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求生,我们自然地构建出生命能量的第三层,这是一个保护层,用来保护易受伤的脆弱感情。这个同心圆的第三层是我们用来将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的屏障,它也是我们用来掌控混乱生活的方法。保护层设法让自己不要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害怕。我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重要的是,保护层的建构,不是接近生命的本体为材料的,却是以一个人造的人格为材料的。例如,我们压缩生命的能量和经验,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用上瘾的药物或行为,让自己分心;在生活中努力奋斗,取悦别人、退缩不前、理智化、诱惑别人、保持忙碌……我们保护自己脆弱的方式之一,是让自己顺应一种角色和一种自我形象,我们躲藏在各种角色之后,变成有权者、牺牲者、变得性感;变成别人眼里的开心果、魅力四射的人或者是运动发达的人……我们又能怎样呢?没有了面具,我们整个人都将变得脆弱不堪;失去了保护层,恐惧的羞愧感也将浮现出来,让我们生不如死。
我们看到,内在小孩是一个晃动生命瓶子的绝佳高手,只要我们触动了自己的脆弱,那个内在小孩就会出来胡闹。而保护层的设置远离我们生命的本原的材料,是生命中的假宝石。我们的生命一旦被内在小孩所接管,我们的生命瓶子就会混浊。我们对自己的保护行为也使我们远离真正的自己,它们只会加重生命的扭曲。生命扭曲的行为怎么可能让我们生命的瓶子安稳和沉静?
23.羞愧和惊吓:内在小孩的两种典型面孔
我们的内在小孩有两个最典型的面孔,那就是羞愧和惊吓。
最爱我们的人给了我们最初的羞愧和惊吓。成长中的我们,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持续地给我们积累并且加深羞愧和惊吓。
我们一点都不缺少这样的经验:我们的父母不断地提醒,我们是怎样地没有用处。我们的同学可以考第一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其实,第一名只有一个,另外的几十名同学真的就是不能考第一名。考第一名真的就是极小概率事件,这极小概率事件总会被爱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视为应该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寻常事件。这真是错乱。那个考了第一名的同学也不敢懈怠,假如下一次考试他考了第二名,就是失败,他的父母就会怨他为什么没有保持住自己的优势。我们也不缺少这样的经验:我们的兄长在学校里比我们成绩好,家长就会拿他的成绩来和我们比较。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羞愧。
我们太小了,只能以受到外界回应的程度,来发展出自信、胆识和自尊。我们还被学校和家长统统地被丢进一个不合本性和天赋的模子中,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大人愿意让我们做的事,我们都得努力去做,完成大人对我们的投射。我们的羞愧感就是这样天然地进化到了生命中。羞愧基本上是一种无力感,会深深觉得自己是错的,不够好的。我们天生的活力被内疚和无力感所替换。我们开始变得自我怀疑、恐惧和缺乏安全感。我们的自我分离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深地陷于去变成一个不像自己的人。心理学家统计,99%的小孩会受到羞辱,感到羞愧。
当我们的内心有羞愧的时候,我们会摆荡在自己很棒和很糟的感觉之间。当我们把事情做得很棒,考试考得很好,跑赛跑得很快时,我们得到认可,赞同,我们就会有成功的感觉,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我们更会遭遇到挫败的情境。我们被拒绝,感受不到尊敬和欣赏时,一下子就会觉得很糟糕。我们很容易认为,只要我们得到认可,有了学问,有了钱,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日子就会好极了。为了这个好感觉我们永无止境地努力证明自己,想用成功和有钱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是这样被激励着成为一个渴望并执着于寻觅成功的怪物的。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这样的路途上能让自己幸福和喜悦起来。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被羞愧感深深地伤害过的人。如果考试成绩比别人差,我会羞愧地睡不着觉。有一回考外语,我错了一个不该错的地方,总分可能不能在班里考第一名了,我就睡不着觉了,恨不得半夜三更去学校老师的办公室里去修改考试卷子。当我成为家长,成为儿子的母亲,我也打着热爱儿子的名义让孩子学这学那。我希望儿子喜欢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是好东西。六岁的儿子每一回学琴,都会撅着嘴而去。几年后儿子在马路上见到琴行,恨不得拿起炸药包把琴行炸掉。我才知道当年我给了孩子怎样的羞愧。直到孩子长到很大了,我有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才知道我曾经何等无知地伤害了儿子。没有办法,我们的灵魂还是那样稚弱的时候就成了家,我们对做家长的一无所知时就被做成了家长。大多数家长都缺少技能和觉察,可以让自己以不令孩子蒙羞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比羞愧更能让我们受伤害的是惊吓。惊吓是一种暴力,明显的或隐晦的暴力。它们可以是愤怒、敌意、批评、指责。我们是以一种精致敏感的状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种纯真坦然是无法想像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所见所闻,到处都是纠结和紊乱的成人关系。因为我们太小了,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成人们一点也不提防我们就把负性的情绪展露给我们。我们被惊吓。那些爱我们的长辈一点都不知道,纯真无知的我们根本无从去了解或接收他们发出来的粗鲁的能量。惊吓以被迫的方式进入我们生命的潜意识。惊吓所造成的能量密度不断地积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越迷惑,我们的情绪能量也越容易抑郁。
同样是暴戾的情形是这样的:有人总是将他们的主张和道德观强加在我们身上。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的权威人士。还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教导着该思考什么,遇到什么情状要产生何样的感受和表现。这样的暴戾让我们惊吓。让我们很容易就怀疑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圣洁,缺少精神上的见义勇为。
克里希那南达说,只要是在竞争的场面里,他就会感受到这种惊吓,而且屡试不爽。压力和对自己的期许,无论是来自爱我们的人还是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人觉得陌生。我们早已处于这样的压力态势之中,尤其是在成长环境是如此高度竞争且男权社会里面。责难与批评,这种口头的暴力,我们人人熟知它们,这样的情绪暴力简直比比皆是,最容易来自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工作关系中的人。抱怨,像一个一个小锥子,一下一下捅在我们的精神皮肤上。抱怨者从来不知道自己在施暴。惊吓了的我们本能地用负能量去回击。对峙的关系一下子就会被形成。
更大的惊吓来自于我们的生命有终将一死的宿命。我们总是要一直要对无保障、永不确定、没有安全感的未来,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种不能掌控最让我们恐慌。我们的内在小孩,最不能对付的就是这个恐惧。
羞愧和惊吓是我们内在小孩的表情,什么时候我们没有活在自己的本原或者自己的能量之中,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内在的空洞就会侵扰我们,我们的生命瓶子就会晃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从外部找些东西来转移这种空洞和内心的迷乱。我们必然会发展出来自己的保护层:依赖别人、取得物质、活动,想像、权力和性、想方设法获得赞美。只要可以不去感受自己内在的全然恐慌,做什么都行。
处于羞愧和惊吓状态的我们的这个内在小孩,要么想把我们搁人堆里,以热闹的方式迷失自己;要么一个人呆着空洞得要命,活得无助,迷失自己。这个内在小孩的恐慌,会把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像锅里的方便面,越煮越烂,逐渐没有了自我。我们还容易把自己的问题推卸到别人身上去,认为是别人害了我们。
生命的瓶子,晃动不已。
24.内在小孩是如何掌控我们生活的
我们在文明世界的托衬上显得一本正经,待人接物像个成人。这是我们成功戴上的一个面具,不然我们混不下去。但是,我们的心里住着的这个内在小孩,他从来没能在我们的生命里面缺席。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关系中,一旦接触与我们的本体自由相抵触的事情,我们的内在小孩立刻就会感到恐惧,羞愧和惊吓就会重新被唤起,我们的生命就会重新暴露在过去所经历过的创伤之中。伤口重新被撕开。这一切全都发生在潜意识当中,像电脑里面的程序。我们的生命立刻就会被内在小孩所接管。
小孩的基本状态是这样的:情绪化、反弹和充满期待。一旦被内在小孩所接管,我们就像任何一个小孩子一样,会因内在的不舒服而对外做出破坏性的举动。可以想像,小孩子的情绪化是什么样的,我们就会有怎样的情绪化。小孩子的情绪化会是直接的,不伪装的,小孩会哭闹,生气,不理人。我们是成人,我们会把这个内在小孩伪装成别的模样来哭闹。真实的小孩子还会有大人在护佑。我们的内在小孩是没有大人护佑的,我们就要发展出来一个大人来护佑这个自己的小孩。由于内在小孩是让我们处于生命的受伤层面上的,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使用伎俩,不计代价地地去保持警戒,保护内在小孩的脆弱,不让他感受到内在的痛苦。其实我们是不让自己感受到内在的痛苦和失落。我们便会发展出来一些隐秘的伎俩。我们会变得很政治化,能量直接朝外,无意识地尽可能地去做一些满足这个小孩需求的动作。我们会变得爱操纵,控制和苛求、抱怨、算计、讨好、发怒。我们从小就学会了这样的伎俩。为了无意识的得到,我们心中充满了想要的欲望,而且马上就要。我们动不动就会生气、害怕、产生急迫感,像一头惊恐的小兽。我们设法让自己去拼命成功,扮演成拯救者,演讲者,透过控制和操纵别人,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依赖。我们会变成施舍者,让别人对我们产生感激。我们甚至可以变成受害者,让别人产生内疚。我们更会变成暴君,运用强大的暴力就会让别人屈服。我们会变成妩媚者,或者变成高富帅,让异性爱上我们。在如今这个物质不再短缺甚至过剩的时代,我们在电视上,在杂志上,到处都能看到穿戴得很少的女人,让自己性感和妖孽,不是因为她们没有钱买足布料把该包裹住的身体部位包住,而是那个内在的小孩在向外发射性感的魅惑。男人也是,男人把自己变成首富,世界的首富或者国家的首富、村子里的首富或者家族里的首富。把自己变成最高的权力者。男人们通过富足和权力来强化自己的魅力,以便捕获这个世界上对他的关注。
变成了成人的我们,日益把自己发育成为一个心智复杂的怪物。
处于内在小孩的掌控之中,我们完全会履行“丛林法则”,这个达尔文用其一生所揭示的人类群族从原始社会到如今一直最大限度在奉行的进化法则。这个法则,充满竞争和厮打。在原始社会里面,这样的血腥是直接掠夺形式的,是猎枪和猎人。文明社会,我们把这样的血腥形式发育成了另外的形态,它们变成了竞技,有时甚至以文明友爱的方式去履形,比如,运动会,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旗号,在欢歌笑脸之中去进行。其实,友谊第一多数情况下是一句彻底的谎言。比如,文明成功地将丛林法则的肉搏删改成人与人之间身份的较量,金钱的较量,成功的较量,面孔的较量。比如,评选先进工作者,比如,评选标兵,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人与人之间,完全可以在温文尔雅的面具下进行血腥的丛林法则的较量。
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处于丛林法则之中,我们的恐惧就会是恒久的。丛林法则从来都会让我们内心的瓶子晃动不已,大多时候,我们难于做成那个内心安宁的接近生命本原的自己。
期待,是内在小孩最惯常使用的情绪。由于我们自己是无力的,我们期待被拯救。当我们意识到无法自救时,我们便期待被救赎。期待直接来源于孩童时代的我们那个自己。小时候我们经常会有期待被满足的情况。期待,便成为我们潜意识机器里面的一个常规启动按钮。长大以后我们当然会清醒地知道,我们的期待和我们的现实其实半点儿关系都没有,没有人会迎合我们的期待。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期待满足后的快活感觉。我们的潜意识机器取消不了这个按钮。我们无师自通地让期待变种。我们学会讨好我们的上司,讨好亲密关系中的对方。我们会将另一个人转变为满足我们期待的一个对象。其实,我们的期待绝对会落空,只要我们活下去,迟早会让这一点得到证明。期待,是非常严重的错觉,非常严重。比我们所以为的还要严重。
期待让我们的生命瓶子整日地混浊,因为期待本身,就是晃动我们的生命瓶子。
25.内在小孩状态下的情色亲密关系
我们为什么需要男人和女人的亲密关系?
有很多原由会支持我们的这个需要。
按我的理解,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是男人和女人结合之下的产物。我们是卵子精子受孕后一起长成的肉体,他部分和她部分揉杂着长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天生就是两性的复合之物。我们的性别,是我们活在世俗世界上的一种外显,另外一个性别是我们的一个未显现成分。我们都是雌雄同体的人,天生地寻觅另外那个异性的自己,然后揉杂在一起,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所以,我们要用外显的异性的结合,在弥补我们天生的缺失。只有男人和女人合而为一,我们才能成为完整的自己。
还有,万事万物的最大使命就是繁衍,这是生命存在的原始动机。如果造物不把繁衍的仪式设置得有喜感,不把繁衍的事情当做天大的诱惑,男人和女人怎样去践行这个仪式,并且前赴后继,乐此不彼?生命怎样得以传续?人类怎样让子子孙孙不绝如缕?
身心灵哲学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亲密关系需要的潜意识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