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备条件。这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有了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
3.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从业人员最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
4.专业技能素质
职业技能是从业人员最关键的素质。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适应职业的实际需要,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直接适应工作的需要。
5.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从业人员最基础的素质。身体素质是从业人员体格和精力的统称。心理素质包括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气质、情操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意志等,这些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利条件,而且有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法律职业者的职业素质法律职业者的素质是社会对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的内容和标准基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具体法律需求、价值取向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不同。因此,法律职业者素质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地域性特征。一般而言,在现代社会,法律职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
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最重要的要求是公正和公平,这既是执法的技术问题,又是一种道德要求。鉴于司法腐败对法制权威的损害远远大于执法技术上的失误,因此,维护公正应首先被视为一种对法律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法律职业者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其中法官、检察官还拥有身份保障权,执法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他们的“良心”保证的。因此,相对于外在的监督和制约,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保证机制。在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当事人的公正和“严格依法”,即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严格遵守。
2.法律职业者的职业技能
它包括法律思维与推理能力、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与解释技能、法律意识、掌握证据和事实的能力、思辨和撰写法律文书的能力等等。这方面的技能决定着法律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与效率,也就是所谓“执法水平”的问题。这些技能不同于文化素养,并非能够通过书本或一朝一夕即可掌握,它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法律职业者职历的长短和年龄本身就成为其素质的一个显着标志。
3.法律职业者的学识
需要指出,学识并不仅仅意味着学历,因为法律职业者的学识不仅包括法律方面的素养,即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指他们在处理法律事务所必须的社会常识,即对社会生活、人性、价值和利益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法律职业者的学识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第四节)诊所法律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培养
一、法律思维的培养
诊所法律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法律职业者的独特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法律思维,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即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批判性是由于法律职业者需要有不随波逐流、独立、反向或多角度的审视和分析的眼光。作为律师需要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件事实和法律提出意见的能力;作为法官需要有能够兼听各方意见并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得出最恰当的判断能力。创新性是指法律职业者要有社会责任心,要为当事人和社会提出建设性的、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方案的眼界和能力。法律条文可以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动,法学院学生不可能在学习期间穷尽所有的法律条文,但是只要他们具备了一种综合分析法律和事实、运用法律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他们就有能力应付各种复杂和新鲜的问题,成为合格的法律职业者。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法律职业者需要不断的知识更新,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的需要。诊所法律教育把律师职业中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机的融合在整个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深化处理,如实际操作、独立思考、共同交流等,最大限度地使知识本身转化为一种认识法律的能力,这种能力赋予知识的无限创造性,能够使知识本身不断地得到增值,以保持律师职业生涯对知识创新连续性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的培养
诊所法律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得出一个在法律社会中被普遍接受的某一项法律理念或法律原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去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这种职业的体验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的精神,而不是依靠“填鸭式”的灌输。在诊所教育中,指导老师总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一般不轻易地就某一问题下结论,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式、角色扮演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各种巧妙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指导办案小组时,老师要安排大量时间,指导办案小组活动。
在办案小组会议上,老师能够有效地把握小组会议,并始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参与地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探索寻求用法律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也通过这种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教师自身经验的一些知识。诊所法律教育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模拟和实战机会,学习的最后结果往往是要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一个或一套方案,学生为了得到这样的答案,他们会像职业律师或法官那样认真分析案由,找到法律上的争议点,确定适用的法律,并概括提炼出自己的基本意见。
在诊所教育的课堂内和课堂外,学生如同律师在法庭上那样,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个人反馈、集体讨论和教师评论,个人的见解逐步形成了统一意见,除了达成对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共识外,还产生了新的法律思维和视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充分职业化的思维操练和机能的训练。
三、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接触到法律实务,光靠职业道德课的讲授,学生无从体会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这八个字的意义和分量。诊所法律教育寓教于实践,学生们通过处理各种案件,接触各种当事人,逐步了解什么是法律职业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职业者的职业责任,怎样才称得上具备一名优秀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通过诊所教育,使学生明白律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帮人打官司,而是身肩多种责任:一是向社会宣传法律、普及法律;二是为社会弱者服务,维护法治,伸张正义;三是充当调节社会各个层面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中介;四是为社会各主体的活动提供法律服务,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视为自己的根本职责。
以上所述可见,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没有形成系统的传授职业技能的法学教育模式,因此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的展开具有更加突出的积极和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