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样,直彦井感到这儿有一个机会。他推断:如果把附装在烟盒里仍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传,这种照片的价值就可大大提高。于是,他就去找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这个公司的经理说明他的想法。这位经理立即说道:
“如果你给我写100个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0日元,请你给我送来一张名人的名单,并把它分类,可分为总统、将军、演员、作家等等。”
这就是直彦井最早的写作任务。他的小传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至他得请人帮忙。他于是要求他的弟弟帮忙,每篇50日元。不久,直彦井还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写作小传,以供应一些平板画印刷厂。直彦井竟成了编者。
3.目标的制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了,现在我们明白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了,那么,诸位的目标具体又是什么呢?成功的政治家?成功的商人?还是其它?这些都不要紧,关键在于我们有了适合自己的明确的目标。
盲目不可能目标
避免盲目选择目标,首先就该在内心对所选目标做到单纯定位、明确要点、预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从,达到专心致志,走向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打算呢。”
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维导致的没有目的,你想这样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赢得成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
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
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所力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的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知识原理,也由此和老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坚不可摧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自己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福特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工厂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信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匹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间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
由此可见,如果福特当初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不再努力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在短期薪金利益的取舍上目标不明确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车王国。因此,认真对自己的爱好、信心、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审视评估,并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正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评估得正确,目标选得准,才不会在遇到阻力时半途而废。
避免盲目选择目标,首先就该在内心对所选目标做到单纯定位、明确要点、预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从,达到专心致志,走向成功。
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我们生活中,必须立下志愿。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岂不是虚度光阴吗?
立起不蛤生活变得有意义,同时也提高了生命的价值。
苏格兰有一句民谚:其实顶上就是一片悬崖,人们称之为“黑暗里程”。在生活中,我们迟早也要走过这样一段黑暗而危机四伏的路程。给自己设定一个看得见的目标,把天梯搬到自己的脚下,我们就会攀缘过去。
公元1876年,美国亚马士都大学的校长威廉·克拉博士,应聘到北海道刚创立的札幌农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和学生一同生活,教育他们达8个月之久。培养了佐藤昌介、内材鉴二、新渡等杰出的教育家。克拉博士在任满离校时,给学生们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志”。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我们生活中,必须立下志愿。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岂不是虚度光阴吗?孔子曾说过,他在15岁的时候就立志向学。日本高僧日莲法师也在12岁时,立下志愿要成为日本顶尖的人物。他们都是在年轻时就立下志愿,而终身为之奋斗,终成为名人。立志不但使生活变得有意义,同时也提高了生命的价值。相反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一生中将做些什么事,不但不能体会人生的快乐,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
松下幸之助说:“即使是乞丐也会发下宏愿,努力乞讨,以求致富。”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志向要愈高愈好。因为所立下的志愿若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脱离了现实范围,也就成了妄想。“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设计长远目标,从实际出发,制订长远的计划,一日一日地逐步去执行,才能达到理想。”这就是克拉博士给札幌农校的临别赠言,真是语重心长。
萧伯纳说:“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你自认有一个伟大的生活目标。”
“每个人对工作看法之差异,就在人生观之不同罢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aw)把人类的需求区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求(饥饿、性欲等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免于恐惧、工作保障等)、社会的需求(亲情、爱情、友情)、自尊的需求(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立功、立德、立言)。
如果把这五项需求与“为何而工作”相互对照的话,“为生活而工作者”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为工作而工作者”满足了社会与自尊的需求;“为理想而工作者”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巴黎艾菲尔铁塔当年在打地基之时,有一位报社的记者去访问打地基的工人,想知道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看法。
第一名工人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一天算一天啦!我每天下班后,希望有一杯老酒喝喝,就心满意足了。”这名工人神态懒散,对兴建铁塔似乎没什么兴趣,是个典型的“为生活而工作者”。
记者走了几步,碰到另一名忙碌的工人,也问他相同的问题。
工人擦擦汗回答说:“我一家五口就靠这份收入,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工作,以养家活口。而且,我知道勤奋工作必获上级的赏识,希望不久之后就会升级加薪。”这是个“为工作而工作者”。
记者走到另一边,遇见一名若有所思的工人,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工人昂首回答说:“我正在兴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这件工程完工之后,全世界的人都将慕名来参观。能够参与这一件伟大的工程,我觉得很荣幸,而且我的家人也以我为荣。”这是“为理想而工作”的典范。
三个领相同薪水、做相同工作的人,对“工作”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其原因就在人生观迥异罢了。
那么,请问你是“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还是“为理想而工作”的人呢?
咬住目标不放弃
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愈挫愈奋,咬住不放,一定会成功。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必抵达山顶。
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勇往直前。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上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头说:“答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注视目标,并朝目标勇敢前进,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又有一则小故事。
有一个工头叫工人拿一支圆锹,挖了一个深洞后,工头要工人爬出来,到别处挖另一个洞。当工人挖到某一深度后,工头进洞检视一番,不满意地摇摇头,要工人再到他处又挖一个洞。
如此,周而复始,挖到第五个洞时,工人忍不住了,他生气地丢下圆锹说:“挖!挖!挖!到底在挖什么呀!我不干了。”
工头讶异地说:“你急什么呢!我一直在找水管的破裂处啊!”
工人的脸色缓和下来说:“原来如此,你何不早说呢!”他拿起圆锹,继续工作。
对啊!工头何不在一开始,就把挖洞的目的告诉工人呢?做任何事,首要之事就是目标要明确。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确立目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是不是有了目标就会成功呢?
“成功最大的阻碍,就在放弃。”
有人问企业家张国安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选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脑筋好的人,而是对一个目标咬住不放的人。”
张国安的话中谈到了二件事,其一是选定一个目标,其二是咬住不放。
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教导学生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
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老师叫一名学生上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同时在黑板上,右手画方,左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
老师说:“这两个图都画得不像,那是因为分心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一兔。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目标的话,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只能选定一个目标。
再说咬住不放,咬住不放就是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意思。
王永庆说:“年轻人踏入企业界,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日本有句俗话说:“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焐暖。”
这两句话主要在勉励我们,至少要三年咬定一个目标不放,全力以赴。才会有成。
目前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胸怀大志,自信满满,也勤奋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弃了。爱迪生说过,全世界的失败,有了5%只要继续下去,原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碍,就在放弃。
所以,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愈挫愈奋,咬住不放,一定会成功。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必抵达山顶。
适合自己的才叫人生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
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作为医生,他们并不出类拔萃,后来改搞文学,成了文坛巨人。如果他们坚持学医,那就可能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一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他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来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干些服装准备之类的事,现在突然演主角,由于自卑、羞怯,排练时演得很差,这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满和鄙视。
一次,他突然停止排练,说:“如果女主角演得还是这样差劲,就不要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一扫过去的自卑、羞怯、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