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阳光下偷看书
檀香:以为汤沐,犹言离垢。
标题中的句子是描写一位学生艰难求学状的,它的前一句是“他白天上学打工和挣钱”。
这一类句子还有,如“看着天上阴沉沉的天”。这是某媒体日前披露的关于今年高考作文中涌现出的许多令人喷饭的“妙语”摘要。
从错误的形式讲,它是属于逻辑方面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错在哪里,如果把这种低级错误公之于众,我相信即使那考生自己也要笑掉大牙。但为什么错误还是很自然地发生了呢?
一种可能是因为无意识。以前我在做教师的时候也经常干这样的纠错活(我相信有许多老师现在仍在做这项纠错工作),比如:“我们头上戴着草帽,肩上扛着扫帚,在笔直的S大街上认真地学雷锋”。有些学生丝毫不觉得这个句子有博士卖驴式“累”的感觉和矛盾的悖论,因为他们年年就是这样做的。另一种可能是思维呆滞造成的。这种思维的前提是沿用一种老的大家都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一说起学雷锋,大家不约而同会想起上面描述的场景。还有些延伸现象也让人回味。比如某些领导公务繁忙,每天要参加的会又多,又不能不参加,又不能不讲话,于是照稿子念着念着也会出这种差错的,实在是秘书写的稿子印象不深,没有往心里去的缘故。当然,那种三段论式的讲话要让人记住也确实有些难度。因此这种低级错误不但平时会发生,高考时也会发生;不仅现在会发生,今后也会发生;不仅浅层面会发生,深层面也会发生,一句话,它会以不同的形式频繁地出现,只不过是人们不太察觉不会觉察而已。
“妙语”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比如“那些选择了金钱美色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快乐嘛!你们高兴嘛!如果你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一定不是人”;再比如“‘汉奸’
是抗日时期给中国人民丢脸、完全丧失尊严的人,但现在出现了一些‘新时代汉奸’——服务小姐,她们为了向一些外国人索要小费竟无顾自己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这样的句子,我想在考卷中应该大量存在的。说理说得如此的“黔驴技穷”,极容易想起吵架的场面:在一阵莫名的激动中,双方都有许多的愤慨要表达,有许多平时经常挂在嘴上的妙句想表现,但脸涨得猪肝样红,长时间酝酿后只嘣出一句“你不是人”或“操你妈”。社会现象大家都注意到了,并不深奥,连学生都有所觉察,但有什么办法改变呢?从文字的角度,我想是很容易的,我只要给那位考生上一堂如何说理的作文课,再拿几个例子让他实践一下,相信局面就会有所改观的。可现实却没那么简单,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规”来“法”之,但有时仍然显得无能为力,这一点和那考生无奈的说理事实上是一种惊人的暗合。
本来蛮轻松的话题让我弄得这么沉重,实在也是无奈。其实我也特想轻松,嬉笑怒骂,谁不喜欢?然而,“晚上在阳光下偷看书”之类的笑话,让我一点也笑不出来,难道仅仅是教育问题吗?我敢肯定没那么简单。
卫生局长的酒旗幌
迎春花:主治肿毒、恶疮。
关于办丧事所引发的新闻,有两条是勾人的:一条是几个月前某地某县长的母亲死了,县长办的丧事足以拉动当地整个的经济。另一条即是昨天的,陕西韩城市卫生局长段某的父亲死了,由于送礼的人多,八个账房收钱都来不及。七八十辆小轿车挤满了大半个村子,其中11辆警车非常显眼,各方人士将个小村子挤得人山人海,光酒席就摆了120桌。
看来,办丧事的确能够拉动经济,能够为某些官人“合理合法”地积聚一些财产。请看段局长“无可奈何”地辩白:由于母亲早逝,父亲辛苦将他拉扯大,他对父亲的感情很深。
他家朋友多,规模是大了些,大部分确实是冲他来的,但他没有借机敛财,他也没有通知过其他单位的任何人。当初报的规模是30桌,但人实在太多了,超出自己的预料。
然而,托词毕竟是托词,如果这样的托词能成立的话,那么那些已被判刑或正关在牢里的贪官们可就找到救命稻草了。李纪周在回答有关方面询问赖昌星所给的钱(以李夫人、女儿的名义),是否属于贿赂的时候,他显得很无奈,几次说的都一样:“按照中国的法律,算吧”。丛福奎索贿的最大特点就是,动辄打出“老佛爷”招牌,以做佛事、做善事为幌子敛钱,短短几年,就敛财1700余万。许多贪官在法庭上都有这样那样的“苦恼”人情往来,实在不好推托。但是,我们的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是不认这些托词的。
于是我只好来猜测一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到卫生局长家里吊丧。第一,局长平时为人好。这局长是非常非常地好,对下属关心,肯帮忙;对外关系不错,各有关单位迎来送往友谊深长;对上级特别尊重,逢年过节方方面面都关照得非常周到(纪检委批准办30桌就是证明)。当然还有其他能够显示卫生局长好的许多地方。第二,局长平时非常非常会做官。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换言之,即局长平时把卫生局长的权力使用到了极限,以至局长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毫无疑问就成了局长家里的新经济增长点。两种可能都有,两种可能都会造成以上隆重的场面。表面上看,前一种是感情回报,后一种是权力回报,但事情的性质是差不多的,感情也是权力培养的结果。如果离开了卫生局长的幌子,还有这么多人话,那事情则另当别论。
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太无所顾忌了,才招来了媒体的关注,如果隐蔽点、小心点,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身边,这种例子还是举不胜举的。屡见不鲜的原因,我想也不外乎两点:一是报恩心理。人家帮了我的忙,应该有所表示,尽管他是人民的公仆,虽然也是无奈。二为权力压迫的结果。领导生病了,或家里有事了,人家都去看了,你能不去?
还想不想混了。一旦超出正常的友情和同志之情,事情就变味,尽管有许多人仍在尽情地享受这种变味的果实而心安理得。
要是杏花村的酒没有杏花村的幌子,人们只会把它当作一般的酒而已;段某人要是没有卫生局长的幌子,相信他爹的丧事也是很平常的。一定的。
我的90/10法则
木香:强志,久服不梦寤魇寐。
这个法则不是我的创造,而是西人的,这个法则简单说来就是,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的内在含义:我们确确实实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10%,比如我们无法阻止一天天变大变老,也无法不让飞机、火车晚点,一个偶然的事故就让我们遭遇令人恼怒的堵车。这些都属于那10%,我们都控制不了。但另外的90%就不同了,你完全能决定这另外的90%!
我是这样践行这个法则的。某天早上出门时,突然发现车胎破了,于是心情非常不好。
因为昨晚从单位地下车库出来时,被刚刚装上的地栅栏碰了一下,本来还侥幸,不想胎被戳破了。而我总是掐着时间上班的,这下肯定要迟到了。一想到这,心情又不好。问题是,我还没有练习过换胎,不知从何换起。于是就开始骂教练,骂完教练又骂地栅栏,正当我骂骂咧咧,一个热心的保安帮了我的忙。
一个多小时后,满手的油污,也顾不上擦,急着上了路。到了单位,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于是很生气地将车停在大门口,保安看到说,喏,那里一辆刚走。本来都是算好时间到单位吃早餐的,这个时候肯定在收摊了。于是饿着肚子找保险公司,因为24小时一过就麻烦了。保险公司说,先报警吧。可是没有现场了,于是请熟人帮忙联系,警察说要中午有空。事故单开了,保险公司来了,东看看,西看看,说只能按90%赔,因为你的胎不是新胎。我争辩:你们保险的时候没有这样说啊,他们说,你不要为难我们,我们只是理赔员,他们还信誓旦旦:赔的钱足够买个新胎的。在轮胎店,老板说,最便宜的那种也不够。于是再问保险公司,他们说:你到我们指定的轮胎店肯定够了。罢罢罢,指定的地方和这里根本就是两个方向,而这时已是下班的高峰了。
总之,这一天很糟糕。为什么这么糟糕呢?有几个可能的原因:A、胎破;B、换胎;C、停车;D、肚饿;E、保险;F、我自己。
答案是我自己。我对胎破了这件事没有掌控好我的反应,我的反应导致了我糟糕的一天。
/10法则是这么教我换一种反应的。车胎破了不要紧,幸亏不是发生在高速行驶中;不会换胎不要紧,总会有第一次的,换过了就熟悉了,不是还有热心人帮助吗;停车难问题全世界都是难题,但政府总是在不断的想办法,而且,一个地方总会有人有的停,有人没的停,多转几圈说不定就有空出的车位了;饿一次肚子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部门的美女们早饭根本就不吃,中午也就几根黄瓜了事,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保险公司赔你总比没得赔好,车胎的确是有新旧之分啊;价格不够也没差多少钱,你正好可以了解一下比较一下车胎的各种价格。而且,对我来说,极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胎破了”这样一件事,我对整个的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胎总要破的嘛,不是今天破,就是明天破,不是明天破,就是后天破。
这个法则其实还可以类推的,比如有些人说了你的坏话,而且难听得很,你千万不要像海绵那样全部吸收,而是要让那些话像玻璃上的水珠那样,自行滚落就是了。我控制不了所发生的10%,但我完全可以通过我的反应决定剩余的90%。你说是不是啊?
我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
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以我的个性,很少有人说我办事拖拖拉拉,至少当面不大听得到。但在家里,陆地妈妈常常说我做事拖拖拉拉,不仅拖拖拉拉,还丢三拉四,这个事基本上是指家务事。
工作几十年了,阅人无数,发现有许多人是拖拖拉拉的,他们的宗旨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未雨绸缪”其实是专门针对他们说的,“临渴掘井”也专门是用来讽刺告诫这类人的,“明日歌”为他们而唱。
人为什么会拖拖拉拉?古人今人为什么都喜欢拖拖拉拉?有多少人在拖拖拉拉?
今天的一则新闻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全世界15%至20%的人都有拖拉的经历,而多至90%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这个毛病。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员皮尔斯·斯蒂尔是专门研究拖沓习惯的,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分析了自20世纪20年代至2006年关于拖沓的200多项研究后,得出了人们拖沓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冲动,二是“明天再做”
的想法。斯蒂尔说,冲动类型的人认为今天比明天更有价值,“他们感觉不到(工作的)动力,(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对他们来说不真切,直至事到临头,他们才抽身做事”。斯蒂尔认为,这样的人存在自律问题,他们更可能抽烟、饕餮和赌博。他们很可能因一时痛快遭受长期折磨。
看来,斯蒂尔等人的研究有针对性和普适性,这样的结果,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还是有说服力的。其实,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拖拉的学生见得多了,他们作业考试基本靠抱佛脚。我们也经常一起专门研究怎么对付那些拖拉的学生,但办法总是没有拖拉多,紧一点,拖拉就少一点,松一点,拖拉就多一点,你进他退,你退他进,时间也就这么拖拉过去了。对于拖拉的人来说,日子总要过去的,事情总会做完的,干嘛这么急啊!
斯蒂尔说的自律是关键所在。说来说去,还是缺少一种自律。又比如说我吧,做家务基本是不自觉的,陆地妈妈说,什么东西你做一下,我就什么东西去做一下,做也就做了,基本没有创造性,有时她验收工作的时候,就会唠唠叨叨,说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衣服怎么晾不直?碗怎么洗不净?我也奇怪啊,我就是这么晾上去的啊,晾衣不就是把它挂上去吗?洗碗不就是先用洗涤剂再用水冲吗?难道还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我想没有,事实也证明没有。既如此,那大概就是不认真,不自律,不情愿,多种想法掺和在一起,加上没有做家务的激情,没有动力,做起来不拖拉才怪!
按斯蒂尔的说法,拖拉也是一种病,哪个领导要说你拖拉了,你就麻烦了,或者辞退,或者延迟签约。有许多人现在不拖拉,并不表明他(她)小时候不拖拉。就算你成了家,有了孩子,你在教育孩子不要拖拉的时候,你自己其实还是有些拖拉,只不过小孩子不跟你计较而已。拖拉还有阶段性问题,有些人达到一定的目的后,没有了动力,先前不拖拉的也会变拖拉了。
做家务我可能还会拖拉拖拉,并不是说反省一下拖拉的原因就会不拖拉的,对于更多拖拉的人来说,不在拖拖拉拉,一定就在拖拖拉拉的路上。
我的最高理想
琥珀:安五脏,定魂魄。
近些年来,我的最高理想一直不断在变。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再到马克思设想的“早上钓鱼,下午种田,晚上看哲学”,奢望“春眠不觉晓”,既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好独坐“无人野渡”呆看“舟自横”,但万变不离其宗,同志们都看出来了,这是在追求“心远地自偏”哪,用时下比较流行的词概括就是:休闲。
把“休闲”当作俺的最高理想,不是矫情,请不要笑话。你又不是《休闲》杂志的主编,居然将休闲当作理想,还是最高?什么时候不好休闲啊?难道你现在没有休闲吗?是的,这的确是个问题,“休闲”两个字是简单的,休闲却不简单。而且,既然是最高理想,那肯定是有待努力才能实现的。
最初看到渔夫在沙滩上晒太阳享受的故事有些不以为然,那渔夫也真是,一点崇高理想也没有,别人都趁大好时光捕鱼,而他却嘲笑别人的眼浅,捕鱼——赚钱——享受,省却了过程,结果不是一样吗?罗素也曾经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有个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当他看到大街上十二个乞丐躺在那里晒太阳时,他想布施一个意大利里拉给其中最懒的人,有十一个乞丐一下子跃起乞讨,于是他把那个里拉给了第十二个乞丐。笑话归笑话,但那渔夫和第十二个乞丐倒是有些出乎常人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