代表等等。伴随着庄严的解说,影片气氛从街道上、饭馆里、会场外的轻松氛围转变为会场内的严肃的氛围。虚构的短小精悍的场景1、2自然引出真实的冗长枯燥的场景3,影片形式节奏在逐渐减弱,画内空间的动态转化为半静态。与此同时,影片的思想节奏却在逐渐加强,画内空间的自由嬉笑谈话转化为不苟言笑、神情专注的倾听。
场景3:会议会场。众人入场。纲领。会场内。画外解说:每年一回所举办的全国联合协议会是从全国各省召集协和会的代表者,为了使满洲国民全体的生活更充实、向上,协议国民所需要的条件的会议。
这个会议上至国务总理以及各部大臣、政府各大官等来参加,都是本着协和会会员的精神努力会谈。国民每个人的意见经过全国联合协议会传达给政府,政府的方针再经过全国联合协议会传达给国民。
一个代表发言:……列席政府官员或奋笔疾书或认真倾听。画外解说:会议议题恰巧是占国民之大部分的农民生活的种种事情。旁听席上,挨着坐的三人交头接耳。左边那人说:喂,我们的意见也能在全联解决的。其他两人附和。中间那人说:全联是伟大的。
画外解说:政府方面本着协和会员的原则而行诚意达的,政府、民间打成一片,为了使满洲国民生活向上等种种方策大体意见趋于一致,联合协议会也就是协和会员全部的家族会议,所谓的正义统裁和家庭恳谈一个样。在全会员一致的拍打声里,解决一切的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场景3的实况录像中,还是出现了演员的表演,即“旁听席上,挨着坐的三人交头接耳”。尽管是短短的两句台词“我们的意见也能在全联解决的”、“全联是伟大的”,却使得该片在思想节奏上达到了高潮。至此,影片的最终动机得到了彻底地释放,即告诉观众全联是伪满洲国国民的希望,全联是设身处地为伪满洲国国民着想的伟大机构,观众完全可以信任全联,也就是信任伪满洲国的行政风范。这是对伪满洲国政府正面形象的宣传,也是对伪满洲国国民的一种心灵抚慰。
总之,这部短片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切入正题,将宣传词“情景化”,加强了全联宣传的隐蔽的有效性。尽管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斧凿痕迹,但从短片的构思上来说,也不失为一部匠心独运的作品。
二、《满洲帝国国兵法》(1940):百试不爽的“现身说法”
《满洲帝国国兵法》。
企划:治安部、国兵法事务局。
监督:新田稔。
这显然是一部《国兵法》的宣传片。本片的拍摄难点在于,如何把枯燥的《国兵法》形象化地展示给伪满洲国国民。影片时长约37分钟,分为九个部分:满洲建国、跃进满洲、在友邦日本、国兵法、壮丁、军事援助法、慰问家族、在营三年和退伍。讲述了出台《国兵法》的原因,即当兵的意义、《国兵法》的有关规定(如谁有资格当兵)、执行征兵的组织、征兵过程、筛选条件、当兵后的训练项目、退伍或阵亡后的援助措施等等内容。因为这不是单纯的电影化叙事就能解决的宣传,所以影片调动了一切有积极意义的叙事手段和视听手段。
(一)满洲建国
解说:大同元年三月一日那天,为了民族协和,想要建设王道乐土,才成立了我们的满洲帝国。
在这段画面叙事中,影片以旋转的地球仪开场,旋转到光天化日之下迎风飘扬的伪满洲国国旗。(解说词起)紧接着出现黑底白线的伪满洲国版图,“满洲建国”四个白色的字像条幅一样由下向上翻起,覆盖在伪满洲国的版图上。这段开场的重要作用在于用极为凝练的手法一瞬间灌输给观众强烈的国家意识,成为以后叙述的总的精神纲领。
满洲国版图与“满洲建国”四个字解说:和友邦日本有一心一德关系的我们新国家,努力建设已经八年了。现在我满洲国随着各种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势也一天一天地强盛起来。在国内,人民生活安定了,产业开发进步了;在国外,竟然得了许多强国的承认,又得到各国通商。现在世界的大满洲国正向发展的路上前进着。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这段影像轻松愉快地展现出伪满洲国生机蓬勃、物产丰富、一切秩序井然的面貌。一望无垠的田野、数不清的牛羊、整齐划一的街道、冒着浓浓烟气的烟囱、一大捆一大捆的货物、忙碌的起重机……伪满洲国的影像中始终成问题的问题即“语言和画面谁更真实”,又一次摆在眼前。对于观众应该相信影像,相信眼睛,还是相信理性,相信判断?在解说词中,没有直接说“我们的新国家努力建设已经八年了”,而是在“我们的新国家”之前加上了限定成分“和友邦日本有一心一德关系的”,不断强调着日本对伪满洲的重要意义。
(二)跃进满洲
昂扬前进的步兵
解说:国家若不发展,人民的生活绝不能安定,所以若想国民人人安居乐业,子子孙孙永远平安兴旺,必须找强盛的国家来保护不可。我们在这块国土上生活着,父母、妻子和财产都能平平安安的,这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有一天,这块国土受到外国敌人的侵略,破坏我们的安定生活,扰乱安宁,使我们的生命危险,财产被夺取,父母妻子离散,逼到生死关头。国家在这个时候,为了国民大家的安全,要用强力来维护它。国民大家的生活和我们的国土都仗着我们国家的强力来保护。这强力是什么?就是军队。我满洲国的军队是护国爱民的军队。对外,向列国表示着我们的军力,能保持五方和平;对内,能维持治安,使国民生活安定。护国爱民,这就是我满洲国军的正式职务。因为这样,军队必须是最强的。有了好军队,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定,那么,我们国民大家一起协力来搞成好军队吧。
这段的画面叙事节奏是“动—静—动”。配合“跃进”一词,在轰隆隆的火车疾驰的声音中和火车前进的画面特写中,第二部分的讲述开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又一次展现伪满洲国国旗迎风飘扬,伪满洲国政府大楼巍然屹立。不过这部分的画面开始从此转向以人、国土为中心:街道上的人流、集市上的人潮、“国土”形象化的典型画面——广袤的原野、平静的江河、连绵的山脉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镜头中。画面的安宁和讲述内容体现的危险动荡成强烈对比。一段如画的风景之后,音乐随之一变,激昂的小号声中,伪满洲国城市俯瞰全景、街道上整齐的行军出现在画面中,进行曲中行军场景被分切成一幅幅局部画面,通过各个角度来展现骑兵、步兵的整齐划一、昂扬前进的精神面貌。在进行曲转入低沉的时候,两个向过往行军队伍敬礼的士兵中景出现在镜头中。在这里,编导开始由之前的粗略勾勒、宏大叙事转入细节观察中。镜头中出现了士兵帮助携幼的妇女拦截马车并且抱小孩上马车的画面,“护国爱民”的宣扬主旨在画面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三)在友邦日本
解说:友邦日本从明治五年征兵令颁布以来,六十年间完成了世界无比精锐陆海军。国民皆兵就是国民全体都有当兵的义务,遇到有事的时候,为国家豁出生命去战争。
高空盘旋的飞机呜呜地飞行声音盖过了进行曲渐弱的旋律,“友邦日本”以军事强盛的形象出场。日本的海军旗出现在画面中,船上的海军、快速行驶的舰艇、飞扬的浪花、在水上划过白色波浪的水上飞机、天空中密布的战斗机、坦克前进、骑兵冲锋、步兵跑步陷阵,明快的进行曲调中,完成了友邦日本的美好叙述,激起观众对把伪满洲国建设成为军事强国的幻想。
解说: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依着国民的希望,废弃了从来使用的步兵制度,颁布了国兵法。
这是一段无音乐的、严肃的会议讨论的画面叙述。最后一个镜头中,与会人员一起鼓掌,引出该片的宣传主题《国兵法》。
(四)国兵法
作为法律法规,《国兵法》有公布时期、施行日期,有很繁琐的条款,有对当兵资格的规定,也有对不能当兵的说明等等,所以这部分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图示说明、字幕说明、现场采访、真实场景抓拍等手段综合展现《国兵法》的内容。
1、字幕:从来募兵制度
解说画面从前的兵都是一些穷人出身,就像城市里的苦力、做小买卖的、乡下穷庄稼人的子弟。图示:两个同心圆,内圈是“人头”,两圈之间是挑选出来的兵,内圈“人头”空白处表示不分年纪挑人。这样,不但对国防责任的负担不公平,并且知识太浅,身体不强壮,在素质上也很糟糕。这样制度怎么会造成护国爱民的好军队呢?字幕:
a、国民负担不公平兵的素质不良
b、国兵法规定国民全部不分阶级都有受壮丁检查的义务想要扫除从前的弊病,使军队担负起国家防卫的重任,在社会上成了国民里的中坚分子,就得去选拔青壮的好兵。图示:两个同心圆,内圈是“人头”,两圈之间是挑选出来的兵,内圈“人头”空白处表示只是青壮年被挑出。国兵法并不是要造成许多军队,想从全国民里选拔少数的好壮丁,养成世界最精锐的军队。这样,以全国民为基础所造成的精锐的军队既能防卫国土,又能维持国民生活安定,那么我将满洲国越发强大。(全景,仰拍)两行四列站立的士兵
(中远景,侧平拍)操场上队列整齐的士兵。
2、字幕:依国兵法,何样人有当兵的光荣资格
解说画面从参加我满洲建国的满洲人民里,有当兵光荣资格的就是(特写)翻阅民籍名簿满汉蒙三个民族(中景、半身像)代表满、汉、蒙三个民族的三个青年男子日本帝国臣民遵照日本的兵役法制度以完成日满共同防卫(中景、半身像)代表日本的两个青年男子,一个着西服,一个穿和服和我国国兵法是一样的目的(特写)打开的民籍名簿所以除了志愿服务以外,是不适用国兵法的(特写)民籍名簿关上抽象的《国兵法》形象化示意至此,影片又开始转入轻快的画面叙述,连续四个左右衔接的近180度大摇摄(城镇鸟瞰、街道上、工地上、农村里)后,镜头对准背着行囊前行的人们,讲述转入“无当兵资格的人”。在讲到“无当兵资格的人”之前,影片设计采访四个具有当兵资格的不同职业的人“现身说法”谈想当兵的想法。根据影片所提供的感性经验,笔者不能不怀疑这是演员扮演的随机采访,是设计好的响应号召的段子。镜头中的记者并没有出现,记者成为了画外音的解说员。镜头中的被采访者/被打搅者在镜头前自我表演,背诵台词,使得看似真实的画内空间由于“独角戏”的遗憾而成为一种矫揉造作的欺骗。
采访1:到田野里采访一个庄稼人。
采访庄稼人画外:喂,辛苦了,我想和你谈一谈。
庄稼人:什么事啊?
画外:你是什么地方生人啊?
庄稼人:就在这头儿生的。
画外:你父母呢?
庄稼人:也在这儿,(用手一指)就在那儿。
画外:你是庄稼人吧?
庄稼人:是的。
画外:生在这个地方,又在这个地方住,又在这个地方生活,你真是满洲的好国民啊。今年多大岁数了?庄稼人:十八岁。画外:那么来年就要做壮丁的检查了。庄稼人:是的。我很希望检查合格,做一个有为的军人。画外:有许多这样的好青年,我们国家一定要安宁了。
采访2:在街道上喊住一个衣着体面的行人。画外:我打听打听,你是哪个地方生人?行人:在中国的河南生人。画外:什么时候来得满洲国呢?行人:三年以前。画外:还想回河南去吗?行人:不,我想永久住在满洲国了。画外:你是做什么的?行人:我在……做事情。画外:河南生人,在满洲居住,做着合适的工作,你真是满洲的好国民。行人:是。我今年十九岁,在这边就要受壮丁的检查了。画外:好,希望你成一位精锐国军。像你这样好青年,一经审查,
管保能够合格的。
采访3:去商店采访掌柜。画外:你父母在山东居住,你太太在当地住,你们过着买卖人的生活,你真是一位满洲的好国民。掌柜:是的。那我儿子要受壮丁检查了。
采访4:去工厂采访工人。采访工人画外:还回山西去吗?工人:不,想要永久在这里住。画外:现在住在哪儿?工人:住在公司宿舍里。画外:这个人他生在山西,父母也住在山西,可是他来到当地做工,更想要永久住在这里。这也是满洲的好国民。
接下来,影片用相同的手法“采访”在满洲国没有固定生活的人,以真实场景说明哪些人是没有当兵资格的。比方说,从外地来,在伪满洲国做完活儿,还要回外地的人等。
《国兵法》翻开那一页的时候,就完成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征兵正式开始,首先用图示说明了全满执行征兵事务的机构,然后就是进行曲中操场上操练的新兵们的群像,进行曲进行着,人们的生活也在进行着,有的在办公室上班,有的去商店买衣服,有的在家里看书,有的在田野里做农活,壮丁篇在生活的秩序中展开。
全片编导思想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前半部分,影片的后半部分中规中矩地用一个个的画面语言来使解说词形象化,镜头准确、具体、善于变化。比方说,讲到年满十九岁需要提交《壮丁适龄报告书》时,配合一个由远推近的镜头(画面内容是一个青年端坐桌前写毛笔字)和一个特写(青年手下正在书写的《报告书》);讲到要去公署交报告书时,就出现一个青年到公署窗口外交《报告书》的中景镜头;再说“住所不明者由家长或户长提出报告书”时,就换景换人,采用拉镜头拍摄另一个青年侧坐在炕上写《报告书》;说到通过审查却“需要变更日期”的壮丁需要满足重病、死亡等条件是,一个人躺着装重病,一个人在坟前磕头的镜头就出现了;字幕写出“兵役免除者”后,这次没有解说,只有沉默的画面,一个关在牢里的疯子,一个拄着拐杖垂头丧气的瘸子相继出现。后半部分中,这种和解说词机械对应的镜头比比皆是,但是编导仍然在想尽方法使画面表述方式有所变化。影片最后在一边高呼“就像白兰花芬芳,空中五色旗飘扬,在这光辉的旗帜下,我们要协力国家的政策,共同建设大满洲乐土”,一边展现一组新兵迈步行进的浩浩荡荡的场面、骑兵队伍正面迎来有远去的背影的画面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