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5800000075

第75章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提出并多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形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浴血奋战,其目的就是使人民摆脱旧的社会的压迫和自然的束缚,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对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认识不够,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走了一些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有效地确立和培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推进了我国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在对资本主义无情的批判中,逐步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进步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实现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尺度。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一)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从凝聚着人的自然力、意识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社会实践”出发,认为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首先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进行物质生产的人”;其次人还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生产关系中的人。人的时间活动受一定的物质活动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形态及一定的社会结构所制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全面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包含着不可分割、前后相继的三个方面。其一,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其二,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发展。其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的确,人作为自然界进化阶梯上最高层次的存在物,肌体内蕴涵着人类自身百万年生命演化形成的极为丰富的肉体、精神的力量素质,也凝聚着人类自身百万年文明进程的种种潜能,其能量之巨大是动物无法比拟的。因此,唤醒沉睡于人体内的种种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利用和实现,是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界说的最基本的层次。但是,人的种种潜能的最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必然也必须外显于活动。因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不是超然物外的纯粹“自我意识”,“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人通过与世界多式多样的关系,全面地表现和确证自己的本质的完满性,“使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也即全面生成人的对象性关系。另外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人与人关系的产物。人的每一种本质特征,都来源于人类的群集生活,“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个人积极地参与各领域、多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的个人,从而也就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从而使个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三个规定性: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贯通起来,人的多种潜能发展的过程同时是人的对象化的活动和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过程;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形成和个人社会关系的丰富,既是人的一切潜能发展的途径,又是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而占有对象。”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动和受动相统一、社会力量和个体力量相统一的人。可以看出,绝不能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化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超人”,或如前苏联有些学者解释的“共产主义技术多面手”,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相结合”。

(二)每个人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就是说,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强调指出,我们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理论的目的是使每个个人都获得自由解放,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美好社会的真正主体。全部人类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我们不能从人们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这种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以每一个个体为前提条件的。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直观,但他不仅不是把感性看做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而且他把这种个体看成是不变的和抽象的个人。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除了人的能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之外,还有人的个性的发展,既个人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等。因为人的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个性特点的特殊性。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才能显示出社会成员的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当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马克思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思想。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被作为机器的一部分,“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剥夺了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使劳动者永远束缚在大工业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片断上,承受着人的碎片化的严酷事实。因此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主体性上的发展,它是人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马克思多次强调这一点,如:“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不受阻碍的发展”等。马克思说:在私有制社会,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摧残”。马克思同时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由此可见,一定历史阶段的人的片段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自由的发展。

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人的才能和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马克思多次提到“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马克思认为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社会发展是人的充分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进步不是在人之外,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离开了人的充分发展就无法谈及社会进步。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切生产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人的充分发展,是和社会经济形态,是和人的和谐、自由发展相一致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进程

马克思把全部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形态:资本主义以前的“最初社会形态”——自然经济时期、资本主义为典型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商品经济时期和共产主义是第三大社会形态——产品经济时期,在此前提下,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人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自然经济状态下“原始充满的人”、商品经济条件下“片面独立的人”和产品经济条件下“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限于共同体内部,只是在孤立的地点和狭隘的范围内活动和联系。在这样原始的社会关系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局限于单个的共同体的狭小领域,人们要生存,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原始部落的每一个成员只有在全体活动中才有意义,既难以作为独立的个人被区分开来单独进行活动,一旦脱离自己的部落,就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因此,这一时期,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制约着人的行动,人的生产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呈现出原始共产主义的和谐状态。而人自身的发展非常贫乏、狭隘,被历史打上了沉重的自然印记,具有极其简单、粗陋的性质,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之说。

在之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所依赖的共同体也由过去的氏族部落发展为农村公社、城市和行会。但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把人限制在狭隘的天地之内,个人的活动仍然局限于孤独的领域,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所决定,奴隶主和地主最终决定着奴隶和农民的命运,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对物的依赖关系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由于社会关系以异己的物的关系的形式同个人相对立,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因为自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那种血缘关系、等级关系被彻底打破了,代之而起的是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商品货币交换的原则,以及由此而产生出的社会关系,只能以物作为最终追求的目的,人为物而生产、为物而活动,无止境地攫取和占有物质财富成为人生追求的目的,而占有物的多少成为衡量人的自由的主要尺度,物及其抽象形式货币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存在。结果,人的丰富的需要被简单化为粗野的物的需要,攫取、争夺、占有和享乐成为人们的主要生存方式,人们成了机器的附属品,是畸形发展的“单面人”。因此,对物的依赖关系不可能成为劳动者全面发展的条件,相反它却是凌驾于劳动者之上,阻碍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第三阶段自由个性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它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在这一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共同的控制之下。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八十年光辉历程,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斗争的历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开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把人的全面发展推向深入。

(一)毛泽东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毕生的探索,伴随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每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的七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一年半左右时间,是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的全方位、富有成效的探索;从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乃至在后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1.把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被折腾的世界

    被折腾的世界

    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美国的“9.11”到日本的“3.11”,两大经济体所受到的打击,不仅改变全球经济走势,也改变了政治生态。
  • 社会党国际:变化中的组织、思想与政策

    社会党国际:变化中的组织、思想与政策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们台湾这些年

    60年来第一本,让13亿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