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9300000047

第47章 科学的回答

关于宗教宇宙观的逐渐衰弱,我所告诉的自然很简略,是不完善的。关于各种不同过程的秩序,我也说得很不清楚:没有阐述各种力量在唤醒科学精神中的合作情况,也没有论述在宗教宇宙观实行绝对统治和后来受日益增强的批判的影响时它自身的变化。最后,严格地说,我的评论仅限于宗教的一种形式,即西方人的形式。可以说,为了便于说明,我构建了一个解剖学的模型,以期尽可能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众所周知,科学精神反对宗教宇宙观的斗争尚未结束,至今,这种斗争仍在进行着。虽然精神分析一般很少拿起论战的武器,但我并不反对研究这场争论,这样就可能进一步阐述对宇宙观的态度。人们将看到,宗教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些论据是多么容易答复,而也有一些的确难以驳倒。

我们所遇到的第一个反对意见,认为科学把宗教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是一种无礼行为,因为宗教是比人类理智的任何活动都崇高和优越的东西,是不可用琐碎的批判进行研究的。换句话说,科学没有资格去评价宗教,因为它只要固守自己的领域,还是相当有用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但宗教不在科学领域内,科学无权干涉。如果我们不被这种粗暴的排斥所吓倒,而是进一步质问:宗教提出的这种对在所有人类事物中占优越地位的要求的依据是什么?那么,我们得到的答复就是,宗教不能用人类的量尺来衡量,因为它起源于神,是被圣灵作为启示赐予我们的,而人类精神是无法理解这个圣灵的。人们可能已经想到,没有什么比否定这个论据更容易:它显然是一个预期法则,即“用未经证实的假设来辩论”——我知道德文中没有一个好的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这里提出的实际问题是,是否存在神灵及它给予的启示?当然,不是下述说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神性是不能被怀疑的。在分析工作中,我们也常遇到这种态度。如果一个平时很聪明的人,竟用非常愚蠢的理由来反对某些特殊的建议,则这种逻辑的缺点就表明,在病人身上存在着一种特别强烈的拒绝动机——这种动机只可能是情感性的,具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我们也可能得到另一种回答,它公开承认这类动机:不可以对宗教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因为它是人类灵魂所产生的最高级、最珍贵和最崇高的事物;因为它表现了最深厚的情感。而且唯有它,才使世界对人们变得包容,生活对人们变得有价值。我们无须争论宗教的这种价值,而需关心另外的事。应该强调下述事实:问题的根本不是科学精神侵犯了宗教领域,而恰恰相反,是宗教侵犯了科学思想领域。无论宗教可能具有多少价值和重要性,无论如何,它都无权限制思想——因而,无权拒绝对它进行思考。

科学思维本质上与一般的思维活动并无不同之处。而后者,则是我们大家,包括信教者和不信教者,用以照管日常事件的活动。科学思维形成了某些特点:它对那些缺少直接和实在效用的事情也感兴趣;它谨慎地避免个人因素和情感影响;它更严格地考察那些作为结论基石的感知觉的可行性;它用那些使用日常方法不可获得的新知觉来充实自己,并在有意识加以调整的实验中,把这些新知觉的决定因素分离出来。它努力达到与现实——也就是与存在于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的东西一致。正如经验告诉我们的,这种努力决定着我们的愿望能否实现。把那种与外部真实世界的一致称为“真理”,即使我们不考虑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它仍然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因此,当宗教宣称它可能取代科学的地位;宣称因为它对人是有益的,并使人高尚,所以它必定也是真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侵犯。而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应驳斥它。人们已学会如何根据经验法则和现实来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现在若要求他们把切身的利益完全托给自由行使职能,而不受理性思维制约的一种权威,这未免有些太过分了。说到宗教向其信徒承诺的保护,我想,如果汽车司机宣称,他驾驶汽车绝不受交通规则的约束,而是根据他那异想天开的冲动,那么我们当中甚至没有人会打算坐到他的车中。

宗教做出的限制人思想的禁律,会危及个人和人类社会。分析的经验已告诉我们:虽然像这样的禁律最初是局限于某个特殊领域,但它往往向外扩张,后来便成为患者日常行为中各种严厉抑制的起源。该结果也可在女性性生活中找到,这些女性甚至在思想上都不准涉及性。传记可以表明,几乎所有的已故名人,在其生活经历中都受到因宗教对思想的限制而引起的伤害。另一方面,理智是一种力量,在对人类施加一种统一的影响方面,我们可以对它抱有极大希望——人类是很难团结一致的,因此几乎难以实行统治。可以想象,只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乘法表和度量单位,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啊!我们对将来最好的希望是,理智——科学精神,理性——能够逐渐建立起在人类心理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理性的本质是一种保证,保证它以后不会忘记给予人类情感冲动,以及给予其所决定的东西以它们应有的地位。但是,这样一种理性统治所实行的普通制度,将被证明是团结人类的最有力的纽带,并将引向进一步的团结。无论是什么,只要它像制约思想的宗教戒律那样,反抗这样的进步,它对人类未来而言就是一种危险。

于是,人们会问,宗教为什么不以下述坦率的声明来结束这场对它而言毫无希望的争论呢:“事实是,我不能给予人们一般所谓的‘真理’:如果需要那东西的话,就应坚守科学。但是,我要提供的,相对人们能从科学中所获得的一切而言,是更美丽、更令人宽慰也更使人高兴的东西。因此,宗教是另一更高级含义上的真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宗教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承诺,因为这将使它丧失所有对人类大众的影响。一般人只知道一种真理,即日常语言意义上的真理。他无法想象更高级的或最高级的真理会是什么样子。对他而言,真理似乎与死亡一样,是没有等级程度之分的,他无法从美飞跃到真,也许会像我一样,认为他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

因此,斗争尚未结束。宗教宇宙观的支持者信奉一句古老的格言: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他们问道:这种科学是什么?它竟倨傲地诽谤我们的宗教——我们的几千年来一直给无数的人带来帮助和安慰的宗教?它迄今为止实现了什么呢?今后我们能期望从中获得什么呢?它自己也承认,它无法带来安慰与兴奋。暂且不谈这些问题,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它的理论又怎么样呢?它能告诉宇宙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宇宙产生之前是什么样的吗?它能描绘一幅清晰的宇宙图景吗?或向我们表明在那里可以找到无法解释的生命现象或说明心灵力量怎么能作用于无生命物质吗?如果它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对它表示尊重。但至今它尚未解答任何一个问题。它提供种种所谓的发现的碎片,而无法使之相互协调,它收集事件发展过程中一致性的观察材料,并把这种种一致性称为法则,提出其狂妄的解释。科学赋予其发现的必然性是多么微小啊!它教导我们的一切都仅仅是暂时正确的:今天被称赞为最明智的东西,明天可能被否认,而代之以别的东西,尽管这东西将再次被证明仅仅是暂时的。于是,最新的错误被认为是真理。而且,为了这个真理,我们将牺牲我们的最高利益。

我想,只要自己是受上述言论冲击的科学宇宙观的支持者,这种批评就不会过于严重地动摇自己的信心。在此,我要提起一段曾传遍奥匈帝国的话。有一次,那个“恶魔”对着他所厌恶的议会大声咆哮:“这不是一般的反对意见!它是派别性的反对!”与此类似,正如人们所知,宗教以一种不公正的、邪恶的方式,夸大地指责科学尚未解决有关宇宙的问题。科学的确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因为科学非常年轻——是较晚形成的人类活动。仅选几个日期为例,我们应该记住,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法则距今只有大约300年;把光分析为各种颜色的光谱,并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逝世于1727年——也就是说,距今不过200多年;拉瓦锡仅是在法国大革命前不久才发现氧的。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程,个体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现在我可能是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了,然而达尔文出版其著作《物种起源》时,我却早已出生了。同年即1859年,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也诞生了。即使再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希腊时期精密科学的起源,追溯到阿基米德,追溯到哥白尼的先驱、萨姆斯岛的阿里斯塔恰斯,甚至追溯到巴比伦时期天文学的最早开端,也只不过涵盖了人类学家所确定的人类,从类人猿形态进化到人的、肯定有十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而且,我们应该记住,上个世纪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新发现,带来了科学如此之迅猛的进步,以至于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科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必须承认上述批评的正确性。科学的前进的确是缓慢的、摇摆不定的和艰辛的。这一事实无可否认或改变。难怪在另一个阵营中的先生们感到不满意。他们被宠坏了:“天启”使得他们过得安逸自在。科学研究的进展一如精神分析的进展。我们把各种期望带入工作中,而这些期望又必须严格地加以控制。在观察中,我们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会发现某种新东西,但一开始,它们只是一些不能黏合的碎片。我们提出推测,建立假设,倘若没有进一步证实,我们就必须放弃这些推测和假设。我们需要巨大的耐心和准备,用以等待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放弃了早期的信仰,以免因它们而忽视那些意想不到的因素,最后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了回报,那些支离破碎的发现自行组合起来了。我们因而洞察到精神事件的全貌,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以从事进一步的工作了。但在分析中,不得不在没有实验所提供的帮助下进行研究。

在对科学的批判中存在着大量的夸张。认为科学盲目地从一个实验摇摆到另一个实验,它用一个错误取代另一个错误,这都不是真的。科学通常像雕塑家摆弄自己的泥制模型,孜孜不倦地修改着这一样稿或者往上加点什么,或者拿掉一些什么,直到达到一种满意的程度,即他感到作品与他所看到或想象的物体相似了。此外,至少在那些更古老和更成熟的科学中,甚至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种坚实的基本原理,它只被修改过和改善过,却没有被推翻。在科学活动中,情况看起来并不像批判中的那么糟糕。

对科学的这些猛烈的污蔑最终又是为了什么?尽管科学目前还不完善,而且困难重重,但对我们而言,科学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它,它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而宗教的宇宙观则不然,它的要点完美无缺,如果它曾经是谬误,那么它肯定永远都是谬误。对科学的贬低绝不可能改变这样的事实:科学正在努力考虑到我们对外部真实世界的依赖性,而宗教却是一种幻想,它的势力来源于我们各种本能的欲望性冲动。

我有责任接着考察与科学宇宙观相对立的别的宇宙观,但我极不情愿这样做,因为我知道,严格地说,我没有能力评判它们。在此,我必须首先提及哲学的各种不同体系,它们敢于根据那些多半是遁世的思想家的想法来描绘宇宙图景。我已经努力对哲学的特征作了普遍的考察,但我恐怕不具备少数人那样的资格,他们曾经建立了对哲学不同体系的评价。

第一种宇宙观好似政治无政府主义的复本,而且可能就来源于它。当然,过去就已有这种理智的虚无主义者,而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似乎冲昏了当今虚无主义者的头脑。他们的确是从科学出发的,但他们设法迫使科学自我取消,乃至自绝;他们派给科学一项任务,即通过否认自己的各种权利来消除自身。在这方面,人们通常认为,虚无主义仅仅是一种暂时的态度,上述任务一完成,它就不复存在了。一旦科学被消灭了,这个虚空出的空间就可能被某种神秘主义填满,或者被陈旧的宗教的宇宙观所填满。按照无政府主义理论来讲,并不存在像真理那样的事物,即对外部世界的确定认识。我们所公布的像科学真理的一切都不过是自身需要的产物,因为这些需要一定会根据外部条件来获得满足:这再一次证明,它们是幻想。归根到底,我们只能发现需要的东西,只能看到想看的东西,这是绝无例外的。因为真理的标准——与外部世界相一致——是不存在的,它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观点毫不相关。它们都同样正确或同样错误。任何一个都无权指责另一个是错的。

对认识论有兴趣的人可能发现,探索那些无政府主义者,借以成功地从科学中得出上述结论的途径——即诡辩论——是富有诱惑力的。无疑我们将会遇到类似于那些来自众所周知的科里特人的悖论中的情况,科里特人说所有的科里特人都是撒谎者。但我既不希望也没有能力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探讨。我所能说的一切就是,只要这种无政府主义理论涉及到关于抽象事物的看法,它听起来就具有神奇的优越性,但它向现实生活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不成功的。现在,人们的行动是由他们的观点和知识所支配的,正是这个同样的科学精神推测出原子的结构或人类的起源,设计了一座能够承受重物的桥梁结构。假如我们信仰的一切均无足轻重,假如根本不存在知识与现实相符而相悖于我们的观念的情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硬纸片,而不是用石头来造桥,就可以把催泪瓦斯而不是乙醚当作麻醉剂。但即使是这些理智的无政府主义者,也将强烈地否认他们的理论在实践上的这种应用。就上述有关精神分析与宇宙观问题的关系做一个总结,我认为,精神分析没有能力创建自己的宇宙观。它并不需要自己的宇宙观;它是科学的一部分,所以能够遵循科学的宇宙观。但是,论述这种关系几乎不值得用如此宏大的标题,因为科学宇宙观并非包罗万象,它极不完善,也不被认为是自足的,能建构种种体系。人类的科学思想仍然很幼稚,还有太多的重要问题尚无法解决。建立于科学之上的宇宙观,除了对外部真实世界的强调之外,其性质主要是消极的(例如,服从真理,拒绝幻想),若有人不满于现状,要求获得比现在更多的暂时安慰的地方,他们尽可以到能得到这种安慰之处去寻找。对此,我们无可指责,也帮不上忙,但是,不能因为他们而改变我们的思考。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弗洛伊德3、4:释梦(上、下)

    弗洛伊德3、4:释梦(上、下)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释梦》分上、下两册,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释梦》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 心理学通论

    心理学通论

    《心理学通论》是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之一。《心理学通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理论心理学,并介绍了心理学研究方法,阐述了应用心理学几方面内容,并提供了相关思考练习题。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怎样去除心理阴影?怎样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本书针对青少年生活中的性格培养、情绪控制、对自我和身边世界的认识、青春期特殊心理、常见心理症结,以及交往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等,采取故事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以鲜活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给出各种有效的方法。给予你一定的启发,帮助你解决成长道路上的迷惑,带给你更多的快乐和关于成长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从六场出发(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从六场出发(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小说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北林场“六场”里三个结拜少年从小到大各自不同的命运,进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六场的时代变迁。小说分为十个章节,前半部分写六场:纯美、烂漫、如梦如幻。当现代文明入侵这块淳朴大地时,在大时代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们走上了一条“走出林场”的现实之路。后半部分侧重现实的残酷、都市的荼蘼、压抑与迷失,进而前后形成对比,最终诠释出“抵达”还是“出发”?精神层面的前行与出发、抵达与归宿成了作品最终试图寻找的所在。
  • 白袍国士

    白袍国士

    陈观鱼原本是听潮书苑里的教书先生,每日矮纸作草晴窗分茶,同三两好友吃酒闲谈,教书授徒恬淡怡然。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不得不为家人为百姓为天下图谋立事。将相王侯归尘土,一世功过凭人述,祈历十三年的春天这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
  • 我的手机连万界

    我的手机连万界

    他在深夜和王母娘娘畅聊,是王母娘娘的闺中密友,他是九天玄女的超级男神,无所不能,他还是猴子的大哥,所想披靡。他就是周末,一个平凡却又强大无比的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Fate死与新生

    Fate死与新生

    中国的圣杯战争,fate/zero式的改编小说。原有世界观基础上的全新设定,超大的脑洞和伏笔剧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激斗,魔术战、心理战,热血之余又带着主角对fate的思索和自身的成长。凯撒与埃及艳后穿越千年的再遇,结果竟是如此?高智商的伪娘Master,凭着孱弱的实力搅动起一场腥风血雨,却至死未料到命运背后早有只手在操控着一切。无数被挖掘出的真相都直指三年前,但是三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切真相都尽在此书中。
  • 阳明战纪

    阳明战纪

    我命由己不由天!天不容我,我便封天!天不佑我,我就重开一片天!最后的天神——九天神母女娲后人秦阳明,且看他如何战天斗地、翱翔九天、踏平三界!成就一代元神至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故事系神豪

    故事系神豪

    编故事有用吗?当然有用。林一偶得知忽神豪系统,只要分享一个故事,就能获得随机金钱奖励。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博士学历,年入百万。” “恭喜宿主获得现金十万。” “帽子颜色不大对。” “恭喜宿主获得现金一百万。” “我很有钱,但是我对钱没有兴趣。” “恭喜宿主一无所获。” (三观正,正能量,不后宫)
  • 雪樱血月

    雪樱血月

    自靖末以来,西域便出现了煌龙墓的传说。亲眼目睹过异族屠城的高贤,决定为人类的存亡而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异族和人类的斗争,而是源于千年前的那场恩怨……
  • 玩家小队

    玩家小队

    一次团本让苏白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渣男的备胎,终于决定放手却被一场电击炸晕过去。再次醒来,她这是……绑定了剑三系统?还有这些半人半鬼的是什么?丧尸?!
  • 秩序之箭I

    秩序之箭I

    在这个世界,有一群不为人知的英雄。无人赞颂他们的功绩,无人铭记他们的称呼。却依然无悔的守护着这个世界。身后便是光明,但我愿意直面黑暗。即使这是一场不会终结的战争,我也会战到流尽最后一丝血。只为这个我曾生活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