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门当户对。2011年7月1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新浪对话节目中说:
我们还想强调的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展到今天,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通过了两个国际认证—AACSB、EQUIS,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了一种高层次的肯定和认同,因此也吸引了全球最好的商学院同我们合作。因为国际上的合作同国内的合作是一样的,都是“门当户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认同可以进一步促进我们更好地整合和汇集国内外的资源来支持我们学院的发展。
资源之间追求门当户对的共振效应,是我们身边每日每时上演的一幕,没有人可以指责和否认,无论历史走多远,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之所以能被进化保留下来,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1·权益超附导致规模利益
资源永远会向有利于它的方向集中。遗传算法的创始人、密歇根大学的约翰·霍兰(JohnH·Holland)曾宣称:所有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经济、心智、生物体等,都能建立让自己预测世界的模型,就连细菌也是这样。
很多细菌都有特殊的诱导酶系统,这种诱导酶使它们游向葡萄糖浓度更强的方向。毫无疑问,这些诱导酶模拟了细菌世界的一个关键方面:化学物质总是从源头向外扩散,随着离源头越来越远而浓度越来越小。诱导酶自然而然地就把这样一个明确的预测编入了基因码:如果你向浓度较高的方向游去,就可能找到有营养的东西。
这不是有意形成的模式,但遵循这个模式的生物要比不遵循这个模式的生物更具优势。所以,优势之所以能不断富集,是利益主体对利益的渴求和无止境的趋附的结果,最终使“利益”变成“规模利益”。
2·规模是效率的重要起源
虽然我们不能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我们知道,存在一定有它的理由。资源作为一个优化的整体,会比分散的总和更具有效率,抗风险能力更强。仅仅200年的历史,美国的银行业已经从最小的民间股份公司,发展到跨国金融寡头。截至2010年末,美国四大金融集团—美国银行集团(资产规模为2·26万亿美元)、JP摩根大通集团(资产规模为2·12万亿美元)、花旗集团(资产规模为1·91万亿美元)和富国集团(资产规模为1·26万亿美元),占整个美国金融资本的56·8%。a不难想象,如果四大集团倒闭的话,那么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可能陷入灾难。
“规模”到底是什么?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有了规模就会产生结构,有了结构就需要分工,有了分工就会形成专业化,有了专业化,效率就得以提高。公司制度发明以后,公司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张,当微软和英特尔的产品已经垄断全世界时,人们才猛然发现,这么大规模的公司,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简直像一片微处理器那样精密和高效。
是的,一定的规模是一切发展的源泉,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群聚集,少量元素的碰撞不可能产生巨大的复杂性,知识和经验也不可能在小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放大和传递。
20世纪30年代,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加盖子,也不用封口,因此,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吃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
美国四大银行经营业绩分析,中国贸易金融网转引自中金在线,2011年5月12日(作者身份:中国民生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防止鸟儿偷食。没想到,20年后,英国的麻雀全都学会了用喙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然而,红襟鸟却一直没学会这种方法,也就没有美味的奶油皮可吃了。
这种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兴趣,他们对这两种鸟儿进行研究,从解剖的结果看,它们的生理结构没有很大区别,但为什么这两种鸟在进化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常常一起行动,某只麻雀发现了啄破锡箔纸的方法,就可以教会别的麻雀。而红襟鸟喜欢独来独往,因此,就算有某只红襟鸟发现锡箔纸可以被啄破,其他同伴也无法知道,经验更难以在大范围内传递。
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也一样,一定的临界规模、沟通效率以及开放程度与文明的进化是成正比的。人口的相对密度对文化和思想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先决作用,人群把经验上升为文化,文化把个体的智慧上升为集体智慧,相对的规模是文化发生、发展的内生性起源。而规模需要结构,有结构就有不均衡,不均衡就会影响资源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人的逐利本性更会推波助澜。所以优势富集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主体通过强强联合和利益趋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当然,富集的速率和规模必须在社会整体的可控范围内,富集所导出的局部不均衡发展要对社会起到良性的激励和推动,才能超越零和游戏的局限,最终引领和提升社会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发展效益。
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效率
先者容易生存、优势能够富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资源的有限性,正是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均衡才会被打破,效率才成为关键。
当水滴进装满沙子的容器时,少量的水只能被少量的沙子吸收到;但当水无限量供应时,所有的沙子都能均衡地得到水。结论是:有限的资源导致不均衡,无限的资源导致均衡。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均衡是难以实现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竞争的必要性,而竞争(在好的交易规则下)又趋使资源尽可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一旦被强制进行均衡分配,效率就会下降。就像前述大学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理论上每个适龄青年都有享受大学教育的权利,这时就有两种分配办法:一种是将大学教育的经费均分给每一个人;一种是将有限的经费让一部分人享有,也就是让一部分人享受高等教育,但是将竞争的权利均分给每一个人。这两个办法哪一个更好呢?或者说,对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言,哪一种方法更有效率呢?当然是后者,但是只要有竞争,就会出现资源的富集现象。可见,优势富集现象的出现是由资源有限情况下的使用效率决定的。
资源的有限性在当今又有了很多新的表现,比如,信息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眼球成了稀缺资源,于是争夺眼球的新经济形式开始出现。也就是说,外部资源的稀缺性演变为主体内部资源的稀缺性,商战中抢占先机、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注意变成了一种重要策略;抢先进入消费者内心,在消费者头脑中深植印象,也成为广告的目的之一。
新经济时代,产品更新速度极大地加快,1989年,美国在1年之内新增了8万多个商品品牌,到了199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万个,但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没有增加。由于消费者的注意力稀缺,第一印象、初感、首因效应就变得尤为突出,虽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与注意力稀缺相对应的是时间的稀缺。我到江苏南通经济开发区讲课时,那里的领导跟我说,以前开发区刚成立的时候,什么样的企业都能进来,他们都大力欢迎,而且还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这几年要求提高了,只允许无污染企业、高科技企业、低能耗企业、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产业特色的配套企业进入,一般的企业根本进不来。可见,进入时间的先后决定了成功与否,时间成了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成本随时间推移而递增,在当今的“迅速垄断”市场,产品甚至产业的生命周期都很短,市场的覆盖率却极大地扩展。微软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基本垄断了全世界的电脑视窗,所有的后来者都被迫放缓甚至停止了脚步。可见时间是世界上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任何替代品,没有任何弹性。
优势富集效应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到系统发展和进化的路径,尤其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时间已经变成一个非常活跃的变量,敏锐地捕捉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实现有效的凸显,以便形成优势的富集效应,这将会是我们这个时代新的进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