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者
这就是神奇国的现状,采取如上应对策略的都是神马、神兽,事实上,在正常国度,你只要低头默默走开,旁观者除了惊诧一秒,别无他求;可是在这里,我们往往对“大便”这种事情很在意。因为我们悲催地在“粑粑”中永生,这当然更累——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博弈,去平衡。
所有的富豪,基本上都可归入玩“粑粑”玩的比较好的,称之为“集大成者”。
李彦宏&马化腾:一家独大
李彦宏和马化腾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是笔者这个时代永远的话题。这二位爷都闯入过胡润百富榜的前十,身家都在几百亿。
一个是做搜索引擎的,一个是做即时通讯的,两个小工具,看着没啥利润啊,怎么就这么有钱?呵呵,笔者说了嘛,人家是集大成者,是玩“粑粑”玩的最好的人。
百度的“粑粑”是竞价排名;腾讯的“粑粑”是QQ会费。收费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两家的盈利模式,硬生生地把互联网“长尾理论”落到了实处,积少成多啊。当这个市场上只有这么一家霸主级别的企业时,它的粑粑很容易变成香饽饽。
这就是神奇国所有财富的内在逻辑。富豪靠什么赚钱?一家独大,别无分号。再牛的富豪,再好的点子,需要买家的支持,如果能绑定所有的买家……
2011年,李彦宏正迈向人生的新高峰。百度最大的竞争对手谷歌公司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给百度创造了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长久以来,百度与谷歌这对冤家互不相让,特别是为抢夺中国市场争得你死我活。
与谷歌相比,百度在搜索引擎方面并不占优,只是凭借本土优势保持份额。谷歌的主动退出等于让出了一部分市场,百度趁机进一步扩大地盘,占据中文搜索7成以上份额。伴随业绩大幅上扬,百度股价也连番走高。
工程师出身的李彦宏对技术有着非比寻常的痴迷,但他更令人佩服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李彦宏比多数互联网大佬成名要晚一些,其商业头脑却丝毫不逊色于前人。他当初选择搜索引擎,正是看重其核心竞争力。相比门户网站、网路游戏,搜索引擎更为关键,它是互联网世界中的领航员,帮用户找到想找的所有事物。
他自己也毫不讳言:“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对他而言,商战策略就是“我最大,我怕谁?”
马化腾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比李彦宏更有资格说这话。因为QQ这个在线通讯软件的用户数,恐怕比世界上任何一种产品的用户数量都大,呃,中国移动和联通大概能与之媲美,别忘了,人家马化腾还有手机QQ哦。
你看看,他们的路数一样的,他们的财富也是相同的。集大成者嘛,无论是财富还是影响力,只要能走上这条路,他就必然成为“神马”。
在争夺中永生
能做到一家独大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剩下的人怎么混呢?争夺。
以另一个很容易与财富联系起来的行业为例,钢铁这行里,争夺就意味着财富。“钢铁公主”陈宁宁与东方集团大股东韩敬远,当年为了争夺香港上市公司东方集团控股权,无所不用其极,故事很鲜活哦。
东方集团是一家主营钢铁的企业,核心资产是河北省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津西钢铁。陈宁宁是东方集团的第二股东,她的想法是迟早要成为第一股东,实现对公司控股,她的计划是通过东方集团控制津西钢铁,由此则可以建设起一个完整的钢铁王国。然而,她的布局被人识破,和公司管理层成为对手。结果,陈宁宁被董事会集体罢免。无奈之下,她把手中所持的三分之一股权全部卖给了全球钢铁巨头阿赛洛米塔尔,为自己赢得50亿港元。
纵观此事,远非寻常的上市公司股权战争,陈宁宁只是公司的第二股东,她敢于以小博大,背后除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还与整个国家产业变迁相合。
此前不久,中央政府明确要对国内钢铁资源重新整合,以达到打造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集团的目的。出身冶金世家的陈宁宁不仅谙熟个中意味,并且对构建超大型集团充满渴求。多年斡旋于铁矿石和钢铁冶炼之间,她深知只有迅速做大做强才能在强手如林的钢铁领域赢得话语权。陈宁宁曾经在华尔街闯荡过,尤其擅长资本运作,其资本思路就是通过资本整合达到控股东方集团的目的,这是他的重要计划。
事情总是这样,到了企业命运生死攸关之际,就会出现两派的激烈争夺。陈宁宁是资本玩家,他遭遇到最激烈的反抗是工人出身的韩敬远。韩敬远在钢铁圈子里也算是一位老人了,他拥有超过30年的钢铁圈内经验,对于年轻人热衷的资本游戏,他很反感,他关注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经营。陈宁宁当时的态度是,未来5年,中国钢铁肯定大规模整合,大型钢铁集团势必出现。如果现在坐以待毙,将来肯定被别人兼并。韩敬远则态度坚决,他认为津西的资本只是一方面,如果没有实业方面的竞争力,纯粹的资本游戏更危险。这种态度上的分歧导致二人公开撕破脸。
实际上,这是转型期的一个势必出现的局面,任何一家企业一旦发生内讧,最大的原因就是资本与实业、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对抗。
换句通俗点的话来说,想一家独大,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实力,更需要运气。要知道,并不是谁都有IT富豪们的那种先入为主,抢先做大,后来的小弟通通拍死的历史机遇的。
永恒的地产
如果说身家几百亿的李彦宏们已经钱多的让人数不过来,那么与地产富豪比起来,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这么一比较,确实挺不厚道。李彦宏们虽然是集大成者,但人家好歹有个核心技术,而且是历史的选择。但房地产,“玩粑粑”的意味就更浓烈了。
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最有钱的时候身家上千亿人民币;郭广昌、许荣茂、张力哪个不是大几百亿的身家;黄光裕、张近东等零售富豪也涉足地产,国企大佬更是当仁不让。
地产,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永恒的,因为我们的力量来自大地……土地和房子,不需要你的用户数有多少,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是房地产的用户,一家企业肯定做不过来,但是你架不住房子卖的贵啊。要是有家企业的用户数能和腾讯相比,那收费可就不是几个Q币那么寒酸了。
这年,某地方小城的土地交易异常火爆,各路官员都想着去国土局任职,这是个热的发烫的部门啊。当地计生委主任也找到市委书记说,书记啊,你看我也这么多年的工作资历了,就让我去主管国土吧。书记一听怒了,你计生工作也做的一般般啊,年年超生,连男女之间这巴掌大的地方都管不好,凭啥管国土?
段子是荤了点,但是说明国土资源部确实火热。毕竟,这可是关系普罗大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谁叫咱们那么热衷于买房置业呢?
话说这年许仙在雷峰塔下,一把鼻涕一把泪,怒骂法海,说他把自己和白娘子分隔两地,娘子在塔下不知道过得多委屈。法海未说话,此时白娘子幽幽地说,唉,相公,也罢,你说你那点工资,想在杭州买一套现在我住的这跃层,也不现实……
房价就是这么牛掰,让白娘子都甘于被压在塔下了。事实上,房价本不算高,后来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了,买地的人多了,房价也便高了。
有利可图而且没有技术门槛的地方,集大成者其实最不容易产生,为啥啊?因为谁都能来分一杯羹啊。
土地交易刚改成招拍挂,那几年的风气就是这样,谁想拿地,就得会公关。笔者对房地产行业还算了解,因为在圈子里混过。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设有专门的前期手续部,不求你有多高的学历、多老的资历、多精明的算计,但是基本条件就一个——能喝会倒。
笔者曾经很“不幸”被调入这个部门,待了一个月,实在扛不住了,后来只好拍屁股走人。
一年之后,与老同事吃饭聊天,得知那块地早就拿下来了,前后盖了100多个戳子,各种文件审批报表依次摊开,是那块地的二十倍。还有个数字,那个部门的同事前后换了五茬,都架不住天天往死里应酬的场面。
想来,开发商也不容易。土地资源不在自己手里,各种审批犹如重重关卡,哪一关做不好,整个项目都没法成行。
这生意,真的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别说一般的有钱人,就是圈子里真有人脉的,也得掉一层皮。小开发商苦于没有人脉,大开发商苦于利益分配不均。难怪有开发商会说,如果不含地皮,中国的房价最低。此话源于发改委的一句辩解,“如果不含税费,中国油价低于美国。”有朋友调侃,这个部门就会干两件事;第一,涨价,第二,解释为啥涨价。
话说回来,开发商为高房价所做的开脱也并非全无道理,各种“税费”“关卡”也绝非房地产行业独有。有好事者还专门做过一个实验:同一车货物,从南京到北京,全程按照规矩办,一点不超载,结果,赔了几千块。运输成本竟然比美国还贵,不禁仰天长啸,不超载、不逃费,咋个活吗?
笔者有位外地朋友,当年房地产刚抬头他就跑来北京,找了三个手下租了一台破奥迪,开始搞地皮。当时的北京四九城,还没这么繁华,在四环内外有很多国营企业的破厂房。他就瞅准了这些濒临倒闭的厂房,四处找人托关系,俨然破产工厂的救世主。
有人劝他,这能行吗?别砸手里。他嘿嘿一笑,剑走偏锋嘛,玩玩。这哥们儿这么豪气,当然是有点实力的,早年他倒腾钢材赚了不少钱,当时听老家的人说,某某在某地做地皮生意,很好赚。他就动了心思,反正手里有闲钱,想着要做就做大一点,去北京。最关键的是,他有个亲戚是北京市某土地相关部门的领导……
收购?收够?
对于那些抱有宏大产业企图心的富豪来说,还有什么生意比购买贬值的海外资产来得更实惠?想想看,以数十上百亿美元的价格购买那些拥有悠久品牌历史的困难企业,既可免去经营之累又能消除积累之苦,所付出不过一笔账面财富,通过资本市场大可完成,似乎算得上一桩好买卖。
这种机会千载难逢,真的遇到如此机遇,中国的有钱人就算没有付诸实施,也一定心猿意马。事实上,不少企业家付诸行动,仅仅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短短一年间,中国参与海外扩张的资产高达300亿美元之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来自民营企业,并且不乏知名富豪的身影闪现。
这一年,国内的标杆性企业家比如李书福、鲁冠球、左宗申等人都有大手笔。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把中国人对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的整合当做一场开幕,从此以后,一个让人心动的全球一体化并购时代就如约而至了。
何殿洲是河南超级富豪,他投资了信阳钢铁公司,这年以近1.5亿人民币巨资并购了澳大利亚煤炭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他本人也成为公司董事。四川的大富翁陈发树,则在紫金矿业对加拿大大陆矿业进行股权收购过程中表现积极,还一度对菲律宾的金矿和铜矿项目进行了并购准备。身在深圳的马化腾则携巨资将最初的老师ICQ购入囊中,实现了学生对老师的逆袭。
毫无疑问,海外扩张方面,汽车“双福”的动作最引人瞩目。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吉利汽车的李书福,这两位国产汽车的佼佼者,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实施了全球化战略,他们对汽车产业的全球前景喜闻乐见,激情昂扬地投身其中。
王传福把日本模具巨头荻原公司旗下馆林工厂收入囊中,为比亚迪汽车的外形设计注入新意。以“逆向造车”模式向成熟整车技术靠拢,再次引发业界关注。除此之外,王传福还计划在太阳能丰富的美国洛杉矶建立一个汽车装配厂,并在那里成立比亚迪北美分公司总部,受到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热烈欢迎。
与王传福相比,完成沃尔沃收购案的李书福无疑更具代表性。李书福一再强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者独立发展”。他能够颇为顺利地拿下沃尔沃的旗帜,离不开高盛等投资者的穿针引线。
李书福似乎有意让这个没落的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再现雄风,而平民色彩的吉利汽车也需要借助后者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性能。不过,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考验着这个浙江商人的功利,而这也是所有李书福面临的共同命题。
民营企业家的收购,仅仅是商业意义上的收购,他们尽管大张旗鼓,但必然是精打细算之后的决定,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啊。比较起来,央企的海外并购,可就不那么纯粹了,因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那收购起来就没个“收够”的上限了。
谁最牛?民企还是央企?答案很显然,笔者不说你也能推理分析研究出来。总而言之,输得起的最牛,不花自己钱的人最牛。因为,一个富豪的身家再高,也总有损耗,但是有的富豪是貔貅,只进不出,这就可怕了。
“神兽”聚集的娱乐圈
香港娱乐圈可谓龙蛇混杂,且大老板都多多少少有些黑色背景,他们就像一只只时代的“神兽”,各有所长,汇聚此地。
以着名的向华强兄弟而言,颇具代表性。
向华强年轻的时候当过武打演员,在1980年代和弟弟向华胜创立了电影公司,许多后来蜚声大陆的演员,比如周星驰、刘德华等都曾经签约这家公司。该公司一举成名的影片是《赌神》,此后借着东风,退出了大量江湖题材的影片。
向华强的地位也向赌神一般,卓然于世,他的前妻名叫丁佩,是当时着名红星,李小龙正是在她的闺房中去世的。后来向华强又与陈岚结为夫妻,二人重新起航,创办了中国星娱乐集团。
1996年,中国星在港交所上市,向华强这位成功的商人从此也不再演戏。
之后,中国星迅速成长,拍出了很多叫好叫座的电影,在香港电影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星还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比如《大块头有大智慧》、《河东狮吼》等。向华强以商人的身份、黑道大哥的口吻豪言,三年投入10亿元,拍一百步电影,招徕香港着名导演杜琪峰、韦家辉、徐克等人,大举开工。
据说向华强有黑道背景,当年香港女星在日本被轮奸一事正是向氏兄弟操作,传言真假莫辨,总之向华强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娱乐圈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大陆娱乐圈,市场更大,机遇更多。但是与香港娱乐圈有富豪不太一样,与内地其他行业的富豪比起来,娱乐圈的富豪实在不足为道。
2008年的富豪榜上,内地娱乐圈富豪只有两位入选前1000位。分别是李连杰、王中军兄弟。内地的娱乐圈,明星多如牛毛,但有钱人却不是他们。反观香港、国外,很多娱乐大佬也是顶级富豪,比如斯皮尔伯格。
内地娱乐圈还是太稚嫩,商业化程度不够,整体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再说回香港娱乐圈,虽说圈子里富豪不少,但毕竟人数有限,娱乐圈的小明星们很聪明地避开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他们向外发展,多元化“经营”自己的演艺生涯。
比如很喜欢炒股的K女士,认识了某位身家数十亿的金融圈富豪,与富豪一夜缠绵之后,获取内幕消息,K女士以为发财梦要实现,赶紧入市,却不料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