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钻石的时候,面临很多困局,最大的难题是钻石主要产地南非的出口限制。要具备进口南非钻石的资质,必须持有“戴比尔斯”牌照,当时全球拥有这个牌照的商家不超过一百家,全香港也只有一家号称钻石大王的商家持有。
郑裕彤不怕,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通过交朋友然后做生意是他最擅长的事情。当时他认识了一位在香港的南非钻石厂商,此人有若干钻石牌照,郑裕彤就通过他获得了进口南非钻石的资质。
大概过了十年,这位南非厂商要退休,郑裕彤就把他的工厂买了下来。
1990年代,郑裕彤在生意上从未止步,他始终在用尽心思去适应这个世界,他推出了更适合内地买家的“一口价”专卖模式,并在北京开设专营店,积极开拓内地市场。多年在商界打拼,郑裕彤知道如何与各色人等打交道。
当时要在北京做生意,港商的身份是一个比较好的优势,但与此同时,要懂得内地官员与消费者们的办事习惯,郑裕彤迅速融入进来,早早占据了内地珠宝市场的一把交椅。
内地市场如此庞大,充满无限可能。
郑裕彤此时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商业地产。
事实上,在香港,周大福只是郑裕彤的财富来源之一,更多的财富要通过商业地产实现。早在1970年代,郑裕彤就成立了新世界公司,并很快在港交所上市。接着,一片贫瘠荒废的码头旧地被他改造成坐落了两家豪华酒店(新世界、丽晶)的购物、住宅社区。现在的丽晶酒店已经成了世界十大最赚钱的酒店之一。
郑裕彤与香港政府合作,兴建了香港展览中心,这个建筑后来还成了香港回归大陆的庆典主会场。
可见,富商从古至今都是政府背后的强大支持者。
对于自己的成功,郑裕彤归因于勤奋、守信。实际上,圈内人一听便知,这是在打哈哈,勤奋守信的人多如牛毛,却只有一个郑裕彤成功了,这说明他获取财富的核心秘诀必有它途。
1983年,郑裕彤在广州投资了中国内地首座超五星“中国大酒店”,其后陆续做了许多不怎么赚钱,而且开发难度不小的项目。究其原因,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投资。
比如,受武汉市政府委托开展的“居屋计划”,北京崇文区的旧城改造工程等,做这些项目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政府分忧解难”,先收货爱国的好名声,然后再获取更多的有利润的项目,可谓“名利双收”。
大师的人脉
1990年代初,中国内地兴起了气功热,当时冒出了一大批气功大师。今天回想起来,令人百感交集,说通俗点,那就是一个国家从蒙昧通往文明的转型期。
不过,对于这些“大师”而言,他们却抓住那个时代,不少人都借此结识了很多权威人物,成了超级富豪。
某位气功大师,最近在圈内很火,因为他与诸多名人权贵的合影见诸报端,我们暂且称之为“陈大师”。
陈大师的宅院写着“王府”两个大字,门前停着三台悍马越野车、一台劳斯莱斯轿车,车牌号码则是几位相同的数字,外人乍一看,以为这是当地富商,实际上人家不做实体生意,只是靠一门“气功绝技”发财。
什么绝技呢?变蛇、治病。
上门拜访的名人权贵们先点燃一张纸巾,火焰熄灭之后,原本倒扣的空盆里就会出现一条蛇,陈大师拿着蛇满屋转悠,一种诡异的仪式感颇有点原始部落的味道。
很多人质疑这是变戏法,陈大师表现的很豁达:“信就有,不信就算了。”显然,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嘛,谁也怨不得人家。他自己的说法则是,在揭开盆子的一刹那,他的灵魂早已飞出肉体,去别处抓了一条蛇来。更有激烈的质疑者说他坑蒙拐骗,陈大师就放话了,你算什么,敢和我叫板,我隔着几十米都能用气功弄死你……
根据陈大师的说法,1994年,印尼前总统拜会陈大师,后来还赐了一幅字,内容是“感谢上帝,让大师治好了我的疾病。这是陈大师最耀眼的经历,与外国元首有了关系,他的行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好奇的人会问,治好了啥病啊?陈大师则严肃地告诫,这是国家机密,不要随便问……
至于怎么治,大师说了,主要是用手法,药物辅助。大师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一般人求他看病他根本不见,只有富商权贵来了他才露面。有个富商来找他,原本约好了,来了一看富商没开车,陈大师就避而不见了。
据说,早年间陈大师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被投入监狱。在监狱里,他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实际上,有知情人爆料,他经常因为爱吹牛被囚犯们打得鼻青脸肿。
1987年前后,陈大师出狱。后来偶遇杂技团,就跟着学了两手。此后陈大师逢人便说自己曾经在峨眉山学艺,整个一茅山道士。别人问到底在峨眉山哪儿,师傅姓甚名谁,陈大师就会语重心长地说,那个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
到了1990年代,借着气功热这股浪潮,陈大师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由于能说会道,还会变点小戏法,他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陈大师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他传授气功无非也是为了混口饭吃,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的人也有不少当地权贵之人,陈大师抓住机会,不仅用气功给他们瞧病,还帮他们占卜前程,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
总之,陈大师算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和当地官员们搞好关系之后,他就开始了“中间人”职业生涯,专门帮商人们拉关系,介绍他们与官员认识,拿到项目审批之后,商人们自然会大方地给出不菲的“介绍费”。
就这样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陈大师开始“多元化”发展,不仅继续守住“中间人”这条财路,还涉足高利贷等金融领域,甚至还借钱给当地政府,政府很感激他,因为这笔钱利息比银行贷款还低,当地用来修路,真是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慕名而来的富商权贵更多了,有的富商想拜他为师,陈大师则面带笑颜,告诉他们,关门弟子是要收取高额拜师费的哟,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富商一不做二不休,一心想着靠近陈大师就等于进入了一条快速获取商业项目的通道。
这个陈大师,赚钱还真是容易呢。
陈大师也不完全是空口说白话,他还真是做了一些实际工作的,比如募捐,利用自己在圈子里的名望,招徕各地富商为家乡捐资,扶贫、修路、盖功德寺庙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师的生意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人们怀疑的越多,他承受的压力也越大,不得不感慨岁月催人老。
当地政府的官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渐渐地和陈大师的关系也不像他巅峰时期那么热火朝天了。
雪上加霜的是,陈大师曾经的金字招牌——中央某部级高官被纪检委查出收受巨额贿赂,锒铛入狱。陈大师也显得饱经沧桑,失去了靠山。要知道,以前很多人来找他,为的是从他这里获取小道消息,这些消息真真假假,但在一般场合无缘听到,现在,陈大师的消息来源也断了,他也就没那么神秘了。
低调到老,高调到死
身份就是个永无休止的话题,笔者如果有一个亿,也许还是老老实实上班;但对于野心家而言,恐怕就会想有十个亿,一百个亿。毕竟,大部分人真正希望的生活无非是衣食无忧,平安快乐,仅此。
但是对于家族成员、以地域结成的打拼者、名门之后等身骑白马之人而言,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人家也想低调,可不经意之间就露馅儿了,还要背着个“炫耀”的名声,面对别人“你丫故意的吧”的质疑。
团结是力量
在北京东二环有一条街道叫金宝街,此处不知何时成为富贵之地,写字楼林立,豪车出没,有座海鲜大排档就开在某写字楼底商,喧哗闹市之中,这家店并不惹眼,装修看起来很一般,菜价也绝对称不上昂贵。可是每到夏夜,周围总是停着各种名贵车辆,路虎、保时捷之类稀松平常,时有劳斯莱斯、布加迪等常人难得一见的神车。
笔者有幸在此处参加过几次聚会,听闻席间食客说话,犹如外语,但再一细听原来是温州人,这些人一看就是暴富商人,偶尔能听清几个词汇,无外乎去国外投资房产、购置豪华汽车。某次饭局,竟然有人眉飞色舞地说正在准备收购阿拉伯半岛某广播电台,令人咋舌。
十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去处,十里堡桥东南角,同样是一家海鲜酒楼,也是这些温州人常聚会的场所。这家海鲜明显装修要更高端一些,但是言谈举止还是离不开这些话题。
这就是温州人,他们时而低调,时而高调。
温州商人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开着奥迪谈生意,生意可能谈崩;开宝马,生意就有很大的把握;开宾利谈生意,那就想怎么谈都行了。
还有更夸张的,一块“88888”的车牌,经历了三十多轮的竞价,终于被温州老板以近两百万元拍得,一时之间成为全国最贵的车牌。就是这块天价车牌,却只是挂在一辆相对而言没那么扎眼的宝马7系上。人们大呼小叫,豪车贵,也不如好车牌贵。
从这些细枝末节可以看出,温州人有他们固定的商业逻辑,他们做生意有浓郁的温州特色,十分团结,而且该务实的地方很务实,该讲排场时也让人吃惊。
笔者认识的一位从事奢侈手表销售的外国朋友就感慨:“欧洲一般卖掉一块名表,起码要4小时,那里的消费者把购物视为享受,所以要用足够的时间精心挑选,而且一块最便宜的豪华表也大概需10万元人民币,可是如果店里来了温州客人,那么人家随便打包七八块手表也是常事。”
墙外开花墙里香
笔者从前有个大学同学,家里到底有多少钱,没人知道,总之很有钱,可是上学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这个秘密。同学们都以为这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家庭,没准还有点拮据。一年到头就那几身普通的衣服,也没个女朋友。但是毕业这天喝多了,他默默地把三十号人聚餐的费用结了,然后跟关系最好的笔者说,他的父亲是北京富商张某某,笔者笑说你喝多了,他很认真地说,没喝多,平时穿的破是有原因的,原来小时候他被人绑架过,自此之后就特别低调。
听罢,笔者在醉意中微微一笑,替这位同学心生感慨——当个有钱人,我容易吗?
罗兰·巴特有句话,最好的生活,是有一定的钱,一定的地位,还有大量的时间。言下之意就是有钱有闲,最快活。但叔本华又说了,绝大多数人却把工具当做了终极目的。
听说过这么个段子,某富商的公司终于熬到了上市,身价瞬间暴涨到几十亿,可是这大哥依旧保持着普通打工者的习惯,天天早起挤公交,坐地铁,人家倒也不是高风亮节绿色环保,用他自己的话说,打车就得几十块,那是一只股票的价格啊。显然,这位仁兄将“股票”当作了目的。
笔者不欣赏他的“受抑于物”,但对这种低调到极致的做派却是心有戚戚。
一不小心,炫了个富
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笔者在一家公司打酱油,前面也说了,这个公司是很神奇的,除了隶属清华大学,每天公司里来去自如的那些人,也是神奇的不得了。
新来一大姐,年届30,貌不惊人。有次下班,部门同事商量去KTV吼一吼,于是一人一嘴,谈论拼车打的,不料那大姐说,走吧,四五个人,我车里能装下。众人诧异,下楼一看,好嘛,崭新的路虎车,霸气外露。有好事的女生问,大姐,这车你自己买的?大姐说,男朋友送的,年底结婚,他看我家有几台路虎,就送了个同一系列的。又问,你们住哪啊?大姐说,我家在顺义那边,有个小区……。笔者一听,好家伙,别墅区啊。大姐又说,他在我家对面买了一个房,现在和我家正好对门。
笔者也忍不住了,问她,那你还来上班干吗啊?人家说,嗨,每天闲着也无聊……
还有一段子,是笔者朋友说的。他毕业后进了银行,一年后银行来了新人,但凡新人都要从窗口的柜员开始干。正好赶上一个季度末,他是小组负责人,就动员新人们发动关系拉一些存款,这样才可以拿到季度奖金。新人里有个小姑娘,刚从首经贸大学毕业,听到他这个“领导”发话了,立刻执行,他也没放在心上,心想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姑娘能有啥能耐。
第二天一早,前台迎来一位富商,点名要在小姑娘的窗口做1000万元的存款预约。大家都惊呆了,回头纷纷问小姑娘,大客户哪儿找的。小姑娘笑了,那是我爸,昨晚上我跟他说了单位要拉存款,他就说今天从别的地方划一笔钱,帮我完成任务,我想要赚奖金嘛。
众人一脸黑线,各自奔忙去了。
呵呵,我要奋斗
还是笔者的朋友,他在中国移动上班,这天新来一个小伙,业务员,底薪1000块。上班第一天,朋友和新同事出去跑业务,一看公司给配的面包车,那小伙说,这车空调不成,待会儿肯定热,开我的车吧。
朋友说,行啊,你车在哪儿?小伙说,那不是么,黑色的那个。朋友一看,奔驰S600。后来,经理也知道了,就把他叫去谈话,说你看,咱们单位好多都是关系户,大家家庭都不差,你也低调点,好吧?小伙子倒是也懂事,说,好的,经理,我听你的话。
第二天,人家开了个黑色宝马。经理说,这个,咱们再低调点。第三天,换成了奥迪A6L。经理没辙了,说,要不我走吧,你比我有钱多了。小伙一听这话知道自己做的不够低调,忙说,别别,我低调我低调。第四天,开了个四门故意刮花的凯美瑞来了。经理一声叹息,唉,随你去吧。
朋友很奇怪,就问他,你这么有钱,干吗还出来上班?你猜小伙怎么讲,人家说,不想依靠父母,我要自己奋斗……
奋斗个鸟啊,笔者听罢兹觉得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然而,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钱人家的故事,有时就是个冷笑话。
所谓上流
为啥人家低调不来呢?低调也低调得这么高调,穷人的低调是不得已,富人的低调是刻意。这就是本质区别。
以当年国贸的女性白领作为标准,还得是投行的那种年入百万的高薪白领,笔者某位女性好友正属此列,人家的品味,真不是盖的。先说穿衣打扮,巴宝莉套装,一套得万儿八千的,这还是最普通的,Prada的皮鞋,没五位数不好意思穿着上班啊。办公室里,跑鞋、平底鞋一应俱全,不外出就穿平底鞋,下午要运动就穿运动鞋,有客户来才正儿八经换上正装皮鞋,反正不管哪一类,没一件单品在四位数以下的。笔者年轻时最喜欢的Nike、Adidas运动鞋动辄上千元,人家呢,兴致来了去打网球,顺便路过专卖店挑一双鞋,打完这一场,下次也许就打羽毛球了,再顺便买一双网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