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我妈妈是个了不起的女强人,在我眼里,她好像是一个永不停止的钟表。每天晚上,当我睡下时,妈妈仍然在灯下苦读;早晨,我醒来时,她早已起床,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引以为豪,并以此的榜样,从中学会"敬业",学会"进取"。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在孩子面前,我们应当塑造怎样的形象让孩子去学习,去模仿?
一个孩子在他中小学时代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恐怕不下十次,亲爱的家长朋友,您是否想过在孩子的"剧本"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孩子不会虚构,他的"剧本"中真实地塑造着你的形象。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我最敬爱的爸爸》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的爸爸身材高大,虎背熊腰,骂起人来血盆大口。他下班回来就穿着拖鞋和短裤在屋里走来走去。吃了晚饭就坐在沙发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瞌睡。有人喊他打麻将,他就来神儿,一打打到天亮。我敬爱的爸爸,因为他对我要求很严格,他经常喊我学习,我考试不及格就打我。"这个四年级孩子尚且还能"敬爱"他的爸爸,如果到了六年级,到了更大些的时候,还会仅仅因为"要求严格"而敬爱他的父亲吗?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诲会在孩子的一生中产生重大影响,或许这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吧!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孩子从你的行动中理解"学无止境"、"奋斗不息"的含义;让孩子从你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人父母者,请留给孩子一个高大的"背影"吧!
崇尚节俭是传统美德
成由节俭败由奢,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艰苦奋斗而立家业,又有多少人因奢侈而误家误国。然而,在中小学校园,"小富翁"在日益增多,"摆阔风"在日益兴盛。人们在欣喜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是否想到过对孩子的俭朴教育也应该更加注意呢?
在发达国家,众多有成就的家长都在大力倡导从艰辛做起的家教方法。美国有一名拥有500万美元资产的富翁,强迫其儿子过流浪生活,借以磨炼儿子的意志。23岁的小艾荣·安德森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返回美国,即被父亲老艾荣强迫搬出豪华大宅,到洛杉矶的贫民区体验生活。为什么要这样做?老艾荣说:"我不想子女被宠坏,变成一个纨绔子弟,所以我告诉小艾荣,如要继承我的事业和财产,就要挨得住贫困的生活。"
南昌市的吴庆福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件事,并就此有感而发,读后对人颇有启发。
我的一个亲戚从深圳来南昌出差,回深圳前,一定要在酒家请我们全家吃晚餐。由于亲戚客气,点的菜肴非常丰盛。可说实在话,现在大家肚子里油水都不少,所以尽管各种莱味道都很鲜美,最后还是剩下了一大半,有一罐扣肉竟然一筷子也没动。我提议将吃不了的菜用盒带回家,可儿子坚决不同意,只好算了。回家路上,我批评儿子浪费,他却顶撞我说:"那样做显得太小气,寒碜!"
到底什么叫"小气"、"寒碜"?我认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那才是小气;儿子所谓的寒碜,则正是古人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美德。撒手浪费不光彩,莫把节俭当寒碜。这种节俭,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一种珍惜、尊重他人劳动的社会行为。
节俭,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一种珍惜、尊重他人劳动的社会行为。
节俭是-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年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这是为了居家过日子打算,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人类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告诉每一位家长,我们应当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东西。有社会责任心的父母不妨更进一步,教育孩子为人类节省资源。
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年轻的父母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马宇歌的父母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主持人马宇歌,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北京市招聘的一批小记者之一,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时才9岁。从1996年5月底从事"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颁奖大会"的采访报道起,宇歌开始了不经培训就上镜头的记者生涯。在这次大会上,她对著名作家束沛德、高洪波、苏叔阳等进行了采访报道,受到一致称赞。到目前为止,小宇歌在中央电视台已做了30多部片子。
小宇歌的能力主要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形成的。她从4岁起就骑单车上幼儿园,是园里惟一不用接送的小朋友。从6岁入学的第一天起,小宇歌就把爸爸"无私奉献,全面发展"的嘱咐记在心里,每天放学后,她都自觉留下来擦黑板、扫地、关窗、摆桌椅……她生活十分俭朴,吃饭时从不撒饭剩饭。上二年级时,许多同学都穿上了名牌旅游鞋,宇歌回家也让爸爸给她买一双,可爸爸却在地摊上给她买了一双14元钱的红色雪地靴,并教育她"奢靡与浅薄成正比,勤俭与无知成反比",宇歌听后立刻换上雪地靴,愉快地上学去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学生在课文中都会学到这首古诗。然而,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它,父母就要借鉴成功家长的家教方法,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零花钱是使父母头疼的问题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中外,许多能成大器的人物在年轻时都家境贫寒,一些世界著名的亿万富翁在青少年时代都经历过坎坷与艰辛。金钱买不来成绩,换不来成功,养不成孝子。因此,引导青少年养成勤俭朴素、自立自强的好品格十分重要。
洛克菲勒是全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翁,但他对儿女们的零用钱却始终卡得很紧。他规定,零用钱因年龄而异:7-10岁每周3美元,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2美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人发一个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递增5美分,反之则递减。他同时允许孩子通过做家务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9岁的二儿子纳尔逊(后来当了副总统)和7岁的三儿子劳伦斯(后来办新兴工业),曾主动要求合伙承包替全家人擦鞋的家务活,擦一双皮鞋5美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家老小都吃配给的粮食,吃烤蛋糕时要儿女们交出等量的食膳。那时男孩子们合办"胜利菜园",种瓜种菜卖给家里和附近的食品杂货店,合伙养的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
儿女们上大学时的零用钱与一般同学不相上下,如有额外用途必须另行申请。喜欢吃喝玩乐、交女朋友的四儿子温斯洛普有一次欠了账,只得向大姐去借。小儿子戴维(后来任大通国民银行总裁)读大学时也一样恪遵家规,有一次放假回纽约,同行的一个同学亲眼见他记账。
菲尔德掌管着全国著名的亚特兰大快餐经销店,其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但他对子女却异常"苛刻"、"小气"。每到寒暑假,他要求子女到各地的餐厅去打工,以挣钱"糊口",维持生计。此做法在如今已经富裕了的一些家长来看,似乎大可不必。殊不知,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磨炼教育,使子女从小培养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年后他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强者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一位在中国度假的加拿大富翁,接到上中学的女儿打来的越洋电话,问能否到银行支取零用钱。这位平时一掷千金的父亲却不假思索地对女儿说:"零用钱可以通过做杂活,如投递报纸的方法自行解决。"
我们有些家长缺少这样的理念,他们尽管自己经济不富有,但对孩子却大把大把给零用钱,且不去过问这些钱的用途。殊不知,这恰恰是害了孩子。在某省有个收费不菲的外语学校,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学校他们不是比谁的学习好,而是比谁家更阔,甚至在洗澡排队时,也要按谁家老子赚的钱多少来排顺序。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所以,当父母的不能忽视对子女零用钱的管理。
要管好零花钱,首先是要给好孩子零用钱。一是数额要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还可能引发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行为。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不同阶段的儿童零用钱发给的数目与时间可以不同。
要指导孩子用好零用钱。要教会孩子如何用好这笔钱,告诉孩子少把零用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告诉他这笔钱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面,使零用钱用得其所,发挥它的最好效益。比如,可以引导孩子把零用钱用在购买学习用品、图书资料上,或者用在集邮或养花养草上。还可以引导孩子把部分零用钱用在捐助希望工程等有益的活动上,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行,使孩子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性情。
父母要结合对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教育,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管理钱财的能力。零用钱对大人来说虽然不多,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教育孩子用好零用钱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花钱。
总之,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这种"小事"上千万不要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会铸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